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意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组织蛋白酶D(Cath-D)在腋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中不同部位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腋淋巴结有否转移及根据随访结果选取192例乳腺癌病例作为本项目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NN预后差组、ANN预后好组和淋巴结阳性(ANP)组3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全部病例中Cath-D的表达,根据不同的表达部位,采用三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分析比较,并用χ2。检验、χ2分割法和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ath-D阳性表达为棕黄色着色,定位于部分癌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质中;ANN预后差组和ANP组癌细胞Cath-D阳性率明显高于预后好组(χ2=23.20,P<0.01);ANP组表达与预后差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19,P>0.05);三组间间质细胞Cath-D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56,P>0.05);癌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均计入阳性率时,其阳性率与仅观察癌细胞表达无显著意义的提高(u1=0.47;u2=1.41;P>0.05)。结论 Cath-D可以作为ANN乳腺癌预后差的标志物之一,仅观察评价其在癌细胞中的表达是比较可靠、实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MMP-2和CD表达情况。其中45例行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MMP-2和CD与浸润深度、胃浆膜分型、腹腔脱落癌细胞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CD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MMP-2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但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MMP-2和CD高表达胃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淋巴结转移能力及腹膜转移倾向。MMP-2和CD能较好的反映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判断预后。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MMP-2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但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MMP-2和CD高表达胃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淋巴结转移能力及腹膜转移倾向。MMP-2和CD能较好的反映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是四种蛋白水解酶之ー, 能直接溶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 破坏宿主间质屏障, 在肿瘤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建达  邵志敏  韩企夏 《肿瘤》1999,19(2):68-7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erbB-2和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CerbB-2表达与Cath-D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伦法,检测65例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erbB-2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erbB-2和Cath-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8%和64.4%。CerbB-2和Cath-D表达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CerbB-2表达与Cath-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erbB-2和Cath-D是食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食管癌CerbB-2和Cath-D表达具有可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组织蛋白酶D、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胃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层黏连蛋白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组织蛋白酶D在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肌层以下、无淋巴结转移及高、中分化的胃癌(分别为P<0.01,P<0.01,P<0.05)。经四格表χ2检验,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和组织蛋白酶D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与层黏连蛋白受体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高表达、组织蛋白酶D高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erbB-2和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 C-erbB-2表达与 Cath-D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 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C-erbB-2和 PCNA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病中 C-erbB-2和Cath-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8%和 64.4%。C-erbB-2和 Cath-D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C-erbB-2表达与Cath-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erbB-2和Cath-D是食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食管癌 C-erbB-2和Cath-D表达具有可能的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TIMP-3蛋白在5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67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TIMP-3蛋白表达水平减低,且胃癌组的TIMP-3表达水平更低,胃癌病理分级与TIMP-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TIMP-3表达减低可能在胃癌的早期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另外,TIMP-3有望作为恶性程度的指标用于胃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F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阐明MFH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MFH组织的Cath-D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ath-D蛋白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ath-D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65例MFH组织中Cath-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4%,I~II期Cath-D阳性率为60.0%,III~Ⅳ期Cath-D阳性率为8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ath-D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化程度和生存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Cath-D在MF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MFH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红  许磊 《肿瘤学杂志》2001,7(4):211-2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胃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50例胃癌、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EGFR的表达。[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EGFR表达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05和P<0.01)。胃癌中EGFR表达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EGFR表达阳性的胃癌前病变可能有较高的癌变易感性;胃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文简称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 5 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14例、不典型增生 18例、胃腺瘤 12例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和胃癌标本的微血管计数 (MVD)。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VEGF表达为 35 71% ,不典型增生为 38 89% ,胃腺瘤为 4 1 6 7% ,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胃癌的表达为 6 3 4 6 % ,与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其MVD明显高于阴性者 (P <0 0 5 )。VEGF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与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结论 :VEGF在癌前病变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 ,但在胃癌中有高水平表达 ,与肿瘤的恶性进程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Bmi-1 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Bmi-1 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分析探讨Bmi-1 与核增殖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基因Bcl- 2 之间的关系,以及Bmi-1+细胞与Bcl- 2+/ki- 67-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2 例胃癌及配对正常胃粘膜中Bmi-1 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观察Bcl- 2+/ki- 67-细胞的分布。结果:胃癌组织中Bmi-1 表达(52.5%)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21.6%),P<0.05;胃癌中Bmi-1 表达与Lauren 分型、Borrmann 分型和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 胃癌中ki-67表达与Borrmann 分型有关(P<0.05)。 Bcl- 2 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 分型有关(P<0.05)。 在胃癌组织和肠化生粘膜中,Bmi-1 与Bcl- 2 呈正相关(P<0.05)。 结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Bmi-1 表达可能与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变有关。在胃癌和肠化生粘膜中Bmi-1 和Bcl- 2 表达的相关性以及Bmi-1+细胞和Bcl- 2+/ki- 67-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提示Bmi-1 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缺失和突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PTEN的缺失和突变.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2001~2002年胃镜中心活检标本,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对应的正常胃粘膜各30例,收集同期肿瘤外科术后大体标本,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各30例,饱和氯化钠法提取组织DNA,PCR-SSCP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PTEN杂合性缺失(LOH),PCR-SSCP测序法检测PTEN基因突变.结果:在胃癌癌前期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中,PTEN的杂合性缺失率分别为10%、10%、13.3%,在早期胃癌中,PTEN的杂合性缺失率为20%,进展期胃癌中PTEN的杂合性缺失率为33.3%,而PTEN基因突变在癌前期病变及早期胃癌中无1例出现,在进展期胃癌中出现比率为10%,而且所有发生PTEN基因突变的病例均为LOH阳性病例.结论:PTEN基因缺失或失活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4.
