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濮阳县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验,以协助临床医生治疗和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按照GB 4 7 8 9.4-2 0 1 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对3份粪便和1 5种食物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 3例食物中毒患者的3份粪便中2例检出肠炎沙门菌,1 5种食物中1份猪肘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食物与粪便均检出同种沙门菌,本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用对照标准菌株的保存 ,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检测质量 ,方便检测工作人员 ,本人用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所推荐的加富半固体培养基配方 ,自配加富半固体 ,保存了湖北省站索取的 10株沙门菌标准菌株 ,进行了长达 15年的观察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参加观察的菌株  5 0 0 93甲型付伤寒、80D185鼠伤寒、5 0 0 15鼠伤寒、5 92 415 2乙型付伤寒、84112伤寒、5 90 715 3鸭沙门菌、80D2 80猪霍乱、5 0 0 47鸡雏沙门菌、E - 87肠炎沙门菌、E10- 2亚利桑那沙门菌。1 2 加富半固体保存用培养基 牛肉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菌株,了解上海市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2002—2007年肠炎沙门菌食品株来源并与肠炎沙门菌腹泻株作耐药性比较;对2006—2007年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表型验证、药敏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在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病例中列首位,而80%的食品株源自禽及禽肉制品,食品株的抗生素耐药性高于腹泻株。2007年肠炎沙门菌腹泻株的耐药谱和2006年有较大差异。包括13株食品株在内共76株肠炎菌株可分为21种PFGE带型,遗传同源性接近80%,优势带型依次为3型(34株)、1型(12株)、2型(5株)和5型(5株),除2型外均发现有与腹泻株同型的食源株。2006和2007年的PFGE 1/2型病例分别为4例和12例。[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病例与食用污染的鸡肉等禽类制品有密切关系,PFGE 3型肠炎沙门菌是目前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株的优势菌型,2007年发现由鹅肝传播的1/2型肠炎沙门菌可能是3型的变异株并有取代之成为流行菌株的趋势。开展对腹泻病例和食物链的综合监测和以实验室为主的实时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爆发和追溯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陈国英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3):111-112,115
[目的 ] 寻求快速筛选疑似沙门菌的新方法。  [方法 ] 应用双糖管法和L -吡咯烷酮肽酶 (L -PYRase)纸片法对高桥地区 5 0 0 0份体检肛拭标本经增菌、培养后的可疑沙门菌 ( 4 84份 )进行筛检。  [结果 ] L -吡咯烷酮肽酶纸片法检出确切沙门菌的阳性率为 2 .0 7% ,双糖管法检出确切沙门菌的阳性率为 1.86% ,两种方法检出确切沙门菌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双糖管法可疑阳性筛检率为 88.64 % ( 4 2 9/4 84) ,其中经证实的确切阳性率仅为 2 .10 % ( 9/4 2 9) ,即其假阳性率高达 97.90 % ;L -吡咯烷酮肽酶纸片法可疑阳性筛检率仅为 2 .0 7% ( 10 /4 84) ,但经证实的确切阳性率为10 0 .0 0 % ( 10 /10 ) ,无假阳性现象发生 ,两种方法可疑阳性筛检率差异有极显著性 ;纸片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皆为 10 0 .0 0 %( 10 /10、474/4 74) ,而双糖管法的灵敏度为 90 .0 0 % ( 9/10 ) ,特异性仅为 11.60 % ( 5 5 /4 74)。  [结论 ] L -吡咯烷酮肽酶纸片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快速的筛检沙门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菌检测及溯源分型分析。方法常规分离沙门菌,对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14名食物中毒学生标本检出肠炎沙门菌4株;57名食堂工作人员肛拭标本检出肠炎沙门菌6株、纽波特沙门菌1株;9份冷冻预包装食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1株。对11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学生、食堂工作人员检出的10株菌株PFGE条带完全一致,与1份冷冻预包装食品中检出的肠炎沙门菌的PFGE聚类分析的同源性为86%。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通过PFGE分型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与预包装食品肠炎沙门菌污染无关联。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病人谷胱甘肽产生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 (GLD )作为内源性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可清除自由基 ,使肝细胞免受损害 ,保护肝脏功能。目前治疗肝硬化尚无特殊方法 ,且疗效欠佳。