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中,患者间羟去甲肾上腺素(NMN)和间羟肾上腺素(MN)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和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9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开始切皮时、探查肿瘤时、切除肿瘤时、麻醉结束时的5个时间点进行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样本中NMN和MN的水平.结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NMN水平,在手术中各时间点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MN无明显差异(P>0.05);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NMN和MN水平,在手术期间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手术中,患者血NMN在不同时间点有明显变化,而MN相对稳定.提示术中麻醉诱导和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MN是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为稳定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诊断嗜铬组织来源肿瘤(嗜铬细胞瘤)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5月- 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具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并比较嗜铬细胞瘤和非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25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和4 38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入选本研究.NMN和MN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005和0.783±0.019;嗜铬细胞瘤与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NMN[(2930.56±4166.56) pg/mL和(70.48±25.07) pg/mL]和MN[(585.68±1368.75) pg/mL和(45.61±42.63) 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血浆NMN在130 pg/m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0.0%,血浆MN在83 pg/m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4%和90.0%.69例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NMN[(3 145.8±3651.86) pg/mL和(233.1±934.92) pg/mL]和MN[(653.7±1 053.12) pg/mL和(47.56±25.82) 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血浆NMN和MN水平可作为嗜铬细胞瘤的一线筛查指标,术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可反映手术效果和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诊断嗜铬组织来源肿瘤(嗜铬细胞瘤)的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具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并比较嗜铬细胞瘤和非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25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和438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入选本研究。NMN和M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005和0.783±0.019;嗜铬细胞瘤与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NMN[(2930.56±4166.56)pg/mL和(70.48±25.07)pg/mL]和MN[(585.68±1368.75)pg/mL和(45.61±42.63)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血浆NMN在130pg/m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0.0%,血浆MN在83pg/m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4%和90.0%。69例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NMN[(3145.8±3651.86)pg/mL和(233.1±934.92)pg/mL]和MN[(653.7±1053.12)pg/mL和(47.56±25.82)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血浆NMN和MN水平可作为嗜铬细胞瘤的一线筛查指标,术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可反映手术效果和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46例正常人及1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尿中去甲变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 NMN)、间甲肾上腺素(metanephrine, MN)和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anillylmandelic acid, VMA)含量.结果 嗜铬细胞瘤患者与正常人比较NMN和MN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无统计学意义(P>0.05);NMN和MN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00%,假阳性率为19.56%;NMN和VM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00%,假阳性率为10.87%. 结论毛细管电泳法对NMN和VM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嗜铬细胞瘤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D)检测血浆游离型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MNs)在嗜铬细胞瘤中诊断应用和预后观察。方法:采用HPLC-ED检测分析血浆游离型MNs嗜铬细胞瘤患者21例、健康对照组26例、原发性高血压组23例和非嗜铬细胞瘤性肾上腺占位性疾病组24例。结果: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游离型MNs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以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150 ng/L和(或)甲氧基肾上腺素(metanephrine,MN)120 ng/L为切点,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100%、89%。NMN、MN浓度与肿瘤体积密切相关(NMN:r=0.952,P=0.000;MN:r=0.510,P=0.018)。嗜铬细胞瘤患者在肿瘤切除后血MNs浓度迅速降低。结论:血浆游离型MNs是诊断嗜铬细胞瘤和预后观察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能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尤其在麻醉诱导插管、肿瘤探查、剥离时易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心律紊乱,切除肿瘤后又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其手术安全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现对2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的麻醉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开腹手术比较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与10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观察人工气腹前(开腹组手术开始前)、人工气腹后20min(开腹组手术切皮后20min)、分离肿瘤时和肿瘤切除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与人工气腹前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在人工气腹后20min、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HR)较插管后明显增快(P<0.05)。与手术开始前比较,开腹组患者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使用降压药、升压药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天数与开腹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麻醉所承担的风险与开腹手术相似,但创伤小,住院天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4h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5h尿VMA/Cr,血、尿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和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对4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11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9例健康体检者的24h尿VMA,5h尿VMA/Cr,血、尿NMN和MN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4h尿VMA检测的敏感性仅为73.3%,低于血NMN+MN的95.6%(P〈0.05)、尿NMN+MN的97.8%(P〈0.05)和血、尿NMN+MN联合检测的100%(P〈0.01)。