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SP)两种方法检测56例ESCC中p53基因突变和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ESCC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34/56),它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家族史无关(P>0.05),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81%(17/21),49%(17/35);生存率<3年组和>3年组的p53阳性表达率为74%(17/23),46%(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率为77%(43/56),突变位于第4外显子者5例,第5外显子者23例,第6外显子者1例,第7外显子者4例,第8外显子者7例,有3例在内显子。p53基因突变/过度表达率为46%(26/56),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55%(31/56)。结论p53基因突变/过度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了 12 0例大肠癌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在本组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6 2 .5 % (75 /12 0 )。 p5 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均无关 (P>0 .0 5 )。p5 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预后有关 ,p5 3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 (P<0 .0 0 0 1)。结论  p5 3基因可能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波  郭瑞珍 《贵州医药》2003,27(5):409-411
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 64例 (惰性淋巴瘤 8例 ,侵袭性淋巴瘤 42例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1 4例 )NHLp53蛋白 ,根据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将表达水平分为 4级 :0级 (阴性 ) ,1级 (1 %~ 2 5 % ) ,2级 (2 6 %~ 50 % ) ,3级 (>50 % )。结果惰性淋巴瘤组 7 8(87 5 % )p53表达为 0级 ,侵袭性淋巴瘤组 36 42 (86 1 % )表达为1级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组 1 1 1 4 (78 6 % )表达为 2~ 3级 ,儿童NHL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侵袭性密切相关 (P <0 0 1 )。 2 5例随访 7~ 68个月 ,p53 0~ 1级NHL完全缓解率 (CRR ,1 1 1 4 )高于p53 2~ 3级NHLCRR(1 1 1 ,P <0 0 1 ) ,前者生存率 (1 3 1 4 )高于后者 (3 1 1 ,P <0 0 1 )。结论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是判断NHL恶性度、疗效及预后较可靠的参数。肿瘤性p53蛋白表达检测对中高度恶性儿童NHL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 bcl- 2和 p5 3基因表达的改变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4例宫颈癌组织及对照组宫颈组织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 bcl- 2和 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宫颈癌中 bcl- 2基因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 ,p5 3基因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 ,其中二者均为 期高于 期 , 期均低于 期和 期 ,P<0 .0 1。结论  bcl- 2和 p5 3基因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宫颈癌早期 ,bcl- 2主要抑制细胞凋亡 ,而 p5 3则在癌组织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乳癌病人血清 p5 3抗体和组织 p5 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6 8例乳癌病人血清 p5 3抗体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检测 ,组织 p5 3蛋白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  6 8例乳癌病人血清 p5 3抗体阳性 19例 ,阳性率 2 8% ,组织 p5 3阳性 2 7例 ,阳性率 4 0 % ,组织 p5 3阳性同时血清 p5 3抗体阳性者 14例 ,组织 p5 3阳性而血清 p5 3抗体阴性者 13例 ,组织 p5 3阴性但血清 p5 3抗体阳性者 5例。结论 组织和血清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 ,但非完全一致 ,p5 3抗体的检测更是一个预测乳癌复发或高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及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SCC中p53基因突变率约为10.81%(4/37),2例位于外显子5,2例位于外显子7;AUC中p53基因突变率约为18.75%(3/16),其中2例位于外显子5,1例位于外显子7;CIN组中p53基因突变率约为4.44%(2/45),1例位于外显子5,1例位于外显子7;三者间p53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0.05、P>0.05).结论 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可能不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p53基因突变仅与少数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p73、p6 3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0例喉鳞癌组织中 p73、p6 3、p5 3的表达 ,另选 10例邻近肿瘤的正常粘膜及 10例邻近肿瘤的不典型增生粘膜作为对照。结果  (1)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2 ) 5 0例喉癌组织中 p73、p6 3及 p5 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4 %、92 %和 84 %。 (3)所观察的 10例邻近正常组织中 ,p73、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率为 0 ,p6 3基因蛋白的表达率为 10 0 %。 (4 ) 10例不典型增生的组织中 ,p73、p6 3、p5 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 80 %、10 0 %和 6 0 %。 (5 )在喉癌组织中 ,p6 3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 ,p73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p73表达与 p6 3表达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无论是 p73表达还是 p6 3表达与p5 3表达之间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p73高表达的肿瘤组织比 p73低表达或不表达的肿瘤组织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2 ) p6 3高表达的肿瘤恶性度相对较低。 (3) p6 3与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分化发展关系密切。 (4 )p6 3对鳞状细胞癌具有特异性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5 3和iNOS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5 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5 3和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p5 3阳性表达率为 5 0 9%(2 8/ 5 5 ) ,iNOS阳性表达率为 43 6 % (2 4/ 5 5 )。p5 3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 ,iNOS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结论 :p5 3和iNOS的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检测p5 3和iN OS蛋白对胃癌的诊断及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可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巍  赵红宇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9):19-20,68
