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初步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25例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脑内支架形成术治疗.结果5例药物治疗无效均成功的采用支架形成术,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5%和8.3%临床随访5例,症状均完全缓解,无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脑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从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血管造影后实施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0例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率从术前的(85.2±2.2)%降至(23.5±1.8)%,术后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193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7例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均未出现支架移位和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通过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缺血症状与脑卒中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近日,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在国内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赵家军教授指导下,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超长球囊一次性成形技术,对一名下肢胫前动脉狭窄长达100毫米的女性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了一次性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长期病变导致患者,实施了一次性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长期病变导致患者出现的足底疼痛及酸胀不适感立即消失。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手术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期疗效随访。方法2003年至2009年对10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结果10例患者成功植入10枚颅内自膨胀支架,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81.3%(50%-90%)降低到11.6%(0~20%)。10例经6~24个月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5±1.5)个月。10例DSA复查支架通畅,未见明确再狭窄,未见卒中及脑缺血发作。随访10例中8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2例部分缓解。结论颅内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效果。方法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5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各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例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连续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9±10)%降低到(11±7)%。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姬会霞  管建  江卫萍 《现代保健》2010,(16):124-125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学》2007,(21):60-60
介入支架技术是治疗动脉狭窄的现代医疗技术之一。但一般情况下是在一支狭窄动脉里放置一枚支架。最近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勇闯“禁区”,为一位颅内椎动脉严重狭窄长度达5厘米的患者,置入3枚特殊支架,重新打通椎动脉,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olitaire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11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并接受Solitaire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单纯基底动脉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1例。分析血管再通效果,术后出血情况,评估院内及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11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中10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8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4例患者在取栓后责任血管存在明显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术,3例因取栓后仍存在管腔狭窄,将SolitaireAB支架在狭窄处释放后狭窄纠正,残余狭窄率〈40%,遂予电解离断。11例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3个月,5例功能转归良好,其中2例术后即时疗效明显,1周内症状完全缓解;1例术后3个月仍遗留肢体偏瘫;5例死亡,其中4例家属放弃后续治疗出院。结论Solitaire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改善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为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07,7(6):78-78
近年来,人们采用一些血管内干预法试图治疗颅内、外动脉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这些方法正被在评价中,包括急诊血管成形和支架成形术、机械碎栓和血栓抽吸等。一般情况下,机械性干预方法常与静脉或动脉内溶栓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导丝插管技术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s选择行ERCP治疗的患者,对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失败且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保留胰管导丝。再次用第2根导丝引导切开刀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并比较双导丝法与常规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73例治疗性ERCP中,常规插管成功51例,22例为插管困难性ERCP,对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采用双导丝技术行胆管深插管有16例,成功1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插管方法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胰腺炎,在双导丝方法中也有2例发生术后胰腺炎,两组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插管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补偿方法,可以提高困难性ERCP诊治的成功率,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是保证双导丝插管法行困难ERCP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官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在治疗不孕的115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根特制进口的输卵管导丝在官腔镜指引下找到输卵管开口,于直视下将输卵管导管丝缓缓插入疏通输卵管,然后拔出导丝注入美兰稀释液,如注入通畅无阻力且无返流,提示输卵管管腔已疏通。