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部位草珊瑚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草珊瑚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检测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0nm处测定草珊瑚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1406~0.0703m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2.25%(n=6),其叶、茎、根含总黄酮分别为3.17%,2.38%,2.11%(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部位紫玉盘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永林  阮俊  文永新  徐庆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00-1901
目的建立紫玉盘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0 nm处测定艾纳香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076 mg/m 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2.3%(n=5),其叶、枝条、根含总黄酮分别为10.53%,5.60%,3.8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刺玫果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筛选刺玫果总黄酮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刺玫果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刺玫果总黄酮,并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最佳纯化工艺为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50%乙醇解吸,药材与树脂比为2:1.其总黄酮含量可达50%以上.结论 此工艺简便可行,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部位女贞总黄酮含量,观察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纯化。方法:采集不同时间女贞子和女贞叶,采用乙醇浸泡和超声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并通过大孔树脂分离法纯化总黄酮。结果:不同时间采摘的女贞子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4.77mg/g(八月中旬采摘女贞子)和44.11mg/g(次年1月采摘女贞叶)。女贞子总黄酮纯化后测得黄酮纯度74.05%,转移率63.81%,表明所用试验方法稳定可行。研究发现不同部位总黄酮最大含量并无显著差异,但在采摘时间先后上变化幅度明显,该研究可为女贞不同部位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丛红景天中总黄酮及其4种黄酮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小丛红景天中总黄酮及其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HPLC法测定4种黄酮类成分。结果:药材中3批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0%,1.28%,1.94%;山萘素的含量分别为0.024%0,.022%,0.032%;山萘素-7-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059%0,.055%0,.078%;草质素-8-甲醚的含量分别为0.057%,0.054%,0.074%;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52%,0.50%,0.66%。结论:小丛红景天中总黄酮含量较高,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缺氧、抗氧化作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蒺藜不同药用部位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并对蒺藜茎、叶、果实、全草中总黄酮醇苷含量进行比较。方法以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条件: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蒺藜不同药用部位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茎、叶、果实、全草中总黄酮醇苷含量分别为2.19 mg/g、8.15 mg/g、1.67 mg/g、4.36 mg/g,叶中含量最高,果实中含量最低;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在线性范围(分别为0.0312~0.312μg、0.0204~0.204μg、0.0112~0.112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依次r=0.9999、r=0.9998、r=0.9999);回收率试验的RSD分别为0.92%、1.61%、1.44%。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蒺藜不同药用部位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鸡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药材质量。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04~0.080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2%,RSD为1.32%(n=6)。广东宝安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2.97%、1.70%、5.30%;广西南宁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4.18%、3.19%、5.16%。广西玉林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4.64%、4.00%、5.98%。结论:广西玉林产的鸡骨草根、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产地,广东宝安产的鸡骨草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高于广西南宁鸡骨草叶中总黄酮的含量,而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产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肾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线性关系、准确度、精密度、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以及试验条件的考察来建立肾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测定了9个不同产地22批肾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22批样品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6.07%、17.58%、15.42%、14.04%、17.43%、15.75%、11.93%、19.71%、17.65%、16.20%、17.98%、24.39%、12.28%、15.70%、18.31%、17.19%、16.79%、10.38%、26.21%、30.66%、23.44%、14.00%;5批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按茎分别为:11.11%、11.74%、9.51%、12.59%、13.41%;按叶分别为26.57%、25.84%、20.07%、32.67%、35.07%,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60%,回收率为95.13%~100.01%,标准品芦丁在2~48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检验肾茶中总黄酮的含量的一种手段,适用于肾茶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5种金花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金花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其5种金花茶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0nm处测定金花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1824~0.0912mg/ml(r=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6%,RSD=2.1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金钱草和金钱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芦丁为对照,样品制备后经显色,在波长272 nm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值。结果:广金钱草茎、叶和全草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78%、3.84%和2.33%;金钱草茎、叶和全草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24%、3.15%和1.61%。结论:广金钱草和金钱草中,叶的总黄酮含量均最大,茎的含量最小,而广金钱草叶比金钱草叶的总黄酮含量大。  相似文献   

11.
