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鹰  边凤芝 《广西医学》2010,32(9):1087-1089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疗效及对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8例重症H1N1流感患儿给予抗病毒、对症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1周。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心率、炎性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患儿体温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单核细胞百分比增加;治疗后7 d体温、心率恢复至正常,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咳嗽、气喘、啰音消失。结论甲型H1N1流感重症组患儿早期短疗程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急性炎症反应,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9年11月~2009年12月确诊的98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以及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总住院天数、病毒转阴时间、患者发病时的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等项目数据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3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住院天数中,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到病毒转阴时间,无论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中,两两比较,均P〉0.05。在体温下降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象白细胞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转阴时间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均无明显差异。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在体温下降等方面优于其他各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救治体会。方法:2009年10~11月收治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5例,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为依据,进行个体化治疗。结果:5例痊愈出院。结论:对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239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239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98例(41.0%)有明确接触史。26例(10.9%)并存其他内科疾病。潜伏期中位数为2d(1~7d)。临床表现:发热(92.8%),咳嗽(83.1%),咽痛(47.4%),咳痰(47.0%),乏力(30.9%)等。根据病情划分为普通型167例(69.8%),重症型36例(15.1%),危重型36例(15.1%),分组比较发现随着病情加重,患者淋巴细胞比例逐渐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胸部X线检查异常比例增加P〈0.05。经治疗后221例(92.5%)好转出院,18例死亡。18例死亡患者均存在ARDS,其中15例合并MODS,12例(66.7%)存在基础疾病。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发现年龄、存在基础疾病、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下降以及开始奥司他韦治疗时间延迟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RDS为甲型H1N1流感最常见死亡原因;年龄增加、存在基础疾病是病情危重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下降以及抗病毒治疗延迟可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确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其中无创机械通气(NIPV)组10例,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丽  李侗曾  梁连春  闾军 《北京医学》2011,33(3):203-20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33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9年10月前患者多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病情轻;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患者少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危-重型患者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反应与甲型H1N1流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例正常儿童为空白对照组(A组),观察组12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分为B组(6例检测前已使用激素)和C组(6例检测前未使用激素).结果:①与A组比较,C组患儿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降低;B组EOS及EOS%均明显降低(P<0.05).②与C组比较,B组患儿MONO%下降.结论: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激素可抑制其急性炎症反应,本研究对甲型H1N1重症患儿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轻症与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规律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轻症、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轻症患者多为流感样症状;白细胞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经治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单核细胞百分比于恢复期增高;肝功能无损伤;胸片、肺CT无异常或肺纹理增强、结节样影;治疗效果好.重症病例除流感样表现外,3~5天病情迅速发展,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辅助通气;并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肝功能损伤;双肺多叶(中、下叶为主)实变影和周围毛玻璃样影;治疗效果差.结论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及早发现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比较经实时RT-PCR确诊的183例普通型和64例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淋巴细胞计数与疾病分型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甲型H1N1流感重症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1.23±0.76)×109L-1]较普通型患者[(1.50±0.59)×109L-1]明显偏低(t=2.958,P<0.01);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1.92±0.79)×109L-1]较治疗前[(1.27±0.63)×109L-1]明显上升(t=6.33,P<0.01)。结论:淋巴细胞计数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分型及病情变化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95例(观察组),同期入院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95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及体温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各项检测指标的患者构成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能协助临床判断病情及指导用药,应在临床普及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泰安市最初新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分析总结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内源性感染41例(95.35%),外源性感染2例(4.65%)。39例(90.70%)患者以发热为最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等流感样症状。43例确诊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甲型H IN1流感,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预后良好;早发现、早诊断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择在昆明地区2009年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最初81例病例,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C反应蛋白(CRP)、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发病初期最高体温平均为(39.09±0.07)℃,咽痛占100%,咳嗽占40%,四肢酸痛、流清涕、打喷嚏占9.33%,咽峡充血者占100%,扁桃体肿大占90.67%;治疗后3d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体温平均为(36.53±0.04)℃.