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A)在心肺转流(CPB)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在26例心脏手术患者CPB中,随机分为TA组(14例)及生理盐水组(NS组,12例),在全身肝素化前及后10 min、转流30 min、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 min及术后24 h分别检测了血小板的各项指标。结果肝素化前2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肝素化后10 min CD62p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TA组明显低于NS组(P<0.05);转流30 min和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 min,TA组PLA、MPAR及CD42a的MFI与NS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0.001),而CD41a、CD61、CD62p的MFI及其阳性率明显减低(P<0.05~0.001)。术后24 h,TA组PLT、MPAR及CD42a、CD61、CD62p的MFI及其阳性率与NS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5~0.001)。NS组术后24 h与肝素化前比较,PLT、MPAR及CD42a、CD61、CD62p的MFI及其阳性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0.001);TA组术后24 h与肝素化前比较,只有MPAR及CD62p阳性表达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0.001)。结论TA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心脏瓣膜置换(HVR)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的疗效.方法50例HV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乌司他丁+氨甲环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以及术后并行时间.结果联合组PLT、Hb水平分别为(138.93±32.98)×109/L、(119.20±14.94)g/L,均高于对照组的(120.32±29.11)×109/L、(111.43±10.7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PT、APTT(12.10±1.89)、(33.00±2.89)s均短于对照组的(14.93±2.04)、(37.26±2.86)s,D-D(0.50±0.16)mg/L低于对照组的(0.79±0.15)mg/L,FIB(2.21±0.66)g/L高于对照组的(1.53±0.6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612.04±21.15)ml、(4.12±1.01)U少于对照组的(659.67±23.46)ml、(6.04±1.09)U,术后并行时间(24.46±7.29)d短于对照组的(32.19±5.6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VR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乌司他丁+氨甲环酸联合治疗,可对其血液产生保护作用,保障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量进一步降低,进一步缩短其术后并行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估在心肺转流手术中应用抗纤溶药氨甲环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行心肺转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其中A组按总量90 mg.kg-1分两次给予氨甲环酸,诱导后切皮前静注1/2量,另1/2量术中持续泵注1.0 mg.kg-1.h-1。B组给予0.9%氯化钠液9 m.lkg-1。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 lt)、肌酐、术毕及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和输血量,并观察过敏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和输血量显著降低(P0.05),无肾功能不全及过敏反应。结论在心肺转流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  刘欣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35-153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心肺转流(CPB)后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2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三组:I组(n=20,生理盐水对照),Ⅱ组(n=21,UTI 1万U/kg)和Ⅲ组(n=21,UTI 2万U/kg)。分别在CPB前、主动脉开放及机械通气后1 min、5 min、10 min采肺静脉血测定血浆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在CPB前和CPB停止后10 min抽桡动脉血监测血气和血浆弹性蛋白酶(Elastase)的水平。关胸前取1cm×1cm的右侧肺组织测定血管外的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 (1)三组患者血浆IL-8、IL-10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显著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Ⅱ、Ⅲ两组的IL-8 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IL-10显著升高(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主动脉开放5 min时IL-8水平降低而IL-10水平升(P<0.05或P<0.01)。(2)三组患者Elastase水平在CPB 后显著升高而PaO2明显降低(P<0.01)。与Ⅰ组比较,Ⅱ、Ⅲ两组的Elastase水平和EVLW含量在CPB后均显著降低而动脉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CPB后Elastase水平降低而PaO2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IL-8和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降低Elas- tase水平和EVLW含量,对心肺转流后的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中对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氨甲环酸两种药物作用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体外循环(CPB)中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以了解两者在CPB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在53例心脏手术患者CPB中,随机分别加入乌司他丁、氨甲环酸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全身肝素化前、转流15min、转流45~60min、转流结束肝素被中和后10min分别测D-D的含量.结果3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测定的D-D值比较,除了全身肝素化前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时间段,用药组与对照组均有差异;两用药组数据,相邻组间比较没有差异.乌司他丁组与氨甲环酸组测定的D-D值进行组内比较,相邻组内统计学上比较均没有差异,对照组相邻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尽管在血液保护剂作用下,血浆D-D的延长时间有所缩短,但仍与转流时间成正比.结论D-D的检测可作为CPB导致继发性纤溶程度的指标.在体外循环中乌司他丁与氨甲环酸均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氨甲环酸的价格便宜,值得推广使用.体外循环中为了更好地血液保护,仍应尽可能缩短CPB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术前、术后1、4、24、72 h的动态变化.结果 IL-6、IL-8术后1 h均显著升高,4、24、72h逐渐降低,乌司他丁用药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术后IL-6、IL-8、TNF-α的水平,对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振利 《河北医药》2014,(14):2214-221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在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用血量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体外循环(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氨甲环酸50131mg/kg患者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20000 U/kg患者各66例为A组与B组。回顾性选取2000至2003年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抑肽酶50000 U/kg患者66例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h心包及纵隔出血量。结果3组心包及纵隔引流量、红细胞输入量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前应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均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氨甲环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乌司他丁和抑肽酶,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优化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氨甲苯酸单独使用与联合乌司他丁对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小儿心血管外科就诊并诊断为VSD的6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抑肽酶组(T组)、氨甲苯酸组(P组)和氨甲苯酸联合乌司他丁组(PU组),每组20例。三组患儿体外循环前给予不同药物预充液处理,记录所有患儿手术前后常规血液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并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和术后6 h引流量。结果三组患儿术前、术后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LT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术前PT、APTT和FIB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U组PT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APTT显著低于P组(P<0.05)。三组术后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三组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引流量PU组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结论在预充液中加入氨甲苯酸联合乌司他丁能更有效地对VSD修补术血液起到保护作用,可成为抑肽酶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A)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出血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TA,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代替。记录流转前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数及手术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转流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24h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TA能减少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出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11.
