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托吡酯每日0.5mg/kg起始,每晚1次或分成2次口服,每周增加0.5~1mg/kg,若在加量期头痛已缓解则停止加量。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2.5~5mg/d,睡前服。用药12周时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偏头痛后患儿头痛发作的频率均有明显减少和缩短,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7%和61%,但服用托吡酯治疗头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时用量明显少于治疗癫痫,最小剂量在每日0.5mg/kg即可达到控制发作。(3)服用托吡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桂利嗪。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托吡酯、氟桂利嗪对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2在中山大学电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右侧海马植入双极电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对照组植入电极不予电刺激,单纯刺激组仅给予电刺激,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刺激前90min分别给予40mg/kg氟桂利嗪、80mg/kg托吡酯及上述剂量两药联合灌胃。观察点燃率,点燃速度及异常脑电发放时间。经历全面痫性发作后,主动脉灌注法处死动物做右侧海马部尼氏体(标记神经元)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染色并计数。对照组大鼠与其他组饲养相同天数后处死做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动物无死亡,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有11,10,11,11只大鼠充分点燃并完成后续实验。成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①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首次全面点燃所需刺激次数分别为[(16.36±4.32)、(18.40±3.86)、(24.36±7.71)、(32.01±9.46)次],平均异常脑电发放时间分别为[(46.24±12.22)、(43.52±13.40)、(30.92±6.73)、(25.20±3.86)s],除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组、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动物右侧海马神经元计数均值分别为[(5958.5±167.5)、(4838.5±70.0)、(5159.0±175.5)、(5480.5±219.5)、(5547.0±321.0)个/mm2],星形胶质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2162.5±173.0)、(3282.0±163.5)、(2872.0±163.0)、(2532.5±82.0)、(2502.5±137.5)个/mm2],除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对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有明显抑制效果,氟桂利嗪作用不明显,联合用药时有一定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病人72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偏头痛疼痛强度、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偏头痛均有改善,疼痛强度减轻,头痛持续时间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托吡酯组疼痛强度减轻明显,头痛持续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1个月止痛显效病例明显增加(χ2=8.02,P<0.01),总有效率显著提高(χ2=7.41,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偏头痛,可以缩短病程,改善头痛症状,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60-3861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利脑心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偏头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和偏头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脑心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GBP)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GBP组(n=41)和氟桂利嗪组(n=4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ous scale,SAS)和中国版SF-36量表分别评价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各评分1次。结果:治疗后1、2和4周与治疗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GBP组显著低于氟桂利嗪组(P<0.05);GBP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氟桂利嗪组(41.2%)(P<0.05)。4周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改善(P<0.05);GBP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氟桂利嗪组(P<0.05);除躯体功能和肌体疼痛指标外,GBP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氟桂利嗪组(P<0.05)。结论:GBP在有效缓解偏头痛的同时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对比2组患者偏头痛缓解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素-1(ET-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酶(CGRP)含量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P<0.05)。治疗后2组患者偏头痛相关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以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ET-1、CGRP含量均明显下降,5-HT含量均明显升高,并且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以观察组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治疗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头痛相关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ET-1、CGRP含量、增加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亮 《新医学》2009,40(3):178-17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对照组20例偏头痛患者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许志均  王强 《临床医学》2004,24(6):28-29
目的 :利多卡因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比较。方法 :偏头痛病人 69例 ,随机分为 2组。利多卡因组 :用利多卡因 1 2mg/kg加入 5 0 %G·S 10ml静注 ,4~ 6min注完 ,qd ,连用 3d。氟桂利嗪组 :用氟桂利嗪胶囊 2粒 ( 5mg/粒 ) ,po ,qd ,用药 3d。结果 :利多卡因组显效率 74 3 %,总有效率 91 4%,氟桂利嗪组显效率 5 2 9%,总有效率 91 2 %,2组间显效率存在差异 (P <0 0 5 ) ,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用药后起效时间 ,利多卡因组 0 4± 0 3d ,氟利桂嗪组是 1 5± 0 8d ,P <0 0 1。结论 :两药治疗偏头痛近期总疗效近似 ,但利多卡因组比氟桂利嗪组显效比例高 ,作用明显迅速 ,利多卡因可作为急诊控制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吡酯、氟桂利嗪对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的干预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4—12在中山大学电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右侧海马植入双极电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对照组植入电极不予电刺激,单纯刺激组仅给予电刺激,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刺激前90min分别给予40mg/kg氟桂利嗪、80mg/kg托吡酯及上述剂量两药联合灌胃。观察点燃率,点燃速度及异常脑电发放时间。经历全面痫性发作后,主动脉灌注法处死动物做右侧海马部尼氏体(标记神经元)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染色并计数。对照组大鼠与其他组饲养相同天数后处死做病理检查。 结果:对照组动物无死亡,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有11,10,11,11只大鼠充分点燃并完成后续实验。成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首次全面点燃所需刺激次数分别为[(16.36&;#177;4.32)、(18.40&;#177;3.86)、(24.36&;#177;7.71)、(32.01&;#177;9.46)次],平均异常脑电发放时间分别为[(46.24&;#177;12.22)、(43.52&;#177;13.40)、(30.92&;#177;6.73)、(25.20&;#177;3.86)s]除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对照组、单纯刺激组、氟桂利嗪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动物右侧海马神经元计数均值分别为[(5958.5&;#177;167.5)、(4838.5&;#177;70.0)、(5159.0&;#177;175.5)、(5480.5&;#177;219.5)、(5547.0&;#177;321.0)个/mm],星形胶质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2162.5&;#177;173.0)。