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全红  冯建涌  罗佳波 《中草药》2008,39(2):294-297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种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留有模板分子的"印迹",因此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MIP的原理、制备、特点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有效组分群的分离、活性成分的筛选、复杂样品的处理以及目标分子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使所得聚合物的作用点,对目标分子具有预定识别、选择性的聚合物制备技术。就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制备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有效成分的固相萃取、对手性异构体及结构类似物的分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PGG)是桂枝茯苓胶囊中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与药理学活性,但其传统的分离纯化工艺较复杂,效率低,溶剂用量大,污染环境,而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对目标分子的分离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克服以上传统分离技术的缺点。该研究以PGG为模板,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PGG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以该聚合物为填料自制色谱柱,从桂枝茯苓胶囊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PGG,经HPLC检测质量分数达90.2%。该方法可用于从桂枝茯苓胶囊复方中快速大量制备PGG,有利于减少中药复方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且操作简便,为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黄连苷Ⅱ为神经保护的中药活性成分,但其传统的分离工艺较复杂,效率较低,溶剂用量大,环境不友好,而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门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而对目标分子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够克服传统分离技术的以上缺点。该研究以胡黄连苷Ⅱ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微球不仅表面光滑,大小均匀,而且Scatchard分析得出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 3.02 mg·g-1,远远高于其空白印迹聚合物。充分证明利用沉淀聚合法可以合成形貌和靶向吸附能力均较好的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从中药粗提物中靶向分离胡黄连苷Ⅱ及其结构类似物,有利于减少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且操作简便,为中药胡黄连苷Ⅱ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一种依据"锁钥学说"而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识别性能聚合物的新兴技术。本文简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着重综述了近些年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药物拆分、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药物缓释系统和体内药物分析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以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芍药苷类化学成分是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从桂枝茯苓胶囊中定向分离芍药苷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方法。方法: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芍药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考察其吸附性能,同时利用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从桂枝茯苓胶囊甲醇溶液中直接分离得到芍药苷活性组分。结果:合成芍药苷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52.28 mg·g-1,4 g桂枝茯苓胶囊甲醇溶液通过一步分离,共制得芍药苷及其结构类似物197 mg,芍药苷纯度89.3%。结论:芍药苷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从桂枝茯苓胶囊中定向分离得到芍药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虚拟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不仅具备一般印迹聚合物快速识别、容易制备、结构稳定以及可多次重复利用的特点,还能够对天然产物中不适合直接作为模板分子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印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该文通过调研近十年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虚拟模板分子的选取方法,分析探讨虚拟模板分子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并基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种类,首次综述虚拟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提取分离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虚拟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更好应用于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聚合物凭借特异性识别能力在有关微量成分的研究中脱颖而出。刺激响应性分子印迹聚合物(STR-MIPs)是在传统印迹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引入不同种类的响应基团,当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磁性、pH或光照后会做出可逆变换的响应性行为,此响应性能结合特异性识别性能使STR-MIPs在微量成分研究中表现优异。中药成分复杂且含量稀少,利用STR-MIPs对中药微量成分进行富集分析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从不同刺激因素的角度阐述各种刺激响应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中药微量成分富集分析中的应用,总结近五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拓宽分子印迹应用领域提供参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探究、优化制备以及合理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提供依据,同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其他领域提供参考。通过分析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近年来与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原理、类型、本体聚合法、沉淀聚合法以及它的三种应用进行综述。分子印迹聚合物是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和致孔剂经过聚合反应生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被洗脱后产生空间位点,这些位点与预定的物质能相互嵌合而产生特异性吸附的效果,最终达到特异性分离的目的。本体聚合法得到的聚合物较为经典。而沉淀聚合法因为得到均匀规则的球状聚合物,无需研磨、特异性结合率高、解吸附率较高等特点运用的较为广泛。分子印迹聚合物因为它的选择性高、稳定性好、易于回收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已经证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已被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治理环境中的污染等领域。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众多的优点给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芍药苷类化学成分是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从桂枝茯苓胶囊中定向分离芍药苷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方法。方法: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芍药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考察其吸附性能,同时利用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从桂枝茯苓胶囊甲醇溶液中直接分离得到芍药苷活性组分。结果:合成芍药苷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52.28 mg·g-1,4 g桂枝茯苓胶囊甲醇溶液通过一步分离,共制得芍药苷及其结构类似物197 mg,芍药苷纯度89.3%。结论:芍药苷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从桂枝茯苓胶囊中定向分离得到芍药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迟栋  彭晓霞  龚来觐 《光明中医》2009,24(3):571-573
