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中药三类新药),以中医学理论为根据,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以风、火、痰、瘀是主要病机,脑溢安由钩藤、丹皮、大黄、地龙等十余味中药组成,功能平肝熄风,凉血泻火,行血化痰,主治脑出血急性期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疗效显著。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脑溢安对脑出血后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中药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共沉淀、激酶反应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变化及脑溢安对p38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脑出血损伤后1 h p38MAPK活性增强,出血损伤后6 h达高峰,12 h后下降,至24 h p38MAPK活性消失,脑溢安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在脑出血损伤后1,6和12h各时间点p38MAPK活性均较模型组减低.结论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增强,脑溢安能抑制脑出血损伤激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3.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内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IL-6表达的细胞定位及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IL-6表达的影响,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大鼠脑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蛋白表达及胶质细胞反应。结果:脑出血后6h-4d血肿区域可以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活性,6h-7d血肿外周可以见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脑出血后6h血肿区域即有IL-6表达,于72h达高峰,7d时消失。结论:脑出血后大鼠脑内IL-6阳性细胞主要为血肿区域的神经元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脑溢安可能通过维持IL-6的上增性表达在脑出血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收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的频散分布。发现前人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综合为风、火、痰、瘀、气、虚6类是有其临床基础的。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证和痰证是中风发病时的主要病因病机、风证,火热证是中风病诸证组合中的主要证候。对本组病例的覆盖率较高的主要有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血瘀内停证,风火夹痰证、风火上扰、痰瘀互结证5类证候,可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分别对不同证型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73例,占总数的81.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痰热腑实型及风痰火亢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其他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有很强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可能与中医的火邪、痰邪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茂才辨证论治癫痫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茂才教授多从风、痰、瘀、虚论治癫痫,尤重风痰瘀为患,主张急性期或缓解期均应以熄风涤痰贯之,缓解期可适当调补气血、健脾益肾。指出瘀血阻滞脑窍脉络亦是癫痫发作另一因素。刘茂才教授在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中药益脑安胶囊,丰富了中医药对癫痫的药物治疗。其临证之辨证施治、灵活遣药、处方药量拿捏有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IL 6表达的细胞定位及脑溢安颗粒 (简称脑溢安 )对IL 6表达的影响 ,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大鼠脑内白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的蛋白表达及胶质细胞反应。结果 :脑出血后 6h~ 4d血肿区域可以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活性 ,6h~ 7d血肿外周可以见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脑出血后 6h血肿区域即有IL 6表达 ,于 12h达高峰 ,7d时消失。结论 :脑出血后大鼠脑内IL 6阳性细胞主要为血肿区域的神经元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 ,脑溢安可能通过维持IL 6的上增性表达在脑出血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人群基本证型分布状况的内在规律,为脑出血的未病先防提供指导。方法:对1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痰证和风证为脑出血急性期最主要的证型,三证组合和虚实挟杂为脑出血急性期最主要的证型形式。结论:泉州地区ICH急性期人群的证型多样、病机复杂,应因地制宜对制定泉州地区脑出血急性期人群的辨证施治方法。实邪在导致ICH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具备脑出血危险因素同时临床表现风+痰+虚证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脑溢安颗粒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机制,对38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脑溢安颗粒剂( 中药组) 和西药( 西药组) 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 NE) 、肾上腺素(E) 和多巴胺(DA)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中NE,E 和DA 含量均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 P < 0 .01) ;而且随着患者脑血出血量的增加或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患者经治疗后,中药组血浆NE,E 和DA 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 0 .01) ;而西药组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 P > 0 .05) ;中药组较西药组明显降低( P < 0 .01) 。提示脑溢安颗粒剂能有效地降低血浆NE,E 和DA 含量,解除患者脑血管痉挛,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增加组织血供和能量供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争胜 《甘肃医药》2011,(6):364-36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2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证侯分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出现的频率最高,依次为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大肠热结、风痰闭神。结论:中风病患者的症状、舌象和脉象是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型的基础,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型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快速而有效的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4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脑溢安颗粒剂(中药组)和西药(西药组)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与红细胞变形能力(RCD0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全血比粘度的高切、低切;全血还的粘度的高切;血浆比粘度以有RCD均较正常人对照组高治疗后,治疗后,中药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而西药组较有稍有降低,无统计学意义,且中药组明显低地西药组。