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玻璃体病变等眼科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开展该手术368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而且逐渐普及的重要方法。这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操作比较复杂 ,对手术中医护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就我院手术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 2 0 0 0年采用德国歌德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仪 ,zei氏手术显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5 2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14岁。手术病因为外伤性玻璃体积血 2 6例 ,高血压性玻璃体积血 8例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15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 3例。 5 2例中 5 1例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手术患者通过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有效的手术配合,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一例出现感染及并发症。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术中配合,尤其是玻璃体切割机的准确使用,加强术后处理和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小敏  李文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60-160,164
本文对5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术前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掌握玻璃体切割机、各种显微器械的使用方法等;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手术医生的各种需求,制订相应的护理配合措施,并确定术后有关护理注意事项等。通过制订术前、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使手术医生顺利开展了这一新技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眼内显微手术 [1 ] ,1996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采用美国 storz公司生产的玻璃体切割系统为 39例患者进行手术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6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393例 ,其中男 2 6 3例 ,女 130例 ,年龄最大 6 7岁 ,最小 7岁。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175例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7例 ,玻璃体出血、混浊 78例 ,眼外伤后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1例 ,球内异物 12例。2 用物准备2 .1 仪器 :玻璃体切割系统 ,X- Y轴双目显微镜、冷冻机、电凝…  相似文献   

7.
孙英玉 《吉林医学》2007,28(4):540-541
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体手术已由简单切除或抽吸置换发展到气体交换以及硅油填充的新手术方法,已成为复杂玻璃体视网膜脱离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手术难度大,设备条件要求高.手术能否成功,除术者熟练的操作技术外,器械护士的默契配合及熟练的操作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赵燕 《大家健康》2013,(21):186
目的:回顾观察手术室护理配合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效果及重要性。方法:63例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给予护理配合。结果:经护理配合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意外发生,无继发眼底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无感染发生。结论: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护理配合至关重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宋海英  刘丽琴 《吉林医学》1999,20(5):316-316
我院1996年引进全套玻璃体切割手术设备和附件以来开展了280余例“玻切”手术,现将“玻切”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6年~1998年行玻璃体切割术284例。男220例,女64例,年龄1.5岁~74岁,平均37.8岁。玻璃体积血和玻璃体混浊199例,视网膜脱离57例,眼内炎24例,双眼爆炸伤4例。2 术前器械准备美国—Storz公司产玻璃体切割机一台,玻璃体显微器械包一套,二氧化碳冷冻器,二氧化碳及医用高纯氮各一筒,日本—Topcon公司产手术显微镜及美国—Ins产眼内激光、…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我科共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1 89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资料 本组手术病例共 1 89例 ,其中男 1 1 5例 ,女 74例 ,年龄 3~ 75岁 ,平均 42岁。玻璃体出血 5 3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6例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45例 ,严重眼外伤 3 1例 ,黄斑前膜 8例 ,特发性黄斑裂孔 6例。2 护理配合要点术前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手术的特点、操作方法、术中注意事项 ,安慰患者 ,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使病人在很平静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准备玻璃体切割机 (简称破切机 ) ,手术显微镜、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2004年1月~2007年7月通过对玻璃体切割手术686例经精心护理。结果686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顺利,效果良好。结论临床通过对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精心护理,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13.
<正>玻璃体切割手术(简称玻切)是通过切除玻璃体,去掉玻璃体积血眼底视网膜牵拉和增生的病变组织,应用重水、硅油、眼内激光或填充物恢复、改善、稳定视网膜功能,从而挽救患者视力。是70年代初兴起的眼科显微手术,由于所用器械复杂、精密、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难度大,除操作者具有精湛的技术外,对手术护士也提出更高要求,要了解手术步骤,掌握器械性能、使用方法及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特别是随着手术器械和仪器的不断改善以及各种眼内填充物的使用,目前此项治疗技术已非常成功,已成为眼后段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施行20例玻切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术属眼科显微手术,眼内操作难度大,除要求术者操作精细、灵活、准确及丰富显微手术经验外,护士和医生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本院自2002年1月-12月对32例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术中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精细而复杂的高水准眼显微外科手术,具有手术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长、组织损伤重、术后并发症多且病情严重等特点,手术的关键除了术者熟练高超的技术外,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侯亚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253-125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进行专科护理的体会。方法:对136例(单眼)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1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配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的开展,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达到巩固疗效、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对63例视网膜玻璃体疾病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光凝、注气、注硅油等治疗,手术前针对不同病人、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和健康教育,术后采取俯卧位及自制多种支撑物的特殊护理,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结果6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对护理表示满意。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科手术中相对比较复杂的手术,其手术前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护理人员配合好医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对患有玻璃体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病变的病人给予有效治疗。方法:经对151例玻璃体切割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认为器械必须进行彻底消毒灭菌,设备要调试无误,平衡液配制和悬挂最佳,调整好病人的心态,密切观察病人术中的反应,安排好患者术后的各种事宜,保持患者的体位,需眼内注气者,应使眼内气体顶压视网膜脱离处并及时吸收。结果:由于护理人员的精心准备和医生的精湛技术,151例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均康复出院,至今无其它并发症出现。结论:行玻璃体切割术过程复杂,准备和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及熟练的技术水准是整个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自 1970年 Machemer发明 VISC(Vitreours Infu-sion Suction Cuter,玻璃体注吸切割器 )以来[1] ,经过大量临床实验 ,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玻璃体手术。术中以重水、乳酸林格注射液、C3 F8或硅油置换被切割的玻璃体 ,重新形成新的屈光介质 ,并维持眼球正常形态 ,同时对视网膜剥脱病患者有助于视网膜复位。1 临床资料2 0 0 0~ 2 0 0 2年 ,我科已为 35例患者实施了此种手术。患者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14岁。主因外伤后玻璃体病变、玻璃体内异物、外伤或视网膜中央静脉周围炎引起玻璃体积血、眼底病等入院。入院时视力最佳者为 0…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眼显微外科手术,是眼科治疗史上的一大革命^[1]。此手术具有手术难度大,跟内操作时间长,组织损伤重等特点。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了先进的设备,术者熟练高超的技术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配合治疗及护士的精心护理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