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的意义. 方法 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伴左室肥厚组(EH+LVH组)和不伴左室肥厚组(EH组),给予氯沙坦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浆TGF-β1的变化. 结果 经过氯沙坦治疗后,EH+LVH组和EH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EH+LVH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显著减低,E/A显著升高,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降低(P<0.01),同时EH+LVH组血浆TGF-β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EH组血浆TGF-β1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TGF-β1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与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伴左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TGF-β1升高,降低TGF-β1表达,可能是氯沙坦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测定EH伴LVH(EH+LVH组,n=30)和不伴LVH(EH组,n=27)者缬沙坦治疗2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n=30)的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MI)及血浆ET-1水平.结果治疗前EH+LVH组血压、LVMI和血浆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EH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VMI及ET-1水平较高;LVMI与血浆ET-1浓度呈正相关(r=0.413,P<0.05).缬沙坦治疗后EH及EH+LVH组患者血压、血浆ET-1水平均下降;EH+LVH组LVMI下降明显(P<0.01),EH组未有变化(P>0.05).结论ET-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缬沙坦降压及逆转LVH机制可能部分源于对ET-1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国钦  黄彦生 《中原医刊》2003,30(19):27-2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型 )拮抗剂氯沙坦钾 (科素亚 )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国内外已用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本研究应用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并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了监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检测对象 :按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 -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随机检查门诊及住院的EH1~ 3级患者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年龄 3 7~ 72 (平均 5 3岁 )岁 ,病程 1~ 3 8(平均 10 3年 )年。1 2 治疗方法 :3 2例患者间断或连续服用其他抗高血压药 ,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EH)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VH)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立作用的危险因子[2],治疗EH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延缓和(或)逆转LVH伴有的结构改变,从而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笔者用非络地平治疗EH,观察降压疗效及对LVH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EH)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EH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也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为代谢综合征(MS)的一种特殊形式。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2]。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1.36%。虽不及西  相似文献   

6.
蒲宏伟 《海南医学》2004,15(10):57-57
我们近年来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名 :拜新同 ,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 ,对 4 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内科住院及门诊轻中度EH患者 4 8例 ,男 2 7例 ,女 2 1例 ,年龄 (5 1.81± 18.0 5 )岁 ,平均病程 (12 .0  相似文献   

7.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常用心率变异性(HRV)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有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的HRV显著降低,其HRV降低程度与左心室受累程度相一致[1].因此,HRV降低也是EH伴LVH者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观察降压药物坎地沙坦酯治疗EH合并LVH患者HRV的变化,旨在探讨药物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多基因病,遗传因素或曰易感基因对EH的发生起着基础性的允许作用.因此,识别EH易感基因是阐明其发病机制、制定新的防治策略的关键.目前已发现了50多个EH相关基因,但仍没有准确识别出任何一个EH易感基因.近年来,SA基因这一新的EH侯选基因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可望成为EH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综合干预治疗外部性脑积水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治疗外部性脑积水 ( EH)的疗效。方法 :对 EH患儿选用营养脑细胞药物、高压氧、经络导平、药物穴位透入、超短波及功能训练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并与既往有完整资料的 EH患儿进行 EH痊愈时间及后遗症发生率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各种原因所致 EH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 P<0 .0 1 ) ,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P<0 .0 1 )。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 EH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 以49例EH患者为施术对象,分别于治疗两疗程、四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49例患者第二疗程治疗显效率为24.5%,总有效率为69.5%,第四疗程治疗治疗显效率34.7%,总有效率 87.7%.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童学敏  程圣军 《医学文选》2002,21(4):428-430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治疗糖尿病 ( DM)合并高血压 ( EH) ,观察其降压效果和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 ( UAE)的影响。方法  30例 DM合并 EH患者 ,血糖稳定控制并服安慰剂 2周后 ,服用雷米普利 2 .5~ 1 0 mg/天 ,疗程 8周。治疗前后分别查空腹血糖 ( BG)、血钾、血肌酐 ( Cr)和 UAE测定。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达 86.7% ,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UAE明显减少 ( P <0 .0 1 ) ,血 Cr浓度降低 ( P <0 .0 1 )。结论 雷米普利既可降低 DM并 EH的血压 ,又能降低 AUE和 Cr,从而起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对 1、2级原发性高血压 (E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 6 0例EH患者 ,服安慰剂 2周后口服拉西地平 4~ 8mg共 6周 ,停服其它降压药。观察动态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服药 6周后血压为 (14 4 .1± 12 ) / (85 .9± 6 )mmHg ,收缩压下降 2 4mmHg ,舒张压下降 14 .8mmHg。显效2 7例 ,有效 2 9例 ,总有效率 91.7%。发生不良反应者 8例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心悸等 ,症状较轻未中断治疗。结论 :新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 1、2级EH患者具有降压作用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正> 吲达帕胺是一种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和利尿作用的新型降压药,本文报告我院应用吲达帕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40例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电解质、血脂、血糖、血肌酐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入选40例EH患者均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个月以内的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风,以及患有严重心绞痛的患者。其中轻度EH(DBP12.7~13.9kPa)28例,中度EH(DBP14.0~15.2kPa)12例。年龄在38~65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男性23人,女性17人,平均患EH时间8.5年,入选前均服用过卡托普利或尼群地平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在我国,高血压现已成为死因的第一位,提高民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强化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对个人及社会均有积极意义.近50年来为寻求适宜的高血压治疗策略,各种降压药和大型临床试验不断推出,高血压药物治疗策略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神经肽、细胞因子则是其间重要的信息传导物质。神经免疫调节可能是治疗EH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一个突破口。下面就EH的神经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神经肽调节失衡神经肽是机体一类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高尿酸血症(Hu)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老年EH伴Eu患者先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经1wk洗脱期后,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缬沙坦组加服80mg,qd×8wk,卡托普利组加服卡托普利25rag tidx8wk,观察两组在联合用药下降压的疗效同时对尿酸代谢的影响.结果 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卡托普利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而尿酸治疗后无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EH伴Hu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耐受性优于卡托普利,顺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钠素(ANP)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方法:对68例EH患用氯沙坦治疗2周,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2周,用放免法测定ET-1、AngⅡ及ANP,并与30例健康作比较。结果:EH患ET-1、AngⅡ及AN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患经氯沙坦治疗后ET-1、AngⅡ及ANP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T-1、AngⅡ及ANP在EH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治疗EH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邓海  夏小杰  屠洪  张燕  陈筱潮 《广东医学》2008,29(9):1535-153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浓度变化及抗高血压药对其影响,探讨EH患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及抗高血压药减少血栓事件的机制。方法对EH患者60例,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前后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外周静脉血浆AT-Ⅲ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AT-Ⅲ浓度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钙通道阻滞药(CCB)联用治疗6周后Hct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而AT-Ⅲ浓度明显升高;收缩压、舒张压与Hct及AT-Ⅲ浓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压升高可导致EH患者AT-Ⅲ浓度降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与钙通道阻滞药联用能改善EH患者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社区治疗老年高血压(EH)患者家人协助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患者家人的培训以完成对患者血压的监测和服药。结果:血压控制率上升至35%。结论:社区医生和患者家人合作治疗老年高血压(EH)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王瑞梅 《吉林医学》2011,(17):3421-3422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性综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综合治疗组60例2级和3级EH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下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和适当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与对照组60例单纯使用常规药物EH患者比较,比较降压效果、降压平稳性。随访3个月后,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血压监测。结果:社区综合干预组在3个月后24 h平均收缩压下降值、24 h平均舒张压下降值和24 h平均动脉压下降值均大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2级及3级EH患者,降压效果更好,降压更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