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咽癌又称喉咽癌,临床较为少见。因位置深在,或早期症状不典型,间接喉镜检查不易确诊。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下咽癌病例的X线、CT影像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2—71岁,病理均为鳞癌,梨状窝癌5例,环后区癌1例。6例均行颈部侧位片、吞钡、喉咽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喉及梨状窝癌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喉及下咽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0例喉及下咽癌患者的螺旋CT资料。结果:病变表现为声门上型15例,声门型18例,声门下型2例,梨状窝癌5例。结论:螺旋CT检查对喉及梨状窝癌具有敏感、可靠、检出率高,能确定病变的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气道狭窄,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T对下咽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局部活检病理证实的下咽癌40例。结果 主要CT表现:(1)病灶位置:下咽上区癌5例(12.5%),梨状窝癌27例(67.5%),咽后壁癌或环后癌6例(15%),混合型2例(5%)。(2)病变密度: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梨状窝变窄或消失。(4)咽后软组织增厚:杓-椎距或环-椎距增宽。(5)喉移位及邻近结构受累。(6)喉软骨破坏(30%)。(7)颈部淋巴结转移(77.5%)。(8)食管及其他结构受累。结论 CT可较准确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包括喉软骨、声门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下咽癌主要须与喉癌鉴别,病变发生的部位、声门旋转移位情况、杓-椎距或环-椎距是否增宽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喉咽癌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喉咽癌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喉咽癌CT资料。结果  18例喉咽癌位于梨状窝 11例、环状软骨后区 5例和咽后壁 2例 ,呈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 ,增强呈轻度强化 ;肿瘤推移环状、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及甲杓间隙和环甲关节间距增宽为其特征性表现 ,侵犯喉内结构、食管起始部 ,破坏喉软骨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间接征象。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喉咽癌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对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咽癌的CT检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确定CT扫描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7例下咽癌行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鳞癌。对下咽癌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下咽癌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实性肿块,无囊变、坏死或钙化,多位于梨状窝或环状软骨后区。由肿瘤所致杓状软骨-椎体距离和环状软骨-椎体距离明显增大。与60例正常成人对照,统计学表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杓-椎距和(或)环-椎距测量值大于10mm为下咽癌的特征性改变,可用来作为下咽癌的定性诊断指标,并可与喉癌进行鉴别。下咽癌的间接表现包括有:患侧梨状窝变形或消失,喉旁间隙受侵犯、杓会厌皱襞肿胀和甲状软骨板破坏等。结论:薄层CT扫描可提供下咽癌大小、部位、范围等有用的信息,这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手术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肿瘤侵犯食管入口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肿瘤侵犯食管入口(环咽)的X线、CT和MRI表现,探讨肿瘤侵犯食管人口的影像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侵犯食管入口病变的X线、CT和MRI表现。包括原发于食管环咽段的鳞癌4例,颈段食管癌侵犯食管入口5例,梨状窝癌侵犯食管入口7例,喉癌侵犯食管入口6例,甲状腺癌侵犯食管入口5例。结果:27例常规X线均见剂通过食管入口受阻,16例见食管入口狭窄、黏膜破坏等征象。23例经CT或MRI发现食管环咽段增厚伴杓状软骨破坏,或环-椎间距增大,14例MRI均发现肿块与食管入口的界限模糊、消失,7例CT发现杓状软骨破坏,6例甲状软骨破坏。结论:CT或MRI发现食管环咽段增厚伴杓-椎间距或环-椎间距增大,MRI发现肿块与食管入口的界限模糊、消失,X线吞钡检查食管入口狭窄、黏膜破坏等征象是食管入口受侵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及下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下咽癌的CT表现,根据CT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并与喉镜相比较。结果奉组30例中,梨状窝癌16例(53%),咽后壁癌4例(13%),环后区癌5例(17%),混合性癌5例(17%)。CT还可观察到深部结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而喉镜只能直接观察到病灶表面情况。结论CT较喉镜能更全面地显示下咽癌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下咽癌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喉及喉咽癌的PET/CT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2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喉及喉咽癌19例,对其PET/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喉及喉咽癌中,喉鳞癌11例,喉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1例,喉咽部鳞癌7例。