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病伴粒细胞缺乏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至2011年131I治疗Graves病伴粒缺76例,其中61例血液科住院治疗,15例门诊治疗患者。结果 76例Graves病伴粒缺患者行131I治疗后达到满意效果,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后未出现粒细胞进一步下降。结论131I治疗疗效确切,而且安全、简便,甲亢迅速得到控制,血象也会有明显改善。131I治疗是甲亢伴粒缺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青黄胶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青黛、雄黄等制备成中药复方胶囊,进行临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志愿者服药治疗研究,观察复方青黄胶囊对患者治疗前后血象及对预后和生存的影响。结果: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接受复方青黄胶囊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患者均未出现急性病变,1例已存活16年。结论:复方青黄胶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为中药砷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1973年至1974年以本法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23例。 1975年至1976年采用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加用小量化疗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20例。 1977年5月至1978年3月采用癌灵一号注射液与中医辨证论治加用小量化疗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12例。共计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5例。总缓解率为70%,其中有12例达到完全缓解。根据四年多,五十五例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21,(2):121-123
目的: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用药实施专项处方点评,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9年3月诊断含"恶性肿瘤"、在院治疗期间出现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并使用抗菌药物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专项点评。结果:实际共抽取病例396例,其中226例出现发热,均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初始经验性治疗。总体存在用药品种不合理72例(31.86%),用法用量不合理28例(12.39%),用药途径不合理8例(3.54%)。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中存在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情况,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化疗治疗,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本组72例患者,化疗后均进行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72例患者无中性粒细胞缺乏共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共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I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可以对肿瘤的复发直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促白细胞生成素治疗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玉玲  吴建能 《医药导报》1998,17(2):110-110
对8例甲巯咪唑(他巴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用促白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并与9例非rhG—CSF治疗组比较。结果:rhG-CSF组未出现败血症,粒细胞恢复时间6.6d±4.3d,明显短于非rHG-CSF治疗组(13.1d±5.2d),P<0.01。提示rhG-CSF治疗可促进粒细胞恢复,缩短病程,从而减少机体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4,(9):928-931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某大型综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因使用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3例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巯咪唑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多出现于用药的13个月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出现败血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升白细胞药物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甲巯咪唑可导致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用药前后应密切监测血常规,一旦出现粒细胞缺乏,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菌血症肺炎是伴有粒细胞缺乏的癌症患者重要的病死原因,Carratala等就伴有粒细胞缺乏的癌症患者合并菌血症肺炎的病因、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和预后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凡接受细胞毒化疗7d以上有可能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患者预防性口服诺氟沙星400mg,每日2次,绝大部分发热患者先给予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然后再根据细菌学资料调整抗生素治疗.菌血症肺炎的定义为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病变,伴有胸片浸润阴影和血培养阳性.粒细胞<100×10~(-9)L为粒细胞缺乏.若头孢他啶对细菌的MIC>2mg/L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10年研究期间伴有粒细胞缺乏的癌症患者共检出408例次菌血症,菌血症起源于肺炎占9.8%,即39例40例次.其中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岁(16~84岁).血液系恶性肿瘤26例,实体瘤13例.早期  相似文献   

9.
周芳清 《海峡药学》2014,(6):139-140
为了寻找Graves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粒细胞缺乏现象的应对方案及评价丙硫氧嘧啶与粒细胞缺乏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1例Graves病甲亢并粒细胞缺乏患者的用药分析,阐述了患者服用药物后所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出现粒细胞缺乏的现象极有可能是服用丙硫氧嘧啶导致,而对粒细胞减少严重的患者给予剂量为5μg/(kg·d)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较好的控制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0.
1例54岁中年男性因“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3周后,呼吸道症状好转,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药师考虑与治疗药物相关可能大,建议停止抗感染治疗。患者停药12 d后未经治疗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可以确诊为药源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式分析。结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为肾功能损坏、肝功能损坏以及转氨酶升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其毒副作用需要进一步攻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患者及国内文献报道共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心脏受累占42.1%,肺脏受累占39.2%,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占18.4%,其中行联合化疗25例,单一化疗2例,脾切除1例。8例在确诊1月内死亡,3例在确诊1年半内死亡。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易出现心肺、神经系统浸润,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齐洪武  赵彩霞  刘岩松 《天津医药》2018,46(12):1324-1326
莫沙必利作为消化道促动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应用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报道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我院收治的脑干出血恢复期患者鼻饲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溶解液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经停该药及抗过敏治疗后痊愈出院。莫沙必利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在使用时如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应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靖江市人民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或外周血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情况,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Ph(+)34例,占91.89%,且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程的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均出现。在Ph(+)34例患者中30例Ph(+)细胞为100%,占88.24%,4例Ph(+)细胞为45%~96%,占11.76%。Ph(-)3例,占8.11%。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为预测急变、判断疗效和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失眠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由血液、内分泌及肿瘤化疗科等 ,应用由日本麒麟啤酒株式会社开发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商品名惠尔血 ,制造批号 9Z3 B)遇到 4例引起失眠 ,现报导如下 :病例简要1 患者男 ,68岁。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 ,心慌 ,纳差 ,多汗 ,继双手颤抖 ,体重明显减轻 ,B超提示“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予丙基硫氧密啶治疗 ,一年后 ,出现粒细胞进行性下降 ,改服中药效果不理想 ,于2 0 0 0年 8月 5日给碘治疗 ,粒细胞更明显下降 ,最低 15 0 0 /mm3,门诊以“甲亢”及粒细胞减少 ,于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分析7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化疗后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无中性粒细胞缺乏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Ⅰ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化疗治疗对肿瘤的复发起一定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17.
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ves病(GD)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粒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尤其是合并粒细胞缺乏时会继发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甚至甲亢危象.因此,维持粒细胞正常水平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安全线和生命线.然而,长期以来对于此病的治疗却没有定论.1996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GD甲亢并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患者32 例,其中伴粒细胞缺乏、昏迷3 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短期小剂量硫唑嘌呤致粒细胞缺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近10余年来作为免疫抑制剂亦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本研究报道3例短期使用小剂量AZA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出现粒细胞缺乏的病例,并结合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6例资料较全的类似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总结短期小剂量AZA导致严重骨髓抑制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总结AZA导致粒细胞缺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科收治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出现粒细胞缺乏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16岁。因Graves病首次用他巴哩30mg/日口服治疗3周,出现咽痛、寒颤、发热伴血压下降,外周血白细胞1.2X109/L,中性粒细胞0.24,结合血培养等各项检查,诊断:Graves病,粒细胞缺乏,感染性休克。经停他巴吐,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而好转,外周血像恢复正常。2个月后因甲亢症状明显,改用丙基硫氧嚼院(PTU)300ms/日口服治疗1周,再次出现咽痛、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再次降至1.4X10’/L.中性粒细胞0.19,立即停P…  相似文献   

20.
曹长春 《中国医药》2011,6(12):1517-1518
目的 研究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的规律,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因甲亢应用甲巯咪唑而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导致白细胞减少的60例患者中,43例(71.7%)白细胞减少发生在治疗后4周左右;全部病例白细胞减少均发生在甲巯咪唑30 mg/d的治疗阶段,抗白细胞减少口服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0.0% (54/60).结论 甲巯咪唑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当中性粒细胞为(0.5~1.0)×109/L时,可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加快白细胞数量的上升速度,并不一定要等到粒细胞缺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