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肢肌肉关节训练提高ICU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的效果.方法 对28例ICU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上肢肌肉关节训练,包括手腕、手指、肩肘运动,比较训练前后握力水平、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患者疼痛及护士上肢关节疲劳程度.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28例护士握力测定值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且护士上肢关节疲劳程度较训练前明显减轻(P<0.05).结论 上肢肌肉关节训练有助于提高护士腕指灵活性、静脉穿刺操作速度及工作效率,减轻上肢关节疲劳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握力训练对门诊输液室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28例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握力训练,包括手腕、手指、前臂运动.观察训练前后握力测试、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患者穿刺疼痛及护士腕指关节疲劳程度.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护士握力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均P <0.05);患者的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护士腕指关节疲劳程度较训练前明显减轻(P<0.05).结论 握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腕指灵活性、操作速度及工作效率,减轻腕指关节疲劳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改良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和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穿刺法,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静脉穿刺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方法按护理单元统计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穿刺失败原因,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练兵;运用《静脉输液评分标准》和《NPIS疼痛评估法》评分,比较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大比武活动前后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武前后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低年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之间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比武前后静脉穿刺疼痛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静脉穿刺技术练兵大比武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水平及护理人性化服务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角度进针对患者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取与皮肤45°角穿刺进针,对照组采用与皮肤15°30°角穿刺进针。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有57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3例,穿刺成功66例。对照组轻度疼痛有45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12例,穿刺成功5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45°角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汪华兰  廖江虹 《现代护理》2006,12(14):1330-1331
目的 探讨对肥胖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静脉穿刺,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124例次肥胖患者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和探索式渐进法静脉穿刺各62例次,观察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反应。结果 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肥胖患者采用探索式渐进法进行静脉穿刺,明显提高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不增加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新方法。方法将400名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采用单手固定针柄同时进针的穿刺方法和一只手固定针柄一只手进针的传统手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护士对操作的简便性进行评分,比较穿刺成功率及操作简便性。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首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操作简便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新的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更高、更简便,优于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属-护士协作对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护士单人操作)和B组(家属-护士协作),各50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患儿依从情况、疼痛情况、家属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4%)、患儿依从性(74%)和家属满意度(94%)均明显高于A组的64%、46%和78%,B组患儿疼痛程度(3级及以下47例)明显轻于A组(3级及以下4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疼痛,提高其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5号针头在门诊中青年患者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门诊输液的200例中青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选择5.5号针头穿刺)与对照组(选择7号针头穿刺),每组100例.分别实施静脉穿刺,对2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注射部位血管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输液的穿刺成功率为99.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穿刺疼痛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血管内瘀血显著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选用5.5号头皮针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全穿刺区域,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方法将1135例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由专人进行操作,统一采用7号头皮针按常规行静脉穿刺,第1天在Ⅰ区(手背部静脉)静脉穿刺,第2天在Ⅱ区(腕关节挠侧头静脉)行静脉穿刺,观察两区域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IⅠ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35例(3.08%),6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麻木、触电感。Ⅱ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16(1.41%)例,2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有麻木、触电感;Ⅰ区穿刺成功率80.97%,Ⅱ区穿刺成功率91.45%。两个区域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背部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轻,且不适症状较少,穿刺成功率较高。腕关节挠侧头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重,且如果穿刺过深易直接损伤挠神经浅支,致顽固性疼痛。因此穿刺时选择手背部静脉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模拟情景训练,提高护士在野战环境下的静脉穿刺技能。方法模拟3种不同光亮度环境,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在人体仿真肢具模型上对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模拟训练,对比训练前、后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训练前后晨昏光亮度和低光亮度环境下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时间存在差异(P0.01或P0.05);训练后低光亮度和晨昏光亮度环境下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于普通留置针(P0.05)。结论荧光静脉留置针适用于低光亮环境和晨昏光亮环境中操作,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情景模拟穿刺训练能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技能。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无痛或微痛的最短进针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时使皮肤不产生疼痛或微痛的进针时间。方法将600例清醒状态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例。穿刺进针时间:A组0.51.0s,B组1.11.5s,C组1.62.0s,观察3组病人穿刺引起的疼痛程度和发生率。结果A组无痛和微痛的发生率与B组或C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显示随着C组穿刺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更加明显。结论静脉穿刺时将进针时间缩短至0.51.0s可明显降低疼痛的发生率和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静脉穿刺法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门急诊输液患者痛苦的效果。方法将在门急诊输液的3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80例与改进组200例,分别实施常规及改进的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对疼痛的反应。进行χ^2检验。结果改进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3.50%,显著高于常规组,疼痛率改进组显著轻于常规组。结论应用改进的静脉穿刺技术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术前小儿静脉穿刺行吸入麻醉诱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术前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问题,选择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穿刺前经面罩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七氟醚,观察患儿穿刺时的反应及穿刺情况,结果:C组反应最轻,穿刺成功率也最高,且所需时间最短,与A组和B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出,在严密的监测下,实施吸入麻醉诱导后行静脉穿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静脉穿刺过程中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1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静脉穿刺过程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深圳地区救生员心肺复苏(CPR)知识普及培训的效果.方法: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的救生员培训前后CPR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水平.结果:1680名救生员培训前后、不同文化程度CPR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合格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不同年龄段救生员培训前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明显差异,但培训后有明显差异,P<0.05;男女救生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明显差异.结论:专项培训可明显提升救生员CPR知识及实践技能,利于提高院前溺水至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进静脉穿刺方法,提高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段式”进针法,实验组采用进针角度35—45°直接刺入血管法。观察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所用时间、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及穿刺成功率。结果直接刺入血管法患者疼痛感觉轻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所用时间短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成功率(95.0%)高于“三段式”进针法(87.7%)(P〈0.05)。结论直接刺入血管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护士"三基"培训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信息化管理对护士"三基"培训管理进行改造,比较信息化应用前后护士培训效果及培训知识知晓率。结果:护士培训知识知晓率由80%上升至96%,护理"三基"培训工作的落实率由72%上升至99%。结论:信息化管理加强了护理"三基"培训的知晓率及工作落实率,提高了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离心性静脉穿刺抽血法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手背静脉离心性穿刺抽血法(简称试验法),对照一组采用手背静脉向心性穿刺抽血法(简称常规法),对照二组采用肘正中静脉向心性穿刺抽血法。观察3组之间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所用时间、采血后皮下淤血情况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一组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所用时间、采血后皮下淤血出现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对照二组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所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血后出现皮下淤血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离心性静脉抽血法比向心性静脉抽血法节省时间、操作方便,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符合静脉穿刺由远端向近端的保护原则,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背景:5km越野训练后会使人体出现肌疲劳,常导致各种程度的肌肉酸痛和肌无力等,而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改善关节和肌肉柔韧性。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新入学军校学员5km越野训练后肌疲劳的干预作用及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择新入学的健康军校男学员,均进5km越野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针对双下肢、骨盆带肌肉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并设置正常训练组作对照。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3,5天分别评定其肌疲劳度,并检查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结论:训练后第1,3,5天全部对象肌疲劳度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肌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平均增幅差异均为训练后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训练前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正常训练组(P〈0.05)。结果表明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可以降低5km越野训练后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增高,减轻肌损伤,降低肌疲劳。训练结束后当天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