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磷脂酶 A2 (PLA2 )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逆行性胰胆管注射 3 %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大鼠模型 ,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ANP治疗组 ,测定各组血中淀粉酶、磷脂酶 A2 及脑组织中磷脂酶A2 ,观察各组脑组织学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淀粉酶、磷脂酶 A2 及脑组织中 PLA2 没有显著性差异 ;ANP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淀粉酶、磷脂酶 A2 及脑组织中 PLA2水平明显升高 ,ANP组有脑膜血管扩张出血 ,脑内小血管充血 ,脑膜、脑实质可见炎细胞浸润 ,间隙增宽 ,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与 ANP组比较 ,ANP治疗组血淀粉酶、磷脂酶 A2及脑组织中 PLA2 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与 ANP组比较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磷脂酶 A2 可能在造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心脏组织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的水平变化及维拉帕米(verapamil)的治疗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SD大鼠均分成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维拉帕米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建模,24 h、48 h后处死动物,测腹水量、心脏组织PLA2活性水平和血清淀粉酶(AMS)值,并对胰腺、心脏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24 h、48 h维拉帕米组大鼠腹水量、心脏组织PLA2和血清AMS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小于模型组(P<0.05);24 h、48 h维拉帕米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和48 h维拉帕米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评分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7),且小于模型组(P<0.017);24 h维拉帕米组和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ANP大鼠心脏组织PLA2活性水平明显升高,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可减少心脏组织PLA2的激活,从而减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3.
李赛梅 《当代医学》2021,27(28):102-10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复方丹参片辅助治疗对炎症指标及血清脂蛋白(L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盲抽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LP-PLA2、PAF、LP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LP-PLA2、PAF、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复方丹参片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炎症状态,降低血清LP、PAF、LP-PLA2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15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LA2的活性。结果:病例组血清PLA2活性水平[(45.28±7.17)U]明显高于对照组[(26.92±3.81)U](P<0.001)。10~20岁和60岁以上组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1~60岁各年龄段的血清PLA2活性水平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LA2的活性增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的前体物质精氨酸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胰腺炎对照组(A组)、精氨酸治疗组(B组)和精氨酸抑制剂治疗组(C组);观察其血清磷脂酶A2(PLA2)、肿瘤坏死因子(TNF)、NO含量计算各组腹水量、24h病死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B组PLA2和TNF较A、C两组低(P<0.01),NO含量较A、C两组高(P<0.01),24h病死率较低,平均生存时间长,病理损害较轻。结论:NO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活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标志物P-选择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法检测62例AP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F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法检测受试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PA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与M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AP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稳定性好的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方法 10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模型组(A组, n=50)和对照组(C组,n=50),C组接受生理盐水对照,A组大鼠分3次腹腔内注射8% L-精氨酸(3×1.5 g/kg,每次间隔1 h),第3次注射后选取6、12、24、48 h和72 h 5个时相点观测两组大鼠胰腺病理学和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L-精氨酸注射后6 h可见胰腺少量炎细胞浸润、腺泡水肿;12 h见胰腺较多的炎细胞浸润,小叶结构紊乱和小叶间水肿;24 h 见胰腺大量炎细胞浸润,腺小叶结构损坏和局灶性坏死;48 h见弥漫性腺泡坏死和脂肪组织坏死;72 h见胰腺大片凝固性坏死和胰腺结构模糊;同时胰腺组织病理评分(A组vs C组)呈现相同的时相性变化[6 h (5.26±1.30)vs (0.67±0.52),P<0.01;12 h (6.83±1.20)vs(0.57±0.43),P<0.01;24 h (7.43±1.40) vs (0.47±0.63),P<0.01;48 h (8.27±1.10) vs(0.43±0.65),P<0.01;72 h(7.63±1.20) vs(0.67±0.52),P<0.01].各组血清淀粉酶水平(A组 vs C组),A组呈时相性变化,C组各时相点无明显差异[6 h (6 090±475)U/L vs (1 465±106)U/L, P<0.01;12 h (19 975±962)U/L vs (1 535±157)U/L, P<0.01;24 h(20 970±1 027)U/L vs(1 620±174)U/L, P<0.01;48 h (2 390±233)U/L vs (1 450±97)U/L, P<0.01;72 h(1 680±205)U/L vs (1 560±162)U/L,P>0.05].结论 分3次腹腔内注射大剂量L-精氨酸可成功制备操作简单、病变典型、重复性好和非侵入性的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的表达和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水平,寻求抑郁症与血小板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3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3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和CD63,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水平.结果 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和血浆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4±0.80)%,(2.60±0.64)%(P<0.01)和(7.68±0.79)%,(5.34±0.87)%,P<0.01];抗抑郁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2.82±0.91)%,(5.24±0.80)%,P<0.01和(5.48±0.82)%,(7.68±0.79)%,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可能逆转抑郁症患者血小板的过度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名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和丹参治疗组(B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PA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3、5及10d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SAP患者PAF水平,从而达到对SAP患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IL-35、磷脂酶A2(PL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ACS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SA组)、5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对照。统计受试者血清IL-17、IL-35、PLA2水平,并对ACS患者血清IL-17、IL-35、PLA2与ACS病情、年龄、烟龄、体质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A组、AMI组血清IL-17水平[(17±5)ng/L、(15±5)ng/L]、PLA2[(167±10)ng/L、(166±10)ng/L]均高于SA组[(10±4)ng/L、(96±9)ng/L]、对照组[(9±4)ng/L、(90±8)ng/L](P<0.01);UA组、AMI组血清IL-35水平[(53±4)ng/L、(52±4)ng/L]均低于SA组[(61±5)ng/L]、对照组[(62±5)ng/L](P<0.01)。ST段抬高组血清IL-17、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T段抬高组和UA组,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非ST段抬高组和UA组(P<0.01)。