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动态浊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34例严重创伤患者,动态观察伤后1周内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的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内毒素、TNF-α、IL-1β分别于伤后第2、3天达高峰,随后下降,第7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5~7d升高明显,且有继续上升趋势;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峰值水平、伤后第5天IL-6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死亡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细胞因子较存活者相应时间显著升高.结论创伤后能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反应,动态观察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郎中兵  文亮 《重庆医学》2003,32(12):1679-168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34例严重创伤患者,动态观察伤后1周内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的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内毒素、TNF-α、IL-1β分别于伤后第2、3天达高峰,随后下降,第7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5~7d升高明显,且有继续上升趋势;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峰值水平、伤后第5天IL—6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死亡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细胞因子较存活者相应时间显著升高。结论 创伤后能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反应,动态观察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1α、IL 6、TNF α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 1α、IL 6、TNF 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IL 1α与IL 6呈正相关。IL 1α、TNF 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P <0 .0 5 ) ,慢性肝炎者IL 6含量高 (P <0 .0 1)。提示IL 1α、IL 6、TNF α对其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液中IL-1 IL-6 IL-8 TNF-α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对 5 7例酒精性脂肪肝、38例酒精性肝炎、31例酒精性肝硬化及 5 7例健康人 ,用放免检测血清IL 1、IL 6、IL 8、TNF α ,分析它们与酒精性肝病关系。结果  12 6例酒精性肝病不同类型患者 ,4项指标之间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这 4项指标与酒精性肝损害程度有关。酒精性脂肪肝均正常 ,酒精性肝炎以IL 8、TNF α升高为主 ,酒精性肝硬化以IL 6、TNF α升高明显。这四种细胞因子对急性肝损害的敏感性不及ALT。结论 检测IL 1、IL 6、IL 8、TNF α有助于了解酒精性肝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损害程度及有无肝纤维化倾向 ,对酒精性肝病治疗及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疗效考核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因子sELAM- 1、IL -1β、TNF -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1d、第 5d、第 14d和 40例正常人的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在发病第 1d、第 5d、第 14d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正常水平 (P均 <0. 01)。且sELAM 1与IL -1β、IL- 1β与TNF- α、TNF -α与sELAM -1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 801、0. 818及 0. 820(P均<0. 01)。结论:血清sELAM 1、IL- 1β和TNF- 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6.
采用IL-6依赖细胞株B9细胞增殖试验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依赖细胞株L29细胞杀伤试验,分别检测20例骨科手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表明:骨折创伤可致病人体内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同时手术创伤本县亦可使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在术后第1天达高峰,术后第5天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选择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者 6 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 6 2例。测定外周血中CD3、CD4、CD8数量及血清TNF α和IL 2含量 ,并与 6 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癫痫组外周血清中CD3、CD4数量、CD4 /CD8比值降低 (P <0 .0 5 ) ,TNF α及IL 2含量增高 ;TNF α、IL 2含量增高与癫痫发作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0 1 ,P <0 .0 5 )。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因子TNF α、IL 2是影响癫痫病情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 6和IL -8,化学比色法检测NO。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P <0 . 0 1) ;轻型组颅脑损伤患者TNF- α高于对照组 ,但IL -6、IL- 8和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不同病情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TNF- α、IL -6、IL- 8和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腰椎骨折及手术创伤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TNF浓度,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腰椎骨折当天入院的患者56例。分别于骨折第2天、术后第2天(骨折第8天)、术后第7天(骨折第13天)清晨空腹静脉采血;骨折的第6天(手术当天),术毕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6、TNF水平。结果:56例患者术中50例未输血,其余在输注红细胞悬液过程中患者血清IL-6超过900 pg/ml,TNF超过270 pg/ml;50例腰椎骨折及手术创伤患者在折第2天、第6天、第8天的TNF、IL-6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2天的IL-6水平与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第2天的TNF水平与第1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骨折及手术创伤患者输红细胞悬液可致血清IL-6、TNF异常升高,患者体内TNF、IL-6先升高后降低,最高点在术后术后第2天(骨折第8天),随创伤时间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 48例肾病综合征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进行检测 ,同时在治疗前对这些患者行经皮肾活检病理分型 ;4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同一种病理类型患者治疗前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 ;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膜增生性肾炎患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结论 IL 6、IL 8和TNF α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及病情程度相关 ,可作为评价疾病活动性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严格选择 3 6例肺挫伤患者 ,用ELISA法测定TNF、IL -8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 ;合并少量血胸者同时测定胸液中的TNF、IL -8水平 ;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者亦动态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期选择单纯肋骨骨折及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肺挫伤和肺损伤后继发ARDS患者血清中的TNF、IL -8水平明显升高 ;肺挫伤后胸腔积液中的TNF、IL -8变化极为显著 ,P均 <0 .0 1。