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铅在我们日常环境中无处不在,铅元素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身体中吸收过量的铅元素会导致铅中毒。儿童因为各系统功能不全,对铅的吸收率会大幅增加,同时排铅能力不足,更容易引起体内铅蓄积。铅中毒对儿童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造成影响,可直接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体格生长等,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儿童急性脑损伤和死亡。预防儿童的铅中毒需要从切断污染源、做好自我保护和饮食管理三个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2.
铅系工业上使用早而广泛的金属,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土壤、水、大气和食物中,现代人每天经由大气、水、饮食进入体内的铅均有411~436微克,被人体吸收的铅约21.4—31微克,一般而言,铅的吸收和排出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如果排出量低于吸收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铅与高脂饮食暴露对大鼠脑皮质的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铅暴露组、铅+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铅暴露组饲喂普通饲料(脂肪≥4%,碳水化化合物≤8%);高脂饮食组及铅+高脂饮食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45.65%,碳水化合物:37.89%)。对照组及高脂饮食组大鼠自由饮用800 mg/L的乙酸钠溶液,铅暴露组及铅+高脂饮食组大鼠自由饮用800 mg/L的乙酸铅溶液,连续染毒9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大鼠脑皮质铅含量;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以及脑皮质中抑制羟自由基能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活力和过氧化氢、微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铅暴露组与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第2天逃避潜伏期延长,高脂饮食组、铅暴露组及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第3天逃避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第2、3天逃避潜伏期大于高脂饮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铅暴露组相比,铅+高脂饮食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虽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暴露组与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皮质中的铅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饮食组比较,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皮质中的铅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皮质中的铅含量仅略高于铅暴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与铅+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中TG、LDL的含量均增加,HDL的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铅暴露组大鼠血清中TG、LDL、HDL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与铅暴露组相比,铅+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中TG、LDL的含量均增加,HDL的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铅暴露组和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皮质中AGEs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铅+高脂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组、铅暴露组大鼠皮质中AGEs的含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饮食组、铅暴露组比较,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皮质中AGEs的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皮质中过氧化氢的含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铅暴露组、铅+高脂饮食组大鼠皮质中抑制羟自由基能力、GSH-ST活力、GSH含量均降低,除高脂饮食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铅+高脂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和铅暴露组大鼠皮质中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GSH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H-ST活力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铅和高脂饮食暴露可损伤皮质抗氧化能力,导致氧化损伤的程度加重;铅和高脂饮食联合暴露后大鼠皮质的氧化损伤程度更加严重,提示铅可促进高脂饮食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职业病危害问题,尤其是重金属中毒日渐突出.铅中霉铅的健康影响有哪些?铅对人体无任何生理功能,反而会产生多种不良影响.铅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与胃肠道吸收,一般不经皮肤吸收,有机铅如醋酸铅可由少量经皮肤吸收,四乙基铅易经皮肤吸收.主要累积造血、神经、消化、肾脏系统;除此之外对生殖系统及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魔芋精粉对大鼠消化道铅吸收和慢性铅中毒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以添加魔芋精粉的含铅饲料喂饲SD大鼠8周,观察其对大鼠消化道铅吸收和体内铅储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摄入魔芋精粉可致粪铅排出量增加;血铅、肝铅、脑铅和股骨铅含量降低,即魔芋精粉具有减少消化道铅吸收和体内铅储留的作用,可将其试用作铅接触人群的预防性保健食品和临床铅中毒病人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于钙与铅间的代谢关系认识已久。在50年前就提出用含钙饮食来有效地预防,甚至治疗职业性铅中毒。到1950年,临床上开始应用铅的螯合剂如依地酸钙。最近认识到低钙饮食可大大增强对铅的易感性和病理作用。进食低钙饲料(0.1%)和饮用含铅12ppm水的大鼠,其软组织中铅的蓄积与进食正常含钙饲料(0.7%)和饮用含铅200ppm水的相似。已证实,低钙饮食可增加大鼠对铅的滞留及其他种动物对铅毒的易感性。这种观察可能对于目前城市儿童特别重要,现已知城市儿童血铅高于40μg/100ml,并可能有铅  相似文献   

7.
可用平衡法和同位素法求得成人经消化道吸收的铅量。平衡法是测定经口摄入的铅量和从尿、粪中排出的铅量的方法。此法不能测出体内的内生粪铅(即主要经胆汁、胃、胰排泄而转移到胃肠道的内吸收铅),所以不能确定由肠道吸收入血的真实铅含量。同位素法则是追踪口服给予的同位素铅的方法,用此法可通过求出Pb/U的比值来估计内生粪铅。这里,P_b是内生粪铅的排出率,U是尿铅的排出率。Chamberlain等已用同位素法测得成人从肠道吸收的铅大约是经口摄入铅的15~20%。 幼儿经消化道吸收的铅量还只有平衡法的报告,其值约为40~50%,但未考虑内生粪铅排出量。至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铅作业环境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及有效治理铅污染的措施。方法对某蓄电池厂治理前后作业环境铅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对铅接触工人进行健康监护,测定尿铅、尿δ-ALA、驱铅试验后尿铅指标。结果治理后作业环境铅浓度较治理前明显下降,铅吸收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但治理前后各工种铅吸收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各工龄段铅吸收检出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有效治理措施可改善铅污染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铅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人们接触的机会也很多。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铅,可引起急、慢性铅中毒。膳食中增加蛋白质的供给,可减轻铅中毒的症状,尤其牛奶、蛋白质可与铅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阻止铅的吸收。因此,铅作业者,应以肉、鱼、奶、蛋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维生素C可与铅形  相似文献   

