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将54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HD+HP)和常规血液透析组(HD).HD+ HP组行每周连续3次HD+ HP治疗;常规血液透析组(HD)行每周3次常规HD治疗.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血PTH、β2-MG浓度和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分析PTH和β2-MG与SCV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后,HD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血PTH、β2-MG、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而HD+HP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血PTH、β2-MG及SCV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程度显著优于HD组(P<0.05),PTH和β2-MG与SCV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连续短期HD+ HP能有效清除PTH和β2-MG,且对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有效;PTH和β2-MG在体内蓄积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0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甲钴胺,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采用SF-36量表评估治疗前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四肢远端的麻木与烧灼感"、"自发性疼痛"、"膝腱反射消失"、"四肢感觉减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腓总神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F-36量表中"SF-36总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甲钴胺可作为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皮肤瘙痒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其远期生存率相关。目前认为很多因素参与瘙痒的发生,包括皮肤干燥、周围神经病变、离子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组胺和肥大细胞、维生素A、胆汁酸、N0、P物质、透析、免疫紊乱与炎症、阿片类物质等。本文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病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研究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部分中分子毒素、蛋白结合毒素、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改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低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33例尿毒症患者为对象.原发病排除糖尿病肾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且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胰、肾联合移植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三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3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患者施行不同术式的胰,肾联合移植术,其中1例为胰液膀胱引流术式。另2例为胰液空肠引流术式,3例免疫抑制治疗均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其中2例术后早期应用单克隆抗体。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停用胰岛素,血糖,C-肽以及尿素氮,肌酐均恢复正常;2例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视力在术后3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已存活16个月,10个月,另1例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手段。并能改善糖尿病的其它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心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本文综述了尿毒症心脏病变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特点并对其生活质量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278例维持性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据其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分成病变组(110例)与非病变组(168例)。了解病变组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肌电图检测受检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末端潜伏期(ML),并采用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病变组出现四肢远端的麻木与烧灼感,其上、下肢分别占3.6%(4/110)和48.2%(53/110);运动症状表现为上、下肢无力,分别占1.8%(2/110)和11.8%(13/110);体征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腱反射,上肢腱反射减退和消失占9.09%(10/110),膝腱反射减退和消失占55.45%(61/110),跟腱反射减退和消失占35.5%(39/110)。病变组受检神经的平均SCV和MCV减慢,平均ML延长,与非病变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变组SF-36量表中的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但总分较非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6,P=0.060),仅在躯体疼痛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301,P〈0.001)。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常见的症状为四肢麻木,体征为腱反射的改变,感觉神经受损重于运动神经,下肢病变较上肢严重。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差,临床医师需予以足够重视,不断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心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本文综述了尿毒症心脏病变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尿毒症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病变,特别是多种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从而促使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认识已达成共识,但对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严重外周血管病变,如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改变病因及诊治认识依然不足.近接诊1例尿毒症合并严重双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双足趾溃疡及坏疽患者,运用双下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在此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仲伟莹 《护理学杂志》2024,39(2):101-104
目的 探讨基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模式(Exercise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运动训练,干预组进行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持续4周。干预前后对两组生活质量、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共59例患者(干预组31例,对照组28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107.23±12.21)分,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得分[7.00(7.00,9.00)]分,对照组分别为(95.04±15.11)分、[9.00(9.00,10.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能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有广泛的血管病变,所以腹膜透析是糖尿病尿毒症病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腹膜透析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所以对接受腹膜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腹膜透析的预后也各不相同.本文就近年来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指糖尿病患者除心脑血管、肾血管和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外的,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肢体缺血、缺氧,甚至坏疽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性肺水肿又称尿毒症性肺炎(尿毒症肺),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40%~62%。早期尿毒症肺部症状轻微,但重症尿毒症性肺水肿因引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等呼吸衰竭症状而危及生命,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我院在2002年1月~2008年6月间运用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重度尿毒症性肺水肿4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 例患者 :男 ,3 8岁 ,肾炎病史 1 6年 ,头晕、乏力 1 0d ,于 1 998年 8月入院。体检 :血压正常 ,贫血貌 ,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双下肢Ⅱ°凹陷性水肿 ,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 :血离子正常 ,BUN3 9 .0mmol/L、Scr 1 1 3 5 μmol/L。B超示 :双肾缩小 ,实质变薄。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行肾脏透析替代治疗 ,每周 2次 ,每次 5h。 1 999年 9月 ,患者额部皮肤单纯疱疹感染 ,1周后出现双手对称性麻木、握力减弱。初始考虑为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 ,遂加强透析 ,每周 3次 ,给维生素B1 2 、肌苷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恩纳乳膏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8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恩纳镇痛组各40例,恩纳镇痛组患者穿刺点周围涂恩纳乳膏1 g,对照组患者涂红霉素乳膏1 g,90 min后进行血管穿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痛觉,以及有无肢体抵抗、局部皮肤并发症等.结果 恩纳镇痛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穿刺时均无明显肢体抵抗,无局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恩纳乳膏可减轻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患者精子参数变化和睾丸活检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男性尿毒症患者精子主要参数的变化和睾丸组织结构病理改变。方法 对8例尿毒症患者的精液检测的同时进行睾丸活检,并进行分析。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精子活动力(a+b)、存活率和精子密度平均分别为12.2%、30.6%和31.2×106/ml;睾丸活检病变主要表现为生精上皮脱落、管腔阻塞、界膜结缔组织增生、间质水肿等。结论 尿毒症患者精子主要参数(活动力、存活率、密度)均显著降低,睾丸病理改变主要特征为生精功能低下和生精阻滞。  相似文献   

17.
尿毒症性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了。本文作者报道9例。本组有4例尿毒症患者有脑病及周围神经病变,其余5例仅有周围神经病变。所有病人均以相同形式作生物素治疗。生物素的剂量为每日10mg分成三次服,用药1~4年。一天用量大约是人体每天需要量约100倍。在尿毒症病人中,用此大剂量,是为了克服肠道菌群的生物素合成的抑制和吸收。大剂量生物素可越过肠道粘膜而被动地吸收。在生物素-依赖的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的病人中,每天口服10mg可达血液的治疗水平。人和动物长期口服或注射过量生物素并无妨碍。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患者脑电地形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8年以来采用脑电t检验地形图,对35例尿毒症和2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脑电地形图异常分布进行了统计学成象分析。结果发现尿毒症期民广泛异常分布是有意义的(P<0.001),慢波功率加最显著的区域为右顶部,α波功率减少最明显为顶区偏右部,表明尿毒症期的脑损害既有广泛性损害的一般性,局限性损害的特殊性,且病变量最重为某一区域,这种特征随着尿毒症病程延长而加重,一旦接受肾移植,随着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纳乳膏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恩纳镇痛组各40例,恩纳镇痛组患者穿刺点周围涂恩纳乳膏1g,对照组患者涂红霉素乳膏1g,90min后进行血管穿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痛觉,以及有无肢体抵抗、局部皮肤并发症等。结果恩纳镇痛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穿刺时均无明显肢体抵抗,无局部并发症发生。结论恩纳乳膏可减轻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正尿毒症周围神经病(Uremic peripheral neuropathy,UPN)好发于慢性肾衰竭期,是以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肾衰竭后6个月即可并发UPN,如不给予适当治疗,发病率随病程延长增高,病情也会进展。典型的UPN发生在进展期尿毒患者,他们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大多小于12 ml/min。它同时影响感觉和运动神经,当患者出现UPN提示需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运动机能缺失通常是疾病进展的一个信号。UPN起病隐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