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琴 《吉林医学》2012,33(23):5133-5134
目的:对比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连续不间断、边静脉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试验组用同样的封管液,消毒肝素帽以后,只将5 ml注射器的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均匀缓慢注入肝素封管液3~4 ml后,先夹封管夹再拔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回血、堵管较少发生。结论: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此法,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重新穿刺的麻烦,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该封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杨英  张小钰  阎东 《甘肃医药》2011,(12):761-76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夹管部位对化疗患者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留置针输液结束封管后夹闭延长管远段(延长管后段任意处),观察组在留置针输液结束封管后夹闭延长管近段(延长管前1cm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导管内回血、导管堵塞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夹管部位在延长管近段明显提高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将活塞夹闭在延长管远段,观察组将活塞夹闭在延长管近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有效夹闭部位为延长管近段。  相似文献   

4.
来彩霞  王敏 《吉林医学》2012,33(23):5083-508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最佳封管方法。方法:将65~75岁年龄组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00例,输液结束时,只将头皮针的针头斜面留在套管内,缓慢推注0.1%肝素NaCl溶液10 ml,然后在拔针的同时,用小夹子夹住留置针延长管的根部进行封管。对照组100例,输液结束时,将头皮针的针头退至套管针的2/3处,接上0.1%肝素NaCl溶液5 ml边退边推,推注完后,拔出针头再用留置针上的小夹子夹住留置针延长管的根部封管。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天数7 d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 d(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采用只将头皮针针头斜面留在套管内,缓慢推注10 ml 0.1%肝素盐水的方法较边退边推,推注5 ml 0.1%肝素盐水的封管方法,其堵管的发生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改良封管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改良对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方法,探讨静脉留置针减少封管次数、回血次数,避免发生堵管并拔针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007年以来在我科住院的患儿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封管,由BD公司提供的封管方法;改良组采用脉冲式缓慢推注和调节夹子位置进行的正压封管。比较两组封管总次数、回血次数,有无发生堵管并拔针及留置针留置的天数。结果:改良组封管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式缓慢推注和调节夹子位置进行的正压封管可以减少封管总次数、回血次数,避免发生堵管并拔针,且可增加留置针留置的天数。  相似文献   

6.
脉冲式封管与普通式封管对于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脉冲式封管与普通式封管对于有效防止深静脉置管封管后再次应用时输液不畅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用10 ml稀释肝素液(125 U/ml)脉冲式封管(推一下停一下),每推注0.2 ml,暂停1 s,再推注0.2 ml,如此反复进行至完成封管.对照组用10 ml稀释肝素液缓慢推注封管.两组在封管时均采用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的正压封管.将活塞夹闭在深静脉置管的近端.比较两组封管的效果.结果 两组封管结果,观察组深静脉置管针的堵管发生率远远小于对照组,而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结论 脉冲式封管对保护深静脉置管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普通式封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康复病区健肢浅静脉留置针使用两种不同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的堵管率、留置时间。方法:随机选取89例在健肢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0.9%氯化钠封管,B组使用浓度为25U/ml稀肝素液封管,观察两种不同封管液堵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A组使用0.9%氯化钠封管的留置针堵管率高于B组使用浓度为25U/mI稀肝素液封管的留置针,留置时间A组为36小时(1.5天),B组为84小时(3.5天);按照浅静脉留置针最长时间规定96小时(4天)A组平均堵管率为100%,B组平均堵管率为37.7%。结论:由于康复病区患者均须进行康复训练,患者活动较其他病区患者时间长,使用0.9%氯化钠封管堵管率远高于稀肝素液封管,因此在康复病区不适宜使用0.9%氯化钠进行浅静脉留置针封管。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但输液完毕封管时,虽然采用同样的肝素液,封管方法也相同,仍出现管腔内不同程度的回血或堵塞,直接影响其留置及使用时间。经临床实践发现,采用有效的夹管方法直接影响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具体方法:常规正压封管后将活塞夹闭在静脉留置针与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于术后应用静脉留置针,在不同的送管时机与封管方法中,对其留置时间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18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呈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送管方法予以留置针穿刺以及不同的推注方法进行封管,并观察两组穿刺的成功率以及应用不同的推注方法进行封管后其堵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封管后在不同时间的堵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熟练掌握正确的送管时机以及封管方法,能够确保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同时,封管液的推注速度准确把握,能够有效延长其留置的时间,而且能够减少堵管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方法将137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ml,待液体输完后缓慢推人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内,边推注边退针正压封管法,实验组采取在对照组封管方法的基础上从留置针双翼根部反折延长管方法封管.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降低堵管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运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时,采用正压同时反折留置针延长管法封管,可延长置管时间,减轻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最佳封管浓度。