10.
铅是一种具有蓄积性、多亲和性的元素。铅的毒性作用可以影响机体的许多功能。长期低浓度接触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口有金属味、失眠、头痛、头昏、肌肉关节酸痛、腹痛、贫血等。对于一般人群 ,人体内的铅主要来自食物。另有调查发现 ,儿童体内的铅 90 %~ 98%由食物摄入[1] 。为了控制人体饮食中铅的摄入量 ,我国卫生部门对各类食品制订了铅的限量标准[2 ] 。测定食品中铅含量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法操作繁锁 ,试剂消耗多 ,并且要用到剧毒品氰化钾。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背景干扰大 ,灵敏度低。…  相似文献   

11.
儿童铅中毒的饮食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惠明静 《中国校医》2000,14(5):386-387
现在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中铅污染非常广泛。对于轻度中毒的儿童如不采取措施 ,可能对身体和智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虽然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驱铅药物 ,但若在平时的饮食中加以注意 ,可以收到防治铅中毒的效果。①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C可与铅结合形成溶解度较低的维生素C盐 ,降低铅吸收 ,减轻铅在体内的毒性。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 :绿叶蔬菜、豌豆苗、绿豆芽、黄豆芽、青蒜、辣椒、枣、山楂、广柑、苜蓿、黄花菜、荠菜、橄榄、柚、弥猴桃等。此外维生素A、维生素B2 、维生素B12 和叶酸在预防铅中毒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配餐…  相似文献   

12.
铅中毒病人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驱铅治疗是铅中毒的特殊治疗方法,而饮食治疗及护理对铅中毒也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住院的14例铅中毒病人,在驱铅治疗的同时,加强了饮食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本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5岁,最长住院天数63天,最短18天;慢性铅吸收10例,亚急性铅中毒4例。1.2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9岁,因头晕、乏力15天,持续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对铅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膳食中微量元素锌,铁和硒可影响人体对铅毒性的敏感性。铁缺乏可使铅吸收和毒性增强,铅可影响血红素合成途径中铁的代谢。由于缺铁本身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因此铅暴露和铁缺乏与儿童认知和赤发育损伤可能有一定关系。硒可轻度拮抗铅毒性。锌的营养状况可影响组织中铅蓄积和机体对铅毒性的敏感性,铅 对称站缺乏可能导致血红素合成和药物代谢受阻,影响血中含锌酶的活性;锌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拮抗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食疗排铅     
当今世界,铅在环境和生活用品中广泛存在,人们接触铅的机会很多,可以说,人们正是生活在“大铅世界”中。汽车废气中的铅,油漆、涂料中的铅,食具中的铅,学习用品和玩具中的铅,饮食中的铅,……铅可谓无孔不入。而铅对儿童危害最深,因为婴幼儿都有啃咬手指、玩具和学习用品的习惯,再加上喜欢吃爆米花一类含铅零食,而这些物品中所含的铅被吸收率可高达76%。据测定,人体  相似文献   

15.
增加膳食钙摄入:防止铅中毒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增加膳食钙摄入可减少铅的吸收和降低内源性与外源性铅接触的毒性。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铅与男性生殖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铅在地球分布很广,应用也越来越多,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是人体吸收铅的主要来源。铅是人体非必需的有毒微量元素,生物半衰期长,可影响男性内分泌功能和精液参数,造成生育力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某11岁患儿铅中毒的原因。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患儿生活周围的环境、相关人群状况及饮食情况。采集手摇爆米花机的机罐浸泡液和患儿常食用的爆米花,分析铅含量。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排除环境污染因素。实验室检测结果,机罐浸泡液铅含量平均80.0mg/L,爆米花铅含量平均14.3mg/kg,判定患儿轻度铅中毒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铅量高的爆米花引起。结论患儿长期食用含铅量高的爆米花,铅经消化道吸收致轻度中毒。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对铅的吸收是成人的5倍,但对铅排泄功能较弱,导致轻度铅中毒。  相似文献   

18.
在线富集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尿中痕量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铅是一项反映铅在人体排泄及吸收情况的重要指标 ,目前测定方法主要有示波极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等 ,其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因其有较低的检出限和较小的样品用量而受到较多的认同 ,但是由于其对设备要求较高 ,而且对于一些较高背景而铅含量低的样品 ,如正常人尿样或食盐样 ,就不易直接进样检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活性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吸附溶液中的铅 ,吸附铅可被稀硝酸溶液洗脱并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1-3 ] 。可以达到既有火焰法的简便、快速、灵敏的优点 ,又能有效的消除高背景干扰 ,提高检出限 ,同时可…  相似文献   

19.
低浓度铅吸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孟可人体大量吸收环境中有毒元素铅可损害骨胳,累及造血和胃肠功能,甚至破坏脑组织和神经系统。本文根据我国三个城市抽样调查,研究了生活在低浓度铅环境中儿童的智力状况、学习能力和行为特征。1材料与方法1.1儿童头发样品采集和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尿铅水平应低于0.08mg/L。测定尿铅可反映机体对铅的吸收和中毒程度,铅中毒病人在治疗期间,可根据排铅规律了解药物治疗效果。微分电位溶出法(DPSA)测定尿铅是一项较新技术其规范化研究也有报道。我们在文献的基础上,用计时电位溶出法(CPSA)测定尿铅,配合山东省立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