分子印迹膜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由于其高选择性,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本文就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原理、制备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有效成分的富集、对手性异构体及结构类似物的分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高霞  刘聪燕  陈彦  王莹  周静  瞿鼎 《中草药》2014,45(16):2412-2417
近年来,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包括酶解-超声偶联技术和酶解-微波偶联技术等)于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使其提取率明显提高;(2)改变黄酮类成分的结构使其转化成活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有效成分;(3)促进植物体内黄酮类成分的合成。此外,固定化酶技术在黄酮类成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酶技术作为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有助于从复杂的中药中获得更多活性较好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基质,黄芩苷(B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醇为溶剂,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引发下进行热聚合,合成一种具有选择性识别黄芩苷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黄芩苷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仍然保留了MCM-41的介孔结构,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从天然药物黄芩中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提供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口服给药作为目前中药最普遍的给药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经济便捷等特点,然而中药成分在口服给药过程中存在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为阐明体内-体外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根据药物溶解度和透膜性将其分为4类,其中除BCSⅠ类可以有效且稳定吸收外,其余3类皆存在不同程度的低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情况。现有理论对中药成分生物利用度较低的解释尚不明确,基于此,从叠加作用、协同作用、肠道菌群作用、遗传协同致死及肠道转运体等方面对口服难吸收中药成分的起效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以揭示中药有效成分体内起效机制,为诠释中药药效本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多成分体系下中药活性成分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生物药剂学属性(溶解性、渗透性等)在了解药物体内过程、筛选药物、评价给药系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活性成分复杂、结构类型多样,生物药剂学为中药成分体内过程的预测与研究提供了思路与途径。多成分体系是中药与化学药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多成分体系下的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药剂学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对中药多成分体系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构建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数据整合、理论归纳以及系统构建提供参考,并为中药传统理论研究以及药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志龙  郜玉钢  臧埔  赵岩  何忠梅  祝洪艳 《中草药》2019,50(11):2736-2742
中药活性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如何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含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微生物转化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实践证明,菌株不同,中药种类不同,转化效果不同。因此,就真菌转化萜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醌类、甾体类、有机酸类等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低共熔溶剂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锦  董哲  杜会枝 《中草药》2020,51(1):236-244
传统溶剂具有毒性大、易造成环境污染、易挥发及提取率低等缺点。近年来新型绿色溶剂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在中药领域的研究活跃,尤其是在活性成分提取和改善不稳定化合物的稳定性等方面。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DESs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梳理,以期为DES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评价其性能。方法:以黄芩苷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乙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别对聚合物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用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及选择性试验考察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吸附性。结果:使用沉淀聚合法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形态均匀,粒径分布较好,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较高的吸附量、较快的吸附速率和高度的选择性。结论: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从黄芩中高效分离活性成分黄芩苷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中药粗提物中定向分离人参皂苷Rg1及其结构类似物,获得高选择性、高富集率、高吸附性能的人参皂苷Rg1印迹聚合物分离材料,该研究分别采用沉淀聚合法和表面印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性能做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人参皂苷Rg1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都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其最大表观吸附量可分别达到27.74,46.80 mg·g-1;表面印迹法制备的聚合物的吸附性要明显高于沉淀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极性较强的人参皂苷Rg1,采用表面印迹法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好的吸附性能,为其他极性强的活性分子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印迹聚合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