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15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A级)、B组(B级)、C组(C级),每组50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G)含量、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结果B组和C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均高于A组,Fig水平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均高于B组,Fig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等级升高,PT、APTT、TT水平逐渐升高,Fig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PLT、RBC、HBG、MPV、PDW、RET#、RET%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等级升高,PLT、RBC、HBG水平逐渐降低,MPV、PDW、RET#、RE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并且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240例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早产儿120例和足月儿120例):12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A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A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A2组)40例;120例足月儿也同样分为对照B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B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B2组)40例.检测所有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 与对照A和B组比较,观察A1和B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FDP、D-D二聚体、PLT均无显著差异,观察A2和B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PLT无显著差异,Fbg降低、FDP明显升高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存有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D-D二聚体和FDP三者结合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为敏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颅脑外伤患者继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凝血指标界限值,为指导临床早期识别迟发性脑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入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共267例,将其分为初发脑出血组( A组,n=102例)、迟发性脑出血组(B组,n=86例)和无脑出血组(C组,n=79例),分别检测入院2h、4h、6h和12h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 Fg)和D-二聚体( D-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PT、Fg和D-D水平和峰值均比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述指标峰值时间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T、Fg和D-D的水平和峰值时间可以早期预测颅脑外伤患者继发迟发性脑出血,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液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和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液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15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12、24h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并与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按血肿有否扩大,将11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20例和无血肿扩大组95例,对2组PLG:A及D-D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12、24h血中PLG: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6、12、24h血中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发病后6、12、24h血中PLG:A及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液纤溶活性升高,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液纤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100例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行常规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华法林治疗,B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C反应蛋白(C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与进展性脑内出血(PIH )的关系.方法 根据头颅CT的表现 ,66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PIH组(151例)及非PIH组(511例) ,于伤后6 h内、24 h和7 d动态监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率(INR)和D-二聚体(D-D).并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0例) ,分析凝血纤溶变化与PIH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PT、Fib和INR在入院时 ,24 h及7 d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PIH组TT在入院时及24 h高于非PIH组及对照组(P<0 .05) , PIH组APTT在24 h上升高于其他两组(P<0 .01).在入院时及24 h ,PIH组D-D高于非PIH组及对照组(P<0 .01).结论 动态监测APTT、TT及D-D变化对预示颅脑外伤后PIH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急性期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D-二聚体(D—D)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结果:HICH发病后24小时内及第3天,血中D-D显著升高,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CH急性期D-D暂时性升高,是纤溶系统对HICH时脑组织损伤引起血中凝血活性升高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欣母沛、米索前列醇在高危剖宫产妇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危剖宫产妇71例(2018-01~2020-01),均给予缩宫素,采用米索前列醇的35例为B组,采用欣母沛的36例为A组.比较两组产后2h、24h出血量、止血时间、治疗前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少于B组,止血时间短于B组(P<0.05);治疗后,A组D-D水平低于B组,FIB、PLT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欣母沛、米索前列醇在高危剖宫产妇产后出血防治中效果均较好,安全性高,但欣母沛相较于米索前列醇可进一步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急性期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以同期到院体检的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出血量分为30~60 mL组56例和>60~80 mL组52例,分别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入院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溶指标[D-二聚体(D-D)],术后第3、7天再次检测HICH患者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术后1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对比不同预后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水平。结果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入院时PT、APTT、TT、FIB、D-D水平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7 d,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84-58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经诊断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0例,其中出现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36例(A组),未出现血肿扩大患者194例(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A组中血肿不规则、烦躁不安及甘露醇应用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饮酒、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患者肝功能、饮酒史、糖尿病史、血肿形态、甘露醇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发病时的血压等因素有关。有效的治疗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