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伴逼尿肌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分析。方法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有膀胱出口梗阻并伴逼尿肌不稳定的27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围手术期予以口服托特罗定,术后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术后排尿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11±5)分,最大尿流率为(15.01±6.1)ml/s,残余尿量<50 ml。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托特罗定、生物反馈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不稳定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的膀胱灌洗液对不稳定膀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男性患者由于长期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膀胱颈慢性炎症等因素更易导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其发病率是对照年龄组的5~8倍,高达52~80%[1].  相似文献   

3.
王向东  刘胜  孙鹏宇 《河北医药》2013,35(6):930-931
膀胱颈出口梗阻与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的两大因素,且膀胱颈出口梗阻本身亦可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为了解癃闭舒胶囊对膀胱颈出口梗阻所致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的治疗作用,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的120例膀胱颈出口梗阻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60岁以后,大约70%的男性存在前列腺增生,其中85%~95%出现下尿路功能异常症状,10%~20%需行前列腺切除。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继而引起的逼尿肌功能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及逼尿肌不稳定,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LUTS的内容主要包括贮尿期和排尿期症状,前者如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尿失禁等,逼尿肌不稳定是主要原因;后者如尿线细、射程短、排尿中断、排尿后尿滴沥及尿潴留等,其主要原因在于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本文阐述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出口处梗阻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其他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6个月仍疗效不佳的31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 I)6例;逼尿肌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13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3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尿动力学检查在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62例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不稳定为主要表现,分别为77.2%(125/162)及64.2%(104/162),膀胱顺应性减低及逼尿肌收缩无力亦有表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留置尿管、膀胱穿刺造瘘及前列腺切除。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主要病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及其引起的逼尿肌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区分梗阻与非梗阻,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膀胱下尿路梗阻对大鼠逼尿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动物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观察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最大膀胱容量等膀胱功能指标。根据逼尿肌是否稳定,将动物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逼尿肌稳定组,用拉力传感器检测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及收缩幅度,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6周后,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62.1%;梗阻后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湿重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体外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逼尿肌不稳定组较逼尿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正常对照组与逼尿肌稳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膀胱下尿路梗阻使逼尿肌自发性收缩的节律发生改变,是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膀胱下尿路梗阻对大鼠逼尿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动物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观察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最大膀胱容量等膀胱功能指标.根据逼尿肌是否稳定,将动物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逼尿肌稳定组,用拉力传感器检测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及收缩幅度,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6周后,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62.1%;梗阻后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湿重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体外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逼尿肌不稳定组较逼尿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正常对照组与逼尿肌稳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膀胱下尿路梗阻使逼尿肌自发性收缩的节律发生改变,是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经超声测量膀胱逼尿肌厚度在诊断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伴有下尿路症状的102例60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压力流速测定结果分为梗阻组与非梗阻组,梗阻组Qmax≤12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25cmH2O,非梗阻组Qmax>12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25cmH2O,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尿动力学参数、膀胱逼尿肌厚度的差异,并计算膀胱逼尿肌厚度≥1.9mm时在无创诊断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Qmax、排尿量、残余尿量及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1.9mm时,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敏感性为39%,特异性为100%。结论经超声测定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在诊断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具有无创伤,简单、方便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63-146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仍疗效不佳的60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I)1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25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5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出现下尿路症状的病因及对策.方法 对89例前列腺增生症者采用不同术式术后仍伴下尿路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尿动力学检测及其他技术检查.结果 开放组主要原因依次为逼尿肌收缩无力(42.1%)、逼尿肌不稳定(36.8%)、膀胱低顺应性(31.5%).HIFU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57.5%)、逼尿肌不稳定(48.5%)、逼尿肌收缩无力(45.5%).