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10例正常胃粘膜、13例浅表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不典型增生及1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DNA指数、增殖指数(PI)、荧光指数(FI)为分析指标.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FI值分别为1.866±0.096、1.143±0.060、1.050±0.074,与正常胃粘膜(0.602±0.07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浅表性胃炎(0.898±0.052)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的FI值高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p53蛋白阳性率为25.0%(2/8),胃癌为68.4%(13/19),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其异倍体的FI值、PI值和p53蛋白阳性率与二倍体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随病变向恶性转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I值及异倍体率均增高.因此,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的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中淋巴  相似文献   

16.
胃宁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维甲酸组、胃宁颗粒低剂量组、胃宁颗粒中剂量组、胃宁颗粒高剂量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端粒酶活性、细胞增殖指数(PI)、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 胃宁颗粒各剂量组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好转,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端粒酶阳性发生例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胃宁颗粒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指数(PI)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凋亡指数(AI)显著增高(P<0.05)。结论 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促进癌前病变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维甲酸治疗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含0.03%雷尼替丁的标准粉末状饲料和50μg/mlMNNG联合喂饲大鼠共20周,诱发胃粘膜病变。实验从第36周起,按40mg/kg体重,每日1次给大鼠喂服维甲酸共8周,之后处死动物进行观察。维甲酸治疗组大鼠胃粘膜肠化生、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的发生率(各为72.0%、24.0%、0%)显著地低于未加治疗的对照组(各为100.0%、52.0%、16.0%)(P<0.01、P<0.05);维甲酸治疗组大鼠,病变胃粘膜血流量改善,泌酸功能显著好转,血和组织中LPO含量明显下降,跨膜电位差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维甲酸服用组大鼠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表明维甲醇对大鼠实验性胃粘膜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清除自由基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用LSAB免疫组比法,对20例胃癌、22例异型增生、30例肠化生及1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ras-p21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在ras-p21和突变型p53均阳性的胃癌组织分别为13例(65.0%)和12例(60.0%);异型增生为12例(54.5%)和10例(45.4%);肠化生11例(36.6%)和4例(13.3%),正常组织全部阴性。卡方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胃癌、异型增生和肠化生三种组织中p21和p53联合表达分别为8例(40.0%)、7例(31.8%)和2例(6.7%)。提示ras原癌基因和p53抑癌基因突变是胃癌的早期事件,p21和p53可作为胃癌临床细胞学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CAT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鼻咽癌和7例正常鼻咽部组织进行CATL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ATL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1%,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部组织(14.3%),恶性程度高及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CATL的阳性表达率也较高(70.0%)。结论CATL可作为鼻咽癌恶性表型的标志之一,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细胞染色体7q31.1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H),绘制胃癌及癌前病变7q31.1区域等位基因缺失图谱,确定其常见最小缺失区域,探索胃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不同阶段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 在胃癌及胃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上行显微切割,获得胃癌及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用高密度微卫星标志结合PCR技术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细胞染色体7q31.1杂合性缺失,绘制胃癌及癌前病变染色体7q31.1等位基因的缺失图谱。结果 发现胃癌染色体7q31.1至少有一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的21例,占70.0%(21/30);D7S2459、D7S523、D7S2502、D7S486、D7S480、D7S650、D7S2486各位点杂合性缺失频率分别为10.0%、6.7%、23.3%、43.3%、26.7%、26.7%、20.0%;缺失图谱分析显示胃癌常见最小缺失区域位于D7S2502~D7S480之间。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至少一个位点等位基因缺失的11例,占36.7%(11/30),其中缺失频率最高的微卫星位点是D7S480为23.3%(7/30);不同程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染色体7q31.1 LOH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染色体7q31.1常见最小缺失区域在D7S2502~D7S480之间,在D7S486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相关的抑癌基因。在胃黏膜癌前病变阶段(不典型增生)可检测出染色体7q31.1区域的杂合性缺失,7q31.1 LOH可能是胃癌发生极早期的分子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