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Scr)对于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及对照组(3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β2-MG,生化法测定尿mALB及血清Scr。结果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CysC、Scr、β2-MG及尿m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CysC与其它3种检测相比阳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检测更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病人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和198例糖尿病患者的Cys-C、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同时测量198例患者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根据尿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1.63±0.87)、β2-MG(2.60±1.07)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2.29±1.18)、β2-MG(3.19±1.43)均较单纯糖尿病组Cys-C(0.91±0.21)、β2-MG(1.59±0.42)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Cys-C、β2-MG、Scr和Ccr检测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75.4%(46/61)、88.5%(54/61)、32.8%(20/61)、4.9%(3/6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87.5%(49/56)、91.1%(51/56)、66.1%(37/56)、50%(28/56)。Cys-C与β2-MG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418,P〈0.01)。结论:胱抑素C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其特异性好于β2-MG,灵敏度高于Ccr、Scr,是的一个能较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早期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探讨血清CysC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健康人和10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血清CysC的浓度,同时检测Sur和Scr的浓度并于之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三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ysC P<0.01;Sur P<0.05; Scr 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阳性率分别为65%,21%,14%,胱抑素C(CysC)明显高于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的阳性率.结论:胱抑素C(Cys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2例,B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19例;C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3例。收集并测定各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TRF、α1-MG,同时检测血清肌酐及Cystatin C,比较各组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均显著增高,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可以反应DN的早期损害,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ystatin 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健康人及96例糖尿病患者的Ccr、β2-MG、尿mAlb测定结果进行平均值、相关性、敏感度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组按Ccr分为DM1组(即Ccr≥80ml/min),DM2组(即50ml/min≤Ccr≤80ml/min)。测定血清Cystatin C、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结果:DM1组各项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血清Cystatin C与C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560、-0.893。Cystatin C与β2-M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732、0.884。血清Cystatin C与尿mAl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676、0.854。各指标中血清CystatinC测定最为敏感,血清Cystatin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病情加重,Cystatin C水平逐渐升高。结论:Cystatin C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组)、厄贝沙坦组(X组)、降糖保肾方组(Z组)和中西医结合组(L组)。5周末检测5组大鼠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S/T)、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肾皮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足细胞超微病理结构。结果:D组与C组比较,BG、HbA1c、TC、TG、S/T明显升高;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cr显著下降;抗氧化酶中,TSOD、CAT活性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升高;UAER增高,足细胞足突严重融合。中药或西药单药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尤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各单药治疗组。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即存在氧化应激增加及足细胞的损害,厄贝沙坦联合中药方剂降糖保肾方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种给药治疗,其机制部分与其对糖尿病肾组织氧化应激增加、足细胞损伤与协同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α水平在糖尿病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N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ISA)测定各组血清、尿中的脂联素,血浆sTM水平。结果:DN1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M尿组(P〈0.05),DN2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尿脂联素、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564,0.412,0.58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62,P〈0.01);尿脂联素与Scr、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292,0.748,0.775,P〈0.01),与Ccr(r=-0.379,P〈0.01)呈负相关。结论:2型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蛭龙胶囊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蛭龙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U-TP)、肾小球滤过率(GFR)/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脂、血流变学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蛭龙胶囊治疗临床DN有较好的疗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对老年脑外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24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其中创伤组又分为多巴胺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多巴胺联合丹参治疗组和创伤未治疗组。创伤组大鼠采用重度自由落体建立脑创伤模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24h后检测各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值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观察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各创伤治疗组血清BUN、Scr、Ccr值和NPY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观察显示脑外伤后肾组织发生病理损伤改变;联合治疗组BUN、Scr、Ccr值和血清NPY含量低于创伤未治疗组(P〈0.05);丹参治疗组和多巴胺治疗组血清BUN、Scr、Ccr值低于创伤未治疗组(P〈0.05),而血清NPY含量与创伤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和多巴胺治疗组血清BUN、Scr、Ccr值和NPY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PY含量与血清BUN和Scr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8和0.735,P〈0.05),与Ccr变化呈负相关(r=-0.861,P〈0.05)。结论:老年脑外伤后血清NPY含量升高可能参与了继发肾功能损害的过程,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可通过降低老年脑外伤后血清NPY的含量而具有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较单独使用丹参或多巴胺治疗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益肾胶囊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组给予氯沙坦钾(20 mg·kg-1·d-1)、益肾胶囊(625 mg· kg-1·d-1)灌胃8周.