5h尿VMA/Cr检测的特异性为84.1%,低于24h尿VMA的92.2%、血NMN+MN的93.6%、尿NMN+MN的93.9%和血、尿NMN+MN的联合检测99.7%(P均〈0.01):24h尿VMA、5h尿VM~Cr、血NMN+MN和尿NMN+M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923、0.972和0.985。结论血、尿NMN+MN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临床诊断嗜铬细胞瘤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如果两者联合检测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张俐玲  郭志娟 《九江医学》2005,20(3):101-101,103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位(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嗜铬体等)的肿瘤,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临床表现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发作时症状严重,给病人带来严重威胁。治疗需切除肿瘤,但麻醉及手术中血压波动大,故麻醉和手术期间有很大危险性,手术前需进行妥善准备及护理。我院自1998年以来,治疗嗜铬细胞瘤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医学研究》2008,17(4):339-33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卫庆等,在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疑难病例诊治及发病机制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进展。该成果目前获得上海市第六届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疑难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间羟肾上腺素类似物(MN)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使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由原来约50%提高到目前的9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对19例拟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选用静吸入复合全麻,同时给予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等麻醉管理技术,严密监测,及时有效地处理高血压与低血压。结果 19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一例患者应用α-受体兴奋剂。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管理是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麻醉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喉罩与气管导管插入及拔出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卵巢瘤或子宫切除术气管导管或喉罩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常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观测气管插管或喉罩插入后1、3、5 m in以及气管导管或喉罩拔出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管导管或喉罩插入及拔出时点BP和HR比较,数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卵巢瘤或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优于气管内插管,麻醉诱导和恢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应激反应轻,全麻恢复过程平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肾上腺PHE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期切除组(双侧PHEO同期切除,n=23)和分期切除组(双侧PHEO分期切除,n=20),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期切除组患者均行开放手术。在分期切除组中,双侧肿瘤均行开放手术16例,一侧行开放手术、另一侧行腹腔镜手术2例,双侧肿瘤均行腹腔镜手术2例。同期切除组和分期切除组中开放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6h和2.11h(P〈0.05),出血量分别为1680.00mL和276.92mL(P〈0.05),术中大幅血压波动发生率分别为52.17%和18.67%.(P〈0.05),术后暂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82.61%和44.44%(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07d和10.41d(P〉0.05),左侧肿瘤直径分别为4.32cm和5.64cm(P〉0.05),右侧肿瘤直径分别为5.10cm和4.01cm(P〉0.05)。两组术后平均随访9.30年(4个月-27年),同期切除组和分期切除组分别有6例(26.1%)和3例(15.O%)复发。结论与同期切除比较,双侧PHEO分期切除的术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能是双侧肾上腺PHEO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分析28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使用艾司洛尔后HR、SBP、DBP、MAP、CVP的变化.结果:使用艾司洛尔后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大,与入室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安全有效,可防治围术期的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孙明  巩红岩  张永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500-500,547
目的:总结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麻醉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分析18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在术中使用硝普钠和艾司洛尔后HR、MAP、CVP的变化。结果:使用硝普钠、艾司洛尔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大,与入室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果: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安全有效,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1例.其中经后腹膜途径23例,经腹膜途径8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病理诊断皆为嗜铬细胞瘤.有4例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血压最高达210/110 mmHg,最低达到85/55 mmHg,心率最高达121次/min.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平稳.术中出血量约为40-210 ml,平均(70±21) ml,无1例患者输血,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60±20) 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1d.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术前内分泌检查尿香草苦杏仁酸(VMA)、肾上腺素(N)、去甲肾上腺素(NE)增高者,术后3个月复查已经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症状复发以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者可根据经验和肿瘤大小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或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7.
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吸入异氟醚麻醉或静注异丙酚麻醉静脉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 15例。两组诱异用药相同 ;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或异氟醚。于诱异前、插管后、麻醉维持 30min及 6 0min采静脉血 ,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异氟醚组各时点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明显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异丙酚组胰岛素浓度在麻醉后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下血糖显著升高 ,而异丙酚麻醉血糖无显著变化 ,故异丙酚麻醉较适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