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在我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320例,其中309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植入电极导线,穿刺处同侧皮下制作囊袋包埋起搏器,11例为左锁骨下静脉路径植入起搏器。结果3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术后出现囊袋血肿4例,囊袋破溃5例,囊袋感染1例,起搏器电极移位4例,心衰加重死亡1例。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术中良好的手术手技、术后围术期的密切观察以及院外的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处理或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发展,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总结预防护理对策。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植入或重建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发生囊袋感染患者17例。结果:经过38例次治疗干预,起搏器均正常工作,1例患者形成慢性窦道,1例10个月后愈合、1例残留电极残端皮肤溃疡,至今11个月未愈合;累计住院时间3日-57日,中位时间14日,住院日与处理次数有关;8例患者行囊袋分泌物细菌培养14例次,阳性率50.0%;囊袋感染与是否为重建术、三腔起搏器、囊袋血肿、电极脱位、糖尿病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需做好健康教育,减少植入处压迫,做好皮肤清洁管理,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后行囊袋血肿清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例起搏器植入后行囊袋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 囊袋血肿清除术后术区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起搏器植入后行囊袋血肿清除围手术期应重视心理护理及术后的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4.
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对62例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及时、有效、全面的护理观察,以及详细准确的健康指导。结果62例中有2例发生囊袋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精心治疗护理,可有效避免实施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以利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曹燕  蔡卢铭 《吉林医学》2010,31(36):6828-6828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3年来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共156例,其中囊袋破溃1例,囊袋血肿4例,囊袋感染2例,起搏器综合征6例,电极脱位3例。结果:全部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消失。结论:护理人员术前术后应严密观察,对并发症能做到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方法 分析35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发生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有囊袋血肿8例,囊袋反复破溃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心脏穿孔1例,导线断裂1例,感知功能障碍5例,起搏功能障碍4例.结论 充分认识植入起搏器的相关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随访,进行起搏器植入后知识健康教育,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卓柳安  杨进 《微创医学》2006,1(5):373-374
目的了解起搏器术后随访的重要性以及起搏器诊断功能对临床的帮助,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起搏器有关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使用双腔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情况,了解其基础病因、心律失常类型、植入起搏器类型以及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房室阻滞1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RR长间歇1例、Ⅱ度Ⅱ型房室阻滞伴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术后2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套管送两根导管途径植入的患者发生囊袋血肿。植入3个月后与植入时比较,心房、心室电压阈值均很低,无统计学差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R-R长间歇、Ⅱ度Ⅱ型房室阻滞伴阵发性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缓共5例患者发生模式转换,34d中模式转换次数为416次,平均12.2次/d。结论①合理应用现代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和诊断功能,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病人的心律、心率情况以及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及早发现有关并发症;②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早期采用分两次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能有效避免囊袋血肿的发生;③术前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脏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及导线系统,并且在术后定期随访、定期程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适应症、电极植入方法、电极导线固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45例,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电极,24例VVI(R)型,21例DDD(R)型。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起搏器是目前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最可靠有效的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电极的固定及囊袋的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8例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全面护理。结果:48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除3例引发便秘,2例发生囊袋积血经过对症处理后康复外,其它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全面护理是保证手术全面成功的关键,通过对4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陈世蓉  陈勇  赵超美 《西部医学》2013,25(3):375-377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出现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所完成的3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并发症出现30例,其中误穿锁骨下动脉5例,气胸2例,囊袋出血18例,囊袋缺血坏死1例,电极脱位1例,穿刺侧上肢肿胀1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2例,所出现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术前了解起搏器植入并发症类型,术中积极预防,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是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6年该院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57例,其中4~6岁学龄前儿童3例,占0.35%。该组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5岁,体重平均17.8公斤;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停搏,2例为室缺术后并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心律失常。3例均采用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方法治疗,1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术后1周、1、3、6、9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于术后8个月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继发感染,予取出起搏器,清创缝合,患者交界性逸搏心率55次/min,家属拒绝再次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自动出院;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术后随访正常,无并发症。结论学龄前儿童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是可行、有效的,但有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等并发症的风险;电极经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切开头静脉或穿刺锁骨下静脉将起搏电极送至右室心尖部,起搏器埋藏在同侧的胸大肌浅层。结果:10例病人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将起搏器移到对侧后囊袋感染治愈。另1例在植入起搏器术后2年发生猝死,当时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植入的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还有1例在安植起搏器术后3年再度出现头晕、视朦,经更换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植入三腔起搏器患者的护理。针对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特点,总结了护理经验,做好术前的心理支持,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局部情况,预防感染,做好出院指导。此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方法:对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47例中7例有并发症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囊袋感染1例,气胸1例,肩手关节综合征1例,电极脱位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后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可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0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河北医学》2009,15(12):1453-1454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结果:出现气胸2例,囊袋内出血2例,起搏综合征3例。结论:加强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规范操作,将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起搏器安装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有指征的44例患者进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然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43例完成手术,1例失败,成功率97.73%。所有患者均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囊袋或电极导线感染及气胸或血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严重并发症,仅3例(6.98%)出现轻微血肿,电极移位2例(4.65%),频发室性早搏4例(9.3%),局部肌颤1例(2.33%),起搏器综合征5例(11.63%),由阵发性心房颤动(AF)转为持续性AF(均采用VVI起搏)4例。结论:只要认真处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可作为起搏器植入的首选入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尽可能采用生理性起搏;对于心脏扩大的患者采用螺旋电极进行室间隔上部起搏亦是比较理想的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17.
黎敬锋  李银王  超等 《吉林医学》2014,(6):1161-116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首次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60例,治疗一组60例,治疗二组60例。均随访1年,观察各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三组间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一组术后24 h切口正常率及术后第5天切口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二组与对照组及治疗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术前预防应用和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对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②术可家(壳聚糖抗菌护创膜)局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切口具有良好的止血、抗菌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喻晓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3987-3988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以有效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精神负担,增强患者的信心和信任度。结果22例患者术后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植入后感染不同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应用,评价起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0年所有植入起搏器相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预后?结果:共1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5例选择单纯局部清创换药及静脉用抗生素,平均清创次数4.6次,均反复再发囊袋感染,最后重新选择移除脉冲发生器?剪断电极后对侧植入?6例直接脉冲发生器移除?电极导线剪断后局部彻底清创?以上11例患者均未再发囊袋感染,距最后1次清创平均随访时间6年?另外3例直接移除脉冲发生器,经静脉系统电极导线全部拔除,平均随访时间2.5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再发囊袋感染?结论:CIED植入后囊袋感染应尽可能首选全部拔除装置,控制感染,对侧重新植入?但对一些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单纯局限囊袋感染或拔除电极风险太大的患者,脉冲发生器移除?电极导线剪断后局部彻底清创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小燕 《四川医学》2011,32(12):2029-2031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80例,其中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做一回顾分析,包括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起搏器囊袋积血4例,起搏器感知障碍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电极脱位1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1例,囊袋感染1例。结论重视永久起搏器术后观察及护理,可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挥起搏器的最佳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