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肾脏损害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6~2005年共收治高尿酸血症患者78例,其中有肾脏损害34例,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6~68(平均53)岁。(1)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急性尿酸盐肾病、急性肾小管尿酸沉积)2例,表现为大量尿酸或尿酸盐结晶突然沉积于肾小管内,闭塞管腔,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赵玲 《临床误诊误治》1997,10(4):222-222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对氢离子(H+)的分泌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回吸收障碍、导致慢性酸中毒、盐类调节失常的症候群。该病由于起病不典型,临床上常误诊误治。本文收集我院1988~1996年7月曾误诊的7例继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对其误诊原因作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16~60岁,平均31岁。7例均为继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I型6例、巨型1例)。误诊为周期性麻痹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误诊时间0.5~4年。经详细询问病史和有关检查,确诊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干燥综合…  相似文献   

3.
小儿肾小管酸中毒误诊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小管酸中毒 (RTA)系肾小管分泌 H+和 (或 )重吸收HCO3-障碍而产生的酸中毒。自国内董氏 195 8年发表首例RTA后逐渐被临床医生所知晓[1 ] 。但因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有时以某一症状突出 ,故极易误诊。我院 1991- 10~ 2 0 0 3- 0 6肾小管酸中毒误诊 18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4月龄~ 10岁 :0~ 3岁 10例 ,3~ 6岁 5例 ,6~ 10岁 3例 ,其中 2例为同胞姐妹 ,姐姐 8岁 ,妹妹 4岁。起病年龄 3月龄~ 9岁 ,起病至确诊时间最短 1个月 ,最长 6 a。本组临床表现生长落后 13例 ,骨骼畸形 13例 ,多饮、多尿 11例 ,…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酸中毒(RTA)是指一组由于肾小管远端排泌H+或近端重吸收HCO-3障碍引起的机体血中碳酸氢盐水平降低,高血氯性酸中毒的代谢性疾病。是成人肾脏病中较少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有时以某一症状突出,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但RTA并非不治之症,大部分病例经确诊后治愈。我院1995年5月-2002年7月收治22例RTA的患者,其中有12例开始误诊为其他疾病,后确诊,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10例治愈,2例症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部资料来自1995年5月-2002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11~71岁,平均年龄(43±19)岁。…  相似文献   

5.
低血钾软病是以四肢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是因棉酚或其他类似物中毒,Ⅰ型变态反应介入,使肾小管受损,产生肾小管酸中毒和经肾排钾引起的疾病,由于本病在云梦县多发,经过预防,早期诊断,全面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预后)。笔者对1998~2005年云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低钾软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主要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对本病整体护理水平,减少发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低钾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因缺乏肾脏疾病常有的特异性,往往容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8例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文8例均根据下列依据确诊:①代谢性酸中毒而尿pH>6.5;②低血钾、软瘫或肌无力;③氯化铵负荷试验尿pH仍>5.5。8例中女6例,男2例。年龄16~36岁,平均28.63±8.15岁。病程10天~4.5年。病因:慢性棉酚中毒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原因不明3例。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肾炎中尿NAG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表明 ,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肾小管间质病变起着比肾小球病变更为重要的作用 ,并决定着肾脏疾病的预后和转归[1 ,3]。肾小管功能的测定是目前临床评价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重要诊断依据 ,尿N -乙酰 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可作为肾小管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 [2]。作者自1999年1月~2001年6月通过对56例经肾活检证实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作尿NAG检测和分析 ,以探讨其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 ,女22例。年龄19~57岁 ,平均44…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 (NS)为儿科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部分因病反复、多次复发或对激素耐药成为难治性肾病。为了解其肾小管损害程度及对激素的效应关系 ,我们选择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可敏感反映肾小管损伤这一指标 ,对 30例原发性NS患儿尿进行检测 ,并与 2 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30例原发性NS中 ,A组 18例为难治性NS ,其中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6 .5岁 ,病程2~ 8年。B组 12例为初次确诊为NS但未用激素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病程 14d~ 1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肾病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酸中毒(RTA)所致骨病并非少见,但由于本症缺乏特异性的早期症状,待出现严重的骨畸形或骨折时,始引起注意,如能早期诊断并治疗,常可控制骨病发展,使症状缓解,防止骨畸形恶化,使患者恢复一定劳动力。我院1976年以来共收治RTA 29例,现将其中具有骨病者2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7岁(13~65),病程1~10年。主要症状和体征:身软乏力21例,骨痛16例,行动困难14例,肌紧束感和(或)疼痛10例,肌萎缩14 例,骨畸形12例,身高缩短9例。其它症状:  相似文献   