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104例有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2.50%高浓度肝素钠封管液组(实验组)53例和1.25%低浓度肝素钠封管液组(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堵塞发生率及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管道堵塞发生率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2.50%高浓度肝素钠封管液是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导管堵管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方法:将137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ml,待液体输完后缓慢推入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内,边推注边退针正压封管法,实验组采取在对照组封管方法的基础上从留置针双翼根部反折延长管方法封管。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降低堵管率等方面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在运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时,采用正压同时反折留置针延长管法封管,可延长置管时间,减轻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0.9%氯化钠封管与原液封管在消化性溃疡病人静脉留置针实用的效果.方法:我科2009年度20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两组,观察组输液后用原液封管封管,对照组用0.9%氯化钠封管,两种封管液均直接从肝素帽均匀推注.结果:两种封管方法的堵管率,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针的平均保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器内原液的压力封管可以代替生理盐水封管,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潘雪群 《肇庆医学》2004,(2):36-36,38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影响。方法:等量同浓度肝素钠盐水,分别用头皮针及7号针头封管。结果:应用7号针头组封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头皮针组。讨论:不同封管方法对留置针留置成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肝素钠和生理盐水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病区责任护士管床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盐水(25 U/ml)封管,观察组静脉输液结束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封管,两组均采用脉冲正压封管,从堵管率、肿胀、静脉炎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来反映不同封管液的效果。结果:两种封管液的堵管率、肿胀、静脉炎发生率和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使用生理盐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将16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人.试验组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3ml封针;对照组使用肝素帽,输液完毕用1:100肝素盐水5ml脉冲式封针,观察2组发生回血、堵塞、留管时间的长短.结果试验组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使用简单、方便,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回血率,同时延长了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置管的时间,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改良正压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静脉留置针改良正压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收治行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带液进行拔针封管处理,观察组患儿予以改良正压封管技术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处理。对比两组患儿留置针的回血率、堵管率、患儿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回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方面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64.3±14.2)h,明显长于对照组静脉留置时间(45.7±8.9)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良正压封管技术,可有效提高儿科护士的临床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患儿回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干预后留置针有更长的留置时间,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炳球 《华夏医学》2002,15(5):651-651
套管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能减轻患者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 ,保护血管 ,有利定时给药和抢救治疗 ,减少局部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1] 。近年来 ,我科对重症患者、穿刺困难患者及一日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常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法。一般一次穿刺可保持 3~ 7d左右。每次输液完毕 ,均采用生理盐水 10ml进行封管 ,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 ,相同的封管液封管后 ,有些患者仍发生阻管现象 ,通过观察发现 ,虽以相同的封管液封管 ,但封管过程中针头退出方式不同其效果差异明显 ,现将我科近年行静脉留置针 30例的操作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脑血管病住院治疗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封管液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1 2500 IU+生理盐水250ml封管液进行封管.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5d为5例,无堵管、静脉炎的发生;对照组留置时间≤5d为20例,发生堵管13例,静脉炎9例.结论 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的肝素封管液对脑血管病治疗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各种原因,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方法 从回血堵管、冲管封管不规范、封管夹的位置过远、留置针延长管打折、留置针导管打折、压力过低、静脉痉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护士应熟悉导致留置针堵管的多种原因及有效维护方法.结果 通过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的分析,指导护士有效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延长置管时间.结论 有效延长留置针置管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及家属恐惧心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