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CRF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单味大黄治疗,观察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白蛋白、血红蛋白、瘦素等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瘦素与肌酐清除率显著负相关、与血肌酐有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改善CRF患者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对CRF辨证属脾肾气虚证为主者,起到改善症状,改善肾功能并能延缓CRF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单味大黄。益肾降浊冲剂能降低CRF血清瘦素水平,可能是其获得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DKD患者88例,其中Ⅲ期43例、Ⅳ期45例。将DKDⅢ、Ⅳ期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DKDⅣ—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DKDⅣ—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000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各组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水平。结果DKDⅢ—C组和DKDⅣ—C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O组和DKDⅣ—O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量和血PAI-1均降低(P〈0.05),而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DKDⅢ-O组血PAI-1及24h尿白蛋白下降程度较DKDⅣ—O组明显(P〈0.01)。结论尿激酶可通过降低血PAI-1水平来减少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DKD进展有积极意义,且小剂量应用未增加出血倾向,对DK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雪莲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足细胞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92例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雪莲益肾方治疗。比较疗效、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中医证候积分、氧化应激指标、足细胞损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vs 78.3%,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足细胞损伤指标尿Nephrin和Podocin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莲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和足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益肾汤口服联合活肾散外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肾汤口服联合活肾散外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过4周调整阶段治疗后符合临床试验要求的92例辨证为脾肾气(阳)虚、瘀血阻络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益肾汤口服合并肾俞穴外敷活肾散,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汀新10mg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8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对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尿白蛋白排泄率或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89例进入统计分析,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总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有更好的降低尿蛋白、调整血脂(HDL-C、LDL-C)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作用(P〈0.01或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胱抑素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肾汤口服联合活肾散外敷治疗糖尿病肾病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35例,对照组(厄贝沙坦)33例,用药12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Scr、BUN的值。结果:治疗组降低UAE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6%(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UAE及Scr、BUN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A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E,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Scr、BUN,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降血脂等治疗,同时予以奥美沙坦4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300mg/d×30d,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联合奥美沙坦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纤维化进程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观察。  相似文献   

7.
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研究肾炎康复片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经临床确诊为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0例分为肾炎康复片治疗组和洛汀新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2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24 h尿蛋白定量、血C反应蛋白和尿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结果:对Ⅳ期糖尿病肾病,肾炎康复片组与洛汀新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46.7%,肾炎康复片组较洛汀新组疗效显著(P<0.05),提示肾炎康复片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肾炎康复片治疗的Ⅳ期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则明显减少(P<0.05).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经肾炎康复片治疗后其血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尿TGF-β1有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炎康复片能有效缓解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尿蛋白的排出,这一作用可能与肾炎康复片减少血清C反应蛋白,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5月~2011年2月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依帕司他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Scr、BUN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1)。结论:依帕司他治疗早期DN明显降低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保护了肾功能,依帕司他可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益肾和胃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和胃降浊方对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9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益肾和胃降浊方,对照组用开同片。结果:益肾和胃降浊方能明显改善CRF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升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P〈0.05),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5)。结论:益肾和胃降浊方能有效改善CRF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气阴两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45例,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益肾活血方,疗程均为28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为45.5%,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68.2%,两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对疗效性指标的影响: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各项疗放性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时照组自身前后对照,HbAIc、Alb、Scr、BUN、eGFR有改善(P〈0.05或P〈0.01),24h—U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性指标改变组间比较,24h—Upr、Alb、Ser、BUN、eGFR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HbAlc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各项安全性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气阴两虚血瘀证),能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参地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 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口服参地颗粒,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1.30%(P 〈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而对照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尿红细胞计数降低不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治疗后两组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上升,参地颗粒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并研究替米沙坦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72例2型DKD患者,依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将其分为2组.DKD 1组,30 μg/mg≤ACR<300 μg/mg; DKD2组,ACR≥300 μg/mg,分别给予替米沙坦40 mg/d,治疗12周.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镜检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DKD患者与健康人群尿足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2组DKD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ACR和尿足细胞数差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DKD 2组患者血肌酐、ACR和尿足细胞数高于DKD 1组(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DKD 1组患者ACR下降,尿足细胞数减少;DKD 2组患者ACR和尿足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足细胞检测可预测早期DKD,替米沙坦可能通过保护足细胞延缓DKD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在不同尿蛋白排泄率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体内的水平,探讨血清 ICAM-1、AOPP 在 DK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cd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UAER200μg/min)20例(显性组),所有患者被诊断有DKD在3年以内(含3年),近3个月无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排除急慢性感染、各类肾炎、尿路感染、肾血管疾病,停用影响血小板药物如潘生丁、非甾体抗炎药1周,抽血时,血压控制在135/85 mm Hg以下。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内分泌代谢病,无心、肝、肾、脑病史。UAER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各组中 ICAM-1、AOPP 的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 ICAM-1、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组 ICAM-1、AOPP水平高于微量组、正常组(P〈0.01);微量组 ICAM-1、AOPP 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ICAM-1与AOPP呈正相关(r=0.770,P〈0.01),血清ICAM-1、AOPP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05、0.811,P〈0.01)。结论血清 ICAM1、AOPP 可成为 DKD 的早期预测因子,与 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KD,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DKD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肾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C-Ⅳ与F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蛋白(C-Ⅳ)、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肾糖颗粒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肾糖颗粒组)、西药治疗组(洛汀新组)、中西药治疗组(肾糖颗粒+洛汀新组),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的C-Ⅳ、FN表达。结果:经肾糖颗粒治疗8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模型组的C-Ⅳ、FN分别呈现高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结论:肾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大鼠的肾纤维化的进展,与抑制了C-Ⅳ、FN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AT1,apelin-APJ)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N)、apelin干预组(T)。于应用apelin-13前、后4周,8周,12周测定三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量、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应用apelin-13前和12周时采血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PJ受体和AngⅡ相关的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与DN组比较,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N组与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肾组织APJ受体和AT1R的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其可能通过拮抗AngⅡ-AT1R的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与糖尿病肾脏病(DIc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后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对在我院就诊的326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21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Glu298Asp基因型分析。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3组:UAER正常组(DM组)10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81例,临床肾病组(DKD组)143例。选择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15名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定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DKD组与对照组Glu298Asp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GG72.72%、GT26.57%、TT0.70%比GG83.41%、GT16.10%、TT0.49%,P=0.019),而DM组和MAU组则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GT基因型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NOS Glu298Asp基因与中国汉族T2DM患者DK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症寻找最佳途径。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对照组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理盐水加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液体量与对照组相同,维持治疗28d。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尿蛋白、血常规、血脂、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等变化,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的24h尿蛋白、尿NAG、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eGF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黄芪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方对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疗程为16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研究对象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MA/Cr、尿β2-MG、血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白蛋白等指标变化,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益气养阴方能减少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尿MA/Cr、24 h UPro的排泄(P均〈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具有改善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厄贝沙坦治疗前后糖尿病。肾脏病(DKD)早期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变化。方法120例DK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黄芪治疗组(B组)、厄贝沙坦治疗组(C组)、黄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组(D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A)、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结果B、C、D组血清HGF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尿MA较A组减少,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DC)水平下降,D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结论黄芪、厄贝沙坦及二者联合治疗均上调DKD早期患者血清HGF水平,同时可减轻尿MA,降低血肌酐(SQ)水平,降低TC及LDL-C。血清HGF是肾脏的重要保护因子,对防治DK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