10.
我院收治正常剂量庆大霉素导致肾小管坏死患者 17例 ,总结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选择 1995 - 0 3~ 2 0 0 1- 0 3期间我院收治的因应用常规剂量及时间的庆大霉素而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同时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患者 17例 ,分析其发病年龄、既往病史、基础肾功能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杨继红 《新医学》2007,38(9):570-572
1 引言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离子的重吸收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分泌铵或氢离子的能力受损,造成机体酸碱平衡紊乱致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1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肾小管-间质疾病常见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病并发肾小管性酸中毒(RTA)者并非少见,如慢性活动型肝炎,各种类型的肝硬化和Wilson病均可存在。RTA可分为Ⅰ型(dRTA,远端小管泌氢障碍)、Ⅱ型(pRTA,近端小管重吸收碳酸氢钠障碍)、Ⅲ型(兼有Ⅰ、Ⅱ型机理)和Ⅳ型(伴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性降低或醛固酮分泌不足而致高钾血症)。现将我院1987~1993年住院的40例慢性肝病并发RT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是由药物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 ,起病急骤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肾间质的炎细胞浸润 ,肾小管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 ,出现肾功能不全。目前临床用药非常广泛 ,故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已引起临床重视。由于慢性肾脏疾病易并发药物间质性肾炎 [1 ] ,且容易漏诊与误诊 ,为提高二者并存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 ,对我院 1 996~ 1 999年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并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1先有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 ,包括肉眼血尿 1例 ,蛋白尿并镜下血尿 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5~2010年间收治的8例PSS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免疫学指标,肾小管功能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例均有肾小管酸中毒,其中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8例均有高γ球蛋白血症,RF高滴度,抗...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肾小管酸中毒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肾小管酸中毒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16例肾小管酸中毒患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4例表现为双肾锥体钙盐沉积症.6例表现为髓质和肾盂散在性微小结石,二共计10例,占62.5%。其它表现有双肾径线缩小2例.皮质回声增强2例。双肾声像图正常2例。结论双肾锥体钙盐沉积或髓质和肾盂散在性微小结石对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肾性失钾引起的低钾症,其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低钾症有较大不同,本文总结22例并讨论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2例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8~58岁。其中慢性肾盂肾炎11例(合并肾小管酸中毒5例),低钾性软病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其中合并低镁者6例,因使用大剂量氟美松而诱发低钾者2例,因静脉输入不含钾的10%葡萄糖液而诱发低钾者3例。  相似文献   

17.
李绍梅  师淑慧 《临床荟萃》1996,11(18):828-829
我两院自1990年1月~1995年12月,收住院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05例,其中资料齐全,附合本组要求病例共30例,以尿浓缩功能、同位素肾图、尿渗透压三项为观察指标,判断患者肾小管功能;由于药源困难本组病例未作酚红排泄试验。我们认为就以上三项指标异常表现,基本上可以了解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和细菌检查结果 本组女28例,男2例,年龄20岁以下3例,20~50岁18例,50岁以上9例,分别占10%、60%和30%。儿童发病情况不在我科范围未做统计。30例均为简单性急性肾盂肾炎,全部病例均有高热、腹胀、胃纳不佳、全身酸痛,不同程度的腰痛及膀胱刺激症状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脓尿菌尿  相似文献   

18.
滥饮联邦止咳露致相关性肾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邦止咳露作为临床常用镇咳药物,冥有效成分含磷酸可待因。大量、长期、连续服用可出现欣快、兴奋感及成瘾,并可致相关性肾病,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临床表示为肾小管酸中毒,治疗关键在于停药。近年来,关于滥饮联邦止咳露现象屡见报道.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将本科室2005年2月~2007年4月收治的11例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IMN)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IMN肾小管损伤及改善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IMN的初治住院患者共40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组(40例)及重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组(16例),收集患者血压、年龄、性别、血肌酐以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等临床资料并通过比较明确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预测因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使IMN肾小管损伤的风险增加6. 33倍。血清肌酐每升高10μmmol/L、血清尿素氮每升高1 mmmol/L,预示发生肾小管损伤风险分别增加4. 83倍和1. 74倍。尿α1微球蛋白每升高1 mg/dl,预示肾小管损伤风险增加1. 33倍。将上述变量选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仅有血清肌酐是发生严重肾小管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7. 20,95%CI:1. 70~30. 38,P=0. 007。结论血肌酐水平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2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由于肾缺血、中毒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为病理特征,肾功能急骤恶化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引起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10%~20%。1999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298例,其中27例术后早期出现ATN。经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