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照分析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探讨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53例,面肌痉挛42例,行MRZ维时间飞越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3例三叉神经痛中,有48例MRTA重建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阳性率为90.56%。42例面肌痉挛中有40例MRTA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5.24%(40/42),与手术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隋昕 《药物与人》2014,(7):262-263
目的:神经性高血压与左侧延髓腹外侧嘴区的关系已被证实,对脑干区域进行减压手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可靠的治疗方法已经引起近来临床报告的极大兴趣。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通过左侧延髓腹外侧嘴区血管减压术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我们总结了国外进行的基础科学、动物模型以及人体研究。结论:通过以往证据可以证明这种假说成立,即一部分高血压病人通过微血管减压术能够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筛选58例于2014年03月-2016年04月因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并观察诊断情况与结果。结果: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后,58例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24例(41.38%),颅外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19例(32.76%),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出现病变的有15例(25.86%)。结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可靠,不仅能对动脉组织中病变成分的方位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能帮助医师有效判断病变血管组织狭窄程度,以便于落实后期诊疗工作,可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正常人及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的脑干及其周围间隙,探讨MRI在诊断OPC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正中矢状面T1加权像直接测量正常成人100例(对照组)和OPCA患者25例(OPCA组)的桥脑、延髓、桥前池和延髓前池。结果OPCA组的桥脑和延髓的绝对值明显小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桥脑和桥前池的比值及延髓和延髓前池的比值逐渐减小。结论MRI测量对诊断OPCA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特点,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提供量化指标。方法:对2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同时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做经颅多普勒检测,测量椎基底动脉的脑血流量。同时对20例正常人做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检测,同患者组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脑血流量为110.4~275.8mL/min(均值193.5),较患者组47.5~260.2mL/min(均值147.8)高(P〈0.01)。患者组双侧椎动脉广泛迂曲。椎动脉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患者的脑血流量均值分别为117.0、137.8、152.3(mL/min)。三者健侧脑血流量占双侧脑血流量的百分比分别是90.2%、81.5%、67.2%。结论:通过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测量脑血流量及椎动脉的狭窄和迂曲程度,是有助于诊断的一种量化指标。对提高诊断和研究病理形态学改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T2血管加权成像(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诊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接受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多序列的MRI检查,对DWI及SWAN序列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及总结。结果:该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共98例,包括了112个病灶,在行MRI DWI+SWAN序列扫描时分别与MRI DWI序列、MRI SWAN序列相比,诊断敏感度及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T1WI序列检查时表现出了低信号或者等信号,出血区呈现出明显的斑点状,最大的出血总面积占120mm2;T2WI序列检查时可见病灶呈现出明显的低信号,其中23例在检查时可观察到出血病灶周围出现了较高信号的水肿带,但水肿带的范围相对较窄,病灶最大出血面积总面积占2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58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后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3588例中均见到有走行异常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入脑干段,术后治愈3378例,显效103例,有效67例,无效37例,死亡3例.3013例得到0.6~24年随访,有2735例治愈,111例显效,50例有效,38例无效,79例疼痛复发(其中有49例行第2次或第3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入脑干段,神经根周围蛛网膜增厚粘连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术者的经验和熟练操作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RI血管及灌注成像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常规MR平扫、磁共振血管造影、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分成异常组与正常组,30例/组,均属于2015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将异常组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组(闭塞组与狭窄组),对异常组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和灌注成像检查.对比灌注成像参数比值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正常组患者中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异常组中狭窄组磁共振血管造影、灌注成像准确率分别为86.67%和93.33%,闭塞组为100.00%.闭塞组和狭窄组的rTTP、rMTT存在较大差别(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灌注成像以及MRI联合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颅内鞍区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76例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76例患者分别给予CT诊断(对照组)和MRI诊断(观察组),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检出率均基本一致(P>0.05);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误诊漏诊率对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结论:MRI诊断的准确率更高,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Chiari Ⅰ畸形颅颈减压手术中的硬膜下显微操作的关键步骤,强调硬膜下显微操作内容的重要性。方法12例Chiari Ⅰ畸形患者(8例合并脊髓空洞症)行颅颈减压、硬膜成形、硬膜下探查术。硬膜下显微操作包括部分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探查第四脑室正中孔、延髓及高位颈髓外侧。结果术中证实小脑扁桃体与延髓间蛛网膜粘连并松解6例,小脑扁桃体与尾组颅神经间蛛网膜粘连并松解4例。术后近期观察8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4例无变化。远期随访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5例患者(3例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磁共振成像(MRI)复查示小脑扁桃体达正常水平,枕大池成形,脊髓空洞呈不同程度缩小。结论Chiari Ⅰ畸形颅颈减压手术中的硬膜下显微操作是达到手术目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40名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和15名肾血管性高血压(RVHT)患者均测量血浆肾素活性(PRA)。测量并计算所有患者的胰岛素(IRI)、葡萄糖耐量试验的120minIRI(IRI120)和IRI总和(ΣIRI)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HOMA-R。结果RVHT患者的PRA比EHT患者高(P〈0.05)。