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头穴透刺对大鼠急性脑梗塞血浆中β—E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β-EP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放免技术,检测头穴透刺对大鼠急性脑梗塞血浆中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头穴透刺后可使其血浆中过度升高的β-EP含量明显降低而趋于常值。结论:头穴透刺可调节急性脑梗塞血浆中β-EP含量,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cAMP、cGMP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免技术,观测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可以使其血浆中过度下降的cAMP含量明显升高,异常长高的cGMP含量明显下降,cAMP/cGMP的比值也由梗塞后的病理性减小得到回升,并均接近正常值。结论:针刺可以通过调节cAMP、cGMP含量及二者的比较,改善梗塞区脑组织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  相似文献   

3.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E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β EP(β 内啡肽 )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放免技术 ,检测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 β EP含量的影响。结果 :头穴透刺可以使其血浆中过度升高的β EP含量明显降低而趋于正常值水平。提示头穴透刺可以通过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 EP含量 ,改善梗塞区脑细胞的血供 ,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中cAMP(环磷酸腺苷)与-βEP(β内啡肽)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40只,头穴透刺组40只。模型组与头穴透刺组分6 h2、4 h、48 h、72 h 4个时相分别取材,每小组10只。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开口处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用“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悬厘”针刺治疗。采用放免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cAMP与-βEP的含量。结果:造模后,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中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浆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头穴透刺治疗可使大鼠血浆中cAMP的含量明显升高,使-βEP含量明显降低而趋于正常值。结论:头穴透刺可能通过升高血浆中过低的cAMP含量和降低异常升高的-βEP含量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交叉上核在针刺效应时辰差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下丘脑交叉上核在针刺效应时辰差别中的作用,以大鼠血浆cAMP和cGMP会量为电针效应的指标,观察了不同时辰电针正常大鼠和交叉上核损毁大鼠足三里穴对血浆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正常大鼠血浆cAMP和cGMP会量呈双峰样昼夜节津变化,午时电针使大鼠血浆cAMP和cGMP含量变化的幅度显著大于卯、酉和子时电针时血浆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幅度。2、电解损毁大鼠双侧交叉上核后,大鼠血浆cAMP和cGMP会量失去双峰样昼夜节律变化,电针后各时辰cAMP和cGMP血桨会量变化幅度相比差别不明显。提示时间因素在针刺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下丘脑交叉上核可能是调控针刺效时辰差别的主要中枢所在。  相似文献   

6.
针刺“内关”对家兔急性缺血心肌中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实验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心肌急性缺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细胞内cAMP和cGMP,以观测针刺双侧“内关”穴对急性缺血心肌细胞中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肌急性缺血时细胞内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均明显增高,针刺“内关”可抑制这种过度增高,使心肌细胞内的cAMP/cGMP比值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家兔环核苷酸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军  李汉先 《中国针灸》1996,16(5):38-40
2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急性脑缺血组(8只)和针刺组(12只)。夹闭家兔两侧颈总动脉使颅内血压急剧下降,造成急性脑缺血。分别测定正常、夹闭时和电针“人中”穴后家兔下丘脑及血浆中cAMP、cGMP和AⅡ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缺血时,cAMP、cGMP浓度和cAMP/cGMP比值下降,脑中AⅡ浓度下降而血浆AⅡ水平升高。针刺“人中”后,可明显升高脑及血浆cAMP和AⅡ水平。  相似文献   

8.
叶建红 《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1):57-57,F004
环核苷酸cAMP和cGMP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独立的生化活性物质 ,被公认为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自本世纪五十年代相继发现cAMP和cGMP以来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现将近年来有关针刺对环核苷酸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1.1 针刺对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宫星等[1] 电针大鼠足三里穴 ,观察到血浆cAMP和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邵政一等[2 ] 检测小鼠穴位注射胰岛素后cAMP和cGMP水平的变化 ,结果发现 :内关穴注药后cAMP和cGMP水平明显下降 ,足三里穴注药后…  相似文献   

9.
观察两种频率(5Hz和100Hz)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压力缩肢阈及血浆cAMP、cGMP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频率电针均能明显升高关节炎大鼠痛阈,但两者的作用无明显差异;这两种频率电针均能提高血浆cAMP和cGMP含量,两者对血浆cGMP含量的升高作用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Hz电针镇痛效应与血浆cAMP含量有显著相关;5Hz电针能明显升高血浆皮质醇含量。提示不同频率电针可产生不同效应,它们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μ/kg)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电针“内关”观察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肌、延髓、血浆中cAMP、cGMP及cAMP/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电针“内关”可抑制上述组织中cAMP的过度增加,使促cAMP/cGMP接近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环核苷酸在针刺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友京 《中国针灸》1995,15(2):52-54
环核苷酸在针刺中作用的探讨王友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主题词鸟苷环-磷酸/代谢,腺苷环-磷酸/代谢,针刺镇痛ASurveyofStudiesontheRoleofCyclicNucleotidesinAcupuncturePr...  相似文献   

12.
Acutecerebralinfarctionisoneofthemostcommonlyencounteredcerebrovasculardiseases,acccountingfor75%[1].Resentyears’researchesindicatethatthecontentsofcyclicnucleotidesinplasmaandcerebrospinalfluidchangeobviouslywhendisordersofcentralnervoussystemoccur.Th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放免技术,检测电针前后血浆中的cAMP、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针后可使其血浆中过度降低的cAMP含量明显升高而趋于常值,使升高的cGMP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使cAMP/cGMP值升高而趋于正常。结论 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cAMP、cGMP含量及二者的值,改善梗塞区脑组织供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E)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1周的TNF的血清测定,及针前,针后1周,1月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病例针刺后1周血清TNF均有下降,针刺组下降明显(P<0.01)。疗效评估针后1周无明显的差异(P>0.05),30天后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针刺能降低血清中TNF的含量,加速炎性的吸收或减少炎性的关系,促进脑组织和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头体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及对脑梗死的防治。方法:收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对Hcy及脑血管危险因素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血浆Hcy水平在TOAST1型和TOAST2型脑梗死中明显升高。Hcy与传统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头体针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Barthel指数,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头体针疗法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能够减轻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方军  宫斌 《针刺研究》1994,19(1):42-45
在针刺“足三里”穴位产生镇痛作用时,观察了大鼠血浆、脑及脾脏组织中环核苷酸的含量变化。以捆绑不针刺大鼠作为对照组,针刺“太冲”穴为针刺对照组。观察到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血浆中cAMP含量升高(P<0.05),脾脏的cAMP含量有升高趋势。大脑皮层中cAMP含量有降低趋势。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后在皮层及脊髓中cAMP、cGMP及cAMP/cGMP的比值有显著的不同。提示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对cAMP和cGMP含量变化有明显着异。  相似文献   

18.
病侧、双侧头穴透刺对脑梗塞TCD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与方法 运用头穴透刺法治疗中风偏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 针刺双侧头穴TCD改善均优于针刺病侧头穴,针刺双侧头穴可能促进大脑两侧血液的代偿,从而调整大脑左右两侧血流,改善脑供血。针刺范围的不同,对侧支循环影响的形式、程度是不同的。针刺双侧头穴的针刺效应更广泛,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头穴透刺组再加患侧百会透太阳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头穴透刺组治疗14 d后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水平有明显良性调节作用.头穴透刺是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ET、CGRP异常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