为了进一步评价GLD注射剂对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 ,我们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7月对GLD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消化内科肝炎后肝硬化的住院患者 ,其中治疗组 3 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8例 ,平均年龄 5 1± 14岁 ,血浆白蛋白 (TP)为 2 1~ 3 5g/L ,符合childB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沙门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菌败血症患者临床症状、血象、炎症指标、细菌分型、治疗用药及疗效。结果6例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败血症5例,医院感染1例。发热等全身症状较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仅1例白细胞增高,为11.38×109/L;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其中3例计数为0。C反应蛋白为10~149 mg/L,轻至中度升高;降钙素原基本正常。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个/μL,其中4例50个/μL。5例4个血培养瓶均为阳性,分别为都柏林沙门菌2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例,仅1例1个需氧菌瓶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6株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均敏感。通过抗菌治疗10~14 d,病情均好转。结论艾滋病合并沙门菌败血症患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消化道反应较轻,炎症指标上升不明显,但菌血症明显,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肠炎沙门菌外膜蛋白PagC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肠炎沙门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336)pagC基因缺失突变(C50336Δhtra),在此基础上构建基因回补菌株。测定肠炎沙门菌各菌株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利用生化鉴定系统测定各菌株的生化特性;分析肠炎沙门菌各菌株在酸性、碱性和高渗环境下的存活能力;利用K-B纸片法测定肠炎沙门菌各菌株的耐药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pagC基因缺失株C50336ΔpagC。生长曲线显示,与野生型菌株和回补菌株相比,C50336ΔpagC缺失株生长速度、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表明pagC不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应激实验结果显示,pagC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菌应对酸碱应激和高盐应激能力显著下降,表明pagC影响肠炎沙门菌应激条件下生存。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pagC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增高,表明pagC参与肠炎沙门菌耐药过程。结论 PagC蛋白与细菌抗环境应激和耐药性相关,为进一步阐释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和耐药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食、付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检出状况 ,血清型分布、菌株耐药状况和沙门菌检出率相关的技术因素。〔方法〕按何晓青主编的《卫生防疫细菌检验》相关章节 ;国家标准GB4789.3 1-94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方法及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 T12 5 -1999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等方法对 2 0 0 1年度西湖地区预防性健康体检中检出的 2 2 2株沙门菌 ,死亡 2 9株 ,实际 193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193株沙门菌鉴定为 3 0个血清型 ,分属于B、C1 、C2 、D、E1 、和E4 血清群。最多的为B群中的德尔卑血清型 10 1株 (5 2 .3 % )和阿贡纳血清型 12株(6.2 %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大多数菌株对常用药物较敏感 ,产生耐药主要集中为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少数几种药物 ;但不同来源的菌株耐药状况不尽相同。沙门菌带菌检出率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 :11月至来年 3月份检出率非常低 ,8月份为检出高峰。沙门菌带菌检出率与增菌液的增菌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自配的增菌效果好 ,灵敏度可达到 10 - 8。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沙门菌耐药质粒和毒力质粒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关系进行探讨 ,以求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病提供依据。1.调查对象与方法 :①三起食物中毒事件总计 5 7例病例 ,中毒病例均有食酱牛肉史。从病例粪便和剩余酱牛肉中分离出 8株菌 ,经过鉴定均为肠炎沙门菌 ,血清学鉴定为 1,9,12 :g ,m :- ,编号为 31~ 38。②院内感染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年内多起院内感染病例 ,患儿年龄 2月龄~ 14岁 ,平均年龄 4 .5岁 ,对腹泻患儿的 2 17份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 ,分离出 2 8株肠炎沙门菌 ,编号为 1~ 2 8。③质粒提取与质粒消除 :采用碱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于公共卫生实验室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沙门菌腹泻及优势菌型的耐药性和分子型特征。