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冰心  李玉书 《河北医学》2000,6(7):658-659
1 临床分型根据典型病史、症状、体征、胆道蛔虫症确定诊断后结合中医辨证、分为两型以便指导治疗。1.1 蛔厥型:胆道蛔虫症未合并感染阶段,呈阵发性上腹部剧痛,出冷汗,四肢厥冷,恶心呕吐或吐蛔虫,剑突下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紧,体温、白血球正常或略有升高。1.2 化热型: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阶段,包括胆管炎、胆囊炎、肝脓肿及胰腺炎等。有持续性腹痛或阵发加重,发烧、口渴、呕吐、便结及上腹痛拒按,白血球升高或伴有巩膜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2 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0岁。其中15岁以下者16例,…  相似文献   

2.
小陷胸汤     
<正>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黄连6克,半夏12克(洗),栝楼实(大者)30克组成。上药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楼取600毫升,去滓,再入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其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能,主治小结胸病,即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成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医宗金鉴》载:"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楼润燥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攻虽不峻,亦能突围而入,故名小陷胸汤。"方中黄连性苦寒以泄热清火,半夏性辛  相似文献   

3.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我国古人对本病早有认识,将蛔虫称之为“蛟虫有”、“虫尤虫”,在医书中有许多论述。蛔虫病现仍为人体中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在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胆道蛔虫症即“蛔厥”,是儿童蛔虫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蛔虫寄生于小肠中,性喜钻窜。若窜入胆道,则表现为突发性的剑突下或右胁部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时弯腰曲膝、辗转不安,得食则吐,甚至吐出蛔虫。痛剧时表现为面青、汗出、手足厥冷、脉伏。间歇期疼痛可完全消失。发病初期脘腹或右肋部…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选用中药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获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48例,女120例;年龄最小14月,最大67岁;全部病例均具备胆道蛔虫症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其中伴恶心、呕吐145例,吐出蛔虫者61例,便秘106例,腹泻4例,发生于妊娠期者25例,继发胆道感染者89例。1.2 治疗方法:全部采用中药安蛔汤为主治疗。其中部分病例经西药治疗无效后,转为以安蛔汤为主治疗。服药最少的1剂,最多的6剂,绝大多数为2~3剂,平均治愈时间为2.6天。  相似文献   

5.
加味乌梅汤灌肠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陈运生,赵再南(附属医院儿科)(南昌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关键词乌梅汤,临床应用,胆道蛔虫症,灌肠治疗我们在1989年~1992年间,应用加味乌梅汤灌肠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22例,临床获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22例胆道蛔虫症...  相似文献   

6.
组成:乌梅3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15g,郁金10g,黄连10g,吴茱萸3g。水煎温服,日1剂,分2次服。必要时可日2剂,忌香、甜、油腻之品。治疗1~4d,症状消失,胆道未见蛔虫为治愈;治疗5~7d,症状基本消失,胆道见死蛔虫为有效;治疗7...  相似文献   

7.
六味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9例陈本立(安徽省铜陵市中医院2440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六味乌梅汤中图法分类号:R657.41一般资料69例中,男23例,女46例;年龄最小16岁,年龄最大76岁。本组为住院病人,经B超检查提示胆道蛔虫症,且均为活蛔...  相似文献   

8.
胆道蛔虫症     
肠蛔虫症为我国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其感染率据不同地区的统计,四川郊区为90.9%福建南部为78%,青岛郊区为92.38%,旅大市为67.29%,宁波地区为(68%),可见我国各地感染率相当高。其原因与农民惯以粪便作菜蔬肥料;以河水洗濯青菜及吃生菜有关,儿童喜于不洁之泥土上玩耍,亦为蛔虫传染之重要因素。肠蛔虫症与外科关系颇为密切,除成团之蛔虫可引起肠梗阻外,尚可引起阑尾炎(本院四年内有六例),肠穿孔,肝脓肠,胆道阻塞,胰腺炎,肺炎,肺脓肿,中耳炎,尿道蛔虫等疾患,造成严重后果,为害非浅。  相似文献   

9.
本院小儿外科1961年7月~1964年9月住院治疗有严重併发症的胆道蛔虫症共36例,兹从胆道蛔虫症的病理变化及其併发症回顾过去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不足之处,并从预防观点提出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方案。本组36例经手术在胆道和肝脓肿内找到蛔虫及虫卵而确诊。其併发症见(附表)。同时期内经住院治疗的小儿胆道蛔虫症189例,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心律失常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陈水星主任中医师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疾病时,擅于立足经典,辨证施治;又不拘泥于古法,提出了“三辨、三因、三结合”的综合诊治思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本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8~40岁;病程2个月~8年。临床表现为典型的突发性右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右上腹部压痛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升高,B超可见胆道或胆总管内索状物,大便涂片蛔虫卵阳性。治疗方法以口服中药为主,必  相似文献   

