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按部位分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大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和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诊断困难。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是最主要的大脑深静脉,Galen静脉血栓(Vein of Galen thrombosis,GVT)临床上更为罕见,更易漏诊、误诊,本研究现报道1例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王某,女,42岁,因"头晕、行走不稳5 d"于2019年8月  相似文献   

2.
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手术中涉及的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研究。方法20例脑标本,应用显微镜对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大脑内静脉通常由丘纹静脉、透明膈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在室间孔后缘汇合形成,存在解剖变异。双侧大脑内静脉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但非所有如此。根据大脑内静脉与松果体的方位,可将大脑内静脉分为4型。静脉角与室间孔的距离变异较大。丘纹静脉可分为正常型和异常型6种。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与大脑内静脉密切联系。结论大脑内静脉的主要属支之间有解剖的互补性。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可作为解剖标志。侧脑室手术中应注意双侧大脑内静脉不平行的可能,保护好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以及伴行的动脉。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关系和变异,对选择扩大Monro孔的手术方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背景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少见脑血管病,病因多样、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具有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1例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大脑浅静脉解剖学、浅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复习及诊断与治疗要点的回顾,以提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18岁。进行性头痛4年伴左侧肢体无力2 d。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类圆形占位性病变,MRV显示上矢状窦前2/3显影不清。手术切除右侧额顶叶部分病变组织并去骨瓣减压,术中可见脑组织苍白,部分呈黄色或暗红色,浅静脉怒张;组织学形态观察,软脑膜浅静脉血栓和软脑膜下软化灶形成,大脑皮质多灶性和局部脑实质出血,周围组织大量"格子细胞",并可见"血管套袖"现象,脑实质血管明显增生。术后左手活动明显受限。结论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困难,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可提供一定帮助,应重视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并积累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Poppen与Krause手术入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pen和Krause入路均为治疗松果体区域肿瘤的手术入路。Poppen入路时,可观察到大脑大静脉、同侧的大脑内静脉、双侧的基底静脉及小脑前中央静脉,不易观察到对侧大脑内静脉和对侧丘脑、四叠体。在经Krause入路时,切断小脑桥静脉和切除部分小脑上蚓部后对松果体区显露良好,可见小脑前中央静脉、双侧基底静脉及大脑大静脉,但不易观察到四叠体。本文就Poppen入路和Krause入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松果体区手术入路与手术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20例国人成人头颅的松果体区大脑深静脉系统所形成的4个间隙进行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标本经动静脉灌注后,分别进行幕上、下入路开颅,暴露松果体区周围结构,通过对松果体区的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及其所构成的四个间隙的大小和结构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 大脑内静脉总长度为(34.27±5.44)mm,管径为(1.58±0.37)mm;基底静脉总长度为(35.43±6.6)mm,管径为(1.43±0.39)mm;大脑大静脉总长度为(9.65±4.12)mm,管径为(3.79±1.61)mm。间隙Ⅰ为大脑内静脉间间隙;间隙Ⅱ为基底静脉内侧间隙;间隙Ⅲ为基底静脉下间隙;间隙Ⅳ为大脑大静脉下间隙。结论 松果体区静脉系统是阻碍手术操作的主要结构,松果体区的手术有4个可利用的解剖间隙,不同的手术入路对各间隙的利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Galen's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变异进行研究,评估其对松果体区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正常成人头颅的3D-CTA影像学资料,对Galen's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枕内静脉、小脑中央前静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Galen's静脉直径为(4.7±1.5)mm;大脑内静脉直径为(2.56±0.37)mm,两侧大脑内静脉之间形状分为菱形(60%,36/60)、发夹形(35%,21/60)、或平行走行(5%,3/60)。基底静脉直径为(2.20±0.2)mm,汇入Galen's静脉48例(80%);大脑内静脉12例(20%);枕内静脉直径为(1.64±0.5)mm,汇入Galen's静脉48例(80%)、大脑内静脉6例(10%)、基底静脉6例(10%);小脑中央前静脉直径(1.40±0.3)mm。结论Galen's静脉系统存在一定的变异。术前应用三维CTA详细地了解Galen's静脉系统的血管间隙、走行、直径等情况,对松果体区肿瘤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开颅手术中大脑深静脉的保护一般都很重视,但大脑浅静脉的保护往往被忽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颅内手术以来,使大脑浅静脉(主要是其终端桥静脉)的保护成为可能。笔者复习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就大脑浅静脉的显微解剖及其在开颅手术中的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发生在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大脑深、浅静脉一种少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现对我们救治的22例CVT患者报道如下,并对实施过静脉窦接触溶栓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文献回顾。1资料1.1一般资料:从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1809例病例中,查询符合CVT诊断的共22例,为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6~60岁,平均37.2岁,经MR、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venography,MRV)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  相似文献   

9.