测定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及肾组织中TGF-β1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明显升高,Ccr显著降低;肾组织出现较明显的病理损伤;且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上调,Smad7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益肾胶囊治疗后,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明显下降,Ccr显著上升;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此外,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下调,Smad7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肾病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7在肾组织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血清、尿液中水平及肾脏表达,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性。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糖尿病组,以链脲佐菌素(50mg/kg)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于8周、12周末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尿液中IL-17水平;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组织中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尿液中IL-17水平8周开始升高,肾组织中IL-17、TGF-β1表达增加,12周升高更明显;相关分析显示肾组织中IL-17表达与TGF-β1表达及尿液中IL-17水平、UAER、血CRP均呈正相关。结论:IL-17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表达随病程延长而增加,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肾缺血/再灌注大鼠尿液胱抑素C含量,探讨其在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缺血时间4组分别为0、10、20、30min,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再灌注24h后尿液胱抑素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浓度,计算24h肌酐清除率(Ccr),取各组再灌注24h后肾组织作组织学检查,行肾小管坏死半定量评分。结果:各组大鼠基线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24h后与基线值相比,肾缺血0min组及10min组BUN、Scr及Ccr无显著改变;肾缺血20min组BUN、Scr无显著改变,但Ccr显著降低;肾缺血30min组BUN[(45.3±14.6)vs(13.8±1.6)mmol/L]、Scr[(160.8±22.2)vs(36.9±7.9)μmol/L]显著升高,Ccr显著降低[(1.87±0.3)vs(0.56±0.1)ml/min]。20min组及30min组肾小管坏死评分与0min组相比显著升高。再灌注24h后与基线值相比,肾缺血0min组尿液胱抑素C水平无显著改变,肾缺血10min[(0.79±0.11)vs(0.25±0.02)μg/L]、20min[(1.23±0.35)vs(0.30±0.05)μg/L]及30min组[(1.33±0.51)vs(0.28±0.03)μg/L]尿液胱抑素C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液胱抑素C测定可望成为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脂氧合酶(12-lipoxygenase,12-LO)特异性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素低剂量治疗组(80mg·kg^-1·d^-1)和高剂量治疗组(160mg·kg^-1·d^-1)。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胶原Ⅳ(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12-LO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尿白蛋白、BUN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ColⅣ、FN、LN的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ColⅣ、FN、LN的表达。12-LOmRNA的相对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高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12-LOmRNA的表达,从而下调肾脏ColⅣ、FN、LN的表迭,减少ECM沉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蝉花菌丝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及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探讨蝉花菌丝延缓 DN 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高血糖,糖尿病所致肾损伤的大鼠模型(DN)与正常大鼠一起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蝉花组、DN 组、DN +蝉花组,饲养24周。观察 DN 大鼠肾间质α- SMA、SIRT1表达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24 h 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肾脏指数。结果: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显著下降,α- SMA 表达明显上调,肾小管纤维化加速,BUN、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等均显著增加;蝉花菌丝治疗能显著提高 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延缓肾小管纤维化进程,降低 BUN、尿白蛋白、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蝉花菌丝对非糖尿病大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蝉花菌丝可改善DN 肾小管病理损伤、延缓 DN 进展,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小管 SIR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35例,对照组(厄贝沙坦)33例,用药12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Scr、BUN的值。结果:治疗组降低UAE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6%(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UAE及Scr、BUN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A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E,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Scr、BUN,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成正常尿酸(NUA)组60例和高血尿酸(HUA)组65例,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 NS)、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的关系。结果:HUA组尿MAU、β2-MG、NAG、FI NS、HOMA-IR水平均高于NUA组,ISI水平低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尿酸与尿MAU、β2-MG、NAG、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制剂及应用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CSⅡ)组和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诺和灵R(MSⅡ)组,对血压血脂两组治疗相同,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各时间点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CSⅡ组较MSⅡ组在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Ccr两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4周,除了凌晨3点血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能控制血糖达标,而门冬胰岛素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尿微量蛋白和血糖下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阿魏酸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60例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阿魏酸钠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的改变情况及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尿β2-MG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并能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CP-1、ICAM-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损害中作用及厄贝沙坦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 组、糖尿病肾病DN组、厄贝沙坦DI组,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 UTP)、血糖(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重指数(KI);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观察MCP-1、ICAM-1蛋白的表达,RT-PCR观察MCP-1 mRNA、I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加重,24 h尿量、24 h UTP、KI、BG、Scr、BUN、肾脏组织中MCP-1mRNA和ICAM-1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N组比较,DI组大鼠BG、BUN、Scr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病理改变减轻,其余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ICAM-1在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能够减轻糖尿病肾病肾组织MCP-1、ICAM-1的表达,缓解了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