[方法]选择辖区内2家医院作为主动监测哨点,甄别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血清型鉴定和抗菌药物耐药性试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析优势菌型的遗传同源性。[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2579份标本,分离沙门菌185株(年度阳性率分别为9.1%、6.8%、5.1%,总阳性率为7.2%),涵盖23种不同血清型,最常见的为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所有沙门菌感染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0.9∶1;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均以21~60岁(68.9%)和60岁以上(21.4%)者居多。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磺胺异噁唑、链霉素、甲氧嘧啶、庆大霉素、四环素等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7.7%~96.9%和2.6%~63.2%,且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鼠伤寒沙门菌(P值均<0.05)。22株肠炎和20株鼠伤寒沙门菌经PFGE各自分为11个和6个分子型。[结论]肠炎和鼠伤寒是区域内最常见的沙门菌腹泻菌型,分子分型提示存在优势克隆的聚集性爆发和分散爆发,应警惕多重耐药的肠炎沙门菌克隆株形成潜在爆发的风险。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对控制食源性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舟山市两种不同血清沙门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0类1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定量分析。结果 舟山市2018—2020年101株肠炎沙门菌和56株鼠伤寒沙门菌来源病例以0~24岁(72.3%)和0~4岁(67.9%)居多。肠炎沙门菌耐药率前4位为萘啶酸(NAL,98.0%)>氨苄西林(AMP,70.3%)>氨苄西林/舒巴坦(AMS,59.4%)>头孢唑啉(CFZ,51.5%);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前4位为氨苄西林(AMP,78.6%)>四环素(TET,62.5%)>头孢唑啉(CFZ,46.4%)>氨苄西林/舒巴坦(AMS,41.1%)。肠炎沙门菌耐药谱型为3类11种,多重耐药率为64.4%;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谱型为5类23种,多重耐药率为64.3%。结论 舟山市鼠伤寒沙门菌的多重耐药谱比肠炎沙门菌复杂、耐药范围更广,需持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哨点医院检测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检测,对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江苏省从68 656份标本中检测分离出1 920株沙门菌,覆盖124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25.10%)和肠炎沙门菌(23.49%)为主;2种血清型检出率均在5—6月份达到最高(0.90%~0.95%、0.95%~1.00%);2种血清型在无锡(1.20%、1.46%)、徐州(2.06%、1.39%)、镇江(1.19%、0.82%)3个设区市的检出率均较高;2种血清型男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7、0.73,P值均>0.05);鼠伤寒沙门菌在<1岁(1.13%)、1~3岁(2.07%)、≥85岁(1.47%)人群中检出率较高,肠炎沙门菌在4~6岁(1.47%)、7~13岁(1.22%)人群中检出率较高。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主导血清型,均以夏秋季节多...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3月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从 1例急性腹泻后转为迁延性腹泻的婴儿粪便中 ,分离出 1株严重耐药的肠炎沙门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11月龄 ,2 0 0 1年 3月 5日 ,因食入未煮熟透的冰冻鱼后约 18h出现腹泻 ,每日排糊状便 3~ 4次 ;无发热、呕吐 ,当时未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患儿每日排便 2~ 3次 ,3月 19日就诊于医院 ,用庆大霉素口服治疗 2 d无效 ,取患儿粪便标本经福建省卫生防疫站进行培养 ,检出肠炎沙门菌 ,做药敏试验 ,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及头孢类药物敏感。即改用头孢拉定等药连用 4d,粪便培养仍有病原菌 ;…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武汉市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的调查及药敏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我们收集了武汉市各区卫生防疫站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中分离初筛的沙门菌共 5 0 2株。经系统鉴定 ,5 0 2株沙门菌分布于B、C1、C2 、D1、E1、E4 、F等 7个群 37个血清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2 5 8株菌做 2 6种药敏纸片试验 ,结果对丁胺卡那、头孢哌 口同、头孢拉定 10 0 %敏感 ,对青霉素G、麦迪霉素等 10 0 %耐药。沙门菌是引起腹泻的病原菌之一。现将 2 0 0 0年武汉市各区从事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的调查结果及药敏实验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样品与来源  2 0 0 0年武汉市各区卫生防疫站对健康人群携带沙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舟山市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为聚集性暴发事件溯源追踪提供依据。