ACS患者PCI术后血清IL-17、IL-35、PLA2水平均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7、PLA2水平与ACS病情、烟龄呈正相关,血清IL-35与ACS病情、烟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IL-17、PLA2在ACS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IL-35在ACS患者血清中低表达;血清IL-17、IL-35、PLA2与ACS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CS发病及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其疾病严重度是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间健康体检者及因COPD急性加重被我院收治的患者,以上对象分为3组,正常健康体检组40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35例(A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组35例(B组),3组所有入选对象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标本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对比观察3组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间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A组PaO2高于B组,但低于正常健康对照组;A组PaCO2低于B组(P<0.05),但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比较:A组较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升高;B组较A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升高,较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升高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还显示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与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P<0.05),与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高血清PAF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干预中,应用抗凝剂及抗PAF抑制剂可能有利于控制AECOPD的病情进展,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维拉帕米预防ERCP后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建立假手术 (S组 )、ERCP组 (E组 )和维拉帕米预防组 (V组 ) ,比较各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血清IL - 6、淀粉酶和胰腺组织磷脂酶A2 (PLA2 )的活性。结果 E组并发急性胰腺炎 2例 (10 .0 % ,2 /2 0 ) ,明显高于V组和S组 (0 .0 % ,0 /2 0 )(P <0 .0 5 )。E组大鼠血清IL - 6、淀粉酶和胰腺组PLA2 的活性明显高于V组和S组 (P <0 .0 5 )。结论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能降低ERCP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可能是通过抑制胰腺组织PLA2 的活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钱莉  史政阳  侯晓俊 《广东医学》2021,42(3):327-330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患者动态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羊水栓塞患者31例,检测栓塞前、栓塞后1 h及2 h凝血功能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及不同预后(死亡,存活)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结果羊水栓塞患者栓塞前、栓塞后1 h、2 h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ATⅢ、PC、PS低于栓塞前(P<0.05)。不同预后羊水栓塞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组间差异、时间差异及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ATⅢ、PC、PS低于存活患者(P<0.05),PAF及sPLA2高于存活患者(P<0.05)。时间因素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的单独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两两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栓塞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功紊乱持续加重,并与预后有关,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n=20)、肺出血组初期(n=28)和极期(n=28)、肺出血存活组恢复期(n=20)和肺出血组死亡前期(n=8)新生儿血清PAF水平.结果 肺出血组初期、极期血清PAF水平明显升高,均高于与对照组(P<0.01);肺出血死亡前期血清PAF水平升高更明显,高于肺出血组极期(P<0.05);肺出血恢复期血清PAF水平较极期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F参与了新生儿肺出血的肺损伤过程,动态监测血清PAF水平,有助于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防治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几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三烯(LT)抑制剂和受体拮抗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和合成酶抑制剂、磷脂酶A2(PLA2)抑制剂都是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活性或拮抗其受体,阻断或减轻炎症过程.应用该类药物对治疗炎症疾病有良好前景.本文综述了它们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门腔静脉分流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门腔静脉分流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观察各组生存时间.同样再分4组,3h后,测定每组动物血清和(或)腹水中IL-6水平.结果门腔静脉分流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存活时间明显减少,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腹水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血清IL-6水平(P<0.01),且高于门腔静脉分流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腹水中IL-6水平(P<0.05).结论肝脏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早期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对门静脉系统的毒性物质起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磷脂酶A2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熹  姚烜  纪宗正  吴涛 《医学争鸣》2003,24(11):988-989
目的: 探讨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czing pancreastitis, ANP)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及防治方法. 方法: 逆行性胰胆管注射30 g*L-1牛磺胆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ANP治疗组,测定各组血中淀粉酶、PLA2及肺组织中PLA2,观察各组肺组织学改变. 结果: 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淀粉酶、PLA2及肺组织中PLA2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N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淀粉酶、PLA2及肺组织中PLA2水平明显升高(P<0.05), ANP组肺泡壁破裂,肺泡和肺间质有较多炎细胞浸润,肺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水肿,肺间质明显增宽,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与ANP组比较,ANP治疗组血淀粉酶、PLA2及肺组织中PLA2水平明显下降(P<0.05). 治疗组与ANP组比较肺间质改变明显减轻. 结论: PLA2在ANP大鼠的肺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LA2抑制剂可降低PLA2水平,减轻ANP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芦荟大黄素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炎性介质的作用。方法:应用牛黄胆酸钠制备大鼠AP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P模型组、芦荟大黄素治疗组。术后3、6、12h各处死6只,测定AP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芦荟大黄素治疗组与AP模型组比较,血清中PAF及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结论:PAF、IL-6及TNF-α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芦荟大黄素对它们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14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水平越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且与脑梗死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容海鹰  张明 《广东医学》2006,27(4):570-57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不同时期AP患者血清中心Ba和PAP水平,设立正常对照组,并作相应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TNF-α和PAP水平在治疗前重型及轻型AP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重型组也高于轻型组(P〈0.05),在治疗后第14天重型组和轻型组其水平逐渐下降接近正常。结论 外周血TNF-α和PAF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AP早期论断和判断病情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