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和高Hcy组,比较两组IMT差异。结果高Hcy组的IMT明显大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正常Hcy患者和高Hcy患者的IMT有着明显的不同,提示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有关,有可能开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112例作为脑梗死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24.89±1.9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58 ±2.34) μmol/L](P<0.01)、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79±2.35) μg/L和(228.67±114.75) 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2.64) μg/L和(320.53±154.78) ng/L](P<0.01);脑梗死组IMT[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1.12±0.25) mm、右颈总动脉叉处(1.09±0.28) mm、左颈内动脉(1.18±0.23) mm、右颈内动脉(1.03±0.24)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0.65±0.18)mm、右颈总动脉叉处(0.61 ±0.24) mm、左颈内动脉(0.58±0.22)mm、右颈内动脉(0.61 ±0.19)mm] (P <0.05).对照组血浆HCY与IMT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81,P>0.05),脑梗死组HCY与IMT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 =0.834,P<0.01).结论 血浆HCY增高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初发脑梗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脑梗死的诊断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姚海丹 《淮海医药》2011,29(5):427-42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 门诊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血管相关病史并将高血压患者按照WHO的三期分期分成I期、Ⅱ期、Ⅲ期3组.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从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厚度动脉内径,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根据Hcy浓度分为4个区间q1、q2、q3和q4,比较4个区间的IMT和BP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y与IMT和BPV的关系.结果 q1、q2、q3和q4区间的IMT、24hSSD、dSSD、dDSD和nS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q1比较,q2、q3和q4的IMT分别增加了1.685、3.128和5.685倍,dSSD分别增加了1.528、2.856和4.328倍.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与BPV和IMT具有明显相关性,Hcy浓度越高,血压变异越大,IMT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Hcy、hs-CRP、LDL-C及CCA-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Hcy、hs-CRP、LDL-C及CCA-IMT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CA-IM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Hcy等指标变化与LDL-C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APD患者Hcy水平及CCA-IMT,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抗动脉硬化作用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6.
杜宏伟  何耀 《中国医药》2012,7(6):782-784
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它包括两个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临床前期病变(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终末期即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用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筛查的无创影像学技术有超声、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成像.其中,超声和CT获得最广泛的研究,因为它们可提供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和发展程度的证据.颈动脉超声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综述CIMT的测量及其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尿酸、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分成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观察组,50例)和非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血脂谱、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谱、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TSH、血尿酸、血肌酐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TSH、尿酸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TSH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91例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和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组的颈动脉内膜情况。心脏超声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的比值(E/A),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结果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的左、右侧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P <0.05),E/A值与左、右侧颈动脉内膜厚度呈负相关(左侧r=-0.265,P <0.05,右侧r=-0.232,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内膜较厚,颈动脉内膜增厚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4例中老年人颈总动脉平均IMT、同时行血尿酸检查,按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厚度、胆固醇、HDL-C及Apo-a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胆固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但HDL-C及Apo-a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胆固醇水平有意义地增高,相反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明显降低,血尿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依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35例)、动脉硬化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03±9.68)岁、糖尿病病程(7.81±5.63)年,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年龄(52.29±7.46)岁、糖尿病病程(4.47±3.95)年,而动脉硬化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11.96±4.73)μmol·L-1、(8.86±3.61)μmol·L-1,低于内膜正常组的(14.05±3.98)μmol·L-1、(10.54±3.17)μmol·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THH)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C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THH患者178例,依据CIMT分为正常组(CIMT 0.9mm,62例)、增厚组(CIMT0.9~1.2mm,86例)、斑块组(CIMT 1.2mm,30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所有人员均检测CIMT、血浆HCT。结果 THH患者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块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增厚组,增厚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血浆HCT呈正相关(P 0.05)。结论 THH患者CIMT、血浆HCT较高,其血浆HCT与CIMT有关。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合并脑梗死将80例T2DM分为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组(DMCI)22例,单纯糖尿病组(DM)5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两组受试对象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T2DM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平均IMT比无脑梗死组明显增厚(P〈0.05)。