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相关的肾组织病理因素。方法:对5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肾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组中细胞性新月体组、肾小管萎缩组、肾小血管病变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西医组:肾小球无硬化组、肾小球硬化组、细胞性新月体组、间质纤维化组、肾间质炎症组、肾小管萎缩组、肾小血管病变组、无肾小血管病变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表现对中药组、中西医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肾脏病理表现为活动性病变及慢性病变的IgA肾病患者均具有疗效;而单纯中药辨证治疗对于肾脏病理表现以慢性病变为主者(肾小管萎缩、肾小血管病变)具有疗效。对于西药无法干预治疗的重症型IgAN患者,单纯中药辨证治疗仍能改善部分患者24h尿蛋白排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仍有60.7%,结合中药辨证治疗IgAN可与西药治疗优势互补,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局灶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6年0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确诊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170例)患者,并与同期确诊的局灶增生性IgAN(217例)患者进行比较。以肾穿刺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8年06月30日。针对两组患病人数比较多且规律随访的CKD3期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种病理类型的肾脏预后。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局灶增生硬化组患者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球性硬化、节段硬化、缺血硬化及S、T评分均显著高于局灶增生组,而年龄和C评分均显著低于局灶增生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2.65±18.69)个月,针对CKD3期的2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肾脏生存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单、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24 h尿蛋白、血肌酐、节段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评分(T1-2)是影响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损害较重,24 h尿蛋白、血肌酐、节段硬化比例、肾小管间质损伤重是其肾功能进展及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7(BMP-7)在不同病理类型IgA肾病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89例IgA肾病患者分成3组:A组为47例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B组为29例中重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C组为13例增生硬化或硬化性IgA肾病。检测患者的血压、尿蛋白量(24 h)、Scr和Ccr。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测定患者肾组织冰冻切片及其血、尿中TGF-β1和BMP-7水平。计算患者病理切片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和间质纤维化面积百分比。结果 随着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增多,其血压、尿蛋白量(24 h)、Scr逐渐增加,除B、C两组间尿蛋白量(24 h)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肾组织及血、尿TGF-β1明显增多,C组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冰冻切片及血、尿BMP-7随着肾脏病变的加重,水平逐渐下降(P<0.01);而且与Ccr呈正相关;与血压、Scr、尿蛋白量(24 h)、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在IgA肾病系膜增生严重时明显增加,肾脏广泛纤维化时明显降低,可能参与了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BMP-7随肾脏病变的加重而明显降低,可能导致其抗肾纤维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和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在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两组治疗蛋白尿的临床有效率。方法:患者均为临床和病理确诊的IgA肾病,24h尿蛋白定量在1-3.5g,血清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177μmol/L),病理诊断符合Hass分型标准(Ⅰ-Ⅱ型),分为激素组和雷公藤组,两组分别给予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参照意大利方案)和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1mg·kg^-1·d^-1)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降血压等治疗。完成治疗及随访共5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变化以及肾功能等指标,以尿蛋白定量减少程度作为是否有效指标,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蛋白尿治疗有效率(尿蛋白减少〉50%)分别为59.4%和44.4%,但无统计学差异;病理类型为Ⅰ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3.8%,病理类型为Ⅱ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0.0%和45.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中等量蛋白尿、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且肾脏病理为Ⅰ-Ⅱ型(Hass分型)的IgA肾病患者,采用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或常规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且两者在有效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Ig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06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增生硬化型的84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五型,比较五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的不同,分析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转归、血肌酐变化、是否接受透析的相关性。结果:溺毒证患者的血肌酐高于其他组(P<0.05)。风湿证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肾虚症组、瘀痹证组、肝风证组,而白蛋白小于肝风证组(P<0.05)。瘀痹证、风湿证患者肾活检病理中新月体形成率高,分别为77.8%、75%。经过2年的随访,辨为风湿证患者蛋白尿缓解率为93.1%,高于溺毒证及肝风证组(P<0.05)。3例(15%)溺毒证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结论:风湿证患者尿蛋白多,治疗上需更应积极,溺毒证、肝风证患者预后更差,更要加强中药的活血祛瘀、泄浊解毒以及平肝熄风之力,以期延缓肾脏病的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伴部分性新月体形成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选取79例经肾活检确诊伴部分性新月体形成IgA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并根据新月体形成所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分组:≥10%为A组,31例;≤10%为B组,48例。结果:(1)临床表现:79例均有血尿+蛋白尿,蛋白尿〉1g/24h者48例(60.8%);两组比较,A组蛋白尿〉1g/24h28例(89.3%),B组蛋白尿〉1g/24h20例(41.7%),A组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高血压、肾衰竭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2)病理表现:79例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3.3%~29.0%,均以细胞性为主,几乎均有肾小球硬化、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球囊黏连、灶性肾小管萎缩、以及炎性细胞浸润;两组比较A组中、重度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新月体所占比例均较B组明显;病理改变硬化肾小球占55例(69.6%)。结论:IgA肾病伴部分性新月体形成患者临床均有血尿+蛋白尿,尤其大量蛋白尿;病理改变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常见;炎性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等活动性病变易见并影响新月体形成;新月体的多少及纤维化程度影响临床病理表现,≥10%较≤10%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纤康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治疗增生硬化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疗效。