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校正的TIMI帧数大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2个标准差者定义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血尿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差异,同时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观察上述因素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BMI、吸烟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均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高脂代谢状态和炎症状态以及高血小板聚集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作为冠心病组,9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观察冠心病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结果冠心病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82例,占91.1%;对照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4例,占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比较,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12明显升高(P<0.05);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针对冠心病人群定期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预防性服用B族维生素,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的相关性及应用麝香通心滴丸进行药物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内科因胸痛、胸闷就诊的患者共59例,分为试验组(28例,慢血流患者)及对照组(31例,血流正常的患者),检测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同型半胱氨酸、NO、ET-1指标水平。试验组术中测量应用药物前后校正的TIMI及应用麝香通心滴丸1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NO、ET-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尿酸、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NOS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后CTFC(校正的TIMI)显著降低(P<0.05),用药前与用药后1个月的LDL-C、尿酸、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内皮功能存在受损,麝香通心滴丸可以改善血流速度及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脑梗死患者76例(研究组)及7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研究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叶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76例患者中44例出现颈动脉硬化,按照IMT、PSV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颈动脉梗死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Hcy、IMT存在相关性,中度组及重度组Hcy、IM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动脉膜粥样硬化有一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脑梗死进展和治疗情况。同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叶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治疗第15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当日,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本组入院当日,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叶酸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复发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初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明确患者疾病后可给予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利于营养状态的维持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叶酸治疗组30例,甲钴胺治疗组30例,叶酸、甲钴胺治疗联合治疗组30例,治疗1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变化,并统计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叶酸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治疗组治疗情况优于甲钴胺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小,仅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结论叶酸联合甲谷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慢血流现象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43例患者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流正常的40例为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慢血流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及凝血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体重指数、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尿酸是慢血流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心病类型不同分为心绞痛组(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0例)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比较三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单支、2支和多支(≥3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心绞痛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0.76±2.03)μmol/L,低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的(12.80±3.69)μmol/L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的(15.76±4.13)μmol/L,且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例、2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例。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8.17±3.17)μmol/L,低于2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14.78±4.11)μmol/L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16.06±4.0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支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类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存在紧密联系,对于该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基础上,同时给予叶酸0.8 mg,1次/日,维生素B12(甲钴胺)500μg,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益气化痰通络,每日1剂。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较西医常规治疗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酸片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按照病历ID号末位数字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叶酸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O及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片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采用的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40例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此添加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5%;对照组有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使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有效降低,对于维持营养状态及恢复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叶酸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16例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史及体检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34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以上3组均进行血浆Hcy、血脂、血糖的检测。结果 116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86例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占74%;其中Hcy≥15umol/L的患者有32例,血浆Hcy均值为(20.9±9.5)umol/L。用叶酸治疗12周后复查Hcy结果为(14.7±9.4)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FBG,TG,L-HDL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在中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本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检出率较高,给予适量叶酸干预治疗Hcy水平降低确切。血清Hcy的升高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造成血管病变,检测血清Hcy对高血压及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考组,对其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分析,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02±14.11)μmmol/L明显高于参考组(10.22±3.96)μ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60%显著大于参考组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发生中,高同型半胱氨酸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通过对其水平的监测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片,1个疗程1个月,对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5.9±8.1)μmol/L和(17.8±7.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优于对照组的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片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且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叶酸对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的高血压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收集100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并按年龄、性别相匹配收集100例非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以叶酸5毫克/天,共2个月。观察叶酸对还原酶基因突变的高血压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作用。结果应用叶酸前后比较,还原酶基因突变及非基因突变两组,用叶酸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应用叶酸前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1),但两组之间应用叶酸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可以明显降低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及无基因突变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降低水平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将同期34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组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陈旧型心肌梗死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可以有效反映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急性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单纯急性脑卒中和急性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各44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4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测定结果和各组两项指标检测异常例数。结果研究2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异常例数明显多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异常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会呈现异常降低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6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征及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性别差异,且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叶酸水平相关。结论男性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年龄呈正相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