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使广大妇女能安全的渡过围绝经期,避免或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并及早作出诊断。现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在全市6所三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就诊的368例45.55岁的妇女进行性激素6项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是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血脂紊乱主要归因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1,2〕。为弄清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血脂紊乱出现的时间 ,以便及早预防和治疗 ,我们对 2 0 7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健康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受检查者为淮南铁路女职工 ,年龄为 40~ 6 3岁。按月经情况分为三组 :第一组是月经基本正常者 ;第二组月经已有紊乱者 (包括月经周期延长 ,经期延长 ,淋漓不尽等 ) ,紊乱出现时间为 0 5~ 5年 ;第三组为绝经后妇女 ,绝经时间为 2~ 18年。第一、二组体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性激素生理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DSI)对年龄在40~54周岁的围绝经期门诊就诊妇女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前的、治疗后显著好转的、围绝经期正常的以及正常生育年龄的妇女进行血清4项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组妇女的血清E2、FSH、LH、P水平与生育年龄组、围绝经期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6个月后症状有显著好转妇女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血清E2、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升高,血清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降低,且血清E2、FSH、LH、P水平与围绝经期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血清E2、P水平显著降低,血清FSH、LH水平显著升高,性激素的生理和调节功能变化,性腺轴系调节功能失调,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试析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中外医疗》2008,27(13):153-153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重要的生理时期,有2/3的妇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研究与治疗,现被列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是妇女生命自然进程的一个生理现象,但由于雌激素不足与其他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使部分妇女出现异常心理和躯体改变,主要以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为主,伴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有些甚至出现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和血脂代谢异常,其严重地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但激素替代治疗的安全性也是公共关注的问题.因此,开展了雌、孕激素适合剂量的研究,将激素替代治疗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测量42例围绝经期前健康妇女(Ⅰ组,平均年龄41.40±0.92岁)、43例围绝经期健康妇女(Ⅱ组,平均年龄45.5±4.32岁)、4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Ⅲ组,平均年龄51.45±7.26岁)的校正QT离散度(QTcd)和性激素(SH)水平,研究其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结果绝经后妇女的QTcd与围绝经期前妇女的QTcd相比略有延长,尚无显著性差异;而围绝经期妇女的QTcd与围绝经期前妇女的QTcd相比延长明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围绝经期妇女SH紊乱导致心肌电不稳定性增高,是除了脂代谢异常之外的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干眼(DE)是一种多因素的眼表疾病,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发病率高,表明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异常异常有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泪液成分和相关眼表组织的病理改变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泪膜稳定,导致干眼。雄激素影响睑板腺、泪腺、眼表上皮的结构和功能,相比之下,关于雌、孕激素对这些眼部结构影响的报道是矛盾的。性激素替代治疗(HRT)对DE的作用仍存在争议,而中医在治疗上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文从性激素对睑板腺、泪腺、眼表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出发,对性激素在围绝经期干眼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秀红  李长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41-1941
85%~90%围绝经期妇女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即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1].  相似文献   

9.
