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突发性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2~72岁;发病时间<10d21例,10~20d9例,20~30d4例,>30d2例;听力40~59dB15例,60~90dB14例,>90dB7例;伴随症状:耳鸣30例,眩晕4例。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配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尼莫地平配合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疗效,我们自1998年以来应用尼莫地平配合电针治疗突发性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60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标准。排除:①院外经过治疗者;②以往听力减退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2岁。病程6h~16d,平均7.6d,听力> 90dB1例,71~90d B5例,56~70d B15例,25~55d B97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41.6岁。病程1d~14d,平…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5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突发性耳聋患者78例,均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同时做听力学检查.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男37例(40耳),女22例(23耳);19~69岁;治疗距发病时间2~150d;轻度耳聋18例(听阈在30~50dB),中度耳聋27例(听阈在51~71dB),重度耳聋14例(听阈在71~90dB).对照组19例,男13例(16耳),女6例(7耳);17~75岁;治疗距发病时间3~146d;轻度耳聋6例,中度耳聋9例,重度耳聋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对11例(15耳)突聋患者行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结果】11例(15耳)突聋患者治疗前平均气导听阈(56.4±12.7)(41~90)dB;治疗后平均气导听阈(20.1±14.7)(5~85)dB,治疗后平均纯音气导听力提高36.5±10.9dB以上。【结论】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是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胡潇红  宁荣霞 《中国康复》2020,35(9):496-50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个常见类型,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检测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1]。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但是近几年的流行病调查显示突聋患者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由于患者听力受损程度、伴随症状、合并疾病、治疗时机存在差异,造成部分患者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并形成终生听力残疾。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报告突聋伴随失眠症状患者167例,并探讨失眠症状的出现与突聋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本科在2012—2014年共住院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167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102例,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54.1岁。其中入院时主诉发病前1周内出现失眠症状者119例,占收住院突聋患者71.25%。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心肺耦合分析(CPC)睡眠监测。结果约70%以上的突聋患者在发病前均出现了失眠症状,其多为劳累、工作压力大、紧张等精神因素导致。在给予改善睡眠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在突发性耳聋治疗过程中,针对失眠症状的治疗可改善患者对耳鸣及耳堵闷感的抱怨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及疗效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261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因素(包括性别,侧别,初诊时间,不同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61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单侧耳聋240例(92.0%),双侧21例(8.0%);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32例;年龄60~84岁,平均(68.2±1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62 d,中位时间4 d;患者听力曲线中全聋型115例(44.1%),中高频下降型63例(24.1%),平坦型56例(21.5%),低中频下降型27例(10.3%)。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8%(63/115)、44.4%(28/63)、71.4%(40/56)和81.5%(22/27);261例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痊愈45例,好转106例,未愈1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7.9%(151/261)。经过统计学分析,不同患者听力曲线类型,侧别,初诊时间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来自城市与农村患者经规范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突发性耳聋一般听力损失重,但及时治疗,患者仍有恢复的可能。单侧老年突聋患者较双侧预后好;听力曲线以全聋型和中高频下降型居多,预后以低中频下降型最好。患者初诊时间越短,疗效越好;来自城市的老年突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刺加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突发性耳聋[1]患者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12~ 80岁 ,平均 3 5岁 ;病程 2~ 15d ;均为单侧耳聋 ;伴有耳鸣 2 3例 ,眩晕 7例 ;电测听纯音听力 >50dB 4例 ,>60dB 2 2例。①针刺治疗 :取翳风、听宫、听会、耳门、三阳交、太溪穴 ,每次 3~ 4穴为 1组 ,得气后接电针仪 ,疏密波 ,刺激量依患者能耐受为限 ,每次 2 0min。②高压氧治疗[2 ]:0 .2MPa(绝对压 )下吸O2 CO2 混合气体 (其中氧分压相当于常压下的 97% ,二氧化碳分压相当于常压下的≤ 3 %的配比浓度 ) 15min ,中间间歇 5min ,减压时吸氧。③药物治疗 :应用血管扩张剂 ,神经营…  相似文献   

9.