EHT患者循环PRA与IRI120和ΣIRI呈独立正相关,而RVHT患者循环PRA与IRI120和ΣIRI无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循环RAS对胰岛素敏感性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窥镜辅助下侧颅底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在内窥镜辅助下采用迷路进路及乙状窦后进路行听神经瘤手术11例,颅中窝进路及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行岩尖胆脂瘤手术5例。结果听神经瘤全切除9例,2例残留部分包膜;术中内窥镜下探查面神经均完整,其中9例术后无面瘫表现,2例术后出现轻度周围性面瘫;术中内窥镜下探查蜗神经均完整,2例术后听力与术前比较保持不变,9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下降。其中,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中重度2例,重度3例,极重度3例。岩尖胆脂瘤患者均行病变全切除,3例术前面瘫患者经术中减压,术后9个月内均恢复。2例术后出现中重度传导性耳聋,其余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变。结论侧颅底手术中使用内窥镜可提高血管、神经保全率及病变全切率,但也有其不足,仅能作为显微镜手术的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CT分析探讨鼻咽癌咽周间隙的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方法回顾性研究64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CT表现,对鼻咽癌咽周间隙与相邻结构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茎突后间隙受侵及咽后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0.01),茎突前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鼻咽癌口咽、喉咽、后组颅神经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0.01),而颅底骨质破坏、上颌窦蝶窦受侵、海绵窦受侵、前组颅神经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茎突后间隙、咽后间隙以及邻近结构口咽、喉咽、后组颅神经侵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中6个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相关基因(包括:AGT235、ACEAlu、ANP2238、NPRC-55、NOS3298、ET-2985)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与EHT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SPSS13.0软件,检测和分析537例(其中男482例,女48例,性别不详7例)常规体检和住院的汉族人群的6个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结果NPRC-55和NOS3298不处于H-W平衡(p<0.01),其余处于H-W平衡(p>0.05或p>0.01)。6个EHT易感基因中的SNPs最小等位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频率(x)分布为:0.4≤x≤0.5为33.3%,0.3≤x<0.4为0,0.2≤x<0.3为16.7%,0.1≤x<0.2为50.0%,0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1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05例健康人员进行脉压和脉搏波速度(PWV)检测。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脉压、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脉压与PWV密切相关.脉压与PWV不仅为动脉血管损伤的预测指标,而且可预测动脉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以MVD进行治疗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对患者术前采用三维时间飞跃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判断患者脑病变严重程度,并对手术过程、手术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术前磁共振成像图显示粗大扭曲椎动脉(VA)偏向于患侧,严重患者对侧的粗大扭曲椎动脉有向患处偏移的趋势。术中有5例患者椎动脉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进行直接压迫,4例患者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间接进行压迫,3例患者小脑后下动脉对面神经进行压迫、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进行压迫。术后,8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彻底迅速,2例患者1个月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7 d疼痛得到缓解,除此以外,还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总结。结论: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对面神经造成压迫,其直接或间接的责任血管为粗大移位的VA。MVD效果显著的关键在于该法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逐渐将VA向下移位,进行解剖,从根本上解决面神经受压迫问题,而并非简单地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塞进垫片。微血管减压手术可有效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且预后较好。同时本院提倡患者早诊断、找治疗,缩短病程,帮助尽早恢复。此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15~45岁青年患者,头部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和(或)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内或颈部血管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的情况,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男性脑小血管病检出率(71.42%)明显高于女性(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MRI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明显较后循环区域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多见。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66.67%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1.43%位于前循环,28.57%位于后循环。危险因素分析发现,76.19%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管硬化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56.25%,颈动脉斑块为31.25%,颈动脉管径增粗为12.50%)。57.14%的患者有高血压,52.38%的患者有血脂异常,38.10%的患者吸烟。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好发于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深穿支动脉,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血管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经血管穿刺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所有血管均穿刺成功,一针穿刺成功者66例,占60%;2—4针穿刺成功者34例,占31%;反复穿刺成功者10例,占9%。其中发现血管迷走反射15例,占总数的12.5%;出血(穿刺点血肿)10例,占8%;假性动脉瘤3例。占2.5%。结论为血管穿刺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顺利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13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后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72例(髓内钉组),共79处骨折;切开复位钛板螺钉内固定65例(钢板组),共70处骨折,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愈合优良率、术后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4个月.髓内钉组患者术后出现骨痂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取内固定物时间均明显少于钢板组[(2.36±0.46)个月比(3.12±0.57)个月、(2.42±0.51)个月比(3.14±0.63)个月、(7.65±1.29)个月比(9.33±1.54)个月、(12.64±3.76)个月比(16.38±3.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治疗优良率为97.5%(77H9),钢板组为92.9%(65/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76,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2.5%(2/79)比12.9%(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较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愈合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