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老年性精神病患者佟××男性73岁工程师。患者平素体健,于1981年5月,突发高血压,曾口服降压片治疗。半月后,血压恢复正常。两月后,眩晕复发、加重,且失眠,继而出现幻觉,以幻听、幻视为著,夜间尤甚,吵闹不休,记忆力丧失,不能正常思维,步态共济失调,定向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遂于同年8月入兰州某医院住院治疗。临床印象:①脑动脉硬化症。②原发性高血压。③老年性精神病。住院治疗期间,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2.
1 先兆流产(胎动不安)王××,23岁,工人。1988-11-15初诊。妊娠45天,腹痛下坠,腰骶痠楚,阴道有少量流血,头晕乏力,食欲减退,面色萎黄,血色淡红,无阵发性剧烈收缩痛,舌质淡,脉细尺微。证属气血不足,胎元不固所致。治宜补脾益肾,摄血固胎之法,方选举元煎合寿胎丸方化裁:黄芪50g,党参25g、白术15g、当归15g、熟地25g、艾炭  相似文献   

3.
真武汤临证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婉如 《国医论坛》1993,8(6):16-16
1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时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而危及患者生命.此病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致肺脾肾三脏俱损.肾阳虚则水饮上逆于肺,脾阳虚则聚湿成痰阻滞于肺,终致肺气不宣,肃降失职而见咳喘.笔者临证用真武汤温肾暖土以助阳气,使肺得温煦则阴霾尽散,肺气宣畅而咳喘自止.  相似文献   

4.
1 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炎咳嗽王某某 ,男 ,1 3岁 ,1 997年 3月 4日诊。1周前 ,天气骤冷 ,未加衣服即见感冒状。随即就医 ,服用银柴颗粒 ,静滴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口服消炎镇咳西药无效。来我院诊治。刻诊 :神清、精神萎糜、重病容、咳嗽气喘、呕吐稀痰、呼吸急促、喉中痰鸣、鼻翼煽动、时有抽搐、头痛、无汗、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紧。查体T38.6℃、P1 0 0次 /min、R2 4次 /min、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根据病因脉症合参 ,诊为风寒犯肺、宣降失常。治以宣肺散寒、温肺化痰。处方 :射干麻黄汤加僵蚕、地龙。每日 1剂 ,1剂后微汗出 ,…  相似文献   

5.
耿昌 《光明中医》2014,29(12):2623-2624
1 薯蓣丸案 杨某某,女,36岁,公司职员.2011年7月来诊.当时正值夏月,暑气正盛,患者却着长衣长裤,且畏风怕冷.述说5年前因工作忙,压力大,逐渐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失眠,后又出现耳鸣,潮热,盗汗,夜梦增多,常感悲忧,渐不思饮食,食少纳呆,时有饮食不当即腹中肠鸣,既而腹泻溏薄,日泻数次,有时又大便燥结,数日难行.常感精神倦怠,心神恍惚,疲乏无力,每动多则头晕目眩,脑如空感,如坐舟船。  相似文献   

6.
白虎加人参汤临证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贵周 《中医研究》2010,23(10):64-66
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论》,由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5味药组成。书中记载:“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汤具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笔者临床依其功效,加减变通,治疗肩凝证、痹证、痛经、产后腹痛等多种疾病,每获佳效。现报道如下。1肩凝证王某,女,30岁,干部,1991年12月5日诊。患者2年前因产后肩部关节受寒,渐致酸痛无力,活动受限,其病向上臂和颈部放射。经某医院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服抗风湿药及激素类药效果欠佳,遂求中医诊治。近因遇雨着凉,肩关节疼痛更甚,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证属血虚寒凝,经络失畅。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IOg,枝枝159,杭芍159,细辛IOg,通草109,威灵仙…  相似文献   

8.
临证验案举隅襄樊市中医医院(441000)胡思荣1鼠乳(传染性软疣)陈某,女,24岁,工人。1993年12月27日初诊。半年前面部和颈部出现数个高出于皮肤的丘疹,后渐发至全身。某医院诊为“传染性软疣”,经治4个月罔效。诊见皮损为水疱样实性半球形小体,...  相似文献   

9.
<正>汪卉林主任医师在临床经常用齿钩针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吾有幸视之,颇受启发,特介绍几则如下,以飨读者。1膝关节内侧囊肿患者,男,59岁,2008年6月23日初诊。左膝内侧囊肿,病程已有1 a未愈。查病灶形状高起肿胀,10 cm×10 cm左右,质地坚硬,按之有轻微波动感,局部酸胀微痛,行走困难,X光检查膝部无骨质增生,某院外科建议手术治疗,因畏惧而前来找汪师治  相似文献   

