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信号。该文介绍了HPV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清除及其影响因素,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中高危型HPV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的疗效及预后有意义。持续高危型HPV阳性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持续和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首要致病原因,高危型HPV阳性增加了CINⅡ、Ⅲ级和宫颈浸润癌的危险性,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CIN进展的必要条件。因此,HPV检测及分型,对预测病变转归、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及诊断标准病例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从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选择了超薄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学说的确立,促使高危型HPV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该文阐述了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筛查、非典型鳞状上皮不能明确意义(ASC-US)病人的分层管理、阴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病变的预测及随访以及指导HPV疫苗的研究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本院行宫颈癌筛查的12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高危型HPV负荷量和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的关系,并用ROC曲线分析,确定HC-Ⅱ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判断宫颈病变≥CINⅡ理想的RLU/CO界值。结果:1221例患者组织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粘膜炎667例,CIN407例(其中CINⅠ109例、CINⅡ~Ⅲ298例),宫颈癌147例。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患者高危HPV-DNA负荷量的中位数分别为32.58,58.16,103.83和173.68。根据ROC曲线,统计结果中各可能切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发现确定预测≥CINⅡ宫颈病变最佳RLU/CO值为3.155,该点灵敏度88%,特异度57%,Youden指数0.446。结论: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存在明显相关性,预测≥CINⅡ宫颈病变高危HPV负荷量最佳值为3.15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消退规律,了解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病变残留或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502例妇女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进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后,术后6、12、18、24个月HPV清除率分别为83.63%、94.39%、97.31%、98.88%。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人群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达26.8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后6个月高危型HPV己大部分消退,术后2年基本完全消退。术后宫危型HPV持续感染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HPV阳性妇女,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6.
LEEP治疗CIN伴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CINⅠ~Ⅲ伴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LEEP治疗,术后3个月再次检测其宫颈HPV—DNA的负荷量,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术后3个月,80%以上的CINⅠ-Ⅲ病例转为慢性炎症;宫颈HPV负荷量由术前162.81下降为1.05,转阴率47.41%,低HPV负荷组与高HPV负荷组两组之间CIN转归存在显著差异(P=0.000)。结论LEEP可以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可以明显降低宫颈HPV负荷量。LEEP治疗后,宫颈病变的转归与术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的高低密切相关,提示高危型HPV负荷量的检测作为CIN治疗后随访项目之一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105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HC-Ⅱ检测高危型HPV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同时研究ASCUS与患者年龄及其主观症状的关系。结果 ASCUS主要分布在30~49岁年龄段(70.48%),105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具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炎症80.95%(85/105)、CIN18.10%(19/105)、宫颈浸润癌0.95%(1/105)。这些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43例,其中CIN11例,包含7例高级别及以上病变;高危型HPV阴性62例,其中CIN9例,仅包含1例高级别病变。高危型HPV对高级别病变预测有意义(P=0.008)。在所有ASCUS患者中18例无任何症状,87例有症状(82.86%),症状与宫颈病变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587)。结论应对30~49岁ASCUS患者,尤其是高危型HPV阳性者,阴道镜下取活检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一高危HPV亚型与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性生活史并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137例,比较患者细胞学、病理学结果出现的概率;比较单一高危HPV亚型与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的差别。结果:①在全部感染病例中,以20~49岁者居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②感染病例中,高危型别以HPV16感染率最高。③在宫颈高级别病变中,以HPV16感染率最高。④单一高危与多重高危HPV感染相比较,宫颈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高低危混合HPV感染中低级别病变概率高于单纯高危HPV感染,而高级别病变则相反。结论:①与单一高危HPV亚型相比,多重高危HPV亚型感染对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不明显。②与单纯高危HPV亚型感染相比,高低危HPV亚型混合感染更多表现为低级别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正常但高危型HPV感染妇女的宫颈病理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2月就诊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的30岁以上行宫颈细胞学+Cervista高危型HPV联合筛查妇女的临床资料,对细胞学正常但高危型HPV感染且行阴道镜检查的218例妇女取活组织检查,分析其病理结局。结果:218例患者中,宫颈病变占27.5%(60/218),其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1.0%(24/218),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3.8%(30/218),宫颈浸润癌占2.8%(6/218)。HPV A9组感染共141例,其中CINⅡ/Ⅲ及以上病变21.3%(30/141),HPV A9组阳性与A9组阴性者比较,CINⅡ/Ⅲ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细胞学检查阴性,对宫颈高危型HPV检测及阳性结果尤其是A9组阳性,应高度重视,立即行阴道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宫颈癌前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502例妇女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28例存在病变残留或复发,高危型HPV-DNA检测诊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84.18%,25.74%,99.50%。术前HPV负荷量与病变复发或残留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7163)。术后HPV负荷量与病变残留或复发之间存在等级相关(P=0.010)。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术前HPV负荷量与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无相关性。术后HPV负荷量越高,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正>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的闭合环状DNA病毒,根据致病力强弱可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主要与生殖器疣有关,高危型则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分析高危型HPV亚型感染对早期诊断和预防宫颈病变有  相似文献   

12.