12.
15例病例中,其中胆道蛔虫症8例,男5例,女3例,住院治疗1例,门诊治疗7例,年龄3~10岁者6例,11~15岁者2例;蛔虫性肠梗阻7例,男4例,女3例,门诊治疗,年龄3~8岁.这15例病人均有排蛔史或吐蛔史,并且在发病前服用过驱虫药(驱虫速、驱蛔灵、宝塔糖).方药组成及用法:甘草50g、米粉30g,蜜糖100g,甘草水煎,去渣取计,量约250ml.与米粉(粳米或优质米)和蜜糖匀拌,文火煮沸成糊样,待温即服,最好1次性服完,或短时间内2~3次服完.治疗结果:经用甘草粉蜜汤治疗,全部治愈.15例患者服1剂愈者12例,服2剂愈者3例.临床症状消失,饮食起居正常.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本组76例中,男21例,女55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78岁。其中20岁以下者16例,21~30岁者17例,31~40岁者13例,41~50岁者13例,大于50岁者17例。临床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相似文献   

14.
方药组成凤眼草80g(鲜品可用100g),生乳香9g,水煎2次,早晚分服。凤眼草俗称“左左翅”,即落叶乔木臭椿的翅果,正名“樗(臭椿)荚。”(草本药物铁苋菜的别名也叫凤眼草,但并非本品)。该药味微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消肿软坚,舒张胆道之功能,近年临床  相似文献   

15.
本组病人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4~6岁者15例,7~10岁者12例,11岁以上者11例.其中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痛37例,右上腹压痛肌紧张3例,发热5例,B超证实胆道有蛔虫11例,有吐蛔虫史12例,黄疽3例,肝肿大3例,胆囊肿大2例,白细胞增高者17例.单纯型27例,炎症型9例,并发症型2例.  相似文献   

16.
杨维忠 《海南医学》2003,14(12):47-48
目的 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蛔虫症。方法 确诊胆道蛔虫症病人28例,男性10例,女性18例。蛔虫位于胆总管14例,肝总管6例,左肝管5例,右肝管3例,通过十二指肠镜,采用网蓝夹取胆总管蛔虫病人14例,肝总管左肝管和右肝管部位的蛔虫,则注射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后,蛔虫可退至胆总管或乳头口外。再用网蓝或三抓可夹取蛔虫。结果 28例胆道蛔虫病人均顺利取出蛔虫,2—3天病人出院,术后常规驱虫治疗,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镜治疗胆道蛔虫症,安全、疗效显著,手术合并症少,宜在24小时内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79年以来,用针刺法治胆道蛔虫症30例,其中疼痛缓解者25例,显效3例,无效2例.治疗方法取穴中脘、胆囊、期门透日月,肝俞透胆愈.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膝,取下肢胆囊穴,用1.5~2寸毫针刺入,用强刺激(泻法)疗效较好;中脘穴直刺用旋捻手法,期门透日月用2寸毫针呈30°夹角透刺日月穴。如果以上穴位未能获效,让患者俯卧,取背部肝俞穴,用1.5~2寸毫针,呈15°夹角透刺胆俞穴,以上行针手法均用强刺激.操作时注意事项期门透日月的针刺角度要掌握适当,避免过深时刺伤肝脾.肝俞透胆俞要注意  相似文献   

18.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蛔虫病史的患者,如遇寒热不调,饮食不节,造成脏寒膈热,迫使蛔上入膈,即可发病.起病多突然,症见上腹部疼痛,有"钻顶"样感觉,痛剧难忍,辗转反侧,烦躁不安,多伴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甚者四肢厥冷,冷汗涔涔.发作为阵发性,乍作乍止,痛止一如常人.经B超检查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报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蛔虫症,为常见的一种肠寄生虫病。由于虫性好游走,时有窜钻小孔而引起种种严重疾患。如进入总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及胆管炎的,亦所常见。本院曾冶愈胆道蛔虫症6例,特介紹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的一种并发症。我在泸县玄滩公社医院用乌梅汤治疗15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方剂 乌梅一两(醋炒)、黄连三钱、川椒四粒、黄柏二钱、炮姜二钱、细辛一钱、附片二钱(炒)、潞参五钱、广木香二钱、玄胡三钱(杵)、水竹茹三钱、葱头三个。水煎服。服后半小时服硫酸镁20克(儿童酌减)。日服一剂。 二、疗效 一般在第一剂服后四小时症状减轻,服两剂后钻顶感或绞痛症状消失,肛门排出蛔虫,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轻者两剂,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