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韦金翠 《海南医学》2008,19(12):107-108
辅助性肝移植是指在保留患者肝脏或部分肝脏的情况下,将供肝异位或原位植入受体内,以使肝功能衰竭病人得到生命支持或使原肝缺失的代谢,解毒功能得到代偿。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手术时间短且没有无肝期,对肾功能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85 %肝脏诱导大鼠肝衰 ,将 30 %肝脏移植于残肝下方 ,通过右肾动脉行移植肝门静脉动脉化并建立肝动脉血供。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移植组 2周存活率为 73 3% ,肝衰组 4 8h存活率 0 % (P <0 0 5 )。移植术后 14d残肝明显增生 ,肝功恢复正常 ,移植肝萎缩纤维化。结论 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使原肝再生功能恢复而移植肝萎缩  相似文献   

3.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肝的形态及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后的自体肝及辅助肝 (两肝 )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 ,行 (血流动力学 )核素显像、电镜观察及光镜检测 ,评价术后大鼠生存以及移植肝功能状况。 结果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切实可行 ,手术成功率较高 (93.3% )。术后 1周存活率达 80 % ,并能长期存活(>3个月 )。术后行相关检查 ,表明供肝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萎缩 ,功能逐渐丧失 ,4 5天后已基本无功能。 结论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中 ,两肝共存时 ,自体肝的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随着移植时间延长 ,辅助肝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4.
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家猪配对开展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分两组。A组: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肝动脉结扎、门静脉缩窄;供肝植入受体右肝下,仅建立门静脉血供。B组: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均建立,其它手术内容与A组相同。监测各组受体存活情况、肝功能情况、病理及供肝胆汁分泌情况。结果:B组受体3d以上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B组手术前后胆红素无显著改变,A组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2天A组胆红素显著高于B组。B组供肝胆汁分泌良好,肝细胞存活并有活跃的代偿性增生;A组供肝无或仅有少量胆汁分泌,肝细胞大片坏死。两组受体均有术后白蛋白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结论: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足以纠正肝衰,在临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急性或暴发性肝衰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方法 根据Yu Weiming介绍的方法经以简化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阐明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因素对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在30例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中,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2min,安装袖套时间约为4min,肝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2min,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0min,1wk存活率为80%(n=30)。结论 成功复制大鼠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同时,大鼠的质量,术前状态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管理是决定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静脉动脉化异位辅助肝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和肝动脉血供对移植肝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切除85%肝脏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异位辅助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建立;B组(n=20),异位辅助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C组(n=10),为对照组。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生存情况、肝功能变化、残肝和移植肝病理结构改变以及肝动脉血供对移植肝早期功能影响。结果 A组和B组大鼠2周生存率分别是85.7%和64.3%,C组大鼠48h存活率为0。移植肝再灌注后,A组胆汁分泌率比B组明显增高(P<0.05),术后2周内,A组血清ALT、GGT、Tbil值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P<0.05)。移植术后14天,A组和B组残肝细胞都明显增生,肝功能恢复正常,而移植肝开始萎缩,肝细胞变性,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辅助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使原肝再生,肝功能恢复正常,而移植肝逐渐萎缩丧失功能。在大鼠辅助肝移植中,肝动脉血供有助于改善移植肝早期功能,防止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起到辅助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5月本院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已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博士》2013,(4):47
记者2013年6月20日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悉,该院接受转基因猪部分肝异位移植实验手术的藏酋猴共存活13天,创异种异位肝移植的最新世界医学纪录,该技术对于人类肝脏移植具有重要意义。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窦科峰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的"转基因猪-藏酋猴异种异位脾窝辅助性肝部分移植"实验手术,将小型转基因猪作为供体,藏酋猴为受体。术中,藏酋猴脾脏被切除后,再将基因猪的200克肝脏移  相似文献   

