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两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为对照组。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参数[日间收缩压(SBP)、夜间SBP、全天SBP平均值、日间舒张压(DBP)、夜间DBP、全天DBP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类型及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所有窦性心搏的标准差(SDNN)、N-N间期每5mi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两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邻两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在总数中的占比(PNN50)]。【结果】观察组夜间SBP、夜间DBP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的SBP、DBP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SBP负荷值、夜间DBP负荷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杓型血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反杓型血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夜间血压参数、负荷值较高,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均有别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可以此为参照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监测并比较12例正常老年对照组,51例非老年高血压组,52例老年高血压组的ABPM各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DBP均值除白天DBP外,余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P<0.01,P<0.001)。血压负荷值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显著增高(P<0.01,P<0.001),DBP无差异。老年高血压组呈现夜间SBP下降率减少(P<0.05)。老年高血压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DBP均值及负荷值明显降低(P<0.01,P<0.0001),而SBP二组无差异。各期老年高血压比较除白天SBP均值有差异外(P<0.05),余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并伴有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血压负荷与老年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 (ABPM)监测方法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压负荷变化与靶器官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老年 (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随机分为杓型组或非杓型组 ,并分析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 (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进行比较。结果 :2 4h动态平均收缩压 (SBP)和平均舒张压(D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夜间平均SBP、DBP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与无杓型变化者比较 ,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血压负荷值 >35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信号。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2 4h总体SBP水平及SBP、DBP负荷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并心脑在管疾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玲  姚森  翟桂玉 《现代康复》1999,3(10):1210-1211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动态血压情况及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美国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时间8~9Am至次日8~9Am,测量间隔为30min。结果:两组患的24h SBP、24h DBP、d SBP、d DBP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n SBP、n DBP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夜间n SBP、n DBP均低于白昼血压(P值均<0.01).肾性高血压组的夜间n SBP、n DBP与白昼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8%、60%及30%、22.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肾性高血压患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对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并将同时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监测结果以及日间、夜间压力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间、夜间SBP、DBP压力负荷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间压力负荷值相比,两组夜间SBP、DBP压力负荷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杓型曲线率低于对照组,非杓型曲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性高血压具有24h平均血压水平偏高、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的特征,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有效鉴别诊断继发性高血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并比较纯收缩期高血压、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高血压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升高类型不同分组,其中纯收缩期高血压(ISH)(A组)35例,纯舒张期高血压(B组)30例,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高血压(C组)45例,同期选择30例血压正常人作对比。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对其颈动脉行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各参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昼夜变化规律四组一致,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大于夜间血压变异,A组血压变异各参数显著大于其他高血压组。高血压各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明显的相关性,前者对后者有促进作用;纯收缩期高血压比纯舒张期、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高血压更易引起颈动脉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使用者平板运动试验时运动血压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590例平板运动试验者临床资料,记录各组运动中3 min,运动峰值,运动后1 min、3 min及5 min仰卧位血压与静息直立位血压变化值。观察各组运动曲线的差异及特征,了解降压药控制静息血压情况与运动血压变化特征。结果 整体运动SBP趋势组间比较:各组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阶段点成对比较:运动峰值及恢复各阶段原发性高血压组与观察2组变化趋势相近,且总体收缩压(SBP)增量低于观察1组、正常组SBP平均值约10 mmHg(P<0.05及P<0.01)。整体运动舒张压(DBP)趋势组间比较: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阶段点成对比较:运动峰值时高血压组DBP变化幅度小(P<0.05),运动后1 min、3 min、5 min,观察2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DBP降低明显(P<0.01),低于静息DBP值6~8 mmHg。结论 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运动峰值SBP增量低于正常组10 mmHg左右。峰值DBP轻度增高,恢复期平均DB...  相似文献   

8.
