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我院创伤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创伤病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救治结果。方法对201例严重创伤病人应用TRISS法,计算其生存概率(Ps),以M和Z检验与严重创伤结局(MTOS)组进行比较评估。采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编制的计算机创伤评分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201例中预测存活187例,实际存活180例,Z=-3.1566,M=0.618,其中钝性伤年龄<55岁的106例预测存活101例,实际存活95例;≥55岁51例预测存活47例,实际存活44例。结论本组严重创伤病人救治水平与MTOS组相当。但同时应考虑到:(1)MTOS组资料来源较分散,创伤严重度不等,而本组资料均来自ICU,ISS≥16;(2)MTOS组>65岁者占7.9%,而本组占10.6%。因此,说明本组严重创伤病人救治水平较高,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回顾新开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构成、死亡原因构成及病死率等情况,为今后提高我院ICU的收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死亡原因、治疗以及转归等情况,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年来总体死亡病例83例,中位年龄71.0[62.0—81.0]岁,主要分布于60—79岁年龄组。男:女=1.96: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II)评分中位数32.0[27.0,38.01。死亡原因排前三位的是心脑血管病32例(38.6%),呼吸系统疾病17例(20.5%),多器官功能不全16例(19.3%)。总的住院病死率为22.4%。老年前期纽、老年纽、高龄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5.0%,23.9%,31.1%,随年龄有逐渐增加的趋势(x^2=7.14,P〈0.01)。急诊转入纽、会诊转入组、术后转入纽病死率分别为48.1%,33.1%,5.3%,急诊转入组病例病死率最高(x^2=58.04,JP〈0.01)。结论:我院新开综合ICU死亡病例以老年组人群分布最多,以男性多见,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不全为主。加强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防治是我院ICU未来降低病死率应该重点主抓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ICU治疗期间的再手术治疗。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2月对76例严重创伤病人在ICU治疗期间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58例为多发伤,ISS〉16分16例,≥25分42例;18例为单发伤,AIS评分均〉3分。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早期急诊手术,其中43例早期行确定性手术,33例因伤情特别危重而行损害控制手术。在ICU治疗期间行损害控制手术的病人根据情况行确定性手术,40例常规手术的病人发生应激性溃疡、肠瘘、胸腹腔脓肿、胆囊坏疽、出血等继发性病变而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59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达77.6%;17例死亡,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原发性损伤过重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在ICU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断需要手术解决的继发性病变,一旦确定应及时手术治疗;行损害控制手术的病人需进一步完善诊断,尽量在48小时内行确定性手术,对全身情况不稳定、伤情复杂的病人,宜行分期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7.
严重创伤患者的医院间转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院间安全转运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12月创伤中心收治的从他院转运的112例创伤患者,平均年龄42岁。其中多发伤46例(41.1%),腹部损伤28例(25.0%),胸部损伤16例(14.3%),颅脑损伤13例(11.6%),骨盆骨折4例(3.6%)、四肢骨折3例(2.7%)、脊柱骨折2例(1.8%)。结果 本组患者转运途中106例患者伤情稳定,2例途中出现严重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2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休克加重,经积极抢救后症状得到控制,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入院后,紧急手术治疗96例,保守治疗16例。108例患者顺利康复,4例死亡。结论 为将院外创伤患者安全转运至院内,必须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尽早转运、转运前须稳定伤情、转运途中加强监测与救护,预防转运途中的并发症,是创伤患者院间成功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ICU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ICU患者病原菌用VITEK32生物梅里埃鉴定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2株,占61%; 革兰阳性球菌116株,占39%.占病原菌前五位的分别是Aba 56株,占总病原菌的19%;Pae 54株,占18%;Scn 45株,占15%;Sau 44株,占15%;Kpn 16株,占5%.结论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规范创伤救治模式对严重创伤救治质量的促进作用. 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本院建立创伤中心为界,将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立后2006 - 2008年)和对照组(创伤中心建立前2001-2005年),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66例,对照组26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NISS值分别为(20.59±4.63)分和(20.57±5.38)分(P>0.05);研究组急诊处理时间为(0.33±0.03)h,对照组为(0.57±0.35)h (P <0.01);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7.64±29.01)d,对照组为(30.84±32.87) d(P >0.05);研究组ICU治疗时间为(2.98±5.77)d,较对照组为(2.65±7.00) d(P >0.05);研究组治愈率为87.9%,对照组为76.5%(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9.1%,对照组为20.8% (P <0.05). 