目的 探讨p5 3基因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及其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2 0例多形怀腺瘤 (pleomorphicadenoma ,PA)、12例腺淋巴瘤 (adenolyphoma ,AL)、1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 (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 ,MPA)和 2 5例腺样囊性癌 (adenoidcarcinoma ,ACC)中突变p5 3基因的表达产物p5 3蛋白。 结果 p5 3蛋白在两种恶性涎腺肿瘤中的检出率 (5 0 .0 % )显著高于在两种良性涎腺肿瘤中的检出率 (6 .3% ) (P <0 .0 5 ) ;在MPA中的检出率 (5 2 .6 % )显著高于在PA中的检出率 (10 .0 % ) (P <0 .0 5 ) ;晚期恶性涎腺肿瘤 (TNM分型为Ⅲ -Ⅳ期 )的p5 3检出率 (78.9% )显著高于早期恶性涎腺肿瘤 (TNM分期为 :Ⅰ -Ⅱ期 )的检出率 (2 8.0 % ) (P <0 .0 5 )。 结论 p5 3基因在PA恶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p5 3蛋白检测可作为判断涎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标本的p5 3基因突变检测对老年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 (PCR—SSCP)技术 ,对 5 4例临床高度疑诊肺癌的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标本进行p5 3基因 5~ 8号外显子突变分析 ,分析结果与病理学对照或随访以证实阳性的可信度。结果  19例确诊老年肺癌患者中 ,有 10例 p5 3基因发生突变 ,占 5 3%。在 35例疑诊老年肺癌但病理学阴性的患者中发生p5 3基因突变的 11例 ,无p5 3基因突变的 2 4例。经过 2 8个月的随访 ,p5 3基因突变组有 5例证实为肺癌 ,占 4 6 % ;而无p5 3基因突变组只有 2例证实为肺癌 ,占 9%。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通过对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标本的 p5 3基因突变分析 ,作为早期诊断老年肺癌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恶性间皮瘤p53基因点突变和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53基因是在人类多数肿瘤中发生高频突变的肿瘤相关性最强的抑癌基因,其突变特征为80%的点突变均集中在进化的高保区内,即对应的第5-8外显子部位.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与接触石棉有明确关系的间叶源性肿瘤. 为深入阐明p53基因在人恶性间皮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34例恶性间皮瘤p53 基因的点突变情况. 结果表明: 56%(19/34)的病例存在p53基因的点突变,突变率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所发现的22次突变中有16次均发生在第7外显子,表明第7外显子是本组恶性间皮瘤的突变热点所在;免疫组化染色:23%(8/34)的病例P5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阳性率低于基因突变率. 以上资料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在恶性间皮瘤的癌变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3基因突变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3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8的突变检测。结果:p53基因总突变率为54.1%,惰性组、侵袭性组、高侵袭性组突变率分别为0.0%、58.1%、100.0%;T和NK细胞组和B细胞组突变率分别为37.5%、58.6%。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存在p53基因的突变,p53基因的突变在NHL的发展演变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在33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癌、32例绒毛状腺瘤、15例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3在结直肠绒毛状腺癌、绒毛状腺瘤、非肿瘤黏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25/33)、59.4%(19/32)、13.3%(2115)。p53蛋白表达强度:结直肠绒毛状腺癌〉绒毛状腺瘤〉非肿瘤黏膜(R从大至1,),其中结直肠绒毛状腺癌和绒毛状腺瘤R的95%可信限下界均高于非肿瘤的上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基因突变及其产物p53蛋白的检测,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腺癌具有重要的病理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73及突变型p53蛋白在人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检测10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73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综合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以及预后等重要的相关因素来分析每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①p73蛋白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而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与组织分化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②p53蛋白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而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和淋巴结转移相关。③p73表达与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④p53蛋白累积与生存预后呈显著负相关,而p73表达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①p73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②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p73过表达与p53表达状况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DM2及p5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NC)组织中MDM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6.67%(12/45)、68.75%(11/16)及59.46%(22/37),在AUC、SCC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P<0.01、P<0.01;P<0.01、P<0.01),在CIN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C组(P<0.05);MDM2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3%(6/45)、43.75%(7/16)及43.24%(16/37),在AUC、SCC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在CIN和SCC的p53 组中,MDM2 阳性率(41.67%、54.54%)明显高于p53组(3.03%、6.67%)(P<0.01、P<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503、0.610.结论 p53、MDM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宫颈癌中的基因事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21WAF1和p53蛋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50例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42.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3.33%(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7%(P<0.05)。p21WAF1与p53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结论 p21WAF1蛋白的低表达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陶然  李厚祥  李鹏  芮理 《江苏医药》2006,32(3):230-231
目的研究p27和p53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6例乳腺癌和3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p27及p53的表达水平。结果(1)p27和p53均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相关。p27的表达水平还与p53相关。(2)生存率的比较分析结果,p27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91.9%,明显优于低表达组(42.1%)(P〈0.01),p53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61.3%,明显低于低表达组(92.0%)(P〈0.01)。结论检测p27和p53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商素洁  邱建敏  商华 《河北医药》2012,34(11):1608-1610
目的探讨PTEN和p53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浸润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73.33%、4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p53阳性的中PTEN缺失为70.83%,而p53阴性PTEN的缺失为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宫颈CIN中PTEN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PTEN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