结论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有明显相关,可以作为预知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关系,以及Fib在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72例T2DM患者依照HbA1c水平分为A组33例和B组39例,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色谱法测定HbA1c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ib,颈动脉超声测定IMT.结果 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Fib、IMT逐级升高,斑块发生率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且患者HbA1c水平与IM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2DM可通过Fib水平改变引起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逐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Irisin在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2例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根据IMT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IMT<0.85 mm,n=14)、内膜增厚组(0.85 mm≤IMT<1.3 mm,n=36)、斑块形成组(≥1.3 mm,n=22),并检测其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risin水平,按血清Irisin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3.23 mg/L),Q2组(3.23~4.10 mg/L),Q3组(4.10~4.95 mg/L),Q4组(>4.95 mg/L);分析不同血清Irisin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Q1组收缩压、LDL-C、hs-CRP水平明显高于Q4组(均P<0.05);Q1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Q3、Q4组(P<0.05);Q1组、Q2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Q3组和Q4组(P<0.05或0.01);IMT增厚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P<0.05),IMT斑块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和增厚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r=0.604,P=0.005)、收缩压(r=0.551,P=0.012)、LDL-C(r=0.587,P=0.007)、尿酸(r=0.613,P=0.004)、hs-CRP(r=0.500,P=0.025)呈正相关,与血清Irisin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酸、LDL-C、hs-CRP、Irisin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璎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测定125例(T2DM组)及55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血清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浆内皮素1(ET-1)(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测定).结果 T2DM组HCY为(16.3±3.7)μmol/L、ET-1(1.23±0.39)pg/ml、IMT(1.03±0.36)m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与ET-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HCY、ET-1及收缩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CY和ET-1水平可有助于判断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甲减患者96例,设为甲减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合格者60例,设为时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脂、甲状腺激素及Lep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甲减患者血清Lep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甲减组FT3、FT4低于对照组,TSH、TG、TC以及Lep、IMT均高于对照组(P〈0.0l或P〈0.05)。动脉弱样硬化(As)组与非As组血清Lep水平为(19.68±5.15)μg/L、(11.23±4.17)g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减组患者血清Lep与FT3呈负相关,与IMT呈正相关(P〈0.01);而与FT4、TSH、TG、TC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Lep水平、颈动脉IMT均高于正常水平,血清Lep与FT3负相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这提示Lep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10mg组和瑞舒伐他汀20mg组,均综合干预高血压、高血脂等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清TC、LDL-C、TG治疗后1个月开始明显下降,3、6个月均下降明显(P<0.05,0.01),Hcy瑞舒伐他汀10mg组6个月开始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20mg组3个月开始明显降低(P<0.05),两组颈动脉IMT 6个月开始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20mg组对Hcy及IMT作用明显优于10mg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治疗6个月后可明显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周围动脉疾病(PAD)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测定了126例老年人的踝肱指数(ABI),≤0.9定义为PAD.同时测定IMT和C反应蚩白(CRP).结果 PAD发生率为19.8%(70~79岁,80~89岁和≥90岁年龄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6.3%,20.6%和33.3%).IMT≥1.5 mm组的AB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AD患者的IMT(1.52±0.34)mm较无PAD者(1.04~0.15)mm明显增加(P<0.01).PAD患者的CRP(中位数5.00mmol/L)较无PAD者(中位数2.22mmol/L)升高(P<0.05).PAD与IMT相关(r=0.64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和年龄是PAD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PAD发病率较高,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IMT与PAD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PAD的指标之一.糖尿病、高血压、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和年龄是PAD的危险因素.PA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罗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00-280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颈动脉IMT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Hcy的测定并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Hcy水平为(24.77土10.17)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95±2.60) μmol/L(P <0.05).IMT增厚组Hcy水平为(19.80±4.97) μmol/L,显著高于非IMT增厚组的(15.00±4.83)μmol/L(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Hcy与颈动脉IMT增厚呈正相关(r=0.6384,P <0.05).结论 高Hcy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影响IMT的因素.方法 选择60岁以上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T),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n=44),糖耐量减低(IGT,n=62)和糖尿病(n=45)3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了解血管壁情况.结果 DM组及IGT组颈动脉IMT厚度较NGT组显著增加(P<0.05), DM组及IGT组颈动脉内膜不连续或不光滑者所占比率也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DM组及IGT组各颈动脉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H、TG、HDL、LDL水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NGT组相比,IGT组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其程度与糖尿病患者接近,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