结论 规范的创伤救治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计算创伤患者的生存概率,评价创伤救治效果以及TRISS评分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5所医院2009年急诊科首诊的创伤患者(研究组).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创伤类型、致伤原因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患者进入急诊室时的ISS评分、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评分得到TRISS评分.以严重创伤结局研究(major trauma outcome study,MTOS)为对照组,通过计算M值、Ws值以及其95%可信区间(CI)比较实际生存率和期望生存率. 结果 共纳入2193例创伤患者,平均年龄44.39岁,其中男1661例(75.74%).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伤,其次为高处坠落伤.TRISS预测死亡率为13.22%,实际死亡率为9.75%.对于总体患者,M=0.80,提示与对照组伤情差异显著.Ws =2.15,95%CI (Ws):1.54 ~ 2.77,说明本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附属医院和三甲医院的创伤患者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三乙医院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RISS高估了本次研究中创伤群体的多亡率,这可能与近年来创伤医学的发展以及TRISS系数较为陈旧有关.建立本地的创伤数据库,更新TRISS系数有助于提高TRISS对死亡率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急救网络医院2002-2004年创伤患者院前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2-2004年深圳市创伤院前急救的时效关系,以期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2002-2004年67个急救网络医院经电话呼救创伤院前死亡患者的资料,用Foxpro 6.0软件建数据库,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2-2004年全市院前呼救创伤患者共161 364例次,死亡3 967例(院前和院内);院前死亡分别为360,528和645例,占当年所有创伤急救死亡总数的32.57%、37.69%和44.15%;院前死亡率分别为1.15%、0.88%和0.99%;死亡年龄分别为(29.04±13.98)岁、(27.84±18.54)岁和(29.25±17.06)岁;男/女构成比分别为79.17/20.83、77.65/22.35、71.63/28.37;交通伤/非交通伤构成比分别为48.33/51.67、26.14/73.86和37.98/62.02;救护车院内反应中位数时间分别为2,2和1 min;到达现场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8.5和7 min;往返医院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5,35和30 min. 结论 深圳市院前创伤死亡患者数量有增加趋势,其中交通伤构成比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院前创伤死亡平均年龄较全市所有急救患者死亡年龄的平均值低10岁.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加快,但到达现场时间和往返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获取中国汉族创伤患者ISS和新ISS(NISS)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探讨其对创伤后并发症及死亡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来源于中华创伤数据库收录的6 542例汉族创伤患者进行Probit回归分析,获取ISS和NISS在不同年龄段的LD50值.再利用ISS、NISS、ISSLD50ISS和NISS LD50NISS对来源于大坪医院的1 148例汉族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结局进行预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能力.通过DeLong-DeLong非参数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的预测价值. 结果 16 ~44岁、45~ 64岁和≥65岁三个年龄段ISSLD50值(LD50ISS)分别为55,49和33;NISS的LD50值(LD50NISS)分别为62,56和43.在预测ARDS、MODS时,ISS/LD50ISS和NISS/LD50NISS的AUC大于单独应用ISS和NISS(P<0.05),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在预测脓毒症时,ISS/LD50ISS和NISS/LD50NISS与单独应用ISS和NISS具有相同的预测价值.在预测死亡时,ISS/LD50ISS和NISS/LD50NISS的AUC均>0.9(分别为0.907和0.903),表现出较高的预测价值. 结论 本研究提出中国汉族不同年龄段创伤患者ISS和NISS的LD50值,可作为早期预测创伤后ARDS、MODS和死亡结局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Alberto F.García Ramiro Manzano-Nunez Juan G.Bayona Maria P.Naranjo Dary Neicce Villa Manuel Moreno Sebastian Ossa Juan M.Martinez Nathalia Martinez Juan C.Puyana 《军事医学研究(英文)》2021,8(2):141-147