方法:选择肾活检诊断为IgAN-增生硬化型,且符合血肌酐(Scr)〈265 mmol/L及尿蛋白≥1.0g/d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肾纤康组(19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口服MMF 1~1,5g/d3个月,有效逐渐减量至0.75~1g/d,继续3个月;肾纤康组口服肾纤康汤联合MMF。结果:肾纤康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24h尿蛋白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随访结束后,肾纤康组Scr及肌酐清除率(Ccr)水平稳定;对照组Scr水平显著升高及Ccr水平显著降低,两组疗程及随访结束时Cc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纤康组与对照组发生血肌酐倍增分别为1例与3例,对照组2例进入终末期肾病。结论:与单用MMF治疗比较,肾纤康汤联合MMF治疗IgAN-增生硬化型患者能更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短期随访发现其似乎有更好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IgA肾病8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根据病程中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组(A组)33例;非高血压组(B组)49例。比较2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A组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占同期IgA肾病的40.24%。A组贫血、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B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B组(P〈0.05),而水肿、血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IgA肾病病理损害重度者的比例高于B组,病理类型以MsPGN为主,占60.61%。肾小球硬化和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肾间质病变程度较重(P〈0.05),新月体形成率较低(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24h尿蛋白量大,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AS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9例呈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表现,5例呈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1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3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血压增高,14例血压正常。24h尿蛋白定量平均为(1.17±1.39)g。15例肾功能正常,3例肾功能异常患者血肌酐平均为(153.2±36.8)umol/L。8例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10例c反应蛋白升高,13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且血清IgA水平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07,P=0.001),血清IgA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理检查结果发现15例为IgA肾病(其中10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并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2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1例为局灶增生坏死性肾炎,1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为膜性肾病,1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伴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1例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有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者均有服中药史。结论AS相关性肾损伤的病理改变多样,但主要为IgA肾病,也可表现为膜性肾病、局灶增生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其肾损伤可能与AS疾病本身和(或)治疗用药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黏膜方对IgA肾病小鼠免疫学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中医和解清热立法组方的黏膜方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及腹腔注射免疫佐剂的方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对照组4组,观察治疗后各组尿蛋白、血清IgA及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组织肠组织IgA的表达、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尿蛋白和尿白蛋白较正常组增加,中药组较模型组尿蛋白降低;正常组肾脏无IgA沉积、肠黏膜IgA微弱表达,模型组肾脏有IgA沉积,其中主要是多聚IgA1(pIgA1)沉积、肠黏膜IgA强表达,各治疗组肾脏IgA沉积较模型组减弱、肠黏膜IgA强表达;各治疗组在肾组织中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中药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黏膜方能有效改善尿蛋白并抑制IgA沉积至肾小球系膜区,表明中医和解法能成为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补肾通络方干预脾肾阳虚兼瘀型、进展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兼瘀型、进展性的原发性IgA肾病共75例。依据治疗方法,将IgA肾病患者分为单纯中药治疗组与中西结合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68.42%,中西结合组有效率为67.57%。两组与治疗前相比较,对于降低尿蛋白、尿红细胞及升高eGFR方面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不同的病理分级,两组的疗效不同。结论:健脾补肾通络方治疗脾肾阳虚兼瘀型进展性IgA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槐杞黄干预小鼠IgA肾病模型的疗效观察以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槐耳菌质、枸杞子和黄精组方(简称槐杞黄)对免疫性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IgA肾病模型组、槐杞黄治疗组,每组10只。IgA肾病组和槐杞黄治疗组用牛血清白蛋白酸化水灌胃、牛血清白蛋白以及葡萄球菌肠毒素尾静脉注射免疫建立IgA肾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以酸化水灌胃,磷酸盐缓冲溶液尾静脉注射作为对照。槐杞黄治疗组于免疫8周后按4g/kg体重给予槐杞黄浸膏干预,正常对照组、IgA肾病模型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3组小鼠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24h尿蛋白变化以及肾脏病理改变。12周后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将各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中置于37℃、50ml/LCO2条件下孵育51h。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NF-γ的水平,比较各组小鼠INF-γ/IL-4的比值。留取血清,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清总IgA的浓度,比较各组动物血清IgA水平。结果:1)第八周和第十二周模型组24h尿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8周)槐杞黄治疗组和模型组24h尿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槐杞黄治疗组24h尿蛋白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2)实验结束时模型组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槐杞黄治疗组血清白蛋白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尿素氮、肌酐含量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出现较显著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袢受压,开放欠佳,且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有较强的颗粒状或者团块状IgA沉积;槐杞黄治疗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情况和IgA沉积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毛细血管袢开放良好;4)模型组IL-2、INF-γ的分泌较对照组下降(P〈0.01)、IL-4分泌较对照组升高(P〈0.01);槐杞黄治疗后的IL-2、INF-γ的分泌较模型组升高(P〈0.01),IL-4分泌较模型组下降;5)模型组INF-γ/IL-4的比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槐杞黄治疗组INF-γ/IL-4的比值较模型组升高(P〈0.01),血清总IgA的浓