(3282.0&;#177;163.5)、(2872.0&;#177;163.0)、(2532.5&;#177;82.0)、(2502.5&;#177;1375)个/mm^2,除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托吡酯对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有明显抑制效果。氟桂利嗪作用不明显。联合用药时有一定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确诊为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氟桂利嗪口服,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1.0 g,每天3次;氟桂利嗪,每晚睡前10 mg。对照组单纯口服氟桂利嗪,每晚睡前10 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与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可明显增强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种药物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氟桂利嗪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0,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组及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88.6%)明显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81.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优于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氟桂利嗪(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对预防晚发型偏头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晚发型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10 mg组,n=45)和B组(5 mg组,n=45)。收集患者年龄、偏头痛家族史、头痛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及头痛频率等资料。A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预防治疗,B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 mg预防治疗;两组给药均每天1次,持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头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剂量与预防效果的关系。结果:A组头痛程度低于B组(p<0.05)。A组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10 mg控制晚发型偏头痛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的效果较好;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盐酸氟桂利嗪5 mg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以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伍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偏头痛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予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且观察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头痛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伍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发作频次,缓解头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血管性头痛患者63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组(治疗组)31例,给予泰必利300mg/d,及氟桂利嗪5mg/d,疗期为1个月,随访6个月。另一组为单纯泰必利治疗组(对照组)32例,仅给服泰必利300mg/d,疗期1个月,亦观察6个月。以统一的疗效4级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0.65%,对照组为53.13%。(t=2.34,P<0.05),说明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组的疗效优于泰必利组。在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为41.13%,对照组为38.28%(χ2=0.23,P>0.05),无显著差别。结论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切实,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TENS加氟桂利嗪组(A组)和单用氟桂利嗪组(B组),各25例。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率。结果A组疗效(92.0%)优于Bgi(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6,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TENS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治疗,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杨占礼 《临床医学》2011,31(12):65-6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片/次;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监测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PAR、LPA、ET-1。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178,3.9720,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PAR、LPA、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1816,5.2797,4.4709,P〈0.01)和对照组(t=6.7543,2.4861,2.0546,P〈0.01或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6,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PAR、LPA及ET-1水平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地提高疗效,降低PAR、LPA及ET-1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头痛程度、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程度、头疼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头痛程度和头痛频率,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治疗。  相似文献   

19.
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席刚明  周少华  赵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79-3080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对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效果。方法:将65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组(34例)和普萘洛尔组(31例),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头痛发作天数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头痛发作天数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组同普萘洛尔组相比,前者头痛发作程度、头痛发作天数较后者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萘洛尔、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对预防偏头痛发作有较好的作用。托吡酯联合普萘洛尔较单独使用普萘洛尔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效果更好。[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偏头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45例)和口服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联合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及疼痛积分。根据治疗后偏头痛各项症状的变化幅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速度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血清hs-CRP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监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地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各症状指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后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各项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的ACA、MCA、BA的V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为期1个月的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血清hs-CRP水平,降低脑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