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20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0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5例(75%),其中仅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25%),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病变10例(50%),仅见肺部浸润性改变而无淋巴结肿大3例(15%),肺纤维性改变2例(10%)。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10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7例。小叶间隔增厚4例。实变影1例,磨玻璃影1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结节病对激素治疗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合并胸部结节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证实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合并胸部结节病的CT及HRCT表现,并结合文献总结其CT特征。结果:患者的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小薄壁囊腔和粟粒结节以及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合并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同时具有单纯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和单纯胸部结节病的CT特征,但本病的机理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病的HRCT表现及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临床资料及HRCT表现。结果:结节32例,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16例,团块影6例,磨玻璃影8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9例,小叶间隔线21例,纤维化7例,包括支气管变形2例、条索影3例、蜂窝影2例,空气潴留4例,支气管狭窄5例,胸膜改变25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30例。2种及2种以上肺部病变并存29例,肺部病变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30例。结论:结节病肺部CT表现形式多样,HRCT能够提供肺间质病变的重要解剖信息,尤其能明确区分肺结节病活动性炎症的纤维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HR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HRCT表现影像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6例确诊为胸部结节病的HRCT表现。结果:26例结节病中25例(96.2%)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9例(73.1%)显示肺实质异常,1例仅有肺内病变显示。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1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8例),小叶间隔增厚(6例)?熏实变影(6例),磨玻璃影(5例)。经激素治疗4~8周后淋巴结缩小或消失。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多组纵隔淋巴结肿大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HRCT在诊断胸部结节病、观察激素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胸内结节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组织病理确诊为胸内结节病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CT表现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90.2%伴有肺内病变,19.5%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或皮下结节。41例均经淋巴结、皮下结节活检,或气管镜、纵隔镜、开胸活检确诊为结节病。其中31.7%(13/41)在外院曾被误诊为肺结核、肿瘤或其他疾病。结论结节病诊断是一种排他性诊断,临床高度怀疑结节病时需活检,活检病理需要排除增殖性结核病及其他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疾病方可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支气管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1例经CT证实存在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不明原因纵隔占位患者进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检查,无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统计穿刺阳性率为95.2%(20/21),诊断阳性率为66.7%(14/21).肺部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恶性肿瘤11例,其中鳞癌1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不能分类8例;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结合临床诊断结节病1例,未能诊断3例;纵隔不明原因的占位2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支气管囊肿1例,淋巴结核1例.结论 EBUS-TBNA是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一项有效的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治疗和病理证实的21例胸部结节病的CT征象。结果:21例均有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纵隔及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2例。伴有肺部异常的15例,主要表现为肺内微小结节(10例)及肺磨玻璃样改变(4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支气管改变3例,胸膜改变1例。结论:CT是诊断胸内结节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15例胸部结节病,对其x线包括胸片、CT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1例纵隔淋巴结和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2倒纵隔淋巴结及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仅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伴肺内多发小结节。结论:胸部结节痛影像表现多样,诊断需结合临床或治疗中动态观察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2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结节病患者的资料。结果:结节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5倍,结节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以上见于40-60岁年龄组,结节病的临床症状多数较轻,且不具有特征性,结节病的胸部淋巴结肿大具有特征性。两侧肺门淋巴结呈对称性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按ATS分组法,多位于4R/L,5、7和10R组;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多数不融合,境界较清晰。按肺部病变的情况,结节病可分为Ⅰ,Ⅱ,Ⅲ期。结论:CT在结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随访病情的变化指导临床对结节病进行积极而有效地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节病纵隔、肺门淋巴结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显像的特征表现。方法分析20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示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首先诊断为结节病或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结节病的病例。临床经气管镜、纵隔镜取材病理、X线胸片、CT、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等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结节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为结节病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16例结节病患者中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均多发肿大,葡萄糖代谢均异常增高,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最为显著,呈"八"字型分布,串珠样,其中15例右肺门相对大于左侧。纵隔多组淋巴结肿大,其中14例以右上纵隔为著。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门淋巴结葡萄糖摄取均增高,其中1例为单侧,4例中2例纵隔淋巴结摄取增高,肺门淋巴结未见对称性"八"字分布,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均为散在分布。结论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表现出的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特征,为临床诊断Ⅰ、Ⅱ期结节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依据此特征,综合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对诊断结节病,鉴别肺门淋巴结核、淋巴瘤及肺门转移性肿瘤等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分析18例病理诊断为胸部结节病患者的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结节病典型影像学表现:胸部淋巴结增大及两例肺门淋巴结增大,肺内可见多发、散在结节影和条索影及磨玻璃状影。结论:有典型CT影像学表现的胸部结节诊断容易。不典型者表诊断有一定困难,但都需要重视鉴别诊断,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诊。  相似文献   