方法 用Pulse Net网络实验室标准方法对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舟山市2018—2020年分离到106株肠炎沙门菌和60株鼠伤寒沙门菌,性别比1.1∶1和0.9∶1,集中于每年6~8月(78.3%和80.0%),主要以0~5岁年龄组居多(37.7%和66.7%)。106株肠炎沙门菌分12种带型,菌株间条带相似度84.0%~100.0%;优势带型为P1、P6和P7。60株鼠伤寒沙门菌分53种带型,菌株间条带相似度56.0%~100.0%;各带型包含1~4株菌,B1为优势带型。结论 舟山市肠炎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有明显优势带型,遗传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PFGE分子型别众多,条带分散,呈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荧光PCR检测沙门菌(salmonella,Sa)、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和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aceA基因、肠炎沙门菌特异序列(GenBank:AF370707.1)、鼠伤寒沙门菌的STM4599序列(GenBank:AERV01000023.1),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VIC、cy5,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结果 29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均扩增出aceA基因,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15株肠炎沙门菌和11株鼠伤寒沙门菌,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和17株非沙门菌扩增结果阴性。aceA、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的三重荧光PCR扩增效率分别为89%、87%、90%,最低检测浓度分别达到280cfu/ml、260cfu/ml、300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贵阳市夏秋季腹泻病例的流行特征和细菌病原分布.方法 对2010 年6~11 月贵阳市6 所监测哨点医院的腹泻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的方法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弯曲菌、气单胞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434 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1∶1;高发年龄为0~岁(75.81%),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7~10 月;病例主要分布在南明区(207/434)和云岩区(51/434).434 例腹泻标本共检出48 株病原菌,平均检出率11.06%(48/434);其中以沙门菌、气单胞菌为主,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志贺菌、结肠弯曲菌,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优势血清型;病原菌检出率最高是2~岁,达42.31%;病原菌以0~岁较高,占56.25%(27/48).大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占78.80%(342/434),而粘液便病原检出率明显高于水样便和稀便(x2=30.89,P <0.01).结论 贵阳市夏秋季腹泻人群以0~岁的婴幼儿为主,病例主要分布在南明区和云岩区,病原菌依次以沙门菌、气单胞菌、空肠弯曲菌、志贺菌为主,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有效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3所不同区县的学校食物中毒分离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PFGE)分析,查明爆发源头;同时了解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18株肠炎沙门菌,用xbaⅠ酶切进行PFGE分子分型,图谱用BN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观察患者分离株之间和食品分离株、食品加工人员带菌者分离株的相似性;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肠炎沙门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从3所学校食物中毒患者分离的15株和食品中分离的2株、食品加工人员带菌者分离到的1株肠炎沙门菌指纹图谱用BN软件分析相似度为100%;18株菌均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萘啶酸、红霉素、头孢唑啉耐药。结论 18株肠炎沙门菌为同一克隆菌株,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为带菌者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该起食物中毒的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和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提示临床用喹诺酮类治疗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20.
生鲜肉中肠炎沙门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鲜肉类中肠炎沙门菌耐药性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碱裂解法提取细菌的质粒DNA,采用肠杆菌重复基因间隔重复共有序列(ERIC-PCR)技术对1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基因分析,运用NTSYS-PC2.0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聚类分析。结果药敏呈现出多重耐药;基因谱系与聚类分析可将菌株分为3大类,扩增片段长度为250bp~2000bp,在85%的同源度上可分为A、B、C等3个型,其中A型2株,B型6株,C型2株。结论生鲜肉中肠炎沙门菌耐药情况比较普遍,10株肠炎沙门菌基因变异较小,ERIC-PCR技术是分析、鉴定肠炎沙门菌,追溯食物中肠炎沙门菌的有用和可行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