唐敏 《当代医学》2021,27(22):40-4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六项对血脂四项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120例,根据年龄分为低龄组(45~55岁)与高龄组(56~65岁),各60例.同时选取年龄25~45岁的健康女性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孕酮(P)、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与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低龄组、高龄组E2、PRL、HDL-C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龄组、高龄组LH、P、FSH、T、TC、TG、LDL-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六项与血脂四项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且血脂水平受激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血糖及血脂变化特点。方法于青岛市各社区随机抽取40~65岁女性764例,每5岁分为1组,共5组,未绝经者于月经第2天、绝经者随机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睾酮(T)、血糖(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α水平。结果随年龄的增加,FSH、LH上升,60岁后下降,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66.883、32.743,P0.001);基础E2水平先渐上升后明显下降,除40~44岁组与45~49岁组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4.794,P0.001);T有上升趋势,但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年龄增长G、TG、TC、LDL和脂蛋白α明显上升,HDL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3.337~16.370,P0.05)。G、TC、LDL、脂蛋白α与E2有相关关系(r=0.189~0.390,P0.001)。根据月经改变情况分为绝经前期组、绝经过渡期组及绝经后期组,各组间FSH、LH、E2、TC及LD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756~14.421,P0.05)。结论女性性激素、血糖、血脂随年龄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E2下降的同时伴随FSH和LH的逐渐升高。绝经前后性激素及血糖血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黎惠新  阮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21):3507-3508
目的:了解分析城镇与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差异,提出相应对策普及农村妇女对性激素补充疗法的认知和合理应用,保障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方法:选择36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成城镇居民组(A组)和农村户口妇女组(B组)两组,每组各180名,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激素补充疗法的问题。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妇女自身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未有充分的重视;掌握的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不够系统,缺乏生殖健康保健知识来源。结论:农村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认识程度有侍普及提高,科学合理的性激素补充疗法可以提高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保障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干眼症兔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的病理机制和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取12只成年雌兔,分为空白组(A)和模型组(B),模型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两组均饲养45 d,采用Schirmer Ⅰ试验观察其基础泪液分泌量、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现察其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处死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干眼症免模型建立后,模型组(B)Schirmer Ⅰ试验测量值明显低于空白组(A),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A),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B)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IL-1β、TNF-α、Fas、FasL、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组(A),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B)未见TGF-β1、bcl-2明显表达,其阳性表达细胞数与空白组(A)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示模型组(B)兔泪腺显微结构有明显损害.结论 兔双侧卵巢切除术成功首创了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动物模型,能完整地模拟固绝经期干眼症自然病理过程,为实验研究围绝经期干眼症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调整作用,并对艾灸与艾油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纳入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和艾油组。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每穴每次15min,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艾油组用艾油涂抹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艾灸后,患者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1);FSH、LH显著降低(P〈0.01)。艾油组血清E2、FSH、LH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在妇科体检时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数据,计算其体重指数.并同时采血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肥胖的诊断,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分为体重过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四组。应用SPSS软件对四组妇女的血压、血脂水平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体重超重组和肥胖组妇女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均高于体重正常组或体重过低组。结论 体重指数与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血压、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BGP)和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在围绝经期妇女骨代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30例围绝经期女性和60例正常育龄期女性的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和N-midBGP。结果围绝经期女性与正常育龄期女性比较,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人群骨钙素水平测定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女性N-midBGP水平和正常育龄期女性比较明显升高(P<0.01),骨钙素水平的升高伴随有明显的骨量减少。结论女性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钙素水平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关键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对乳腺癌围绝经期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分为服用及未服用TAM治疗组各100例,60例门诊健康体检围绝经期妇女为对照组,全都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未服用TAM组与对照组FSH、LH、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TAM组血清FSH、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服用TAM组,而E2含量却略高于对照组和未服用TAM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服用TAM会明显影响乳腺癌围绝经期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临床应予以重视,以便让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治疗,进一步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E2)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收治的122例肌少症患者为肌少症组,选择同期126例健康体检者为非肌少症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E2、SHBG水平,分析E2、SHBG水平与肌少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E2、SHBG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ASMI)、握力、步速、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E2与SHBG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均为肌少症的发病因素(P<0.05)。随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肥胖妇女游离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在不同月经状态下的差异。方法:①将年龄40~50周岁肥胖妇女96例,按月经周期分为3组:规律(I组)、2次月经周期37~60d(Ⅱ组)、闭经2~12个月(III组),进行游离睾酮、SHBG、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检测;并计算游离睾酮指数(F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对96例研究对象进行FAI、SHBG与HOMA—I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SH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I、HOMA—IR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的各项指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OMA—IR与FAI呈正相关(r=0.50,P=0.00),与SHBG呈负相关(r=-0.44;P=0.00)。结论:年龄、体重、雌二醇(E2)相当时,围绝经期肥胖妇女不同的月经状态与HO—MA-IR、FAI有关,与SHBG无关。随着月经紊乱的出现,胰岛素抵抗及游离睾酮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