10.
陈趾麟 《江苏中医药》2019,51(12):58-60
<正>汪履秋教授(1919—1999),江苏兴化人,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家首批师承工作指导教师,江苏省名中医。汪兄出身于中药世家,幼年即对中医药知识耳濡目染,1934年拜师于当地名医陈一如先生,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翌年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根据中医治疗时令病的优  相似文献   

11.
罗尊宇 《四川中医》1998,16(5):55-55
笔者在临床上灵活应用四妙丸治疗~些疑难病症,收到显著效果,现举隅如下:1.遗精马××,男,32岁,1995年5月13日初诊。患者自诉遗精1年余,常3-5天一次,迭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近一月来,遗精频作,尿时有精液外流,伴心烦少寐,口苦粘腻不爽,小便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德数。证履湿热下注,扰动植室致遗。治宜清热导湿,方用四妙丸合革分清饮加减。处方:苍术、丹参、牛膝、车前子、获警各15g,革20克,菖蒲、黄柏、莲子心、白术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4剂而愈。按:患者素日饮食不节,醇酒厚味,损伤脾胃,酿…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临证验案举隅安徽省淮北市中医院(235000)许成群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王采甫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其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该方除治疗身热有汗、少气懒言等脾胃气虚之症外,用于治疗久咳、胸痹、头痛等,获效亦佳,现...  相似文献   

13.
李振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为中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2009年4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本篇收录了李老治疗脾胃病的医案两则,在治疗脾肾阳虚、气虚下陷的泄泻验案中李老除用温肾健脾、升阳举陷的法则外,尤其以炒白芍敛肝安脾,独具特色.在治疗虚寒湿引起的痢疾中,除用健脾燥湿、理气收涩药物外,重点运用桂枝、吴茱萸、炮姜,他认为非此辛温大热之品不能温脾阳而祛年久之寒湿;尤其用温守之力独强之炮姜配合诸药,方能治愈年久痼疾之虚寒湿痢疾.  相似文献   

14.
针灸是中医学的瑰宝,历史悠久,其功效之神奇历来被世人所折服.本人素好针灸,对其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年来,探微索引,颇有心得,将所学施之临床,多有效验,喜不自胜,兹举验案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晴  于雷 《新疆中医药》2023,(5):103-104
黄连汤是《伤寒论》经典名方,由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等七味药组成。该方清上温下、调和脾胃、交通阴阳。临床辨证应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正杨运宽,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5批全国老中医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笔者有幸跟随老师侍诊抄方,受益匪浅。现将比较有特色的3则医案介绍如下。1温中法治疗顽固性腹胀高某某,女,29岁,2015年11月21日初诊。嗳气、泛酸、胃胀、纳差6月余。进少许食物后即觉腹胀。近半年来体重减轻5 kg。曾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归脾汤等药物但效果均不显著。刻诊:停经3月余,消瘦,神疲懒言,面色苍白,焦虑,眠差,大便数日一行且不成形,小便调,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胃镜示:未见异常。证属阴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罗雪花  孙升云 《山西中医》2021,(4):36-36,38
孙升云教授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孙教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曾先后师从广东省名老中医黄春林、沈英森教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临证验案3则介绍如下。1善用飞扬草、火炭母治疗湿疹卢某,女,41岁,2019年5月11日初诊。湿疹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患者自诉常因皮肤瘙痒服用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停药后易复发。刻诊:双上臂、肘窝、双下肢外侧可见散在分布的粟米大小的红色丘疹、水疱,部分皮损融合成片.  相似文献   

18.
二妙散由苍术、黄柏等份组成,苍术辛烈温燥,可升可降,擅祛风胜湿,健脾止泻;黄柏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参合,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并走于下,能清热燥湿、消肿止痛、除湿止带.为主治湿热流注之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下部湿疮、带下以及湿热成痿诸症的常用方剂,收录在2000版<中国药典>[1],现多改为汤剂.临床中用该方灵活加味用于各科疾病,取得良效.现简要举隅.  相似文献   

19.
李耀凡 《山西中医》2014,(12):27-28
<正>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方由半夏、枳实、竹茹、陈皮、甘草、生姜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起的虚烦不眠,呕逆及惊悸不宁、癫痫等症。方注中记有治疗虚烦不得眠……。在孙氏的学术思想影响下,历代因循其用,方药历有增损,然也有超越孙氏方注范围的,如王孟英著《温热经纬》中载:丹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或以温胆汤之走泄等。后经历代医家文献记载和临床经验实践,本方确实浅近平易,用广效佳。笔者现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临床喜用《伤寒论》六经辨证尤其喜用经方治病,因其最大的优点是列条文而不谈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理,让人自己去体会,其精义也往往在于无字之中[1]。经常反复阅读、细细玩味,深感《伤寒论》为方书之祖、中医之魂。只有反复读懂它,才能恰当地应用它,才能从内心深处喜欢它,才能体会其真正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