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加强对现代化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方法: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配备现代化清洗、灭菌设备,严格区域感染管理,完善各项监测制度及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结果:各项监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物品灭菌合格率100%,保证了临床科室的使用安全,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转变观念,培训专业化的消毒供应队伍,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突出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化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杰明 《包头医学》2008,32(1):56-57
目的: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控管理,杜绝医院内感染。方法:建立供应室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清洗、灭菌、下收下送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对各类物品器械的消毒灭菌实施全方位质量跟踪管理。结果确保了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的质量,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使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结论: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1],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吴钦钰 《包头医学》2007,31(4):253-254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供应室应承担医院各种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工作,但是,多数基层医院供应室条件及设施都没有达到要求,还存在着临床科室待灭菌物品自行清洗、包装,由于操作不规范,因而导致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低。因此,我院为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技术管理的完善,使消毒灭菌的质量得到保证,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的感染.方法 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实际情况,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来完善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技术管理,主要在供应室建筑布局、工作人员知识培训、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消毒灭菌各环节质量检测等方面完善改进.结果 通过质量技术管理的改进,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确保了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在控制医院内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的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确保了供应给临床科室的无菌物品质量,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格执行灭菌器操作规范的效果.方法 我院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灭菌器的操作规范及灭菌效果监测,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供应室无菌物品100%合格.结论 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灭菌器的操作规范及灭菌效果监测,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医院感控办,护理部加大对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和质控力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消毒灭菌各环节质量检测,强化人员教育和培训,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强化意识。结果使消毒供应室不仅成为发放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了消毒灭菌合格率,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结论严格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关健,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和管理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效果,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5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点科室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后物品、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检测结果。结果:3年共采样2 079份,合格1 905份,总合格率91.63%。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后物品、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合格率依次为94.48%、93.19%、74.59%、100.00%、100.00%、91.71%。结论:20112013年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的现象,需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某医院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自2013年6月开始加强了该院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控,以2012.1~2013.6期间该院供应室一般消毒灭菌质量管控作为对照,分析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结果: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控期间压力蒸汽灭菌、空气培养、物品表面细菌合格率及洗手正确率均高于对照,且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均有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控,可对提升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等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整体护理病房每日下收下送工作的进行,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会。方法: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每日下收下送,每月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后微生物检测和不定期消毒灭菌效果监控。结果:加强下收下送消毒灭菌物品的管理,使得各类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加强消毒灭菌的质量,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物品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方法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基础建设,合理布局,完善必备设施,创建管理体系,将6家医院需要的消毒灭菌物品和重复使用物品集中管理,结果实行集中管理后,各医院的消毒供应质量明显提高,保证了医疗物品的安全性,实行集中管理后的灭菌物品质量的检测合格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院的消毒灭菌物品质量,控制成本,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源性污染对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科学管理,保证供应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 应用科学仪器和合理的建筑布局、人力资源,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等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物品的安全供应.结果 通过对供应中心的科学管理,医院未发生因灭菌物品造成的院内感染与医疗纠纷.结论 科学的管理措施是安全生产保证供应的前提,能够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认真执行医院管理制度,加大对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和质控力度,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 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了消毒灭菌合格率,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严格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关健,由于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得到了保证,使之能很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率,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周妍丽  黄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25-4626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治疗室的各种感染控制的方法。方法:对于环境、无菌物品、医疗器械及医务人员手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及措施,严格操作。结果:所有无菌监测检查结果合格率达100%,均达到消毒技术规范标准。结论:合理规范的灭菌方法及消毒隔离措施,是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地遏制眼科治疗室各种交叉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 加强环境布局改造,规范各个工作区域工作流程的管理.结果 自2008年消毒供应中心检验达标以来,未发生一例因消毒供应中心而造成的医院感染.临床科室满意度达100%,灭菌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工作流程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供应室是全院消毒、灭菌的重地,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为使医院病人、职工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侵袭,为保证灭菌物品灭菌合格率达100%,卫生部适时更新颁发了《消毒技术规范》,为医疗护理安全奠定了基础,那么,供应室如何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呢?本人在供应室工作多年,现就我科执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找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现场抽检和细菌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科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室内空气检测合格率95.1%;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96.8%;医护人员手检测合格率98.8%;Ⅱ环境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低于Ⅲ类环境区域;灭菌物品检测合格率98.6%;使用中消毒液检测合格率95.7%;透析液检测合格率100%;灭菌器生物监测合格率100%。结论医院消毒灭菌整体质量比较好,但在医院感染管理上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要加强对Ⅱ类环境区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遵循2012版《消毒技术规范》,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对供应室的空气以及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监控其消毒效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以及各科室满意度。结果:质控实施后各步骤器械处理效果明显提高(P0.05);各科室满意度也显著改善(P0.05);自本院消毒供应室达标至今,从未发生因消毒供应室工作失误,消毒灭菌不到位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严格实施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以及无菌环境的保持,是供应室为医院提供优良无菌物品的前提,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本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及棉拭子法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品等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种监测对象卫生合格率分别为空气合格率81.67%;医疗用品100.00%;物体表面96.00%;医护人员手98.2%;使用中消毒剂96.00%;压力蒸汽灭菌器100.0%。结论:本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整体较好,但应加强重点区域及灭菌物品管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消毒灭菌是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主要控制措施之一。为了解我院消毒灭菌质量,更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对本院1998年-2001年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方法 对空气细菌,物体表面细菌,医护人员手的细菌,使用中消毒剂及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的污染均采用活菌计数法;高压蒸气灭菌物品采用生物学监测法。结果 空气中细菌4年平均合格率92.3%;物体表面细菌4年平均合格率90.2%;医护人员手4年平均合格率81.4%;使用中消毒剂4年平均合格率97.6%;无菌器械保存液4年平均合格率96.8%;高压蒸气灭菌物品4年平均合格率98.2%。结论 随着我院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加强了对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的管理力度,使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医院内感染,加强医院消毒工作的管理,发现消毒灭菌薄弱环节,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日常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7年常规性监测和对我院重点科室的室内空气、无菌物品和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灭菌效果的目标性监测进行了纵向和横向对比与分析。结果合格率总体在提高,2007年消毒质量合格率高于2005年,但低于2006年;Ⅲ类区域的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合格率逐年提高,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数消毒质量监测结果为2007年合格率高于2005年,低于2006年。结论消毒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严格的消毒灭菌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的监测结果可作为科室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效果评价。充分利用监测信息,制定出改正措施,既消除了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又合理地利用了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