蒙药小白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蒙药小白蒿中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芦丁、Vc为对照,测定小白蒿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羟自由基(.OH)及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结果:小白蒿总黄酮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而且对DPPH.,O 2-.和.OH的清除率均优于Vc,芦丁。结论:小白蒿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枇杷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显色法检测枇杷叶总黄酮的含量.以静态吸附容量、静态解吸率为考察指标,比较6种大孔树脂对枇杷叶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型号,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探讨.结果:HPD100型大孔树脂最适合于枇杷叶总黄酮的纯化,其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3 g·L-1,上样速率2 BV·h-1,上样液体积2.5 BV,2 BV去离子水冲洗,5 BV 70%乙醇以1 BV·h-1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78.7%,总黄酮纯度47.3%.结论:HPD100型大孔树脂对枇杷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优选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怀山药及非药用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为充分利用怀山药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研究怀山药各部位总黄酮的供试品制备方法,探讨怀山药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怀山药中总黄酮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怀山药总黄酮的供试品制备方法为95%乙醇15 mL超声提取3次,每次提取45 min.分光光度法其测定怀山药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生山药皮粉、藤茎、山药零余子.结论:怀山药各部位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百蕊草药材内在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夫来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2042-2046
目的:研究百蕊草药材内在品质.方法:以总黄酮、山柰酚、甘露醇、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不同居群、不同生长期、不同储存时间百蕊草药材内在品质.结果:百蕊草药材总黄酮质量分数3.38%,山柰酚0.984 7 mg·g-1,甘露醇6.12%,多糖14.08%,水溶性浸出物30.28%.不同居群百蕊草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存在差异或显著差异;除多糖外,不同生长期百蕊草各化学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随储存时间的延长,百蕊草药材总黄酮、山柰酚、甘露醇、多糖及浸出物等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制定百蕊草质量标准时,应以总黄酮、山柰酚、甘露醇、多糖和浸出物等含量为主要成分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小白蒿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方法,为综合评价小白蒿最佳采集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白蒿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不同采集时间小白蒿和不同部位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所用的实验操作条件下,5种对照品溶液分别在1.00~40.00 mg.L-1(r=0.999 8),2.00~80.00 mg.L-1(r=0.999 9),0.50~80.00 mg.L-1(r=0.999 6),1.00~40.00 mg.L-1(r=0.999 3)和1.00~40.00 mg.L-1(r=0.999 4)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RSD 1.60%),98.14%(RSD 1.03%),98.37%(RSD 1.57%),97.92%(RSD 0.94%),98.16%(RSD 1.2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小白蒿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最佳采集时间为6月中旬到7月末。  相似文献   

16.
铁包金中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考察了贵州都匀产铁包金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乙醇作为回流提取溶剂提取铁包金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包金中的总黄酮.结果:芦丁标准品溶液浓度在5-30 μg· L-1与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1 2X+0.041 9(r =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8.56%,精密度试验RSD值为0.279%,重复性试验RSD为0.634%,稳定性试验RSD 1.49%.以此方法测定,铁包金叶和茎部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2.3%,1.42%,叶中总黄酮含量是茎部的的8.7倍.结论:贵州都匀产铁包金叶和茎部中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叶部位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干燥方法对猕猴桃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猕猴桃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寻找适合猕猴桃干燥保存的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烘干法,减压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对猕猴桃中总黄酮的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猕猴桃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其中采用烘干法干燥后猕猴桃中总含量为10.62 mg·g-1;减压干燥法为15.64 mg·g-1;微波干燥法为13.32 mg·g-1.结论:采用减压干燥法适合用于猕猴桃干燥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药用植物金荞麦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金荞麦合理采收、资源化利用和高价值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根茎繁殖不同生长年限的金荞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育时期采集根、茎、叶、花器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器官样品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结果 随着金荞麦生育期推进,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增加,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的含量最高;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根茎和茎秆(P<0.05)。不同器官间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中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表儿茶素含量在茎秆中最低。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根茎不同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儿茶素和总黄酮含量在根茎不同组织部位表现为须根>韧皮部>根茎(不含须根)>木质部(P<0.05),儿茶素和芦丁分别在须根和韧皮部含量最高。1年生与2年生金荞麦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考虑产量的前提下,根茎繁殖金荞麦种植1年即可采收,适宜采收期为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两头毛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两头毛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提取溶液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两头毛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干浸膏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波长498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10倍量0.5%氢氧化钠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3 h,芦丁在8.72~52.32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1.98%,RSD 1.23%。结论: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比较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两头毛干浸膏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采收期杜仲叶和果实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杜仲叶和果实中的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为杜仲叶和果实的最佳采收期的确定以及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不同采收期杜仲叶和果实,分别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紫外分光光度法(506 nm)对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得出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月份。不同采收期杜仲叶和果实,分别用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用苯酚-硫酸显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481 nm)对其总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得出总多糖含量最高的月份。结果:紫外分光度法测得不同季节的杜仲叶和果实中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叶和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以4月份为最高。叶和果实中总多糖含量均以3月份为最高,但是果实中总多糖的含量在6月份会达到最低,7月份又有显著回升;而叶的这个过程不明显,5月份后总多糖含量一直缓慢下降。结论:杜仲叶和果实中的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均比较高,其最佳采收期均为4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