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但咳嗽患者逐渐增多(占82.67%),出现咯白色粘痰(占72%);血常规发病初期白细胞多数正常,少数减少(占28.4%),中性粒细胞及百分比降低(占43.21%及50.62%),淋巴细胞增高(占85.28%),嗜酸性粒细胞及百分比减少(占50.62%及61.73%).入院第4天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全部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病程中肝功、肾功均无异常改变,心肌酶中谷草转胺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入院第4天与发病初期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入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入院对CRP稍高(5.94±0.88),病程第4天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多在1周以内痊愈.结论在昆明市感染的81例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为: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表现,体检多见咽峡充血、扁桃体肿大,外周血象早期无明显异常,无并发肝损伤、肾炎、心肌炎、脑炎等;"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发热病人有可能合并其他疾患,认真排查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1例甲型HINl流感危重症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资料,监测通气前后患者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PaO2/FiO2)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治疗后24h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束治疗时与治疗后24h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相比也有明显提高(P〈0.05),另2例病情危重者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后均死亡。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氧合状况,耐受性和安全性好,是治疗甲型HINl流感危重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咽拭子病毒核酸阴转时间、退热时间、热程及发生的不良事件与奥司他韦的关系。结果口服奥司他韦后72h内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阴转;55例患者发热后的第1~6d使用奥司他韦治疗,退热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越早使用热程越短;重症病例使用奥司他韦后热程较未使用者平均缩短1.17d(P〈0.05);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患者中,5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3例为不良反应,2例与奥司他韦无关。结论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相对安全有效,宜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为以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本土病例为主,占93%,5—49岁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单纯甲型H1N1感染67例,危重症2例;95%以上的患者有突出的上呼吸道症状。心肌酶谱异常达65%,轻度低钾血症达26%。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出现在一般病例的急性期和危重症病例的进展期;高于正常见于疾病的恢复期。结论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呼吸道症状突出,部分患者出现心肌酶谱改变和低钾血症.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淋巴细胞百分率的高低对疾痛状态的评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侯君枝  曹彬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28-130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危重甲型HINl流感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8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率为94.1%,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5.3%,咽拭子转阴率为88.2%;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率为73.5%,临床症状缓解率为67.6%,咽拭子转阴率为55.9%;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8%,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改善患者预后,在治疗危重甲型H1Nl流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爱民  谭行华  毛慧君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37-1239,124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选取风热犯卫型与热毒袭肺型的轻症甲型流感患者168例,治疗组予中医药治疗+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奥司他韦治疗+对症治疗。评价主要症状消失时间、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检测血清IL-6、INF-α与TNF-α的水平变化,采用成本-效果比值(C/E比值)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单位治疗效果成本。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4.05%和91.67%;治疗组咳嗽、头痛、全身酸痛及乏力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5.2±0.8)d明显短于治疗组(4.5±0.6)d(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IFN-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细胞因子水平下降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值(10.2±1.6)显著低于对照组(15.5±2.3)(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5/84)。结论中药对甲流治疗具有恢复快、副反应小、医疗成本低等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复制、调整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收治在传染科病房的25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发热持续4~40(20.76±10.8)h,其他主要症状为咳嗽、乏力、头昏、鼻塞;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肌酸激酶明显增高,球蛋白降低等.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于2 d内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内达到出院标准.结论 新甲型H1N1流感病株毒力较弱,该组青年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规中西医结合及对症处理均能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程初期血清补体C3、C4和CH5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脂质体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369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轻症组)和2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重症组)患者病程5d内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及总补体活性(CH50)。结果轻症组C3值为(1.10±0.18)g/L,重症组为(1.10±0.19)g/L;轻症组C4值为(0.29±0.08)g/L,重症组为(0.29±0.08)g/L;76%的患者病程早期CH50出现轻微上升,15%出现明显下降;轻症组CH50值为(48.84±19.38)U/ml,重症组为(57.48±13.25)U/ml(P=0.036)。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程早期血清C3和C4水平均在正常较高水平,CH50多轻微上升,部分明显下降。重症甲型H1N1流感CH50水平较轻症升高,有一定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