PET/CT表现为喉腔、会厌部或咽部软组织肿块伴代谢增高者10例,一侧声带病变伴代谢增高者3例,喉腔壁增厚伴代谢增高者2例,一侧梨状窝病变伴代谢增高者2例,喉咽壁代谢增高者1例,图像结果为阴性者1例。平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13.5±7.1)。结论 PET/CT对喉及喉咽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咽—食管连接肿瘤影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咽-食管连接也可称为环咽,食管上括约肌,环后区,咽食管段或食管入口,它是由软骨,肌肉,肌膜和韧带组成,本文简要介绍了咽-食管连接的解剖,生理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常规X线,X线录像,CT和MRI,对原发于咽-食管连接的肿瘤以及侵犯咽-食管连接的颈段食管癌,下咽癌,喉癌和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作了介绍,咽-食管连接受肿瘤侵犯时,常规X线可发现钡剂通过咽-食管连接受阻,狭窄及黏膜破坏征象,CT和MRI能发现咽-食管连接处椎前软组织增厚,杓-椎间距-寰-椎间距或甲-椎间距增大,杓状软骨破坏等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
喉咽癌又称下咽癌,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2~1.4%,因其部位深隐,患者早期症状轻微,肿瘤恶性程度高,就诊时多属晚期,确定肿瘤侵犯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1,2]。笔者收集了27例经病理证实的喉咽癌,对其表现作一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对喉咽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术前分期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男23例,女4例,年龄29~78岁,平均58.7岁。27例喉咽癌中,发生于梨状窝内者22例,环后区3例和咽后壁2例;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活检证实,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包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梨状窝癌患者侵犯下咽部环后段时梨状窝尖的受累情况,探讨梨状窝尖与梨状窝癌侵犯下咽部环后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环后段受到侵犯的梨状窝癌患者26例,观察梨状窝尖的累及情况.并对不同类型梨状窝癌侵犯梨状窝尖的几率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26例中,19例侵犯了梨状窝尖,外侧型癌侵犯梨状窝尖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其测量值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观察43例病人口服对比剂后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CT影像。分别测量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和前后壁厚度之和。测量数据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病人的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后壁厚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杓状软骨上缘水平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大于女性[男性(9.27±2.51)mm,女性(7.96±1.46)mm;P0.05]。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病人下咽前、后壁厚度比较显示,男性和女性病人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大于下咽前壁,而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小于下咽前壁(均P0.05)。结论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可以勾画出环杓后区解剖形态,弥补了临床喉镜的不足,并能提供不同层面解剖测量值,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术前分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喉咽、食管入口进行解剖学观测,为介入放射学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8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在胃肠造影机下口服钡剂进行直立仰头位、低头位咽腔和食管造影;将X线片上颈椎体平分三等份、椎间盘一份,记录梨状隐窝下极对应的颈椎椎体位置,使用两脚规和游标卡尺测量梨状隐窝下极与C5下缘基线的距离;测量61具尸体标本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板下缘之间的距离。结果①梨状隐窝下极在仰头位和低头位时活动度平均为2.0cm(相当于5个1/3颈椎高度);②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板下缘之问距离平均2.0cm。结论以梨状隐窝下极定位法放置高位食管内支架比颈椎定位法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4.
张铭  王翔  潘昌杰 《放射学实践》2018,(11):1128-1132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所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经喉镜或病理证实的6例因CPSF所致A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下咽造影(6例)、CT(6例)及MRI检查(5例)。结果:6例患者均为左侧AST,以瘘道显影作为确诊依据,下咽造影确定2例CPSF,CT扫描确诊4例CPSF,MRI扫描确定1例CPSF。对于继发性炎性改变的显示,在下咽造影检查中3例患者可见梨状窝形态改变(变浅或消失),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无法显示;CT检查中梨状窝形态改变显示4例,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分别显示5例、4例;MRI中梨状窝形态改变显示4例,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分别显示5例、5例。