9.
肝功能检测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雪松 《中国医刊》2001,36(4):51-52
1 发现潜在的肝脏疾病常用生化检测指标有 :ALT、AST、γ GT和血清总胆汁酸 (TBA)。由于肝细胞损伤或缺氧等造成的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都可造成血清ALT增高。ALT在肝细胞内和血清中的含量差异较大 ,所以 1 /1 0 0 0肝细胞坏死所释放的酶可使血中该酶增加 1倍。而肝脏的AST由于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 ,其增高多表示肝细胞损伤严重。此外 ,肝细胞的损伤还使经门静脉回肝的胆汁酸因肝细胞功能低下而不能被充分摄取 ,导致血中胆汁酸浓度增高 ,在肝细胞仅有轻度坏死时 ,TBA的升高比其他检查更为灵敏。肝脏的γ GT主要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和中毒性肝损害,常导致肝脏及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如循环、呼吸、泌尿、消化、血液及中枢神经等系统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70%~80%.单纯依靠药物及人工肝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以前,及时行肝移植手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据统计,以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为指征的肝移植手术已占所有肝移植手术的20%以上.目前除了经典的原位肝移植以及越来越普及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以外,在活体肝移植和辅助性原位小体积肝移植方面的研究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两袖套法减体积大鼠肝移植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间活体供肝肝移植 (LivingDornorLiverTrans plantation ,LDLT)是解决供肝来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对最小有效供肝量确定仅限于临床推测[1,2 ] ,研究小肝移植物在受体的存活 ,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研究的基础 ,建立小肝移植物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所在移植研究中心大鼠肝移植手术经验 ,就建立小肝移植物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技巧作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供体SD大鼠 6 0只 ,雌性 ,体重 2 5 0~ 2 80g ,术前常规清洁饲养 ,不禁食…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桂芳  陈瑞玲 《广东医学》2006,27(9):1422-1424
尽管内科支持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仍高达60%~80%;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最终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年来成倍增长,但由于价格昂贵、供肝短缺及技术因素的限制,尚未普及。当前,人工肝支持治疗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其它一些疾病最常用、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活体肝移植的发展历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探索和发展,肝脏移植技术已渐臻成熟,现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与此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供肝来源匮乏成为肝脏移植广泛临床运用的最大障碍.为解决供肝短缺的问题,在尸体肝移植技术十分成熟并具有临床上减体积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活体部分肝移植(LDLT)技术逐步地在临床上得到应用[1].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和急性肝脏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肝移植的开展也越来越普遍.由于肝移植后乃然需要应用适量的免疫抑制剂,移植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求一种可以在肝移植后停用或者减少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在体内外均可以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具有修复受损肝脏的作用,因而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MSCs在肝移植中对肝脏损伤修复作用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卢明芹  李骥 《医学综述》2001,7(10):624-625
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 ,肝功能严重障碍 ,解毒功能丧失超过 90 %[1 ] ,导致体内病理产物大量蓄积 ,它们不仅抑制肝细胞的再生 ,而且严重干扰其他脏器的功能。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临床如能对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暂时的支持手段 ,维持患者的生命 ,为患者等待肝移植或通过肝细胞再生而自然恢复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则有可能康复。为此 ,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 ,ALSS)的研究 ,并已取得重大进展 ,ALSS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辅助治疗手段[2 ] …  相似文献   

16.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按照原有疾病的有无、发病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肝功能衰竭.传统治疗方法对肝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极差,现代肝移植的应用,使肝功能衰竭预后大大改善.但是供体肝脏严重短缺制约着肝移植的广泛应用,许多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过程中死亡.Friedman明确指出肝功能衰竭患者是肝移植适应证之一,但是患者候肝时间从90年代后期较90年代前期平均增加了46.5%,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患者增加2倍.  相似文献   

17.
自 198 9年 7月澳大利亚Strong教授成功开展世界首例部分活体肝移植术以来 ,迄今这一技术在全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部分缓解了供肝严重不足的窘况。起初 ,供肝多为左外叶、左半肝等 ,用于终末期肝病的儿童患者 ,供体安全 ,受体近远期效果好。此后 ,这一技术逐步应用于成年患者。由于供肝体积过小与成人体积不匹配 ,右半肝活体肝移植 (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 ,LDLT)遂应运而生[1] 。 1994年Yamaoka等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右半肝LFLT[2 ] 。此后 ,香港、日本、北美地区等相…  相似文献   

18.
王金涛  刘伟 《重庆医学》2012,41(8):816-819
临床上对于肝脏某些病变需行部分肝切除或进行肝移植时,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常需要阻断相应肝段或肝叶入肝血流。这些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而硬化肝脏对缺血更为敏感,也更易发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及肝功能衰竭[1]。I/R损伤是肝脏部分切除或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术前或手术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预处理,可最大限度降低损伤。如何防治肝脏损伤是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治疗猪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小体积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15只健康雌性家猪经门静脉注射D-Gal(每千克体质量0.5 g)和LPS(每千克体质量1μg)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24 h后接受肝移植治疗。动物随机分为60%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组(A组,n=5)、30%小体积肝移植组(B组,n=5)和30%小体积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组(C组,n=5)。各组动物于开腹后即刻、切脾后即刻和再灌注后30 m in分别监测门静脉压力,观察术后生化指标变化、病理改变和1周生存率。结果A、B、C组的1周生存率分别为100%、20%、80%,A、C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第2天开始,A、C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乳酸明显低于B组(P<0.05)。再灌注后30 m in,B组平均门静脉压明显高于A、C组。再灌注后30 m in、3 h,病理观察结果显示,B组出现严重肝窦淤血、片状肝实质细胞空泡变性。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加用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小体积移植物的近期存活率。该作用可能与门静脉血流的分流和压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 6 6例肝移植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 ,探讨适合我国目前及今后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和康复率的方法。方法  6 6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 ,12例行劈离式肝移植 (SL T)术 ,5 4例行原位肝移植 (OL T)术。结果 移植的 6 6例肝脏 ,术后无 1例发生肝脏功能衰竭 ,也无重大并发症发生 ,病人全部存活 ,多数已康复。结论 改善供肝条件 ,严格受体选择 ,提高手术水平 ,优化免疫抑制剂和长期随访指导可能是提高肝移植存活率和康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