度模型组较对照组升高(P〈0.01),槐杞黄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槐杞黄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小鼠IgA肾病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L-2、INF-γ表达以及下调IL-4表达,纠正Thl/Th2失衡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肾络宁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利少阳标本兼治法之肾络宁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兼有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IgA肾病气阴两虚兼有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肾络宁;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肾炎康复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GAL,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肾络宁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80%;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肾络宁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2)对尿红细胞及尿蛋白的影响:肾络宁可明显降低患者尿中红细胞数量及减少尿蛋白,且在改善血尿方面疗效优于肾炎康复片组。(3)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的IgA肾病患者,其肾脏病理分级多在三级以下,肾功能基本正常,故未能反映出肾络宁在此方面的疗效。(4)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肾络宁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兼有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有效地减少患者血尿、尿蛋白,保护肾小管功能,且在减少血尿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合并中度肾衰竭的IgA肾病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基础上加用肾素-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是否有更好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合并中度肾衰竭(30ml/min≤eGFR≤50ml/min)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是否联用RAS抑制剂(ACEI/ARB)分成联合治疗组(24例)和免疫治疗组(15例)。记录患者治疗前和随访过程实验室结果及临床指标,对肾脏病理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开始治疗后1年和2年时,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开始治疗后1年和2年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尿蛋白明显低于免疫治疗组。开始治疗的2年内联合治疗组患者肌酐清除率下降较免疫治疗组明显减缓。2年后两组间出现血肌酐50%上升的患者差异明显(联合组29.2%vs免疫治疗组66.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未联合RAS抑制剂是患者肾衰竭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抑制治疗基础上加用RAS抑制剂能进一步改善IgA肾病合并中度肾衰竭患者的肾脏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尿检异常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肾脏组织活体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尿检异常的患者,分为尿激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尿红细胞(RBC)计数与24h尿蛋白定量在第3、6及12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尿RBC计数与24h尿蛋白定量在治疗前后比较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尿激酶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有效减少IgA肾病尿检异常患者的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评估三者和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从而预测IgA肾病的进展。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血压、牛津分型等指标,研究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和血压、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尿蛋白肌酐比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具有最高的相关性(r_s=0.929,P0.01),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均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有无高血压,牛津分型M、E、S和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密切相关,三者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肾炎康复片改善大鼠慢性肾损害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诺对照组、肾炎康复片组,利用PAN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等生化学指标的影响,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损害程度进行评分,探讨肾炎康复片对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肾炎康复片能明显抑制大鼠大量尿蛋白排泄,提升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尿素氮,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结论:肾炎康复片能减轻由PAN诱导的肾组织损伤,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障碍和脂蛋白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与足量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方法 研究人群 18~65周岁,纳入标准 eGFR≥30 ml?min-1?(1.73 m2)-1且24 h尿蛋白量>0.5 g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经计算机随机进入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组(LEF组)和单用激素组(激素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进入ESRD或透析治疗;(2)Scr升高超过基线值的50%;次要终点为蛋白尿缓解。 结果 完成随访的患者共90例,LEF组40例,激素组50例,基线24 h尿蛋白量LEF组和激素组分别为2.00(1.10,2.88) g和1.87(1.13,3.08) g,两组患者尿蛋白在治疗6个月[分别为0.30(0.11,0.93) g,0.30(0.14,1.33) g]和12个月[分别为0.30(0.09,0.82) g,0.32(0.14,0.66) g]时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激素组治疗后eGFR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80.39±28.56)、6个月(87.12±28.70)、12个月(88.20±30.26) ml?min-1?(1.73 m2)-1,P<0.05],LEF组eGF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87.63±27.35)、6个月(86.91±32.45)、12个月(90.06±30.00) ml?min-1?(1.73 m2)-1,P>0.05],但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LEF组9/40例,激素组11/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79个月发现两组肾脏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血肌酐及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是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对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与足量激素相当,治疗期间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洛汀新为阳性对照药,观察益气养肾汤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及肝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主症积分均较基线明显下降(P<0.05),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兼症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益气养肾汤可以显著降低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蛋白尿,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作用优于洛汀新,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