陈效畅  邝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50-125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杓型组52例,非杓型组60例,42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对3组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差异均高于对照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明显。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SD、24h—DSD、d—DSD差异有显著意义,非杓型组低于杓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水平应同时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与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MI分为:MI组38例和无MI组54例。结果(1)两组间比较24h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DBP差异均显著(P<0.05,t=3.96,3.00,2.76,4.35,4.63);(2)两组间最高SBP和最高DBP均无差异(P<0.05,t=1.04,1.19,0.91,1.19,1.80,0.96);(3)两组间24hSBP负荷、夜间SBP负荷和DBP负荷差异显著(P<0.05,t=2.30,2.50,2.60);(4)伴有MI的患者,血压呈“杓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MI的患者(P<0.005,χ2=9.85);(5)伴有MI的患者,其L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患者的发生率(P<0.005,χ2=13.56)。结论高血压患者持续的血压增高,尤其是夜间持续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对LVH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睡眠的影响。方法2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El服福辛普利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1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各组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观察服用福辛普利前后其血压昼夜节律及睡眠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睡眠不良与血压的非杓型节律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低频和总频显著增加,低频与高频比值增大,高频减少。时域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变化差异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由用药前(171±15/105±13)mmHg(1mmHg=0.133kPa)降至用药后(138±11/92±12)mmHg(P〈0.05),睡眠状况有所改善。结论福辛普利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300例,按照年龄的大小将其分成Ⅰ组(65~69岁)、Ⅱ组(70~74岁)、Ⅲ组(75~79岁)、Ⅳ组(≥80岁)以及对照组(65岁),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分析不同因素对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与Ⅰ、Ⅱ、Ⅲ以及对照组相比,Ⅳ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升高(P0.05);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是患者的晨峰收缩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各因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影响血压晨峰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SBP、d SBP、n SNP、24 h DBP、d DBP、n DBP与24 h SBPV、d SBPV、n SBPV、24 h DBPV、d DBPV、n DBPV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8):675-67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3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监测,根据心、肾损害情况,对心率变异性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时域指针及频域指针中的高频成分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低频成分较对照组升高(均为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相比,时域指针及频域指针中高频成分降低,低频成分升高(均为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时域指针和频域指针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且损害程度随血压升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超短波、生物反馈疗法。两组均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BP、SBP水平明显下降,趋于正常(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急诊收治的70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晚上19:00服药,对照组患者于上午07:00服药,均治疗48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 SBP、24 h DBP),昼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 SBP、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n SBP、n DBP),晨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晨间SBP、DBP)和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晨间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间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夜间服药降低晨间血压及纠正异常血压形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检查结果分成3组,其中UCG显示左室肥大30例,均伴单纯收缩压升高(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miscellaneou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ypertension,MDH),平均年龄(58±12.1)岁,为LVH组;UCG正常的ISH患者48例为ISH组,平均年龄(62±15.2)岁;UCG正常的MDH患者34例为MDH组,平均年龄(51±12.0)岁。另选健康体检者中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10.3)岁。获取4组研究对象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SBP)和舒张压(24-hour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和舒张压(day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和舒张压(night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BP)、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和舒张压比值(nDBP/dDBP)、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正常组和ISH组血压均值波动都具有昼夜规律性,但其曲线有所不同;MDH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LVH组昼夜规律不明显;(2)ISH组、MDH组与LVH组24 hSBP、dSBP、nSBP均高于对照组,而以ISH组及LVH组更为显著(P<0.001);(3)MDH组与LVH组nDBP/d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LVH组nSBP/dSBP比值及nDBP/dD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5)SBP负荷值LVH组大于MDH组,DBP负荷值LVH组小于MDH组。结论:高血病患者应积极随访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血压升高的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这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7例,采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作为动脉硬化的评价,根据baPWV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即正常组S1(baPWV1 400 cm/s)、轻度动脉硬化组S2(1 400 m/s≤baPWV≤2 100 cm/s)和重度动脉硬化组S3(baPWV2 100 cm/s)。检测患者相关生化及血压指标,动态心电监测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心率变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1、S2、S3三组间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中心动脉压(CAP)、脉压(PP)及24 h正常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5 min心搏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两个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相邻两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年龄、24 h SBP、CAP、PP逐渐升高,而心率变异指标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关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与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RMSSD呈显著负相关(r=-0.365、-0.216、-0.164,P均0.05)。结论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升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动脉硬化有显著相关性,心率变异性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血压增高的影响。方法:64例晨峰血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常规组予一般常规护理。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护理前、2周、4周、6周后血压。结果:干预组干预4周、6周后,清晨收缩压(SBP)、清晨舒张压(DBP)、晨峰血压(MBPS)均显著下降,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4周、6周后清晨SBP显著下降(P<0.05),4周后清晨DBP显著下降(P<0.05),4周、6周后MBPS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6周后MBPS阳性率显著降低,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E)的降压效果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对传统太极拳进行推广。方法采用完全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课题组纳入标准的82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太极拳组按要求每次练习1 h,3次/周,隔天练习1次,共练习12周,总计36次。对照组按要求每次完成1 h的常规步行,3次/周,隔天步行1次,共练习12周,总计36次。两组受试者均维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并在干预前后均进行血压、血脂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后,太极拳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太极拳组患者的舒张压(D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收缩压(S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的D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较入组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C、TG、LDL-C的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和对照组的HDL-C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TG值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脂情况;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SBP、DBP值,对SBP的降低更加明显。太极拳运动适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联系,其对患者的总体益处大于常规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