结论 TNF、IL -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肺挫伤合并少量血胸患者 ,应注意其胸液TNF、IL -8浓度的监测 ,可更敏感地观察肺挫伤的治疗效果、预测肺损伤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先勇  向成玉  苑冀蓉 《四川医学》2003,24(11):1111-1112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HBV DNA水平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除隐匿性肝炎外 ,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IL 12、IL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 ,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 (P <0 0 0 5~ 0 0 0 1) ,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 ,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 α、IL 6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4 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患者血清TNF α、IL 6治疗前分别为 ( 70 .32± 2 0 .31) pg/ml、( 6 3.0 2± 15 .19) pg/ml,较正常值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0 1) ;治疗后分别为 ( 4 1.8± 18.4 2 ) pg/ml、( 35 .37±13.0 8) p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0 1)。治疗后患者存活率为 6 7.5 %。 结论 ALSS治疗后能降低外周血TNF α、IL 6含量 ,从而减轻重型肝炎时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 ,提高重型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的干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①内毒素 1h组 (n =6) ,②内毒素 2h组 (n =6) ,③内毒素 4h组 (n =6) ,④内毒素 6h组 (n =12 ) ,⑤生理盐水对照组 (n =12 ) ,⑥PTX 1h组 (n =6) ,⑦PTX 2h组 (n =6) ,⑧PTX 4h组 (n =6) ,⑨PTX 6h组(n =12 )。采用静脉注射LPS的方法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 ,PTX组致伤后立即静脉注射PTX 2 0mg/kg ,并以 6mg·kg-1 ·h-1 维持。各组动物于设定的时相点放血活杀 ,用ELISA法或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血清TNF α、IL 6、IL 8含量及IL 1活性 ;斑点杂交检测肺组织中TNF α、IL 1β、IL 6、IL 8mRNA表达。 结果 ①内毒素致伤后各组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的表达强度 ,均非常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PTX治疗后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的相对含量较未接受PTX治疗大鼠有一定程度的减少。②内毒素致伤后各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均非常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PTX 6h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 ,明显低于内毒素 6h组(P <0 .0 1)。结论 内毒素肺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者血清IL-13、TNF-α与IgE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IL 13、TNF α与IgE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ELISA法检测 5 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2 3例健康者血清IL 13、TNF α和IgE浓度。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IL 13、TNF α与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 <0 .0 1)。IL 13水平在外源性哮喘急性期明显高于内源性哮喘急性期 (P <0 .0 1) ,而缓解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NF α水平在急性期和缓解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支气管哮喘组IL 13与IgE呈正相关 (r=0 .88,P <0 .0 1)。结论 IL 13、TNF α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 ;IL 13在哮喘患者IgE产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IL-6、IL-8、IL-10、TNF-α在多发伤中的作用,及对严重多发伤继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2009~2012年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0例(多发伤组),分为MODS组(8例)和非MODS组(32例)。分别于发病就诊后第0、5、1、2、3、5、7天静脉取血,测定IL-6、IL-8、IL-10、TNF-α的含量,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照。结果多发伤患者组IL-6、IL-8、IL-10、TNF-α的含量在每个时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患者IL-6、IL-8、IL-10、TNF-α的含量在伤后即升高,第1~3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下降后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ODS组TNF-α、IL-6、IL-8的含量在就诊后前3天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MODS组IL-10的含量在就诊后2~5天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能引起明显的细胞因子反应,伤后动态观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及补体成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 8、TNF α及sC5b 9在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酶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8例AMI患者及 40名健康人进行血清IL 8、TNF α及sC5b 9测定。结果 :AMI患者血清IL 8、TNF α及sC5b 9含量明显升高 ,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AMI发病后第 7天 ,IL 8、TNF α及sC5b 9水平逐渐下降 ,到第 2 8天上述变化仍未达到对照组水平。其上升幅度与心肌酶值成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的病情及发展与心肌酶峰值有关 ,也与IL 8、TNF α及sC5B 9的血清动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 1β,IL 6,TNF α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 8例 ,分为亚低温组 (2 5例 )与常温组 (2 3例 ) ,亚低温组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 ,控制直肠温度 3 3~ 3 5℃ ,持续 3~ 5d .各组患者分别于伤后 1,3 ,5和 10d外周静脉采血取标本 ,另以健康志愿者 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IL 1β,IL 6和TNF α含量 .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 1β ,IL 6及TNF α含量 (μg·L-1)分别为 60 .7± 9.1,10 0 .5± 2 4 .4 ,17.7± 4 .2与正常对照组 3 3 .6± 13 .5 ,5 8.3±5 .3 ,9.1± 0 .6相比明显增高 ,持续 3~ 5d ,伤后 10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及复温后血清IL 1β,IL 6及TNF α含量低于常温组 (P <0 .0 1) .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清IL 1β,IL 6及TNF α升高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含量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 (rotavirus,RV)肠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 ,及其在发病中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 5 0例RV肠炎患儿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的水平 ,同期与病情变化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RV肠炎在急性期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1) ,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SIL 2R、IL 6、IL 8及TNF α在RV肠炎患儿感染的免疫损伤和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PDTC对创伤后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80中大鼠分为创伤组(T组),PDTC预处理组(P组)及对照组(C组),利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观测伤后各组0.5、1、2、4、8h肺组织TNFα、IL-8及其mRNA变化。结果 致伤后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在伤后1h达到峰值,IL-8在伤后4h达到峰值;PDTC组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创伤组(P<0.01)。结论 PDTC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8mRNA表达,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伤后全身及肺组织的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