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进行性视功能损害、破坏性强、致盲率极高的眼病,属于一种难治性青光眼。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房水流出受阻、周边虹膜前粘连及进行性房角关闭,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应用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手术难控制[1]。长期高眼压会引起不可逆的视功能丧失,并且在治疗中由于新生血管的存在,单纯手术易引起眼内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 对16例1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其中3例3眼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Lucentis注入玻璃体腔1周内,14眼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眼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5.33±10.23) mmHg,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术后出院时平均眼压(15.24±7.23) mmHg (P>0.05),随访6个月,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使NVG患者虹膜面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为植入Ahmed青光眼引流阀创造条件.通过手术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改善屈光介质,为NVG患者行PRP进一步创造条件.PRP是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核心措施.  相似文献   

3.
氩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由眼底缺血性病变引起,临床多见有两类,一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二是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由于缺血导致视网膜、脉络膜、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形成致房水排出障碍导致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难治性青光眼。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对23例(25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使用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陆庆  谢冰 《医学综述》2012,(19):3242-324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具有严重致盲性的一种青光眼,归因于新生血管生成阻碍房水外流,通常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眼部缺血综合征。NVG主要表现为封闭的房角,虹膜新生血管,严重的眼痛和视力通常较差以及非常高的眼压。因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对患眼威胁甚大。尽管多年来已提出相当多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式,但仍未找到一种可治疗大多数NVG以及预防失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 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目前尚难以控制致盲率极高的眼病,特别是伴屈光介质混浊的晚期病例治疗效果更差。我们采用虹膜氩激光光凝、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晚期NVG。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分析42例(42眼)行单纯手术治疗的NVG患者(对照组)和同期予以药物联合手术方案的42例(42眼)NVG患者(研究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治疗成功率及新生血管消退率、复发率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及治疗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新生血管消退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眼压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眼压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NVG患者眼压,对促进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2种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疗效。方法:对46例57眼手术治疗的NV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Ahmed青光眼阀( AGV)植入术组( A组,24例31眼)和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TSCPC)组( B组,22例26眼),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其中眼球疼痛、前房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AGV植入术与TSCPC治疗NVG均有效,但AGV植入术是滤过性手术,而TSCPC是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后者术后并发症更高。  相似文献   

9.
4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或炎症而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与视网膜缺血有着密切的关系.NVG常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缺氧性视网膜疾病,药物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发展,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报道差异很大.本研究为回顾性总结,并对不同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覃柳 《吉林医学》2022,(1):245-247
<正>青光眼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性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至2040年,全球青光眼的患病人数将达到1.118亿[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为一种继发于眼部缺血性疾病的难治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在所有类型青光眼肿最为复杂[2]。NVG可给患者的视功能造成损伤,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NVG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最常见的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IV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8只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丝裂霉素C辅助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治疗,所有病例均分次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个月(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6只眼于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3 d内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0只眼于7 d内新生血管完全消失,2只眼新生血管部分消失。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行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1周,1、4、8个月平均眼压分别(15.85±6.23)mm Hg;(16.35±2.54)mm Hg;(18.27±6.13)mm Hg;(18.67±6.22)mm 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全成功11只眼(61%),部分成功4只眼(22%),失败3只眼(1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促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的过程,是一种潜在性的破坏性疾病,通常难以治疗.研究表明NVG最常见的三种易感疾病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33%)、缺血性CRVO(33%)、眼缺血综合征(13%).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与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4月39例(39眼)NVG患者。其中,对17例(17眼)患者实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22例(22眼)患者行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观察组)。记录术后视力、眼压、炎症、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术后1周、2个月、6个月、18个月眼压较术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6个月、18个月2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8个月虹膜新生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回退,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NVG相比,采用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既增加了房水外流,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退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NVG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临床属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凝、青光眼滤过术治疗已证实无效,临床为提高有效率,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因其较严重的并发症、价格昂贵等因素而难以在临床推广。近年来有学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睫状体光凝、硅油眼内填充等综合方法治疗NVG,使成功率有所提高,但其手术复杂,限制了其临床应用。NVG治疗失败常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增生有关。如何使NVG患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是治疗NVG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又称血管机能不全性青光眼,虹膜表面有典型的新生血管,眼压升高,是一种进行性损害视功能的严重眼病.它对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及手术治疗均不理想,临床治疗困难.现将我院1978~1994年收治的3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常钦  刘景祥 《吉林医学》2011,(18):3783-3784
<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使虹膜根部与小梁网及角膜后壁粘连,进而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眼压继发性升高的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效果和预后不良。目前已知导致NVG的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各类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5例患者进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术前、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是否消退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85.7%术后第1天眼压下降,术后1周眼压正常者86%,术后1个月正常的92%,其中有5例行视网膜激光术后视力轻度下降,其余激光治疗前后视力,引流阀植入手术后视力均无明显变化。引流阀植入术后前房出血4例,无一例发生引流管移位,术后1 d出现早期Ⅰ度浅前房者15例,Ⅱ度浅前房者3例,前房消失2例,通过前房注入粘弹剂成形,后均好转。术后1周出现Ⅰ度浅前房8例,Ⅱ度浅前房1例,前房消失0例,术后1个月前房均恢复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激光治疗后就有所减少18例,术后1 d减少7例,术后1周明显减少28例。术后1个月明显减少或消退30例(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快速控制眼压,术后出血及浅前房的并发症少,中远期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蒋晨  宋艳  刘黎明  丁琳 《新疆医学》2011,41(7):79-8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破坏性强,失明率高的眼病。本病系虹膜表面和房角有新生血管,可伴有纤维血管膜形成,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的一种继发性青光眼,由于病情复杂,常规药物治疗及手术效果差,对于晚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9.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继发于眼底缺血的眼科疾病,属于难治性青光眼,表现为患眼红痛、畏光、视力低下;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混浊,眼压升高>60 mm Hg(1 mm Hg=0.133 kPa),虹膜表面新生血管,瞳孔缘外翻等.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多种治疗方法,如全视网膜光凝术、全视网膜冷凝术、滤过性手术、前房引流或调节阀植入术、晚期或绝对期用睫状体冷冻术.  相似文献   

20.
覃柳 《吉林医学》2022,(2):418-420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Ⅰ期~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60眼)DR合并Ⅰ期~Ⅱ期NV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PRP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新生血管分级、眼压及lo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