Background:Our objective was to identify possible associations between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variables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n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for whom creatine kinase (CK) levels were available.Methods:For 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we analyzed adult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from 2011 to 2015 at Fundación Valle del Lili (FVL) University Hospital.Our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incidence of AKI.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risk factors for this outcome.Results:A total of 315 patients were included.The trauma mechanisms were blunt (n=130),penetrating (n=66) and blast (n=44) trauma.The median[interquartile range,IQR) of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was 21 (16-39).AKI developed in 75 patients (23.8%).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horacic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 value(median (IQR) in the AKI group:3 (0-4)],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 score[median(IQR) in the AKI group:18 (10-27)],CK greater than 5000 U/L,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at admission,and dobutamine administration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KL Conclusions:We found that age,APACHE Ⅱ score,thoracic trauma,lactic acidosis,and dobutamine administration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KL Trauma surgeon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increased odds of AKI if one of these factors is identified during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injur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基础的ISS与胸部创伤救治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AIS-98最新修订本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6月救治的3057例胸部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93.8%(2866/3057),病死率6.2%(191/3057)。死亡组ISS、GCS、修正创伤评分(RTS)、国人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_CHINA]_生存概率(P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_Ps、ASCOT_Ps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透伤病死率11.4%(75/655),显著高于钝性伤4.8%(116/2402)(P〈0.01),穿透伤组ISS值显著高于钝性伤组,但穿透伤组TRISS_Ps、ASCOT_Ps和ASCOT_CHINA_Ps明显低于钝性伤组。ISS值越高,RTS值越低,ASCOT_CHINA_Ps越低,病死率越高。ISSt〉20,病死率高达7.2%-28.8%;RTS≤6,病死率高达52.7%以上。TRISS和ASCOT准确性、特异性高,生存误判低,而ASCOT-CHINA灵敏度高,死亡误判低。结论以AIS-98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ASCOT_CHINA_Ps等方法评价胸部创伤或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严重度及其结局预测是可行的,TRISS、ASCOT和ASCOT_CHINA_Ps的各项预测性指标以及误判性指标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以“伤”为特征的群体性伤害具有突发性、群体性、惨烈性及造成损失巨大的特征,其防控手段与传染性疾病完全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基于国家对创伤防治的重大需求及以往提出的初步观点,笔者就构建以“伤”防治为特征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要素、初步实践经验及一些新...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基于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择期手术患者出血量的研究基础,观察早期快速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创伤患者死亡率、血管栓塞性并发症和输血量的影响. 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在40个国家的274所医院实施,共纳入20211例严重出血或者有严重出血危险的成年患者.于伤后8h内,随机接受氨甲环酸(10 min内静脉注射1g,8h内静脉滴注1 g)或安慰剂治疗.投药序列中药物或安慰剂的选择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患者或研究者均不了解其真实情况.预后的主要评价指标是患者伤后4周的死亡率.死亡原因评价包括出血、血管栓塞性事件(心肌梗死、卒中、肺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脑外伤及其他原因.本研究注册号为ISRCTN86750102. 结果 10096例患者接受氨甲环酸治疗,10115例患者接受安慰剂注射,两组分别有10060例和10067例患者资料接受进一步分析.药物组患者的总死亡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即药物组1463例(14.5%),安慰剂组1613例(16.0%),相对危险度为0.91(95%CI为0.85~0.97,P=0.003 5).因出血导致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药物组489例(4.9%),安慰剂组574例(5.7%),相对危险度0.85(95%CI为0.76~0.96,P=0.007 7). 结论 氨甲环酸可以安全地降低创伤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支持在创伤出血患者中使用氨甲环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