12.
胸内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讨论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26例病人分2组:A组18例有胸片与CT对照,B组8例单有胸平片。结果:1.CT显示胸内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和组数及肺内病变种类及量都比胸平片显示多,两者的P<0.005。2.本组病人有罕见表现:2例有胸腺结节伴钙化,其中1例胸腺病灶为本病唯一表现。结论:CT及HRCT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分期、随访及鉴别诊断有价值。需与淋巴瘤及肺部癌性淋巴管炎鉴别。  相似文献   

13.
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22例肺结节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有病理学依据的22例肺结节病。男7例,女15例;年龄14-66岁,症状除了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多系统损害表现,胸部X线片及CT提示双侧肺门肿大21例,单侧肺门肿大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经皮肤黏膜淋巴结活检确诊8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14例。其中纤维支气管镜阳性率为77.8(14/18),结节病分类Ⅰ期16例,Ⅱ期6例。结论 提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肺结节病病理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对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EBUS-TBNA的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共穿刺171个淋巴结,其中经EBUS-TBNA诊断为肺癌85例,转移癌3例,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结核4例,结节病1例,其他35例中淋巴结炎26例,假阴性9例,诊断率为93.2%,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4.3%.EBUS-TBNA过程安全,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诊断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肺门影像增大的辨认——兼论结节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门部X线影像增大的原因有多种,宜慎加辨识。若疑诊肺门部淋巴结增大,需仔细鉴别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和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为最常见的早期体征,CD4/CD8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病情活跃期。对疑似结节病由简而繁的鉴别手段为结核菌素试验、X线胸片、皮肤结节病理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血钙及尿钙测定等,有条件可行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测定、Kve im-S iltzbach皮肤试验及放射性核素67镓测定等,纵隔镜行纵隔淋巴结活检可用于难以诊断的病例。结节病治疗以泼尼松为主,疗效显著且价格适中。肺门影像增大贵在及时准确诊断,结节病明确后,应掌握其施治原则,正确用药,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结节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影像表现,以加强对结节病的认识,并提高胸外病变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5年~2019年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5例结节病患者临床资料及PET/CT表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PET/CT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5±10)岁(34~78岁),其中女21例,男14例。临床以咳嗽29例(最多见),其次为胸闷气短22例,胸痛4例,发热3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关节痛1例,另外体检发现2例。所有患者均有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 ,为典型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且HE染色为阴性。其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16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11例,外科胸腔镜2例,经皮肺穿刺3例,浅表淋巴结活检3例。PET/CT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33例(94.28%),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34例(97.14%),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1例(2.86%),胸腔积液3例(8.57%),心包积液1例(2.86%),双肺多发结节或弥漫小结节影19例(54.29%),气管血管束增粗16例(45.71%),肺部斑片及实变影3例(8.57%),肺部磨玻璃影2例(5.71%),肺部网状纤维化影2例(5.71%),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2例(5.71%),腹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2例(5.71%),膈肌脚放射性摄取增高1例(2.86%),肝脏尾状叶局部放射性摄取增高1例(2.86%)。结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充分认识结节病的PET/CT表现并结合临床分析,有利于提高结节病诊断符合率,并检出更多的活动性病灶,尤其是胸外病变。  相似文献   

17.
肺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肺结节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瘤与结节病、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及肺门淋巴结结核的鉴别诊断要点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肺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间断发热2年余,咳嗽7个月入院,外院行锁骨上淋巴结切除活检诊断为结节病,予激素等治疗无好转,后经我院锁骨上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肺霍奇金淋巴瘤,予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达卡巴嗪、长春新碱)方案化疗6周期后完全缓解.结论对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患者,诊断结节病前应结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病情,必要时进一步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2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结节病男∶女比为1∶1.48,年龄22~69岁,40~60岁占66.31%。以咳嗽、胸闷气短就诊者分别占55.43%,41.30%;肺外表现以皮肤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胸部影像学以双肺门及纵膈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5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肺浸润,8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影像学分期以Ⅰ,Ⅱ期为主。53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增高。约1/3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余经浅表淋巴结、皮下结节、纵膈镜下或CT下纵膈淋巴结活检或开胸肺组织活检确诊。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应用胸部影像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等相关辅助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CT与镓67显像检查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证实的胸部结节病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同时行常规胸部CT增强扫描及镓67显像检查.结果在21例中胸部CT诊断结节病的16例(16/21)其主要表现为纵隔淋巴结增大,尤其是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其中10例合并肺内改变.镓67显像中提出结节病诊断的14例(14/21)呈典型的"熊猫"面容及"八字"征的9例.经卡方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3例经激素治疗后复查镓67显像提示有效.结论胸部CT对观察胸部结节病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并作出诊断、分期方面都要优于镓67显像.而在结节病的活动性和疗效上镓67能作出比胸部CT更为正确、直接的判断.如二者联名使命名用则能进一步提高对结节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在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的资料.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状结节或结节、弥漫性线网状影、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采用18CT或20G穿刺活检针进行活检.结果 6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19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转移癌10例;良性病变49例,为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7例,结节病8例,矽肺与煤工肺7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4例,过敏性肺炎1例;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5%.结论 在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活检术是一种实用、安全、并发症少、准确性高、创伤小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