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CT血管造影指导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手术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研究单一依靠CT血管造影(CTA)资料,在超早期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07年2月,共有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CTA检查。其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并对57例患者单一依靠CTA资料急诊行超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71例发现颅内动脉瘤,其中有57例行超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57例超早期开颅手术动脉瘤患者,多发动脉瘤4例,共61个动脉瘤,术中夹闭动脉瘤60个,动脉瘤包裹1个。CTA能很好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同载瘤动脉及周边骨性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了足够的有用信息。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能为破裂动脉瘤的超早期夹闭手术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满足在急诊状况下开颅夹闭手术所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14 年10月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29例(共62个动脉瘤),术后随访0.5~9年,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29例患者共62个动脉瘤均获一期一侧手术夹闭,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1个,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3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8个,眼动脉动脉瘤4个。术后DSA或CTA复查示动脉瘤完整夹闭,载瘤动脉畅通。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5例,中残5例,重残6例,死亡3例。结论 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可行,应根据患者特点,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及急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年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TA指导设计手术入路及动脉瘤夹的选择,急诊手术夹闭动脉瘤,并将术前CTA所示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者术前CTA所示的动脉瘤大小、形状、瘤顶指向、起源、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均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 CTA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诊手术夹闭中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影像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CTA影像结果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CTA模拟手术入路对动脉瘤夹闭术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我科2005—2010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48例,每位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CTA扫描,根据CTA影像诊断结果及在CT工作台上的模拟手术入路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患者术中证实动脉瘤154个。所有患者采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CTA定位诊断、形状及与周围关系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结论依据CTA检查结果即可进行动脉瘤手术,在CT工作台上模拟手术入路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前循环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行动脉瘤夹闭术,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术后GOS评分5分16例、4分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交通性脑积水(1例)和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患者。术后6个月CT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采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夹闭颅内镜像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术野合理、安全性高、手术疗效满意、预后良好,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和床突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夹闭术技巧和预后。方法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共13例(13个动脉瘤),包裹2例(2个动脉瘤),术中采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方法。结果手术后经DSA或CTA检查显示,13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动脉和远端动脉血流通畅;2例视力障碍患者手术后视力改善。手术后仅1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翼点入路辅助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及载瘤动脉有无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而达到夹闭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9月经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3D Slicer软件三维重建动脉瘤模型及其周围血管和部分骨性结构,并模拟手术入路,显示手术视野下动脉瘤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术中参考立体模型,寻找动脉瘤并根据解剖结构实时定位,实现精准夹闭。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三维影像重建,将三维模型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9例正确反映术中真实解剖情况,3例术中对比效果欠佳,小动脉瘤(直径<5 mm)以及小血管重建效果相对较差,但是动脉瘤周围主要血管结构对比一致。12例动脉瘤均顺利实施开颅夹闭术,术中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A示载瘤动脉通畅,未见新增出血,动脉瘤夹闭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A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8例,4分3例,3分1例。结论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制作的颅内动脉瘤三维立体模型,可获得更多的立体解剖信息,加深对病变局部解剖的认识,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和床突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夹闭术技巧和预后。方法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共13例(13个动脉瘤),包裹2例(2个动脉瘤),术中采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方法。结果手术后经DSA或CTA检查显示,13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动脉和远端动脉血流通畅;2例视力障碍患者手术后视力改善。手术后仅1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翼点入路辅助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及载瘤动脉有无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而达到夹闭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方法对本院经单侧扩大翼点入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共28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4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分叉部1个,术后CTA复查示多发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无死亡病人。结论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可治疗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根据多发动脉瘤的特征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的7例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共19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成功夹闭;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瘤颈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3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未出现脑梗死及颅内感染等。术后随访3个月~3年,根据GOS: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可选择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手术夹闭治疗,手术成功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方法对本院经单侧扩大翼点人人路一期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3例患者共28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4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分又部1个,术后CTA复查示多发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无死亡病人。结论单侧扩大翼点人路显微手术可治疗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根据多发动脉瘤的特征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应用3D-DSA、CTA技术分析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个体化设计锁孔手术并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75例(192个动脉瘤),其中眶上锁孔人路38例(40个动脉瘤),翼点锁孔入路132例(146个动脉瘤),额锁孔纵裂入路3例(4个动脉瘤),颞下锁孔入路2例(2个动脉瘤),分析3D-DSA、CTA在颅内动脉瘤锁孔手术策略中的应用与意义.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188个,动脉瘤包裹4个.术后复查DSA或CTA显示动脉瘤均夹闭满意.GOS评分显示术后良好165例,轻残6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 3D-DSA、CTA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三维形态特征,为个体化的锁孔手术入路设计提供依据,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经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的42例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床突段动脉瘤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残余,其余均成功夹闭。术后出现脑挫裂伤并血肿3例,脑梗死2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平均随访11.2个月,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5例;CTA或DSA随访显示载瘤血管通畅,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情况。结论 小翼点入路手术能安全有效地暴露并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 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动脉瘤夹闭,5例行动脉瘤夹闭并瘤体切除,2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4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6月~10年,12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1例行瘤颈夹闭者DSA或CTA检查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2例仍有不全象限性偏离,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结论对于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注意保护神经及穿支血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CTA模拟翼点入路在基层医院急诊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患者入院后均急诊完成头颅CT平扫及头颈部CTA检查,数据重建后行术前翼点入路模拟并与术中显微镜下图像对比,以指导手术。结果结合头颅CT平扫,均准确判断出责任动脉瘤,术前3D-CTA模拟翼点入路,与术中显微镜下现实入路情况相符。术中两者对比并调整至一致,具有导航功能,对手术辅助作用大。本组4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并随访3月,90%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急诊CT及3D-CTA技术,可在最短时间内使术者了解颅内出血及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信息并指导手术,提高了基层医院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均行3D—CTA检查,采用彩色容积重建法重建图像。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同意手术治疗者在工作站电脑上利用软件模拟手术中术者视野及手术径路,观察颅内动脉瘤与相关结构的关系及对手术的影响,以便对术中可能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D—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包括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Willis环的大血管、以及与附近骨质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术后复查3D—CTA示动脉瘤夹闭满意72例,瘤颈残留5例;3例未复查。按C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75例,植物存活3例,死亡2例。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前评估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手术头位及入路的设计,有利于术中寻找及辨认颅内动脉瘤,并对影响动脉瘤显露及夹闭的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尤其适合于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少见部位及载瘤血管变异较大的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大小、指向以及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瘤未见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瘤均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16例行单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35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经一侧翼点入路,先夹闭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术后随访6个月到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预后。结果本组16例患者的35枚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全部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GOS评分4~5分者13例,预后良好率为81.2%。结论在明确责任动脉瘤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单侧入路一期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高,预后良好。但需要注意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硬性内镜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患者66个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其中63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多数患者在内镜辅助下完成动脉瘤夹闭术,包括动脉瘤夹闭前后对载瘤动脉、瘤颈及瘤周穿通支的观察,以确定最佳夹闭位置和程度.结果 内镜能更好地观察瘤周局部解剖结构,保证首次最佳夹闭,5例第一次夹闭后,经内镜发现夹闭不佳而重新调整动脉瘤夹,其中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不全;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夹闭不全;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动脉瘤同时夹闭后交通动脉;2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穿通支.在使用内镜过程中造成1例轻度颞叶脑挫伤,在所有过程中未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过程中辅助使用内镜,能更好地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局部解剖结构,提高动脉瘤夹闭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