结果:161例均在输卵管输液器加压通水失败后以TERUMO导丝疏通,有9例一侧输卵管疏通时造成输卵管峡部穿孔,对侧成功,还有9例16条输卵管开口显示不清,在下次月经干净3d第二次疏通成功。手术成功率69%。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术野清晰,是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微创手术,副作用少,痛苦小,具有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且在官腔镜下直视插管,可避免损伤内膜。官腔镜下输管疏通术,是一项有价值的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输卵管阻塞的原因、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两种输卵管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统计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输卵管192条。输卵管阻塞原因以输卵管管腔粘连及周围粘连为主;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准确度为54.5%,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的准确度为85.7%。术中诊断89例输卵管阻塞患者中64例行双侧或单侧RF导丝扩通术,共扩通输卵管94条,术后总通畅率79.8%,术后随访率80.6%,活产率为45.6%。结论: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针对病因治疗,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优劣.方法 将确定有ERCP指征的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泥鳅导丝组(A组)和斑马导丝组(B组),每组62例.观察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5.2%(59/62),一次性插管成功时间为(1.38±0.52) min,均显著优于B组的82.3%(51/62)、(1.63±0.61) min(P< 0.05),A组总插管成功率为95.2%(59/62),与B组的96.8%(60/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2.9%(8/62),而B组为32.3%(2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操作中应用泥鳅导丝在操作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斑马导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在X线及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的方法. 方法: 选取52例SAP病人分别采用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和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记录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舒适度(VAS评分)以及留置时间. 结果: X线辅助下超滑导丝法较内镜辅助法的置管时间短,VAS评分低,置管相关并发症(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低(P<0.05);两种方法在置管成功率,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误吸、呼吸困难)以及远期并发症(导管移位、咽炎、鼻窦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留置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X线辅助下超滑导丝法和内镜辅助法均是SAP病人早期非手术放置鼻空肠管有效、安全、易行的方法.X线辅助下超滑导丝法可作为一般病人的首选方法;对需要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以及并发胰性脑病、十二指肠狭窄的SAP病人,内镜辅助法则更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级气溶胶颗粒粒径分布测量的新方法.[方法]根据丝网采集气溶胶的基本原理,建立利用丝网组合测量纳米级气溶胶颗粒粒径分布的方法,并通过比对试验和现场测量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经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基本吻合;现场测量结果表明,室内气溶胶颗粒物的中位值和粒径分布因环境条件变化而有波动....  相似文献   

16.
冶固军  张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84-3385
目的探讨正畸弓丝固定前牙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0收治的因外伤前牙需进行正畸固定的患者32例,共计牙齿53颗,53颗牙齿均用正畸固定技术进行前牙固定,其中应用不锈钢方丝25颗,镍钛圆丝28颗,比较其临床疗效,操作时间及并发牙周炎的情况。结果不锈钢方丝组总有效率为80.0%,镍钛方丝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总体疗效比较,P﹥0.05。不锈钢方丝组,镍钛方丝组发生牙周炎及手术时间,两组比较,P﹤0.05。结论应用不锈钢方丝与镍钛方丝正畸技术固定外伤前牙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两种弓丝临床应用特点不同,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加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unnstrom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尿中镉的智能稀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智能稀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作业人员尿中镉含量的可行性,做好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工作。方法应用智能稀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镉。结果灵敏度0.010μg/L,检出限0.013μg/L,精密度低、中、高RSD分别为2.5%、1.2%、0.7%,回收率97.5%~102.5%,线性范围0.00~2.00μg/L,稳定性>10d。检测某电池厂镉作业工人120人,其中不接触镉24人,低、高浓度接触镉56、40人,尿中镉测定结果分别为(0.32±0.06)μg/g肌酐,(2.51±1.54)μg/g肌酐、(8.73±3.62)μg/g肌酐经两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该方法尿样直接稀释测定,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能满足大批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手术资料。结果:237例中235例成功完成手术,其中1例因局部粘连重损伤膀胱,1例因膀胱腹膜返折处血肿中转开腹。结论: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并非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合理选择病人,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步骤及技巧是顺利完成该类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技术规范化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采用腹膜透析技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9例,研究与腹膜透析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腹膜透析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发生率由2007年的42.85%逐年下降至2011年的5.26%,总发生率为14.49%);外科技术相关性并发症如管周渗漏(4.35%)、渗血(15.94%)、疼痛(39.13%);导管技术相关性并发症如导管脱落(1.45%)、导管堵塞(5.80%)、导管移位(18.84%)。结论重视腹膜透析技术的规范化有助于推广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明显减少腹膜透析的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