三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我们自 1984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末共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 195例 ,2 0 4耳 ,男 12 1例 ,女 74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年龄 48岁。发病时间 1~ 30d。1 2 治疗前不加选择 ,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分为 3个治疗组。诊断标准依据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 ,所有患者无中耳炎 ,入院前未经治疗。耳镜检查 ,外耳道及鼓膜正常 ,按纯音测听检查 0 5、1、2kHz各频率平均听阈分为轻度 (30~ 40dB)、中度 (4 1~ 5 0dB)、中重度 (5 1~ 70dB)、重度 (71~90dB)、极度 (>90dB)。第 1组轻度聋 11例、中度 2 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鼓室灌注联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76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8例,其中A组予静滴地塞米松,辅以鼓室注射地塞米松。B组则单纯按照A组的静脉用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变化及两组有效率情况。结果 A组平均听阈治疗前后分别为(70.24±15.28)dB和(51.28±21.26)dB;B组平均听阈治疗前后分别为(70.35±16.27)dB和(60.17±24.32)dB。A组患者平均听阈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B组78.9%(P0.05)。结论鼓室灌注联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是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05-2006年,我科共收治120例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突发性耳聋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5岁.应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激素等.治疗期间配合高压氧治疗,痊愈(听力正常,纯音听阈<30 db)35例,好转(听力明显改善,纯音听阈>30 db)75例,无效(听力无明显改善)10例.10例患者中有5例配戴助听器明显提高,住院天数10 d~1个月,平均15 d.  相似文献   

12.
0引言高压氧可以迅速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对突发性耳聋疗效较好。现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时机与疗效是否相关进行观察。1材料和方法1.1材料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本院2001/2002-11救治的患者。纳入标准:经耳鼻喉科检查明确临床诊断。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2~72岁,平均43岁。共56耳,其中左耳32例,右耳22例,双耳2例。发病后来治疗最短时间1~3d,最长30d以上。其中1~10d15例,11~20d7例,21~30d10例,31d以上8例。1.2方法40例患者均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采用烟台宏远氧业生产的多人空气加压医用高压氧舱。带面罩吸纯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妊娠期突发性聋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配合强的松口服,观察疗效、血清雌激素和微量元素水平。结果:7例患者中听力41~55 d B 1例,56~70 d B 3例,71~90 d B 2例,91 d B 1例。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后7例患者雌二醇、孕酮水平和血清铜、铁、锌水平较治疗前有增加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需谨慎,要严格遵守孕妇用药原则,血清雌激素和微量元素水平变化可能提示孕妇患神经类疾病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79例入住我科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突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72±15.54)岁,其中31~55岁的患者占54.5%,男女性别比1.05:1.每年2,6,9月为发病最高的月份,1,8,12月份发病最低的月份.平均住院天数为(12.85±5.44)d.疗效方面,痊愈占31.23%,显效占24.34%,好转占22.69%,无效占25.74%.结论 突聋的发生有一定特点,健康教育应针对其发病特点,采取患者健康教育与高发群体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院前预防、住院治疗、院后听力干预一体化模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蒋春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2649+2656-2649,2656
本院2009~2011年应用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70例,共80耳,疗效满意。现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1年已确诊的突发性耳聋在本院作高压氧治疗的70例患者(其中10例为双耳聋)。男34例,女36例;年龄16~70岁,平均43岁;病程1d至1年。患者主诉突然发生耳聋,少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及眩晕。电测听显示,每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2-05~2006-01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资料比较完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和疗效分级”诊断标准[1]。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5~60(平均48)岁;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3~62(平均47)岁;治疗组其中合并眩晕5例,对照组其中合并眩晕6例,病程均〈10d。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病日、平均听阈等基本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简称突聋。自1998年10月 -1999年12月 ,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32例突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依据《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 ,32(2) :72》 ,58例中23例为住院患者 ,35例为门诊患者。确诊后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18 -72岁 ,平均42岁 ;病程1 -28天 ,平均12天。左耳21例 ,右耳11例 ,伴耳鸣27例 ,眩晕15例。对照组26例 ,其中男…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路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们健康教育路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对照组:2005-01~2005-12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3~75岁,平均53岁;观察组:2006-01~2006-12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30~72岁,平均46岁,两组患者平均纯音听力损失均为(59±27)dB,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两组均以系统化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入院时介绍医院规章制度、一般检查项目、突发性耳聋的一般知识。观察组严格按照指定的健康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 B) 61例及预后不良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 B) 26例。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伴眩晕或耳鸣、听力损失程度、纯音测听听力图类型均可能是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 1,P 0. 05)。结论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伴眩晕或耳鸣、听力损失程度、纯音测听听力图类型均可能是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2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斌 《现代护理》2001,7(3):74-75
突发性耳聋 ,简称暴聋 ,是一种较常见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以冬季多见 ,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1] 。我院于 1999年 9月 2 8日至 2 0 0 0年 5月对 2 0例临床确诊的突发性耳聋采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2~ 6 2岁 ,平均 35 .1岁。单侧耳聋 17例 ,双侧耳聋 3例 ,伴耳鸣 8例 ,眩晕恶心、吐 2例 ;单侧耳聋男性左耳右耳比为 7∶8,女性左耳右耳比为 3∶2 ,病程 1/ 2~ 36 5d ,均经临床确诊。其中轻中度耳聋 8例 ,中重度耳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