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对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2007年1~8月对45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能全力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42例患者配合完成营养计划,创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余3例肠内营养不适,改肠外营养。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营养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旱期应用肠内营养临床价值。方法:选用胃大部分切除病例,随机分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组(EN)及普通治疗组(PN),观察各组在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例在营养状态,肝功能及氮平衡方面变化明显优越于普通治疗组。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满足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营养需求,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即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日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日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宇 《中国民康医学》2014,(13):121-12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1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个性化护理组)106例和对照组90例(传统肠内营养及常规护理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39.6±5.6)h,术后住院时间为(12.2±4.3)d,并发症发生率为3.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作者将常用的三腔二囊管进行改制,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作为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支持。应用结果证实:改制的导管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确切之优点,不仅适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延综合征,亦可用于其它胃术式后的功能性胃术式后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分析2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包括2例空肠造口和14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支持时间14-30d。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治愈率占全组的76.20%(16/2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中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7.
邱常青 《吉林医学》2011,(33):7011-70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营养组(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组)各60例,肠内营养组术后24 h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1周,之后给予牛奶等辅助营养。静脉营养组应用静脉营养液通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输液泵24 h持续滴注,静脉营养液配比为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30%~40%,蛋白质10%~20%。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免疫指标、血清白蛋白、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肠内营养组(EN组)体重、免疫指标、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有全面营养支持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是外科治疗胃癌的一种常见技术,但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危及患者生命。1999年3月~2003年11月,我科对128例行全胃切除及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分析 2 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 ,其中 16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包括 2例空肠造口和 14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 ,支持时间 14~ 30d。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治愈率占全组的 76 .2 0 % (16 / 2 1)。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中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71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按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E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EEN组在术后24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DEN组在术后1~6d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7d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并发症等。结果 EEN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DEN组(P均〈0.05)。术后第12天,EEN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DEN组(P〈0.05);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P均〈0.05)。E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EN组(P〈0.05)。结论 EEN效果优于DEN,可显著改善胃癌胃大部切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对1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有术前长期胃流出道梗阻以及年龄大于60岁者,较易发生术后胃瘫;根据临床表现,结合使用口服胃肠造影、胃镜等方法可以明确诊断,采用保守治疗能有效地恢复胃动力,避免了再次手术。认为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存在发生胃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要使胃肠充分休息;对于确诊的胃瘫患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或者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胃肠内营养,结合胃动力药,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应当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2±0.6)d,住院时间为(12.4±1.2)d,并发症发生率为5.77%。观察组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及早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6-107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脏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和整理31例脾脏切除术的术后临床资料,16例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观察组),并与同期的15例仅使用生长抑素未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后均顺利康复,但观察组在手术后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自身感觉等方面明显占优.结论 脾脏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的手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增强性肠内营养在胃癌胃大部切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住院经确诊为胃癌并适宜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和常规营养支持组(对照组),观察二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静脉血IgG、IgA、IgM浓度经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值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IL-2治疗后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能够较好的改善胃癌胃大部切除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仇必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04-380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底贲门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始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体重变化无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底贲门癌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既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术后营养的改善,又安全、有效和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通过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2 5例胃手术患者 ,术前将鼻肠管与胃管一同插入胃内 ,术中将鼻肠管置入空肠输出襻 ,术后应用营养液作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早 ,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胃手术后通过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方便 ,可明显促进肠功能恢复 ,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提高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总结胃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对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采用胃肠减压、温浓钠盐水洗胃、胃肠电复律、胃肠内营养等联合治疗并结合Gordon的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管理进行护理,30天后胃肠动力恢复正常。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患者恢复较慢,护士在护理这类患者时更应细心、耐心,注重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运用Gordon的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对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76-107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 ̄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药物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本组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并配合合理治疗,病人均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间长,在护理上应重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