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血液保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氨基己酸(EACA)与氨甲环酸(TAX)对体外循环(CP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EACA组(A组),TAX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EACA100mg/kg,停机时追加EACA100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EACA100mg/kg。B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TAX10mg/kg,停机时追加TAX10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TAX10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T0),CPB30min(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T2),术后6h(T3)、12h(T4)和24h(T5)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清栓溶二聚体(D-D);记录术后12h、24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和成分输血量。结果 3组患者PT及APTT在围术期变化基本一致。与C组比较,A组和B组FIB、FDP和D-D浓度在麻醉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3时FIB浓度升高(P<0.05),FDP和D-D浓度降低(P<0.05),在T4和T5时FIB、FDP和D-D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2h、24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及术后成分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均可明显抑制CPB引起的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减少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且二者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与甲泼尼龙对体外循环(CPB)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于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组麻醉和CPB方法相同,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2×104 U·kg-1,甲泼尼龙组给予甲泼尼龙2.5 mg·kg-1,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CPB开始后1 h(T2),CPB结束后1 h(T3)、6 h(T4)、24 h(T5)及48 h(T6)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记录比较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等。结果与T1时比较,三组血清中IL-6、TNF-α浓度在T2~T5时均增加(P<0.05),T6时与T1时无明显差异(P>0.05);IL-10浓度在T2~T4时增高(P<0.05),T5、T6时降至T1时水平。T2~T5时,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组IL-6、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T4时的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组各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泼尼龙组和乌司他丁组术后发热日数、ICU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甲泼尼龙组和乌司他丁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甲泼尼龙均可以抑制CPB患者IL-6、TNF-α的产生并促进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抗炎反应平衡,两者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肽酶及氨甲环酸的抗纤溶效果。方法兔体外循环,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A:对照组,B:氨甲环酸组,C:抑肽酶组。观察体外循环2小时前后血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改变。结果三组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相似(P>0.05)。体外循环2小时后,血液中D-二聚体(D-D)含量在抑肽酶组明显低于A、B组(P=0.019及P=0.005)。结论抑肽酶的抗纤溶作用明显优于氨甲环酸。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对血液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和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组(30例):乌司他丁10000U/kg,氨甲苯酸40mg/kg,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开始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抑肽酶组(30例):抑肽酶500万U,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开始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结果 两组输血量和术后24h胸液量无统计学差异。抑肽酶组偶2例发生过敏。结 论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和抑肽酶均有维持纤溶活性稳定、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15例,U组术中给予乌司他丁1.2万UI/kg加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体外循环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30 min(T3)、术后4 h(T4)和12 h(T5)抽桡动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 U组血浆IL-6、IL-8的水平在T2、T3、T4、T5时点较C组明显下降(P<0.01),IL-10的含量在T3、T4时点较C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IL-6、IL-8的产生和释放,增加IL-10的产生和释放,能有效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鲁超  侯卫坤  杨治  蔡元真  彭侃  许鹏 《河北医药》2016,(17):2569-2571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 Kellgren-Lawrence Ⅳ级)患者62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在假体装配完成后,止血带解除前10 min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3 h后以同样剂量及方式再次给药;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前3d输血量、凝血检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接近( t =1.238,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t=10.237, P <0.05;t =8.446, P <0.05;t =6.014, P <0.05;t =9.667, P <0.05;t =6.159, P <0.05);2组患者术中松止血带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205, P >0.05;t =1.557, P >0.05;t =1.662, P >0.05;t =1.147, P >0.05);2组患者术后3 h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1.304, P >0.05;t =2.012,P>0.05;t =1.624, P >0.05;t =1.059, P >0.05);截止术后第15天,研究组患者未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等临床表现,术后第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TKA术中及术后短期内运用氨甲环酸能安全减少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