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试论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功能系统观、脏象联系观和天人整体观3个方面解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内涵,认为五脏相关学说以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为基础,以中医学的功能观和整体观为指导,引入现代系统观,整理提高历代医家对脏腑相关性的零散认识,明确提出了联系的观点,突出强调了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五官与身体的五脏息息相关。如果五官感觉不舒服,那么相对应的五脏也可能会有潜在的病变,功能正在逐渐地衰弱,最终引发疾病。1.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可能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区,可能会有发胀的感觉。这时除了应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因为用眼不当有时也会影响肝脏。2.耳朵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楚,有时还会伴有脚痛、尿频等症状这可能是肾脏功能逐渐衰弱的信号。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要注意劳逸结合,且应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3.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呼吸困难这可能是肺脏功…  相似文献   

5.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试论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来阐述中医学的五脏相关理论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认为五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五脏相关的实质是该网络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能阐明五脏相关理论在证的实质研究、病证关系、中医疗效机制等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官(即眼、耳、鼻、唇、舌)与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息息相关的,五官的感觉直接反映着五脏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人进入老年期后,五官和五脏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明显了。也就是说,老年人的五脏病变会间接地表现在五官的感受上。下面,笔者就为老年人介绍5种与五脏病变有关的五官不适,并附5款与之相对应的食疗方。  相似文献   

7.
1.“眼睛忽然看不清楚东西了。”可能是肝有病的标志。 2.“嗅觉越来越不灵敏了。”可能是肺有病的标志。 3.“嘴唇感觉变迟钝了。”标志可能是“胰”脏及“胃”部受到侵害时,嘴唇会变得干燥甚至破裂。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对王凤荣教授多年诊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冠心病与五脏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王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因脏而异:心肺气虚,血行乏力,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足,温通失职,痰瘀搏结,痹阻心脉;脾胃虚弱,水湿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或心脾两虚,心脉失养,不荣则痛;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痰浊血瘀内阻心胸;肾虚本亏,阴阳不足,心脉失养,甚或水饮凌心。冠心病病变类型与五脏有密切关系,甚至出现多脏同病的特点。从冠心病与五脏相关的角度,完善与充实了中医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及证治系统研究的薄弱与不足,并确定了以整体调治为原则,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中医理论认为心力衰竭是系统性疾病,不仅与心有关,还有肺、脾、肝、肾密切相关。病位偏重在心肺,当泻肺利水,补益心肺;病位偏重在心脾,当健脾利水,补益心脾;病位偏重在心肝,当疏肝行气,养心调肝;病位偏重在心肾,当温阳利水,补肾强心。临床上辨证和治疗上应视其病位变化、虚实转化,随证变方。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发病原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脑-肠轴的异常等因素参与其发病,故临床在着重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辅以抗抑郁治疗,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运用辨证论治原则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中医文献中并无肠易激综合征病名,结合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中医的"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笔者试图运用五脏相关理论对该病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对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提出缘自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对中医五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的一种理论学说.五脏相关是指人体可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其系统内部、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五脏相关学说体现了现代中医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功能系统观、脏象联系观和天人整体观三个理论层次的整体认识.其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临床研究是课题的工作重点,医案研究是主要切入点之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人机结合方法,是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析五脏相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历史继承性、五脏相关学说的方法论与理论特点及五脏相关的模式与渠道,提出五脏相关学说是纯粹从医学角度来体现五行思想的核心--"五脏关联性"的应用性理论模型.从五行到五脏相关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更换,而是在现念上的突破,在实质内容上的突破,是对中医五脏系统关联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五脏相关学说试论阳痿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已认识到阳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肝、心、肺、脾(胃)、肾等脏腑系统,但对其辨治多以单脏器为主,对阳痿从肺论治重视不足,且从多脏相关论治未曾有之.认为若能根据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分别从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重新认识五脏的单脏、两脏及三脏与阳痿的关系,在整体的原则上认识和掌握阳痿的辨证论治,将为中医药治疗阳痿取得某些突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内涵的分析及对常用中医理论数字化数据挖掘技术的对比,认为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可选择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常用数学方法,即粗糙集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中的粗糙集和关联规则不需先验知识,可以直接从数据中挖掘规则,有效处理不完整数据,符合五脏相关理论的特点和要求。以此建立五脏相关的数学模型,模拟中医专家的诊断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从“五脏相关”理论角度看,失眠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是导致失眠发生的主要病机。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通过膀胱经的联络作用,与五脏经气相通,为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与五脏之功能紧密相关,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整五脏所秉权之功能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之目的。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失眠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6.
该文系统梳理《内经》当中对耳、耳鸣耳聋的相关记载,并依据脏窍相关的复杂关系,探讨耳鸣耳聋与五脏的密切关系,指出基于五行互藏思想,五脏和面部官窍都有着互相深入交叉的联系,所以针对窍病,不能单一的针对所主某一脏进行治疗,而应立足于五脏整体观,充分考虑到窍与五脏的复杂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借此为中医耳鼻喉科论治窍病提供新思路、新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汗与五脏相关刍议李燕梅(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汗出有度,则能疏通膜理,开达外邪,调节水液代谢,维持体温恒定。从而保持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祖国医学认为,汗是机体内津液经阳气的蒸化,赖卫气的开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五脏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规律.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收集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用stata10.0对各个脏腑证型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五脏证型之间两两关系密切,其中肾阳虚证与心气(阳)虚证及心阴(血)虚证相关较大;肾气不固证与脾气(阳)虚证相关较大;肾阴虚证与肝阴(血)虚证相关较大;肾气不固证与肺气虚证相关较大;心气(阳)虚证与脾气(阳)虚证相关较大;寒湿困脾证与痰湿阻肺证相关较大;肝阴(血)虚证与胃阴虚证相关较大;心阴(血)虚证与肝阴(血)虚证相关较大;痰湿阻肺证与肝风内动证相关较大;心气(阳)虚证与痰湿阻肺证相关较大.结论:心、肝、脾、肺、肾两两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失眠与五脏相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五脏生理特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辨析脏腑生理功能与生理特性含义的基础上,从本脏之气、五脏苦欲、五脏所恶、气机升降等,探析五脏生理特性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五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则用药的影响。指出五脏不同的生理特性,决定着其不同的病机特点,临证遣方组药须考虑五脏各自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