Galen's静脉系统的三维CTA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Galen's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变异进行研究,评估其对松果体区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正常成人头颅的3D—CTA影像学资料,对Galen's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枕内静脉、小脑中央前静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Galen's静脉直径为(4.7±1.5)mm;大脑内静脉直径为(2.56±0.37)mm,两侧大脑内静脉之间形状分为菱形(60%,36/60)、发夹形(35%,21/60)、或平行走行(5%,3/60)。基底静脉直径为(2.20±0.2)mm,汇入Galen's静脉48例(80%);大脑内静脉12例(20%);枕内静脉直径为(1.64±0.5)mm,汇入Galen's静脉48例(80%)、大脑内静脉6例(10%)、基底静脉6例(10%);小脑中央前静脉直径(1.40±0.3)mm。结论Galen's静脉系统存在一定的变异。术前应用三维CTA详细地了解Galen's静脉系统的血管间隙、走行、直径等情况.对松果体区肿瘤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的治疗、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660例,其中36例合并有经术中证实的大脑浅静脉损伤。其中以生物蛋白胶喷注及明胶海绵压迫血管挫裂伤部位止血22例,行血管电凝切断止血14例。结果伴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36例中,24例合并颅骨骨折;36例均合并有急性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伤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价预后,3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8例。结论大脑浅静脉损伤大多与颅骨骨折有关。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导致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此类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差,致残及致死率高。术中注意保护受损大脑浅静脉并给予受损浅静脉周围充分减压,以及术后防止受伤静脉栓塞和血管痉挛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VGAM)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混合型三种。其中原发性VGAM供血动脉有:脉络膜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等。VGAM发生与静脉发育异常密切相关。大脑镰窦、大脑镰袢是其特有的静脉回流方式。CT、MRI、DSA对其诊断十分有益。手术治疗及血管内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后者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静脉一形分级方法 项目1级 回级 回级 N级大小 <2.5 cm 2.5~5.0 cm 5.0~7.5 cm>7‘5 crn部位和深度 表浅.非重要功能区 表浅.但在功能区 深,如半球间.大、小脑 深.累及脑生命结构. 深部脐眼体.基底节等 如脑于.间脑等动脉供应 单条大脑中或大脑前 多条大脑中和(或)大 大脑后动脉或大脑中 三条大脑动脉主支或 动脉浅表支 脑前动脉浅表支 和(或)大脑前动脉深 椎-基底动脉 支.椎动脉分支静脉引流 中条.汇人浅静脉窦 多条.均引流人浅静脉 深静脉汇人Galen静脉、深静脉伴有大的动脉 窦 直窦、也汇人浅静脉 瘤样扩张颅内动静脉畸形分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重型颅脑创伤早期监测及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 对5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128层螺旋CT行头颅CTA动态检查.结果 重型颅脑创伤后CTA显示脑血管主要发生五种变化:血管移位、动脉痉挛或闭塞、动脉穿支减少、脑深静脉狭窄或闭塞、大脑浅静脉狭窄或闭塞.大动脉痉挛或闭塞者预后差,大脑深静脉如大脑内静脉和基底静脉同时闭塞者预后极差,大脑浅静脉的狭窄或闭塞反映了颅内压的变化.结论 CTA可用于重型颅脑创伤的早期监测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病因及避免误诊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手术记录等,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特点将病因分为六大类。对其中外院误诊的近1/3病人,我们采取了非常规造影方法,全部明确了诊断,进行了治疗。