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对我院后被确诊为梅毒患者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后被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4.00%;两组相比梅毒筛查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准确率要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0.05)。结论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特异性高,是梅毒确诊的最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210例被确诊为梅毒患者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并与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的210例作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被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8.10%;对照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0%;两组相比梅毒筛查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的一种简便、特异性高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4):792-794
目的:分析妇科患者宫颈卵巢癌的发生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关系以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30例和卵巢癌患者156例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宫颈癌和卵巢癌发生的关系和相关因素。结果:430例宫颈癌患者和156例卵巢癌患者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0.23%和1.92%,卵巢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低于宫颈癌(P<0.05);在宫颈癌患者中根据病理类型分析,梅毒螺旋体感染均发生于鳞癌(11.37%);根据肿瘤分期,梅毒感染者以Ⅰ期为主(15.95%);根据年龄分析,梅毒感者主要发生于28~45岁年龄段(18.80%);根据受教育程度分析,梅毒感染者的文化程度主要在高中以下(23.26%)。结论:宫颈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卵巢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理类型和病例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盐城市盐都区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罪错者、娱乐场所女性工作者、吸毒者、自愿咨询检测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特定人群血清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TP)抗体。若抗-HIV为阳性按要求复检和送省疾控中心确诊;TP抗体阳性血清作TPPA以确定梅毒感染,并作TRUST检测。结果共检测特定人群407例,未发现抗-HIV阳性者;检出TP抗体阳性33例,经TPPA确定为梅毒感染者32例(7.86%),而吸毒人员、性罪错人员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感染率则分别高达50.00%、30.77%和15.22%,其中TRUST阳性17例,滴度分别为1:1~1:32。结论该地区特定人群中梅毒感染率较高,应经常对重点人群进行主动监测;同时,仍应继续加强HI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图木舒克市手术患者采取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结合快速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实验(金标法)方法确诊梅毒情况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0例术前患者血清,研究时段在2016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受检者是梅毒患者1300例,非梅毒患者1000例,健康体检者700例,均给予TPPA与金标法检测,若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不相符的结果,则存留血清,通过免疫印迹法(WB)进行最后确诊,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300名梅毒患者中,共检测出1300名TPPA阳性人数,阳性率为100.00%,1250名金标法阳性人数,阳性率为96.15%;1000名非梅毒患者中,未检测出TPPA阳性人数,阳性率为0.00%,15名金标法阳性人数,阳性率为1.50%;70名健康体检者中,均为阴性的金标法和TPPA结果。梅毒患者与非梅毒、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TPPA检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高于金标法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PA法是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诊断试剂两种试剂检测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待测血清用含Reiter株螺旋体提取物吸收后,进行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确认为梅毒阳性。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诊断试剂进行检测。结果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诊断试剂敏感性97.5%,特异性为96.4%。TRUST试验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85.7%。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诊断试剂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便于临床推广麻用。TRUST试验丰要适合用于梅毒的筛杏和治疗效果的蛤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对老年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520例老年患者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结果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检测,对不确定标本再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进行最后确认。结果化学发光法共筛查出88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经TPPA确证阳性63例,TRUST阳性17例,当中TPPA确证均阳性。25例不确定标本,WB法确认1例阳性,7例可疑,17例阴性。结论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对单筛查阳性的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法作最后确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为梅毒的监控、确诊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09年住院患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同时阳性或其中任何一项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TRUST法测定梅毒血清非特异类脂质抗体,TPPA法测定梅毒血清特异性螺旋体抗体。结果 2009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试验结果阳性共300例,TRUST(+)/TPPA(+)188例,TRUST(+)/TPPA(-)37例,TRUST(-)/TPPA(+)75例。其中188例TRUST(+)/TPPA(+)均为梅毒患者;37例TRUST(+)/TPPA(-)均为非梅毒患者;75例TRUST(-)/TPPA(+)中有3例为梅毒患者,1例为既往感染梅毒并治愈,其余均为非梅毒患者。结论梅毒血清学试验TRUST或TPPA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发现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四种不同方法对重庆市北碚、永川2672人作梅毒抗体检测研究。方法:初筛试验用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确诊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TP金标试卡(条)。结果:在2672人中检出梅毒患者355例,总检出阳性率为13.2%,其中北碚组1034例同时作了USR和TPHA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40%、7.83%;永川组210人同时作了RPR和TP金标,阳性率分别为20%、22.38%;住院需手术或受血患者的TP检出阳性率为1.78%。梅毒患者多发生在性活跃年龄段,2l-30岁阳性率为63.66%,其次是3l-40岁的阳性率为19.72%,还发现5例先天性梅毒。结论:梅毒临床诊断应同时作初筛和确诊试验配对检测,减少检出假阴性或假阳性,同时可对TP患者的疗效、复发及再感染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自动化学发光法与TPPA法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我院200份性病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进行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全自动化学发光法51例,阳性率25.5%,TPPA法阳性率47例,阳性率23.5%。以TPPA法为标准,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敏感率为92.15%,特异性为97.53%。