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局部穿刺引流术与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共4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局部穿刺引流术(A组)治疗22例,采用腰椎穿刺引流术(B组)治疗22例。结果A组硬膜下积液治愈(术后1个月内积液消失)14例(63.6%),好转(术后1个月内积液减少)5例,无效(术后1个月内积液无明显变化)3例;B组治愈6例(27.3%),好转5例,无效11例;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预后好(GOS评分4~5分)10例,预后差(GOS评分1~3分)12例;B组预后好12例,预后差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出现头皮切口漏液3例,B组5例;两组术后头皮切口漏液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治愈时间(7.0±1.0)d,B组为(9.0±1.6)d;两组平均治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穿刺引流术对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硬膜下积液更有效,而且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加快创面愈合;腰椎穿刺引流术无效后再行局部穿刺引流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及其家属意愿将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采用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获得明显提升(P<0.05)。对照组治愈时间为(12.69±2.13)d,观察组治愈时间为(7.78±1.24)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8.912,P=0.000)。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颅内积气及感染,对照组出现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观察组出现头皮切口漏液2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选择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获得明显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骨窗下积液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窗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骨窗区积液在术后1-4周开始出现,积液量25-140 ml。采取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局部加压包扎治疗21例和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术治疗13例。结果经腰椎穿刺、局部加压包扎等方法治愈21例,积液消失时间为10-20 d;采用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术13例,积液消失时间14-30 d者10例,大于30 d者3例。全部病例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或复诊,无积液复发者。结论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局部加压包扎和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术是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窗下积液治疗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采用头皮穿刺引流、腰椎穿刺术及腰大池外引流附加头部骨窗处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方法治疗。结果 28例积液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改善。1例并发颅内感染,予以抗生素治疗后痊愈。3个月后行颅骨成形术。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头皮穿刺引流、腰椎穿刺术及持续腰大池外引流附加头部骨窗处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都是临床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骨窗加压包扎预防和治疗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5年4月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病例随机分为骨窗加压包扎组(n=26)和常规组(n=29),两组术后均行常规治疗,加压包扎组自术后行绑带骨窗加压包扎1个月,两组定期复查头颅CT,对出现硬膜下积液者及时骨窗加压包扎,对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和术后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硬膜下积液患者行骨窗包扎干预的疗效。 结果骨窗加压包扎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7.7%(2/26)明显低于常规组27.6%(8/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时间为术后评均(38.5±3.7)d明显长于常规组(13±2.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加压包扎组GOS评分>3分例数18例(69.2%),常规组为21例(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硬膜下积液病例,发现积液后行骨窗加压包扎干预平均23.9d后积液均吸收,无需手术病例。 结论骨窗加压包扎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对术后硬膜积液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单纯骨窗加压包扎,3例行局部穿刺后骨窗加压,2例行置管持续引流术,5例保守治疗(3例有效,另2例保守治疗后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结果治疗后28例积液均消失。出院后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病例。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临床特征,为减少或避免脑膨出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发生率67.7%,术前广泛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肿胀,术后新发颅内血肿和(或)脑挫裂伤灶扩大、脑积水、大面积脑梗死、张力性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是导致术后脑膨出的重要原因。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与预后有相关性(Spearman=0.990,双侧P=0.000).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高,需要严格把握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指征,预防或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导致术后颅高压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例1 男,18岁.左顶枕叶自发性脑出血术后15 d入院.浅昏迷,体温39.6℃,左顶部术区头皮膨隆,张力大,切口缘部分坏死裂开,脑脊液切口漏.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数1920×10~6/L,多核细胞占80%.CT示脑膨出,脑组织骨窗疝形成.予缝合头皮裂口、抗感染治疗、每日腰穿释放脑脊液等处理.脑脊液细胞数上升到8320×10~6/L,多核细胞占95%.随后细胞数及体温逐渐下降,但脑膨出仍严重,手术侧脑肿胀,切口不愈合.入院后10 d行术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顶部术区清创,额颞部骨窗与顶部骨窗间保留一骨桥.术中见顶部膨出的脑组织坏死,感染征象明显.切除膨出坏死的脑组织后,见骨窗内的硬脑膜挛缩明显,无法缝合.利用额颞部减压窗内的硬脑膜,形成一蒂部在骨桥处的硬膜瓣,翻转硬膜瓣经骨桥下至顶部骨窗内,修补硬膜缺损并悬吊硬脑膜于骨窗缘.术后继续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感染治愈,头皮切口如期愈合,未再出现脑膨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45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13例,经皮穿刺19例,钻孔引流8例,去骨瓣开颅手术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27例,好转1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除部分轻症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外,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需进行外科处理,其中以同侧经皮穿刺,对侧钻孔引流治疗效果较佳,且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而对于症状持续加重,复查CT积液增多的,可考虑再次行去骨瓣开颅硬膜下积液清除术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4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6例,钻孔引流4例,去骨瓣开颅手术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7例,好转3例,无效4例。