电切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45.9%)、逼尿肌不稳定(24.3%)、尿失禁(18.9%).3组数据经x2检验在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收缩无力项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分析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存在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检查(PFS)中无排尿良性前列腺梗阻(BPO)病人的梗阻判定方法.方法对选定的非压力-流率参数在梗阻和非梗阻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351例有完整和可供分析PFS资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者221例,非BOO者130例.BOO组和非BOO组比较,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分别为51.13%和31.54%(P<0.05);逼尿肌开放压(Pdet.open)分别为(89.74±34.27)cmH2O和(42.05±25.85)cmH2O(P<0.05).逼尿肌开放压大于60 cmH20时BOO发生率高达91.5%.DI患者有113例(73.38%)存在BOO.结论PFS时无排尿病人的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借助其最大逼尿肌压以及是否存在逼尿肌不稳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检查(PFS)中无排尿良性前列腺梗阻(BPO)病人的梗阻判定方法。方法对选定的非压力-流率参数在梗阻和非梗阻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351例有完整和可供分析PFS资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者221例,非BOO者130例。BOO组和非BOO组比较,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分别为51.13%和31.54%(P<0.05);逼尿肌开放压(Pdet.open)分别为(89.74±34.27)cmH2O和(42.05±25.85)cmH2O(P<0.05)。逼尿肌开放压大于60 cmH2O时BOO发生率高达91.5%。DI患者有113例(73.38%)存在BOO。结论 PFS时无排尿病人的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借助其最大逼尿肌压以及是否存在逼尿肌不稳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功能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患者排尿功能改变方法 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表、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t,QOL)评分表,结合尿动力学技术,检查1029例BPH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测定剩余尿量、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压力、膀胱感觉,评估膀胱的稳定性、顺应性及逼尿肌功能.结果 1029例患者中最大尿流率(9.3±5.8)ml/s,膀胱顺应性下降87例(占8.5%);逼尿肌收缩无力43例(占4.2%),不稳定膀胱(DI)762例(占74.1%),膀胱出口梗阻(BOO)841例(占81.7%),膀胱出口梗阻可疑117例(占11.3%),膀胱出口无梗阻者81例(占7.8%),表明BPH可引起膀胱下尿路功能变化.结论尿动力学对判断下尿路功能状况,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适应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并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指导BPH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19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4例可疑梗阻,3例无梗阻,7例逼尿肌收缩乏力,105例膀胱出口梗阻(BOO)。BOO患者中伴不稳定膀胱41例(39.05%),低顺应性膀胱19例(18.10%),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16例(15.24%)。根据测定结果选用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03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7例,保守治疗7例。治疗后4~6个月复查,比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患者有无BOO及梗阻程度如何,又可了解膀胱功能和逼尿肌稳定性,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emale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FBOO)又称女性膀胱颈梗阻,是指在一个足够力量、速度、时间的逼尿肌收缩下产生一个弱的尿流.该病发病率较低,主诉症状多样.部分患者临床仅表现为膀胱刺激性症状,常被误诊为膀胱炎等病变而延  相似文献   

18.
梁良  刘丽芳  王喆  陈晶  杨欣  赵永芳 《河北医药》2014,(14):2116-2117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对膀胱出口梗阻大鼠离体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大鼠模型。给予高中低剂量的补中益气丸4周;制备离体膀胱逼尿肌标本,采用离体膀胱条张力实验观察药物对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和小剂量组大鼠膀胱湿重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5),其他各组膀胱湿重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标本收缩反应明显减弱(P<0.05或<0.01),Emax值增小,EC50值变大;与模型组相比,补中益气丸大、中剂量组逼尿肌收缩反应Emax值增大,EC50值变小(P<0.05或<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大中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膀胱出口梗阻大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emale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FB00)又称女性膀胱颈梗阻,是指在一个足够力量、速度、时间的逼尿肌收缩下产生一个弱的尿流,是一组由不同原因、不同发病机制所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综合征。FB00的发病率较低,且部分患者临床仅表现为刺激性症状,加上目前一些临床医师对此缺乏认识,故常被误诊为膀胱炎等病变而延误诊疗。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58例FB00的诊断体会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了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64例疑似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0岁(24~76岁),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时间延长、下腹部酸胀不适等下尿路症状(LUTS)。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史、无糖尿病等内分泌病史、无盆腔手术史、无尿道手术史,无泌尿系畸形及感染,而且体检结合辅助检查排除尿道肉埠、尿道憩室、子宫脱垂、尿道旁腺囊肿等疾病。采用LABOR IE公司生产的Avanti尿动力学检测仪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包括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同时行膀胱镜检查和排尿期尿道造影。FBOO膀胱镜检查依据为:膀胱颈后唇抬高,隆起,呈堤坝状;影像学依据为:排尿期膀胱颈关闭,开放不全或狭窄,或远端尿道狭窄,近端尿道扩张。结果膀胱镜检查和排尿期尿道造影证实64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FBOO)38例: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为(9.42±2.62)m l/s,残余尿量(RV)平均为(92.62±120.23)m l,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平均为(38.25±10.24)cmH2O,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平均为(60.21±16.25)cmH2O,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平均为(95.142±0.13)cmH2O。无膀胱出口梗阻26例: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为(13.23±4.46)m l±/s,残余尿量(RV)平均为(78.56±145.54)m l,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平均为(15.47±5.56)cmH2O,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平均为(28.2±66.45)cmH2O,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平均为(46.1316±0.25)cmH2O。FBOO组与无膀胱出口梗阻组比较,(Qmax)、(Pdet.Qmax)、(Pdet.max)、(MUCP)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具有(LUTS)症状患者及单纯尿动力学检查不能诊断为FBOO,结合膀胱镜检和排尿期尿道造影检查可以确诊FBO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