结论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是国内最近几年新开发的梅毒确诊试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水平及沙眼衣原体 (CT)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对 6 2例宫颈癌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CT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STNFR Ⅰ、STNFR Ⅱ ,并与正常 35名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癌患者组织中CT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宫颈癌患者血清STNFR Ⅰ、STNFR Ⅱ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 (P <0 0 0 1) ;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CT感染阳性组STNFR 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STNFR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STNFR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有关 ,其发生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STNFR与宫颈癌相关病原人乳头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2例宫颈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HPV、CT,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NF-琢、STNFR-Ⅰ、STNFR-Ⅱ,并与正常的35例对照。结果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CT、HPV+CT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宫颈癌患者血清TNF-a、STNFR-Ⅰ、STNFR-Ⅱ以及CT感染阳性组STNFR-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TNF-琢、STNFR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NFR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宫颈癌HPV、CT感染有关,其发生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维健  庞涛  尹晓丽  何惠清 《河北医药》2010,32(19):2638-2640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方法 52例恶性肿瘤患者(试验组),32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2组均于感染前后留取静脉血,低温离心后保存。H2S水平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LISA)。结果对照组在合并感染时血清H2S、TNF和IL-1水平均较未感染时显著升高(P〈0.05),而感染控制后三者水平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血清H2S、TNF和IL-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化疗后患者白细胞总数降低[(1.0~2.0)×10^9/L],未感染时血清H2S水平即较化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而TNF和IL-1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合并感染时血清H2S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TNF水平较未感染时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水平较未感染时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S在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后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金芳 《河北医药》2001,23(8):586-587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3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出血占58.20%,非器质性疾病占32.08%、恶性肿瘤占9.70%。子宫内膜病理分析;增生性反应25例、分泌反应3例、萎缩性4例、破碎宫内膜和经期内膜11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加,绝经年期的延长,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性也随之上升。诊刮中宫腔深度>8.5cm发生恶性肿瘤可能性上升。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虽以良性病变为主,但恶性肿瘤仍占有一定比例,同时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长,绝经年期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增加,必须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
154例海洛因依赖者结核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结核感染情况,为戒毒治疗和结核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海洛因依赖者154例,通过病史、体检、痰菌及X-线检查诊断是否患有结核,对所有患者用免疫斑点法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同时抽取10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154例海洛因依赖者中,血清结核抗体阳性17例(占11·04%),其中5例确诊患有肺结核(占3·25%);对照组无1例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发病及临床特征、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中恶性肿瘤60例,以卵巢癌多见,其次是宫颈肿瘤;良性肿瘤40例,以卵巢及子宫肌瘤多见。妊娠次数多者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主要有绝经后阴道出血和腹部异常包块。89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合并症较多,2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佳、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均对症治疗后痊愈。11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因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者病情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结论老年妇科肿瘤发病率高,早期预防与诊治是关键,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PSA水平在非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138例非前列腺恶性肿瘤,42例非前列腺良性疾病,82例前列腺增生和2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并设94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前列腺良性疾病组(P<0.01),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P<0.01)。结论对于住院患者,尤其是因非前列腺疾病而入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检测血清PSA水平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肿瘤33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和良恶性肿瘤的分类。方法通过对我院病理科2006年至2008年334例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的病例的临床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恶性肿瘤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4.21;良性肿瘤占244例占73.1%,恶性肿瘤90例占26.9%,良性中滤泡性腺瘤占96.9%,乳头状腺瘤3.1%;恶性中乳头状腺癌81例占90.0%,滤泡状腺癌5例占5.56%,髓样癌3例占3.3%,嗜酸细胞癌1例占1.1%。结论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我们主张良性肿瘤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两种类型。而癌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4类的观点。对于难分类者,可作免疫学进一步区分。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与泌尿系感染的关系,我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发现:1、泌尿系感染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感染患者经治疗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恢复至正常水平;3、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变化与其它临床症状及尿液检查相一致。结果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参与炎症的病理过程。急性炎症时,应考虑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变化。方法经过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癌5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58例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取两组病例少量的宫颈上皮组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PV16、18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sTNFRⅠ和sTNFRⅡ。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引起血清TNF、sTNFRⅠ显著升高(P<0.01),而sTNFRⅡ没有明显变化。在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后其血清TNF、sTNFRⅠ、sTNFRⅡ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TNF和sTNFR在HPV感染及与之密切相关的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