结果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由脊髓供血动脉病变引起80例;由非脊髓供血动脉向脊髓静脉引流8例;其中,颈内动脉供血2例,颈外动脉供血3例,髂内动脉供血3例;椎旁静脉狭窄,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向脊髓静脉引流6例。其中,血管内治疗67例,开放手术27例,治愈30例,好转47例,无变化17例。结论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是由多种类型脑脊髓血管病变引起,常被误诊和漏诊,对本文近1/3误诊病人,我们在诊断上采用了一些独特的造影方法而解决了误诊、漏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第三脑室后部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借助手术显微镜解剖、观察了25例动、静脉内分别填充红、蓝乳胶的成人脑和2例脑静脉的铸形标本。针对第三脑室后部手术常用的入路,观察了松果体;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及其有关属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有关分支;小脑幕切迹的大小;滑车神经等。结合重要血管的规律及其变异提出选用具体手术入路时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2例大脑大静脉畸形,大脑大静脉呈囊性显著扩张。1例为原发性,大脑后动脉直接通入大脑大静脉。作了大脑后动脉结扎术,术后血管造影畸形血管影像消失,另1例为继发性,由较大的静脉畸形导入大脑大静脉,表现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状,作了分流术。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 理、X线表现和治疗等结合文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松果体区肿瘤是一些最难手术切除的病变.自1910年Horsley首次试图直接切除松果体瘤以来,对其处理曾有激烈争论.然而该区20~30%的肿瘤属于良性、对放射疗法不敏感,这导至对采用显微手术方法直接切除松果体区肿瘤重新感到兴趣.作者在6~16倍放大下,检查了福尔马林固定的30例成人尸体脑.详细地描述了松果体、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大静脉、脑底静脉、大脑内静脉、直窦、桥静脉、天幕切迹的大小及第Ⅲ、Ⅳ脑神经的关系.解剖描述:[松果体]:呈圆形或卵圆形,长5~10毫米,宽5~9毫米,厚1.5~4毫米.从大脑大静脉前端至松  相似文献   

18.
红岩骨入路行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中Labbe静脉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abbe静脉的解剖变异与术中保护,方法:总结近三年来采用扩大的经岩骨联合入路时,20例患Labbe静脉的走向分布,术中处理经验。结果:将Labbe静脉分为四种类型,I型:从大脑外侧裂方向发出,斜向后与大脑下静脉吻合形成Labbe静脉,汇入横窦,共11例,Ⅱ型:Labbe静脉分布,走向同Ⅰ型,但进入小脑幕硬膜间的静脉湖后汇入横窦,共2例,Ⅲ型:在颞后部多个静脉引流分别单独汇入静脉窦,共5例。Ⅳ型:起于外侧裂后方与大脑下静脉听合而成,静脉管径细小,发育不良,经枕后汇入横窦,共2例,5例患Labbe静脉术中损伤,术后CT检查,2例发生颞叶脑内血肿及梗塞,结论:Labbe静脉解剖变异较大,应据分型采用不同的处理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三脑室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个成人大脑半球60侧,对第三脑室神经系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研究,另用同数目的成人大脑半球60例对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系,尤其是丘脑纹状体静脉作详细的解剖。讨论了第三脑室前、后主要入路,特别是Hirsch法侧脑室前部入路中须注意的解剖问题,认为Hirsch氏在空间孔电凝或切断丘脑纹状体静脉,向后扩大室间孔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4-11收治的169例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总结颅脑创伤后影响动脉和静脉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瞳孔散大、中线移位≥10mm、环池消失、GCS评分≤8分、合并伤及低血压是动脉性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合并伤、大脑浅静脉损伤及D-二聚体值增高等是静脉性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血压和瞳孔散大是导致动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是静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血压和瞳孔散大是导致动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是静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