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科自2001年以来在鼻内镜下用硅胶行鼻腔黏膜下埋藏术治疗萎缩性鼻炎1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体髂骨埋藏术治疗萎缩性鼻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为鼻腔粘膜萎缩,鼻腔异常宽大,嗅觉障碍、鼻腔内存大量的黄绿色脓痂并产生臭味。其治疗是耳鼻喉科的难点之一。我科自1996年5月~2004年3月对30例患者进行自体髂骨鼻腔粘膜埋藏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段青  董梅 《临床医学》2002,22(12):41-41
我科自 2 0 0 0年开始 ,对萎缩性鼻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 ,仍结痂与恶臭者 ,在局麻下施行自体肋软骨鼻腔粘骨膜下填充治疗萎缩性鼻炎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选取资料完整、定期随访的 1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5例 (3 0侧 )中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8~ 65岁 ,平均年龄49 .5岁 ,病程 3~ 2 0年 ,所有病例均有鼻腔干痛、鼻阻、鼻腔恶臭、嗅觉丧失、鼻咽部及咽部干燥 ,3例曾有反复鼻出血史。术前检查均见鼻腔宽大 ,下鼻甲瘦小 ,鼻腔结痂。2 手术方法15例 (3 0侧 )术前 3天每天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2次 ,冲洗后鼻腔滴用维生素AD滴剂。全…  相似文献   

4.
萎缩性鼻炎因病因复杂,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我科自1995年5月—2002年12月,采用自体脂肪。在鼻内窥镜下行鼻甲、鼻中隔及鼻底粘骨膜下注射治疗萎缩性鼻炎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带蒂上唇黏膜瓣行鼻腔缩窄术。结果:治疗12例24侧,近期疗效达100%。结论:带蒂上唇黏膜瓣行鼻腔缩窄术治疗萎缩性鼻炎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以来,我院对因故不能接受手术的萎缩性鼻炎患者尝试了一些非手术治疗的方案,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整理了15例随访期超过两年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用硅胶海绵行鼻腔黏骨膜下多方位填充缩窄鼻腔后 ,鼻腔局部滴润舒眼药水治疗中重度萎缩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 49例确诊为中重度萎缩性鼻炎患者实施硅胶海绵条鼻底部、鼻中隔或下鼻甲部位黏骨膜下两个方位以上埋藏缩窄鼻腔术 ,术后用润舒眼药水鼻腔局部滴药 3个月。结果 :显效 16例 ,有效 2 5例 ,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3.7%。结论 :该新疗法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治疗鼻腔中后分出血的优越性。方法47例有顽固性鼻出血、并有明确出血点的患者施行鼻内窥镜下黏膜下剥离划痕术止血。结果47例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随访1~4年均未再发生出血。结论该术式简单且费时较少,止血准确,不需过多设备,可作为鼻后分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是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和革新。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缺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方法。虽然鼻内镜外科应属于微创手术的范畴,但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为一种小创伤高风险的手术,术后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11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病人分成A组 ,B组和A +B组。A组 2 8例 ,进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B组 68例 ,进行鼻腔、筛前神经射频治疗 ;A +B组 2 0例 ,进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鼻腔、筛前神经射频治疗 ,术后均随访 2年。结果 :术后 1年A组 ,B组和A +B组显效率分别为 60 71%、3 0 88%、85 % ,A组和A +B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二者均明显高于B组 (P <0 0 1)。术后 2年A组 ,B组和A +B组显效率分别为 3 9 2 9%、17 65 %、70 % ,A +B组的显效率则高于A组 (P <0 0 5 ) ,A组显效率亦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鼻腔、筛前神经射频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鼻内镜泪囊置管术与鼻腔黏膜瓣转移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患者再次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将62例(62只眼)术后吻合口闭锁、症状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奇偶数半随机法分为A、B组,各31例(31只眼),分别进行经鼻内镜再手术治疗。A组重新开放泪囊吻合口后,上、下泪点放置硅胶管经泪囊吻合口穿出、固定;B组采用泪囊吻合口前方切取带蒂"人"形黏膜瓣覆盖于重新开放的吻合口的前后缘,覆盖裸露的骨面。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及溢泪、溢脓症状、泪囊冲洗通畅、吻合口开放发生率。结果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溢泪、溢脓症状的发生率为58.1%,高于B组的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泪囊冲洗通畅发生率为54.8%,低于B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吻合口开放发生率为51.6%,低于B组的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再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时,"人"形鼻腔黏膜瓣转移处理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狭窄及闭锁,提高吻合口开放率,但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电凝止血术治疗鼻腔后部出血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常规鼻腔填塞无效的鼻腔后部出血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无效的鼻出血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鼻出血一次止血成功,成功率91%。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具有迅速、准确、患者痛苦少、鼻腔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鼻出血治疗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邓杰 《中国临床医生》2009,37(11):60-61
鼻泪管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不但造成患者流泪影响美观,而且多伴有泪囊炎症改变,若治疗不彻底,还会出现潜伏跟内、外感染的危险。其治疗原则是控制泪囊炎症,恢复或建立泪道泪囊至鼻腔引流通道。目前治疗鼻泪道阻塞的方法很多,疗效较理想的仍然是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但其术后面部会留有瘢痕且手术损伤大。  相似文献   

15.
雷杰  张玉萍 《华西医学》2007,22(1):145-146
萎缩性鼻炎在发达国家已日益少见,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较高.我国在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相对多见[1].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我科于2002年~2006年采用鼻中隔鼻底联合径路人工骨填充治疗萎缩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加微电脑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加XVC—Ⅱ型微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结果:治疗30例随访观察1年,显效27例(90%)。有效,2例(6.7%)总有效率96.7%。结论:手术加微电脑射频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泪囊炎患者以往都经眼科医生在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创伤大,面部有瘢痕。近年来,鼻内镜手术为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途径。本科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于鼻内镜下行鼻内鼻腔泪囊造口术16例(21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后鼻孔膜性闭锁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患者放疗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手术治疗是其惟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经鼻径路手术视野狭窄、操作困难, 切除闭锁组织不彻底, 术中鼻腔黏膜受损范围大, 术后大多出现再狭窄或闭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28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应用针刀或钩刀进行ESD治疗,具体方法为:黏膜下注射含有亚甲蓝及0.005%肾上腺素的甘油果糖或生理盐水,使病灶充分抬举;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逐步剥离,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切除病灶直径1.0~ 3.5 cm,胃窦异位胰腺2例,直肠类癌7例,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8例,结肠脂肪瘤1例,直肠腺瘤癌变4例,食管平滑肌瘤2例,胃窦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胃窦黏膜内癌2例.ESD手术时间40~ 110 min.2例迟发性出血接受再次内镜下止血治疗,未出现穿孔并发症.28例ESD完整剥离病变,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残留.结论 ESD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安全、有效、微创,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疗效.结果 其中Ⅰ型、Ⅱ型(Ⅰ、Ⅱ期)159例,治愈159例.(100%);Ⅱ、Ⅲ期60例,治愈48例(80%);Ⅲ型81例,治愈51例(63%).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有效、安全.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