结论严格掌握大骨瓣减压手术适应证,术中硬脑膜减张缝合有助于减轻术后脑膨出,减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脑膜应用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分别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自体筋膜修补减张缝合硬膜组(对照组)与标准大骨瓣减压+人工硬膜减压缝合组(实验组),比较2组术后脑膨出、脑软化、颅内感染、皮下和(或)硬膜下积液、癫痫、脑脊液漏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出现脑膨出、脑软化、癫痫、硬膜下或(和)皮下积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工脑膜应用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时较自体筋膜能明显减低部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共收治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14例,先行Ommaya储液囊植入引流硬膜下积液,必要时对头部骨窗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和腰椎穿刺引流,待硬膜下积液消失后观察1~2周无复发时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0.5~1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积液演变成血肿等。患者脑积水症状均逐渐稳定,复查头颅CT示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中线结构居中。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不同处理,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及后期处理策略。结果揭示出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策略的相关问题。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通过科学的治疗策略,可以早期预防,恰当处理,在患者的愈后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待脑水肿高峰期渡过后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Omaya囊置入穿刺抽吸、塑形钛网修补、高压氧治疗。观察硬膜下积液量、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6例为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2例为大脑镰旁纵裂池内积液,12例为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其中2例为同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放置Omaya囊抽吸;20例患者均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后期均予以塑形钛网修补及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30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未见硬膜下积液复发。 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通过应用弹力帽外固定包扎、抽吸、早期颅骨修补、高压氧手段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收治的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大量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单纯保守治疗后积液消失。4例钻孔引流术后积液很快消失,但拔管后均复发;其中1例多次引流术后自动出院而失访,另3例多次引流术失败后行颅骨成形术,积液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的少见并发症,治疗方法应个体化选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引起硬膜下积液的产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燕达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本组患者中,减压同侧硬膜下积液6例,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4例,双侧硬膜下积液3例,合并纵裂镰旁积液2例,对各种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13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消失,其中4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1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好转出院,仍需长期观察;1例患者于外院行积液腔腹腔分流,硬膜下积液无明显减少,出现颅内感染,最终放弃治疗。 结论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易导致的硬膜下积液,应结合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或联合应用来处理,才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防治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以6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病例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加压包扎;以既往去骨瓣减压术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GOS评分等各项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加压包扎组病人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9.5%)较对照组(23.3%)减少,住院时间≤30d的患者比例(36.5%)明显较对照组(17.4%)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早期加压包扎(术后7~10d)作为一种无创、简单易行的措施,可以减少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0mmaya囊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切口疝的患者行侧脑室穿刺-0mmaya囊皮下放置,然后经皮穿刺外引流脑脊液。结果38例患者切口疝均在1周内完全复位,术后并发脑积水6例,并发硬膜下积液3例。治疗后,38例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其中30例患者肌力恢复正常,2例重瘫,4N轻瘫,2例轻度运动性失语。结论侧脑室穿刺-0mmaya囊皮下放置,然后经皮穿刺引流脑脊液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其手术创伤小,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时间长,便于护理,对预防和治疗切口疝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先行保守治疗,最终1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最终行钻孔引流术,15例均先行硬膜下积液腔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其中10例治愈,5例迁延不愈后均再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4例治愈,1例堵管,堵管者又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后治愈。非手术治疗者治愈率为55.8%。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大部分能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无手术指征者,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但需定期随诊,警惕其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手术指征者一般先行单纯钻孔引流术,如迁延不愈可再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以及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以达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对侧硬膜下积液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早期修补组(n=27)和钻孔引流组(n=24)。早期修补组在首次术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治疗,钻孔引流组行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待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去骨瓣减压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结果早期修补组对侧硬膜下积液疗效与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优于钻孔引流组(P 0.05),而复发与并发症低于钻孔引流组(P 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可尽早恢复正常颅内压,有效促进积液吸收,明显降低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