结论:先天性梨状窝瘘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证实瘘道的存在是诊断CPSF的关键。本研究提示对细小瘘道的显示,CT增强或口服对比剂后CT比下咽造影及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颈部继发炎性改变的显示,特别是炎症累及范围及边界,MRI比CT更具有优势。下咽造影、CT及MRI检查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喉返神经麻痹的CT表现,探讨其解剖和病理形态变化基础,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搜集2001至2003年经临床诊断的喉返神经麻痹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颈部CT增强扫描,范围从舌骨水平到上胸部水平,层厚及间隔均为5mm。结果 喉返神经麻痹后,CT检查可出现一系列相应表现: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前内侧移位,同侧梨状窝扩张、松弛27例(84.4%);喉室扩大16例(50.0%);声带不对称且固定11例(34.4%)等。结论 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内肌,其麻痹后所支配的肌肉群可以发生去神经性萎缩。CT扫描可以有效地显示其相应改变,同时有助于明确麻痹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下咽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咽癌是指原发于喉以外的喉咽或下咽区域的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其发病部位隐蔽,临床发现时多属中晚期。随着影像学的普及,CT已经成为下咽癌的常用检查方法。笔者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或局部活检证实的下咽癌的CT表现,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本组下咽癌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0~85岁,平均63·3岁。检查使用GE公司His-pped或GE公司Prospeed 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层面与硬腭平行,扫描范围从舌骨到环状软骨下方,层厚5 mm。10例行平扫,7例行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非离子型,用量为100 ml。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图像上环状软骨水平的下咽部的正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4名正常成人下咽部的CT图像,将下咽部分成梨状窝区、咽后壁区和环后区,把下咽部的环后区划分为如下3个层面,即环状软骨上缘层面(经环杓关节水平);环状软骨中部层面;环状软骨下缘层面.分别测量环后区的前后径、横径及其前、后壁的厚度;观察黏膜下脂肪层的变化,并对周围相毗邻的其他结构和脂肪组织进行观察、分析.测量数据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环后区的后壁较同层面的前壁厚(0.9±0.4)mm.男性环后区的横径较女性宽(4.5±0.3)mm;横径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环状软骨上缘层面,男性的横径为(38.6±3.3)mm,女性的为(34.4 4-2.5)nun,t=6.26,P<0.05;在环状软骨中部层面,男性的横径为(33.6±3.6)mm,女性的为(28.9±2.8)mm,t=6.36,P<0.01;在环状软骨下缘层面,男性的横径为(28.6 4-3.1)111111,女性的为(24.0±2.1)mm,t=7.52,P<0.01].环状软骨上缘水平的环后区的横径较环状软骨下缘水平的横径宽(10.1±2.4)mm.黏膜下的脂肪层从环状软骨上缘[显示率为81.0%(68/84)]至环状软骨下缘[显示率为23.8%(20/84)]逐渐减少.在环后区周围毗邻的脂肪组织中,每一层面环后区后侧的脂肪组织显示的概率最小,而其左侧的脂肪组织最易显示,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环状软骨上缘层面,环后区左、右、后方毗邻脂肪组织的显示率分别为77.4%(65/84)、72.6%(61/84)、28.6%(24/84),x2=24.64,中部层面,各显示率分别为89.3%(75/84)、75.0%(63/84)、34.5%(29/84),x2=24.76,在环状软骨下缘层面,各显示率分别为95.2%(80/84)、88.1%(74/84)、52.4%(44/84),x2=13.59,P值均<0.01].结论 环状软骨水平的下咽部的正常CT表现及变化在对下咽部疾病的诊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分析33例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咽旁软组织间隙、咽缝、副鼻窦及颈部淋巴结改变。结果:(1)单纯咽隐窝膨隆或突出5例;(2)后顶壁软组织增厚或“山丘”状突起或合并咽隐窝闭塞28例;(3)25例咽缝存在,14例合并副鼻窦炎症。结论:单纯后顶壁软组织增厚不累及咽缝,无咽旁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恶性转移征象者可作出良性病变CT诊断:咽隐窝膨隆或肿块,确诊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9.
扩大喉次全切除一期颈前皮辦整复手术,是我们在行次全喉切除的基础上发展设计的。自1978年5月至1980年3月共做1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广泛喉癌行扩大的喉次全切除者,声门区癌累及梨状窝者4例,声门上区癌累及梨状窝者7例,累及会厌舌面、部分舌根、梨状窝及咽侧壁者3例。1例癌肿累及梨状窝者行扩大喉次全切,包括梨  相似文献   

20.
声带麻痹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声带麻痹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方法  5 8例声带麻痹 ,单侧 5 3例 ,双侧 5例。全部病例均作过喉断层 ,6例作了喉部CT扫描。结果 喉断层 :单侧麻痹表现 :梨状窝扩大 41.5 % ;喉前庭不对称 3 9.6% ;喉室扩大 71.7% ;声带变薄47.2 % ;声带上移 73 .6% ;声带固定或活动明显减弱 10 0 % ;甲状软骨向健侧偏斜 11.3 %。双侧麻痹主要表现为双侧声带固定 ,吸气相不能外展。喉部CT :患侧梨状窝扩大 6例 ;喉室扩大 4例 ;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 4例 ;杓状软骨移位 5例。结论 喉断层能反映喉功能变化 ,是诊断声带麻痹的有效方法。CT显示喉深部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优于喉断层 ,若喉断层不能确诊或疑喉内病变 ,应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