探讨应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及对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的处理方案。 在英国附属于5个医疗中心的161个社区进行本项研究,研究对象在过去3年内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及未接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对研究对象做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查。将临界细胞学改变(相当于巴氏IIa或TBS分类ASCUS或AGCUS,译者注)和高危型HPV阳性伴细胞学阴性规定为筛查异常。将筛查异常的患者随机分配到立即阴道镜检查组或随诊组。对随诊者在6个月时进行细  相似文献   

13.
HPV感染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已鉴定的HPV型别约有130余种,不同型别甚至不同亚型的HPV病毒其致病力不同,依据HPV病毒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可将其分为高、中、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如HPV16,18,45,46常引起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因此,对HPV感染进行检测和分型在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病情随访监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在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风险仍高于正常人群。治疗后HR-HPV阳性、细胞学异常、切缘阳性等是宫颈高级别病变残留/复发的预测因子。HPV基因分型检测能明确治疗后HR-HPV的不同感染状态,有助于检出高风险人群。相较治疗后HR-HPV新发感染和再发感染,同一亚型HR-HPV持续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治疗后的疾病残留/复发密切相关。HPV16/18型是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治疗后最常见的持续感染型别,有更高的疾病残留/复发风险,临床上应加强随访力度。与单纯细胞学、HR-HPV检测相比,随访HR-HPV基因分型能提高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治疗后疾病残留/复发的敏感度,同时保持相似甚至更高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宫颈细胞学异常病例中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妇科门诊经宫颈细胞学筛查提示异常的患者200例,采用HPV病毒检测,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分析HPV病毒感染与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200例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的患者中,HPV感染患者86例,其中高危型感染59例,低危型感染27例,单一亚型感染26例,多重亚型感染36例,宫颈病变者74例。结论:在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的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且HPV重复感染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中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藏族妇女高危型HPV载量动态变化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评价病毒载量预测宫颈病变的发生风险。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方法检测高危型HPV载量,并将患者分为低载量组、中载量组和高载量组;按照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或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组、CIN2组、CIN3组和宫颈鳞癌(SCC)组,随访观察8~12个月。结果数据完整的病例353例,HPV低载量构成比在宫颈正常或炎症组最高,HPV中载量构成比在CIN组最高,HPV高载量构成比在SC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病理正常或炎症组在随访期间HPV转阴率为89.45%;初诊CIN1组行LEEP术后HPV转阴率为93.75%(45/48);初诊CIN2组行LEEP术后HPV转阴率为91.30%(21/23);初诊CIN3组行宫颈锥形切除及全子宫切除术后转阴率100%;未行手术干预的患者复诊HPV载量上升者宫颈病理结果较初诊时升级的例数增加,HPV载量下降组中病理结果降级的例数增加。结论高危型HPV高载量,宫颈鳞癌的发生风险可能升高,HPV感染后病毒载量长期持续上升,宫颈病变可能加重;手术干预可降低CIN患者的HPV阳性率,防止CIN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宫颈疾病专科门诊就诊的妇女5584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高危型HPVDNA的半定量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590例,阳性率28.47%,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88.89%,宫颈腺癌66.67%,CINⅢ92.77%,CINⅡ86.30%,CINⅠ44.58%,宫颈扁平型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9.59%。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也增高,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H=1984.714,P〈0.01),其中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及CIN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INⅠ与宫颈腺癌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宫颈扁平型湿疣、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宫颈扁平型湿疣、CINⅡ、CINⅢ与宫颈鳞癌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ROC曲线分析HC-Ⅱ检测宫颈高度病变,最能平衡敏感度和特异度的阳性分界点是3.7pg/mL,Youden指数为0.72,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0%。结论 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合理设置阳性分界点,可提高HC-Ⅱ检测宫颈高度病变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负荷量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102例,CINⅠ104例,CINⅡ120例,CINⅢ109例,宫颈癌94例,HC-Ⅱ法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结果: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41.18%、82.69%、89.17%、96.33%、91.49%,负荷量中位数分别为0.77 pg/ml、18.83 pg/ml、102.07 pg/ml、254.16 pg/ml、213.59 pg/ml,不同级别宫颈病变间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及负荷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层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分层间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当剔除病毒负荷量5 pg/ml的病例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癌前病变筛查及高危型HPV16、18DNA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高危HPV感染联合TCT的筛查效果。结果:1820例受检者中CINⅠ38例、CINⅡ42例、CINⅢ30例,SCL1例、高危HPV感染106例占5.82%TCT异常112例占6.15%,HPV或TCT阳性总数152例占8.35%,HPV或TCT阳性与单独TCT阳性及单独HPV阳性组比较,各级别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敏感度高,TCT与HPV联合可提高筛查敏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率为98.55%(68/69);HSIL组单一型别感染率为81.82%,多型别感染率为18.18%,HPV的型别分布以HPV16、52、58最常见;宫颈癌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95.45%,多型别感染率为4.55%,HPV的型别分布以HPV16、58最常见.所检出的HPV型别中以HPV16的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②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③HSIL与宫颈癌感染的HPV基因型呈多样性.且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以HPV 16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