提示中药脑溢安颗粒剂地降低血液粘度,提高RCD,改善脑组织灌流,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2.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内IL-6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溢安颗粒 (简称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原位杂交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脑溢安的影响。结果:脑溢安治疗组脑内IL-6 mRNA表达信号在术后4~7 d较模型组增强,且IL-6蛋白表达在术后6 h~7 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 结论:上调IL-6蛋白的表达、维持IL-6 mRNA及蛋白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脑溢安保护脑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丝氨酸/苏氨酸(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脑内有Akt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细胞与数目。结果:大鼠脑出血后12h时Akt开始表达增加,4d时Akt达到高峰,7d时仍有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溢安治疗组在脑出血后24h,2d,4d,7d各时间占Akt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Akt表达增加,脑溢安对Akt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灶的部位、大小、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等DWI/MRA影像表现及GCS/NIHSS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33例,评估、统计分析患者DWI/MRA影像表现(病灶部位、大小和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GCS/NIHSS评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证型以风痰入络型最为常见。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以脑叶最多。局灶性脑梗死以基底节、脑叶、放射冠及脑干病灶较多。腔隙性脑梗死以脑干、脑叶与基底节为多发部位。急性缺血病灶位于脑叶、基底节最多见,脑叶病灶中经络的三种证型均较多见;基底节、脑干与放射冠病灶以风痰入络及阴虚风动证型多见;丘脑以风痰入络证型多见。脑叶病灶以中脏腑痰热腑实证型多见。急性缺血性梗死灶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其次是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相对较少。中经络中大面积脑梗死以风阳上扰证型多见,局灶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以风痰入络与阴虚风动证型多见,中脏腑中大面积脑梗死以痰热腑实证型多见。在血管异常方面,大面积脑梗死以动脉闭塞多见,局灶性脑梗死以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多见。中经络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三个证型的GC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闭证三个证型的GC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脱证GCS评分明显低于中脏腑闭证(P<0.01);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型间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经络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三个证型的NIH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脏腑不同证型的NIHSS评分两两比较,其中痰热腑实与痰火瘀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型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灶部位及梗死病灶大小具有一定的联系,DWI结合MRA可综合评价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并判定预后,GCS评分的高低可作为中风中脏腑证的参考指标,NIHSS评分的高低可作为中风各中医证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不同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比较,探讨与中医证型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379例急性脑梗死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的患者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所占百分率高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气虚血瘀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和阴虚风动证候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 血脂指标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证候相关,因此,血脂指标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活酶 (mitor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根据Rosen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免疫共沉淀、激酶方法 ,Westernblot检测脑出血大鼠海马ERK、JNK激酶活性变化及脑溢安对ERK、JNK激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脑溢安下调脑出血大鼠海马活化的JNK蛋白表达 ,上调活化的ERK蛋白表达。结论 :中药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海马组织MAPK信号转导通路起双重调节作用 ,表现为促进ERK生存通路 ,抑制JNK凋亡通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以3H精氨酸转化测定法检测血肿周围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活性,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以探讨脑溢安颗粒( 简称脑溢安) 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脑溢安明显抑制脑组织iNOS活性( P < 0 .01) ,改善脑组织水肿、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神经病理改变。提示脑溢安对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立体定位于苍白球内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舸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溢安组与各对照组脑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内bcl-2阳性细胞在1d开始增加,2d达峰值,7d时明显减少;脑溢安组其bcl-2阳性细胞在2d,4d,7d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脑溢安可上调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9.
桥本氏脑病以心肝火旺、气郁痰结为基本病机,以痰热内扰、风火相煽、阳亢为标,热毒痰浊,夹风上犯,药毒叠加,脑窍壅闭,以致神机障碍.陈大舜教授以热毒痰浊闭窍证、肝阳化风夹痰证、气郁痰结火旺证为基础,以主证定主方,选用菖蒲郁金汤加减、镇肝熄风汤加减、清痰汤加减.在用药方面主张辨症与辨证相参合,并对含碘中药黄药子、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海浮石、夏枯草等,和毒性中药枯矾、朱砂等的运用见解独到,体现了辨证相结合以及和法论治的学术思想,临床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癫痫中医临床症状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找出癫痫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主要趋势,为癫痫的临床诊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2例癫痫患者临床病例,总结出中医临床癫痫常见症状及主要证候,并制定癫痫中医证候判断标准。结果202例癫痫患者辨证分为五证,其中风痰内阻证65例,占32.2%;痰火上扰证59例,占29.2%;脾虚痰盛证31例,占15.3%;心脾两虚证29例,占14.4%;肝肾阴虚证18例,占8.9%。最常见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属于风痰内阻证及痰火上扰证。结论观察发现癫痫以风痰内阻证及痰火上扰证为临床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